邏輯思維範文
『壹』 羅輯思維《關系》的讀後感什麼寫比較好
《羅輯思維》的讀後感範文
說到讀書,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羅輯思維》,這是一本書名,也是一檔視頻脫口秀的節目。喜歡在空餘閑暇的時光聽羅胖說書。我覺得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盡管他的觀點不一定全都正確,但是他的思維方式和視角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個隨手即得互聯網海量信息的時代,如何突破思維瓶頸?
不妨讀讀《羅輯思維》,作者羅振宇。《羅輯思維》一書是根據羅振宇的互聯網視頻知識脫口秀《羅輯思維》創作。知識信息量極大,喜笑怒罵;羅胖讀書,講給你聽,這里聚合的不僅是精彩內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們的口號是:「死磕自己,愉悅大家!」。幽默犀利的語言引導大家擺脫舊方法束縛,增長見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作者羅振宇對正在到來的互聯網時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認為,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基礎設施」,它將徹底改變人類協作的方式,使組織逐漸瓦解、消融,而個體生命的自由價值得到充分釋放。《羅輯思維》的口號是「有種、有趣、有料」,做大家「身邊的讀書人」,倡導獨立、理性的思考,凝聚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陽光、人格健全的年輕人。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羅胖講教育的話題,他說這個話題太大了,平時真的借一百個膽子都不敢說,因為學養不夠,駕馭不了。但是《羅輯思維》這個節目有個好處,羅胖可以什麼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識的生產者、那些書籍的寫作者還活著,還在勤奮地工作,他們一旦寫出書來,我看得懂,我就能講地出來,所以我在合適的時候,當合適的知識搬運工。之所以今天我膽兒這么肥,敢碰這個話題,是因為我看了這本書,《吾國教育病理》,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鄭也夫先生。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兩個:第一個是不公平,第二個,就是它毀滅了一代人的興趣、創造性和求學的熱情,每個受過中國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關於教育這一講,內容龐多,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站搜索,挺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對其中有關創造力的言論,我覺得聽來耳目一新,聽著似乎覺得哪裡不太舒服,但想想確實也有些道理。
『貳』 如何用文字打動人 邏輯思維定製
羅胖的解讀:
你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年代,一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變得特別重要?
我們的大部分人際交往,都發生在不見面的狀態下。
我們在線上投遞簡歷,
在微信群里跟人開會,
在郵件里跟供應商談判,
用文案說服目標客戶。
眼神、微笑、聲音、動作,很多情況下根本使不上。
你不得不指望用文字打動別人。
文字好,處處佔便宜,網戀的機會都比別人多一些。
很可惜,大多數人的語文訓練不足以應付這樣的社會變化。
拿朱自清、徐志摩、巴金當模板跟時代也太多隔膜。
這本《槽邊往事》,是我特意拜託和菜頭,從他發布在網路上近兩百萬字的文字精選出的17萬字、83篇文章。
十幾年來,有很多人,
在從來不知道和菜頭長成什麼樣的情況下,被他深深打動。
用文字打動人,是一種特別牛逼的能力。
雕爺說起過和菜頭的一樁佚事。
某次,和菜頭大醉。伏案睡去。
有人把他搖醒,「能不能拜煩寫篇文章?」
和菜頭說,行啊。於是醉中揮筆草就。
那人大喜,小心商量說,「這個地方能不能稍改幾個字。」
和菜頭說,「滾。」
擲筆。繼續大睡。
雕爺事後評論道,所謂匠人精神,就是——
在我的一畝三分地,我已極盡精微。
和菜頭的文章,哪怕是醉中戲作,已經到了不可更改一字的境地。
干凈、地道、有才情,這正是我對和菜頭文字的感覺。
能做範文的文字長什麼樣?
收入《槽邊往事》的這83篇文章,編輯的時候有意刪去了寫作日期。你會發現,沒有時間背景,仍然牛逼。
正像和菜頭自己說的,不管是在哪一個階段,他都努力嘗試到了自己筆力的邊緣。
且看和菜頭戲作片段,雖然字字都是調笑,但是能把文言文駕馭到這個份上的當代人,實在罕見。
『叄』 晚安寶貝兒邏輯思維的讀後感怎麼寫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己讀文章讀書的感覺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寫讀後感最好是實際寫自己的感悟。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
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肆』 近期幽默故事或笑話用邏輯性思維怎麼寫
1.夜半醒了,忽然看見遠處有一點紅光,唉,又忘關電源了。用手一按,。。。。,沒有燒完的蚊香。。2.雖然坐在幾百萬的車上面,而且還有司機,但是看著窗外發呆的我還是不開心,我又坐過站了...3. 剛畢業的時候我就暗暗發誓,將來回母校一定要讓母校花錢請我回來!結果真的實現了,我現在正為母校粉刷牆……4. 朋友們,聽我一句勸吧。放下論文,走出實驗室,讀幾頁自己喜歡的書,出門去陽光里走走,要麼騎自行車,天黑了約幾個好久不見的朋友找個地方喝喝茶、聊聊天,隨便做些什麼。一天下來,你就會發現,今天啥也沒干。
『伍』 符合邏輯的,邏輯上的,有推理能力的怎麼寫
我們老師說讀哲學可以提高邏輯性和條理性,判斷力和推理能力.老師給我們推薦康德的書和馬哲的書.
個人認為邏輯學和演講學可以提升自己談話交流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提升自己的判斷力和推理能力.還要多與人辯論,你可以去哲學吧與人辯論.
『陸』 邏輯思維不好的人可以寫好雅思作文嗎怎麼寫才能叫做有邏輯
寫著就亂了,就寫不下去了,而虛構是有事實做參照的,只是變換了主角而已,寫著有條有理,思路清晰.
寫作文最多,要求最嚴格,結果最重要的,那就是學生了.初中生的中考,高中生的高考,作文都占考試成績的很大比例,此刻的作文對學生來說,那就是一文值千金了,關乎著前途的命運.對於學生如何寫好作文來講,平時應該多閱讀,多寫日記.閱讀是積累與學習知識的一個過程,寫日記是對寫作的鍛煉和興趣的培養,應該養成一種習慣.某些老師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讓學生死記硬背幾篇作文,在考試的時候復制在試卷上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
審題、立意、構思,是學生面對作文的必須步驟.
『柒』 生活中的邏輯學論文
人工智慧與現今邏輯學的發展
-
.〔摘要〕 本文認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將是21世紀邏輯學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21世紀邏輯學的面貌。至少在21世紀早期,邏輯學將重點關注下列論題:(1)如何在邏輯中處理常識推理的弗協調、非單調和容錯性因素?(2)如何使機器人具有人的創造性智能,如從經驗證據中建立用於指導以後行動的可錯的歸納判斷?(3)如何進行知識表示和知識推理,特別是基於已有的知識庫以及各認知主體相互之間的知識而進行的推理?(4)如何結合各種語境因素進行自然語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機器人能夠用人的自然語言與人進行成功的交際?等等。
〔關鍵詞〕 人工智慧,常識推理,歸納邏輯,廣義內涵邏輯,認知邏輯,自然語言邏輯
現代邏輯創始於19世紀末葉和20世紀早期,其發展動力主要來自於數學中的公理化運動。當時的數學家們試圖即從少數公理根據明確給出的演繹規則推導出其他的數學定理,從而把整個數學構造成為一個嚴格的演繹大廈,然後用某種程序和方法一勞永逸地證明數學體系的可靠性。為此需要發明和鍛造嚴格、精確、適用的邏輯工具。這是現代邏輯誕生的主要動力。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20世紀邏輯研究的嚴重數學化,其表現在於:一是邏輯專注於在數學的形式化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二是邏輯採納了數學的方法論,從事邏輯研究就意味著象數學那樣用嚴格的形式證明去解決問題。由此發展出來的邏輯被恰當地稱為「數理邏輯」,它增強了邏輯研究的深度,使邏輯學的發展繼古希臘邏輯、歐洲中世紀邏輯之後進入第三個高峰期,並且對整個現代科學特別是數學、哲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是:21世紀邏輯發展的主要動力將來自何處?大致說來將如何發展?我個人的看法是: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將至少是21世紀早期邏輯學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並將由此決定21世紀邏輯學的另一幅面貌。由於人工智慧要模擬人的智能,它的難點不在於人腦所進行的各種必然性推理(這一點在20世紀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如用計算機去進行高難度和高強度的數學證明,「深藍」通過高速、大量的計算去與世界冠軍下棋),而是最能體現人的智能特徵的能動性、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活動中包括學習、抉擇、嘗試、修正、推理諸因素,例如選擇性地搜集相關的經驗證據,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礎上作出嘗試性的判斷或抉擇,不斷根據環境反饋調整、修正自己的行為,……由此達到實踐的成功。於是,邏輯學將不得不比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維活動,並著重研究人的思維中最能體現其能動性特徵的各種不確定性推理,由此發展出的邏輯理論也將具有更強的可應用性。
實際上,在20世紀中後期,就已經開始了現代邏輯與人工智慧(記為AI)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例如,哲學邏輯所研究的許多課題在理論計算機和人工智慧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AI從認知心理學、社會科學以及決策科學中獲得了許多資源,但邏輯(包括哲學邏輯)在AI中發揮了特別突出的作用。某些原因促使哲學邏輯家去發展關於非數學推理
的理論;基於幾乎同樣的理由,AI研究者也在進行類似的探索,這兩方面的研究正在相互接近、相互借鑒,甚至在逐漸融合在一起。例如,AI特別關心下述課題:
·效率和資源有限的推理;
·感知;
·做計劃和計劃再認;
·關於他人的知識和信念的推理;
·各認知主體之間相互的知識;
·自然語言理解;
·知識表示;
·常識的精確處理;
·對不確定性的處理,容錯推理;
·關於時間和因果性的推理;
·解釋或說明;
·對歸納概括以及概念的學習。[①]
21世紀的邏輯學也應該關注這些問題,並對之進行研究。為了做到這一點,邏輯學家們有必要熟悉AI的要求及其相關進展,使其研究成果在AI中具有可應用性。
我認為,至少是21世紀早期,邏輯學將會重點關注下述幾個領域,並且有可能在這些領域出現具有重大意義的成果:(1)如何在邏輯中處理常識推理中的弗協調、非單調和容錯性因素?(2)如何使機器人具有人的創造性智能,如從經驗證據中建立用於指導以後行動的歸納判斷?(3)如何進行知識表示和知識推理,特別是基於已有的知識庫以及各認知主體相互之間的知識而進行的推理?(4)如何結合各種語境因素進行自然語言理解和推理,使智能機器人能夠用人的自然語言與人進行成功的交際?等等。
1.常識推理中的某些弗協調、非單調和容錯性因素
AI研究的一個目標就是用機器智能模擬人的智能,它選擇各種能反映人的智能特徵的問題進行實踐,希望能做出各種具有智能特徵的軟體系統。AI研究基於計算途徑,因此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符號模型。一般而言,AI關於智能系統的符號模型可描述為:由一個知識載體(稱為知識庫KB)和一組載入在KB上的足以產生智能行為的過程(稱為問題求解器PS)構成。經過20世紀70年代包括專家系統的發展,AI研究者逐步取得共識,認識到知識在智能系統中力量,即一般的智能系統事實上是一種基於知識的系統,而知識包括專門性知識和常識性知識,前者亦可看做是某一領域內專家的常識。於是,常識問題就成為AI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常識表示和常識推理,即如何在人工智慧中清晰地表示人類的常識,並運用這些常識去進行符合人類行為的推理。顯然,如此建立的常識知識庫可能包含矛盾,是不協調的,但這種矛盾或不協調應不至於影響到進行合理的推理行為;常識推理還是一種非單調推理,即人們基於不完全的信息推出某些結論,當人們得到更完全的信息後,可以改變甚至收回原來的結論;常識推理也是一種可能出錯的不精確的推理模式,是在容許有錯誤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推理,簡稱容錯推理。而經典邏輯拒斥任何矛盾,容許從矛盾推出一切命題;並且它是單調的,即承認如下的推理模式:如果p?r,則pùq?r;或者說,任一理論的定理屬於該理論之任一擴張的定理集。因此,在處理常識表示和常識推理時,經典邏輯應該受到限制和修正,並發展出某些非經典的邏輯,如次協調邏輯、非單調邏輯、容錯推理等。有人指出,常識推理的邏輯是次協調邏輯和非單調邏輯的某種結合物,而後者又可看做是對容錯推理的簡單且基本的情形的一種形式化。[②]
「次協調邏輯」(Paraconsistent Logic)是由普里斯特、達·科斯塔等人在對悖論的研究中發展出來的,其基本想法是:當在一個理論中發現難以克服的矛盾或悖論時,與其徒勞地想盡各種辦法去排除
或防範它們,不如乾脆讓它們留在理論體系內,但把它們「圈禁」起來,不讓它們任意擴散,以免使我們所創立或研究的理論成為「不足道」的。於是,在次協調邏輯中,能夠容納有意義、有價值的「真矛盾」,但這些矛盾並不能使系統推出一切,導致自毀。因此,這一新邏輯具有一種次於經典邏輯但又遠遠高於完全不協調系統的協調性。次協調邏輯家們認為,如果在一理論T中,一語句A及其否定?A都是定理,則T是不協調的;否則,稱T是協調的。如果T所使用的邏輯含有從互相否定的兩公式可推出一切公式的規則或推理,則不協調的T也是不足道的(trivial)。因此,通常以經典邏輯為基礎的理論,如果它是不協調的,那它一定也是不足道的。這一現象表明,經典邏輯雖可用於研究協調的理論,但不適用於研究不協調但又足道的理論。達·科斯塔在20世紀60年代構造了一系列次協調邏輯系統Cn(1≤n≤w),以用作不協調而又足道的理論的邏輯工具。對次協調邏輯系統Cn的特徵性描述包括下述命題:(i)矛盾律?(Aù?A)不普遍有效;(ii)從兩個相互否定的公式A和?A推不出任意公式;即是說,矛盾不會在系統中任意擴散,矛盾不等於災難。(iii)應當容納與(i)和(ii)相容的大多數經典邏輯的推理模式和規則。這里,(i)和(ii)表明了對矛盾的一種相對寬容的態度,(iii)則表明次協調邏輯對於經典邏輯仍有一定的繼承性。
在任一次協調邏輯系統Cn(1≤n≤w)中,下述經典邏輯的定理或推理模式都不成立:
?(Aù?A)
Aù?A→B
A→(?A→B)
(AA)→B
(AA)→?B
A→A
(?Aù(AúB))→B
(A→B)→(?B→?A)
若以C0為經典邏輯,則系列C0, C1, C2,… Cn,… Cw使得對任正整數i有Ci弱於Ci-1,Cw是這系列中最弱的演算。已經為Cn設計出了合適的語義學,並已經證明Cn相對於此種語義是可靠的和完全的,並且次協調命題邏輯系統Cn還是可判定的。現在,已經有人把次協調邏輯擴展到模態邏輯、時態邏輯、道義邏輯、多值邏輯、集合論等領域的研究中,發展了這些領域內的次協調理論。顯然,次協調邏輯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③]
非單調邏輯是關於非單調推理的邏輯,它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1980年,D·麥克多莫特和J·多伊爾初步嘗試著系統發展一種關於非單調推理的邏輯。他們在經典謂詞演算中引入一個運算元M,表示某種「一致性」斷言,並將其看做是模態概念,通過一定程序把模態邏輯系統T、S4和S5翻譯成非單調邏輯。B·摩爾的論文《非單調邏輯的語義思考》(1983)據認為在非單調邏輯方面作出了令人注目的貢獻。他在「預設推理」和「自動認知推理」之間做了區分,並把前者看作是在沒有任何相反信息和缺少證據的條件下進行推理的過程,這種推理的特徵是試探性的:根據新信息,它們很可能會被撤消。自動認知推理則不是這種類型,它是與人們自身的信念或知識相關的推理,可用它模擬一個理想的具有信念的有理性的代理人的推理。對於在計算機和人工智慧中獲得成功的應用而言,非單調邏輯尚需進一步發展。
2.歸納以及其他不確定性推理
人類智能的本質特徵和最高表現是創造。在人類創造的過程中,具有必然性的演繹推理固然起重要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具有某種不確定性的歸納、類比推理以及模糊推理等。因此,計算機要成功地模擬人的智能,真正體現出人的智能品質,就必須對各種具有不確定性的推理模式進行研究。
首先是對歸納推理和歸納邏輯的研究。這里所說的「歸納推理」是廣義的,指一切擴展性推理,它們的結論所斷定的超出了其前提所斷定的范圍,因而前提的真無法保證結論的真,整個推理因此缺乏必然性。具體說來,這種意義的「歸納」包括下述內容:簡單枚舉法;排除歸納法,指這樣一些操作:預先通過觀察或實驗列出被研究現象的可能的原因,然後有選擇地安排某些事例或實驗,根據某些標准排除不相干假設,最後得到比較可靠的結論;統計概括:從關於有窮數目樣本的構成的知識到關於未知總體分布構成的結論的推理;類比論證和假說演繹法,等等。盡管休謨提出著名的「歸納問題」,對歸納推理的合理性和歸納邏輯的可能性提出了深刻的質疑,但我認為,(1)歸納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類必須採取也只能採取的認知策略,對於人類來說具有實踐的必然性。(2)人類有理由從經驗的重復中建立某種確實性和規律性,其依據就是確信宇宙中存在某種類似於自然齊一律和客觀因果律之類的東西。這一確信是合理的,而用純邏輯的理由去懷疑一個關於世界的事實性斷言則是不合理的,除非這個斷言是邏輯矛盾。(3)人類有可能建立起局部合理的歸納邏輯和歸納方法論。並且,歸納邏輯的這種可能性正在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的研究推動下慢慢地演變成現實。恩格斯早就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④] 有人通過指責現有的歸納邏輯不成熟,得出「歸納邏輯不可能」的結論,他們的推理本身與歸納推理一樣,不具有演繹的必然性。(4)人類實踐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相應的經驗知識的真理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歸納邏輯和歸納方法論的力量。毋庸否認,歸納邏輯目前還很不成熟。有的學者指出,為了在機器的智能模擬中克服對歸納模擬的困難而有所突破,應該將歸納邏輯等有關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機器學習、不確定推理和神經網路學習模型與歸納學習中已有的成果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已有的歸納學習成果上,在機器歸納和機器發現上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⑤] 這是一個極有價值且極富挑戰性的課題,無疑在21世紀將得到重視並取得進展。
再談模糊邏輯。現實世界中充滿了模糊現象,這些現象反映到人的思維中形成了模糊概念和模糊命題,如「矮個子」、「美人」、「甲地在乙地附近」、「他很年輕」等。研究模糊概念、模糊命題和模糊推理的邏輯理論叫做「模糊邏輯」。對它的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其代表性人物是L·A·查德和P·N·馬林諾斯。模糊邏輯為精確邏輯(二值邏輯)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供了解決的可能,它目前在醫療診斷、故障檢測、氣象預報、自動控制以及人工智慧研究中獲得重要應用。顯然,它在21世紀將繼續得到更大的發展。
3.廣義內涵邏輯
經典邏輯只是對命題聯結詞、個體詞、謂詞、量詞和等詞進行了研究,但在自然語言中,除了這些語言成分之外,顯然還存在許多其他的語言成分,如各種各樣的副詞,包括模態詞「必然」、「可能」和「不可能」
、時態詞「過去」、「現在」和「未來」、道義詞「應該」、「允許」、「禁止」等等,以及各種認知動詞,如「思考」、「希望」、「相信」、「判斷」、「猜測」、「考慮」、「懷疑」,這些認知動詞在邏輯和哲學文獻中被叫做「命題態度詞」。對這些副詞以及命題態度詞的邏輯研究可以歸類為「廣義內涵邏輯」。
大多數副詞以及幾乎所有命題態度詞都是內涵性的,造成內涵語境,後者與外延語境構成對照。外延語境又叫透明語境,是經典邏輯的組合性原則、等值置換規則、同一性替換規則在其中適用的語境;內涵語境又稱晦暗語境,是上述規則在其中不適用的語境。相應於外延語境和內涵語境的區別,一切語言表達式(包括自然語言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直至語句)都可以區分為外延性的和內涵性的,前者是提供外延語境的表達式,後者是提供內涵性語境的表達式。例如,殺死、見到、擁抱、吻、砍、踢、打、與…下棋等都是外延性表達式,而知道、相信、認識、必然、可能、允許、禁止、過去、現在、未來等都是內涵性表達式。 在內涵語境中會出現一些復雜的情況。首先,對於個體詞項來說,關鍵性的東西是我們不僅必須考慮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外延,而且要考慮它們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外延。例如,由於「必然」是內涵性表達式,它提供內涵語境,因而下述推理是非有效的:
晨星必然是晨星,
晨星就是暮星,
所以,晨星必然是暮星。
這是因為:這個推理只考慮到「晨星」和「暮星」在現實世界中的外延,並沒有考慮到它們在每一個可能世界中的外延,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一個可能世界,在其中「晨星」的外延不同於「暮星」的外延。因此,我們就不能利用同一性替換規則,由該推理的前提得出它的結論:「晨星必然是暮星」。其次,在內涵語境中,語言表達式不再以通常是它們的外延的東西作為外延,而以通常是它們的內涵的東西作為外延。以「達爾文相信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這個語句為例。這里,達爾文所相信的是「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所表達的思想,而不是它所指稱的真值,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所表達的思想(命題)就構成它的外延。再次,在內涵語境中,雖然適用於外延的函項性原則不再成立,但並不是非要拋棄不可,可以把它改述為新的形式:一復合表達式的外延是它出現於外延語境中的部分表達式的外延加上出現於內涵語境中的部分表達式的內涵的函項。這個新的組合性或函項性原則在內涵邏輯中成立。
一般而言,一個好的內涵邏輯至少應滿足兩個條件:(i)它必須能夠處理外延邏輯所能處理的問題;(ii)它還必須能夠處理外延邏輯所不能處理的難題。這就是說,它既不能與外延邏輯相矛盾,又要克服外延邏輯的局限。這樣的內涵邏輯目前正在發展中,並且已有初步輪廓。從術語上說,內涵邏輯除需要真、假、語句真值的同一和不同、集合或類、謂詞的同范圍或不同范圍等外延邏輯的術語之外,還需要同義、內涵的同一和差異、命題、屬性或概念這樣一些術語。廣而言之,可以把內涵邏輯看作是關於象「必然」、「可能」、「知道」、「相信」,「允許」、「禁止」等提供內涵語境的語句運算元的一般邏輯。在這種廣義之下,模態邏輯、時態邏輯、道義邏輯、認知邏輯、問題邏輯等都是內涵邏輯。不過,還有一種狹義的內涵邏輯,它可以粗略定義一個內涵邏輯是一個形式語言,其中包括(1)謂詞邏輯的運算元、量詞和變元,這里的謂詞邏輯不必局限於一階謂詞邏輯,也可以是高階謂詞邏輯;(2)合式的λ—表達式,例如(λx)A,這里A是任一類型的表達式,x是任一類型的變元,(λx)A本身是一函項,它把變元x在其中取值的那種類型的對象映射到A所屬的那種類型上;(3)其他需要的模態的或內涵的運算元,例如
『捌』 是關於邏輯推理的!要求寫出推理過程!
1.因為所有高明的管理者都懂得關心雇員福利的重要;而所有懂得關心雇員福利重要性的管理者也善於充分發揮雇員的特長
所以所有高明的管理者都善於充分發揮雇員的特長
因為所有的高明的管理者都善於充分發揮雇員的特長
所以所有不善於充分發揮雇員特長的管理者都不是高明的管理者
2.有邏輯錯誤
因為按照上帝創世說,上帝在第一天創造了地球,第二天創造了月亮,第三大創造了太陽。
所以在第三天前,都沒太陽,就是頭兩天沒太陽
第三天創造了太陽,就已經有太陽了,
所以只是頭兩天沒有太陽
『玖』 如何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論文結束語怎麼寫
論據(用什麼證明)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