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業文獻
❶ 關於大學生就業的外國文獻有哪些/
你是寫論文還是文獻綜述呀!每一所大學都有連接的專業網站的
❷ 大專生擇業觀作文500字
試論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
摘要:圍繞畢業生的求職就業和擇業創業的心理特徵,提出了指導性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
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是實現中華民
族全面振興的時代,也是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求職
就業是每一個畢業生面臨的人生重大課題之一,也是
每個畢業生最關注的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大中專
畢業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制的今天,人才走向市場,雙向選擇,就業的壓力大,
人才市場競爭激烈。對此,有的人認為是時代提供了
機遇,有的人則認為是社會對自己不公。事實上,當代
職業技術院校的畢業生失去了「鐵飯碗」,但卻贏得了
計劃經濟時代人們想追求而無法得到的自由發展和平
等競爭的機遇,機遇與挑戰並存,當然,機遇只會青睞
有準備的人。我們只有對自己、對社會、對市場、對政
策、對就業有足夠的認識,只有善於經營自己的人生,
才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才能抓住時代提供的機遇。
因此,作為新時代的畢業生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謀
劃自己的人生,謀求自己的求職就業之路,從而獲得理
想的職業,實現人生的價值。
當同學們即將完成學業,准備走出校門,邁入職業
崗位之際,需要了解我國的就業政策,了解社會人才需
求信息,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增強就業意識,掌握求職
技巧,不斷提高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開設就業
指導課程,就是為了幫助畢業生適應就業制度改革的
新形式,做好就業准備,成功地步入社會。通過就業指
導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即將邁入社會的畢業生,了解社
會,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並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人的
特點來正確、客觀地確定職業方向,選擇就業崗位,以
便開創自己的事業。
人類社會已跨入21世紀,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經
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急切地呼喚具備了創業意識、
掌握了創業知識和技能、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具有
創新精神的創業型人才。新的世紀對未來一代公民的
素質提出了更多開拓創新精神的要求,也更需要倡導
和發揚新時期的創業精神,造就一代愛祖國、有膽識、
有技能,敢於迎接挑戰,參與科技競爭和經濟競爭的新
人。就業指導有狹義和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
是給要求就業的勞動者傳遞信息幫助勞動者求職與擇
業。廣義的就業指導包括為勞動者選擇職業、准備就
業以及在職業中求發展、求進步等提供知識、經驗方面
的指導。
1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主要內容
1·1就業指導
政策指導是就業過程指導的基礎。不了解國家的
就業政策,在擇業時往往會出現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
性。只有廣泛地進行政策宣傳和教育,使即將畢業的
學生了解國家制定的就業政策,有關部門和省市制定
的行業性和區域性就業政策及學生所在的學校制定的
具體實施意見,才能順利的實現就業。
1·2擇業指導
通過擇業指導,幫助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建立正
確的擇業坐標,在擇業過程中注意好社會需要與個人
關系,崗位要求與自身素質的關系,生存與發展的關系
等,並告訴畢業生可以從哪些途徑獲取就業信息,如何
篩選、怎樣辨別信息的真實性。
1·3技術指導
在就業過程中,要准備好哪些方面的材料,這些材
料有些什麼樣的具體要求。面試中如何捕捉主考官的
意圖,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1·4方法指導
方法指導就是就業與創業指導的重要內容。如何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怎樣創新、創業,告訴人們怎
樣參加面試,在職業生活中方法指導是具體的,具有較
強的可操作性。
1·5心理輔導
針對畢業生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常出現的一些心
理方面的問題,如焦急心理、怯場心理、害怕失敗心理、
盲從心理、應聘失敗的心理調節等。通過心理輔導,可
以幫助畢業生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以平常心參與角
逐,參與競爭,這樣有利於提高畢業生經受挫折的
能力。
1·6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就業指導的中心。它的任務是將世界
觀、人生觀、價值觀、擇業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的具體
工作中去,並落實到擇業標准、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
方面。
思想教育要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標准,指
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從實際出
發,主動適應社會需要,避免和糾正在擇業中的短期行
為,抵制眼前利益的誘惑,到艱苦的行業中去,到社會
最需要的地方去,艱苦創業。
思想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幫助畢業生樹立
高尚的職業道德觀和價值觀,誠實守信,與人為善,光
明磊落,淡泊名利,做一個合格的職業工作者。
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能否實現順利就業,從畢業
生個人方面來講,關繫到將來的發展、成才和人生價值
的實現;從社會方面來講,關繫到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和社會的穩定;從教育本身來講,關繫到教育目標的最
終實現。
當然,能否順利就業主要取決於社會的需要,畢業
生對職業崗位的選擇。就業指導不會擴大社會需要,
但可以指導畢業生如何適應社會需要,達到社會需求
與個人職業志向的統一,糾正畢業生在職業選擇時,一
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業指導會幫助畢業生用正確的
價值觀、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參與求職擇業活動,增強
新的就業形勢能力,提高求職擇業的技巧,從而為畢業
生順利就業鋪平道路。選擇什麼樣的適合自己發展的
職業,是一個人一生關鍵性的一步。俗話說:男怕入錯
行,女怕嫁錯郎。職業選擇不好,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
前程和發展,如果處理不好,還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現
波折。可以說職業的選擇是人生的選擇,是對未來的
選擇,是對人生幸福的選擇。
2大學生就業指導擺正求職心理即「三要六
不要」:
2·1三種健康心理
2·1·1必須告訴自己不用緊張。面對陌生的環境,緊
張是人類的本能。不過讓自己不會緊張的方法很多,
可以嘗試面對鏡子多練習,讓自己熟悉自己的狀況,增
加信心,改善說話的技巧和表達能力。
2·1·2要有自信心。英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應
尊重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對缺
乏自信、怕羞的人來說,應經常想到自己的長處,並深
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了自信心,才能興致勃勃
地投入工作,自己的能力必定能發揮出來。
2·1·3認識自我。尼采曾說:「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
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
展,人們對於自我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突破性的新階
段。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
獨特的個性和長處,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並
通過不懈的努力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成功。
2·2六種不健康心理
2·2·1羞怯心理。在求職現場丟了自薦書就跑,面對
招聘者結結巴巴、面紅耳赤,這樣的人自然難受用人單
位的賞識。
2·2·2仕途心理。「學而優則仕」,覺得當官才是正
途,削尖腦袋往「衙門」鑽,哪知這些地方是實力的大
比拼,遠非常人所能進入,結果大都碰得頭破血流。
2·2·3攀比心理。一些學生講「級別」覺得在校園期
間我成績比你好,榮譽我比你多,「官職」比你大,理所
當然工作也應比你好,卻不知用人單位並非以此作為
評判人才的惟一標准。
2·2·4依附心理。自己不急著找工作,缺乏獨立意
識,整天想著攀那個親戚朋友的關系,拿點錢買個職
位,這樣買來的職位恐怕難做長久。
2·2·5低就心理。總覺得競爭激烈,自己技不如人,
遂甘拜下風,不敢對自己「明碼標價」,找個買家草草
賣出。對於一些單位開出的不平等協議也閉著眼睛簽
訂,給日後工作帶來嚴重隱患。
2·2·6造假心理。假學歷、假證書、假榮譽等並非敲
開就業大門的救命稻草,假的終究長不了,反而只會誤
了自己名聲,毀了自己前程。
大學生畢業後打算做什麼不僅大學生自己需要
了解,企業也需要對此有個清楚的認識。一般來說,每
個大學生都面臨著四種選擇:工作、繼續學習(出國學
習或在國內深造)、創業和待業(或失業)。在此,我們
對待業(或失業)暫不討論。
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海歸」的風光不再,國內大
學生出國學習的熱情在下降;而國內高學歷人士同樣
面臨就業困難,薪水也連年下降,投入和回報更不成比
例,使得不少人打消了繼續深造的念頭。與2004年相
比,無論是打算出國學習的比例,還是打算在國內深造
的比例,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前者下降了2·6個
百分點,後者下降了3·6個百分點。
在「網路熱」、「高科技熱」的前幾年,國內大學生
(包括在校大學生)掀起了創業的高潮;但是隨著網路
泡沫的破滅與國內經濟的轉型和成熟,創業的機會相
應地在減少,同時成功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既沒有資源
也沒有相關經驗的大學生在創業方面也越來越謹慎,
近三年來逐年下降, 2003年的比例為15%, 2004年為
14%,到了2005年,更是下降到了9·8%。
與繼續學習和創業兩種選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的同時,近三年來,選擇工作的比例逐年上升, 2003年
為65%, 2004年為66%,而2005年,則增長了11個百
分點,達到了76%。由此可見,盡管就業形勢很嚴峻,
簽約薪水也連年下降,但畢業後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仍
然是大多數大學生的主要選擇方向。
當然,我們還要看到,還有一小部分大學生對畢業
後的道路產生了困惑,不知道自己畢業該干什麼。在
這一點上, 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0·3個百分點。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無不與職業活動發生著緊密
的聯系,活動幾乎貫穿於每個人的一生。人們在生命
的早期階段接受教育與培訓,是為了將來的職業活動
做准備。從青年時期走入職業生涯,到老年最終離開
崗位,長達幾十年,即使退休以後,還仍然參與職業活
動。因此,職業活動是每個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
部分。
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要從事
一定的生產勞動或工作,用以維持生活,承擔社會義
務,促進社會發展。人的社會生活領域是非常廣泛的,
職業門類極其繁多,但每個社會成員卻只能在某個領
域做某種具體工作,以其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空間內
佔有一席位置,這就是他的職業。
從某種意義上說,畢業生是學校的「產品」,學校
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社會的需要,「產品」是否試銷對
路,質量是否符合社會的標准,需要接受社會的檢驗。
就業指導工作是聯系學校與社會的橋梁,是學校為社
會服務的窗口。通過它,學校可以及時掌握社會上需
要什麼層次,什麼專業的人才,了解社會的需求量和對
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以便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使得學校
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減少教育投入的浪費,提
高辦學的社會效益,從而達到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為
社會建設事業輸送大量合格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章成斌·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探討[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4(8): 14—16
〔2〕紀春禮·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模式創新研究
[丁]·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4(8): 68—69
〔3〕陳岩松·「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8): 85—90
〔4〕楊偉國·「大學生就業選擇與政策激勵」·中國
高教研究·2004(10): 83—85
❸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論文有哪些參考文獻最好是最近的
去知網海量搜集
❹ 急求中國就業形勢的文獻綜述
急求!大家幫幫我!謝謝!在線等回答~``我所有的積分都懸賞了
❺ 急求關於中國就業問題的文獻綜述
說起就業形勢,讓我想起國情問題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講過的一句。他說,「中國正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就業戰爭」。把就業視作一場戰爭,當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比喻,而是有事實依據的。據他計算,中國以世界上9.6%的自然資源,9.4%的資本資源,1.85%的知識技術資源,以及1.83%的國際資源等,來為佔世界人口26%的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
換句話說,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要像中國這樣提供7億多個工作崗位,整個西方發達國家才不過提供4.3億。因此,說中國正面臨世界上最大的就業戰爭是一點也不為過的。至少在未來10年,中國的人口還呈增加的趨勢,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
具體來說,目前中國的就業形勢,一是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據統計,未來5年,全國將新增城鎮就業人口5000萬人。其中,農村轉移勞動力每年將達800-1000萬人,城鎮下崗職工還有400萬人需要再就業,大學畢業生人數也將保持在一個較大的數目,勞動力總量將達到8.3億人,但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在1000萬個左右。二是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而一些新興的產業、行業和技術職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亟待提高。
就今年來看,下崗人員的數量雖然會有所下降,但就業總量壓力持續不減。今年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口將超過2500萬人,而新增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也只有1000萬個,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500萬個以上。特別是部分地區、行業和群體再就業難的問題更為突出,形勢是不容樂觀的。
柳拯:這里,我再補充一個大家有點困惑的失業率問題,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去年是4.7%,這幾年都在4.5%左右徘徊。但如果加上進城找工作的農民工,以及各種隱形失業,那麼失業率顯然要超過兩位數。
在關注中國的就業問題時,除了工人和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外,我認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應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目前出現了所謂「2030現象」,也就是20歲到30歲之間的人面臨的就業難題。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去年有100多萬畢業的大學生沒找到工作。本來,高等院校擴招是想舒緩這種局面,未曾想反令新失業現象出現了學歷高的特色。
對中國來說,解決就業問題的困難還在於,目前我們正面臨保持經濟增長和實現充分就業這兩大基本目標的取捨矛盾。一方面,用犧牲效率和效益來擴大就業機會,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將要冒喪失國家競爭力的風險;另一方面,在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和經濟日益重工業化的情況下,追求經濟增長的效率和效益又會使更多的人走入失業行列,這在收入分配逐漸拉大的當下,要充分考慮被淘汰勞動者的承受力。
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彈性系數處於下降狀態。「九五」時期平均就業彈性系數為0.13,即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帶動就業增長0.13個百分點。到「十五」時期,平均就業彈性系數則下降到0.11。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由「九五」時期的94萬人,減少到「十五」時期的80萬人。其中,2005年就業彈性系數僅為0.08,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增加量只有63萬人。這也是目前勞動力供求矛盾突出的一個因素。
可以說,在整個「十一五」及以後的若干年,中國將進入嚴酷的高失業和就業結構大調整時期,這是一個已經超越了經濟范疇的嚴峻挑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面臨著像中國這樣的就業挑戰。值得嚴重關注和謹慎對待。
多種內外因素導致中國就業問題復雜尖銳
❻ 有關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文獻沒有………你起碼要想清楚你要做什麼,再考慮文獻……
❼ 畢業生就業心理外文文獻
到知網、維普鏡像等上搜一下外文文獻
❽ 有關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俞曉勤等在《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在調查了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從國家,高校及畢業生自身三個方面提出了對解決畢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與建議。
2、王娜在《高校就業預測模型的初探》中採用多種預測模型,結合北京林業大學的實際就業數據,構建了一個就業預測系統,從就業的若干方面對我校的就業情況進行預測。
3、董世傑在《大學生成功就業研究》中採用實證調查與文獻資料分析的方法,在對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成功就業率下降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從就業准備、就業觀念、就業指導、專業設置和就業市場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就業不成功的原因。
4、趙明君在《淺析當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中從社會原因、學校原因、家庭原因、學生自身的原因這四個方面闡明了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因素多層次的。
5、慕麗娜在《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對策》中從金融危機的影響為背景,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途徑是: 國家政策的扶持、高校自救措施、加大就業指導、提供優惠傾斜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等。
6、吳宜在《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及對策研究》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要發揮輔導員的基礎性作用,實現宏觀就業指導與微觀就業指導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8)擇業文獻擴展閱讀:
隨著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艷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
「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❾ 創新創業參考文獻
以下文獻均可用作創業創新論文的文獻參考,在知網等相關論文網站都能找到。
1、傳統高等教育的固有思維影響地方本科高校轉型
2、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思維進一步融入地方高校整體轉型發展體系
3、 創新創業轉型發展資源的整合
4、建設創新創業型地方高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5、創新創業型地方高校崛起和演化的原動力
6、創新創業精神與高等教育的整合
7、創新創業型地方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內涵
8、學科建設的發展方向
9、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型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應有模式
(9)擇業文獻擴展閱讀:
創新創業動力影響因素分析
在黨十八大報告中就已經對創業問題有涉及。當代大學生特點鮮明、敢闖敢沖,非常符合創業所需要的條件,因此,大學生創業是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方式。有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的大學生創業率大約是2%,而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則達到了20%-30%[2]。
與之相比差距較大。大學生創業對於社會發展來說,是將自身的文化和技術積淀轉化為社會價值,體現教育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就我國大學生創業來說,其發展並不充分,由於起步較晚,而後創業成功率低,且社會中的相關制度和措施不夠全面。
尤其是在地方院校中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困難和挫折,需要更多的扶持與幫助。在經濟結構不斷且較高速的轉型化發展進程以及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創新創業漸漸演變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的一種普遍職業選擇方式。
❿ 跪求一篇上完就業指導課的論文、題目自擬、有摘要有文獻、字數2500
近年來,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關繫到每個學生的前途, 還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更是關繫到我國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的重大問題。因此, 必須要科學地分析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各種問題, 多措並舉地逐步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
1.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國家不再對高校畢業生進行統一地分配工作, 這樣每年有數百萬高校畢業生湧向社會, 走上就業市場化的道路, 但全國性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尚為建立, 地方性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立的時間尚短, 功能不健全, 機制不夠完善。主要是一些供需信息服務網獲得的信息數量少, 時效性差; 而且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共享。地方和高校建立的就業信息網存在??? 各自為政???現象, 有些高校對外嚴格保密供需信息, 信息服務網對外人為地設置障礙, 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造成供需渠道不暢通, 影響畢業生就業。
2.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當今我國的產業結構、行業結構、技術結構和產業政策在不斷地調整和變化, 而高校專業調整由於受學制固定時間的限制, 很難與其同步, 勢必造成教育模式與產業結構的不相適應。部分高校仍然沿襲以傳統的學科教育為本位的培養模式, 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部分高校由於辦學定位不夠清晰准確, 不顧自身的師資力量情況, 忽視市場行情走向, 盲目地進行擴招和開設熱門專業, 致使人才的批量生產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相錯位, 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等。這一切直接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加劇和蔓延, 影響畢業生就業。
3. 從1999 年到2011年高校招生數平均每年以數十萬的數量遞增,招生人數的大量增加, 必然導致錄取分數的下降, 學生整體素質下滑;受應試教育影響, 不少高校學生重書本知識, 輕實踐鍛煉, 綜合能力素質欠佳, 而用人單位需要的是能盡快勝任工作的勞動者, 非常看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尤其是動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協作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部分高校畢業生達不到社會需求的能力要求, 造成就業困難。
4.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時代, 大學生已經從過去的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變成了普通的青年群體。但高校畢業生及家長的就業觀仍受傳統思維定勢的左右, 追求到國有單位而不願到個人私營企業或鄉鎮企業去就業, 認為只有在正規部門上班才算就業; 追求就業就定終身的固定工作崗位。大部分高校畢業生的擇業觀念和行為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相比較為急功近利, 求大慕名, 一味地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 追求收入高的工作崗位和職位, 追求到中心城市去工作, 過分強調專業對口,精英人才意識比較濃,從而造成部分畢業生的就業困難。
5. 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程度有待於提高。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對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理解僅僅是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業形勢、傳授擇業技巧等方面。事實上,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獨立的系統性的工作, 它既包括講解就業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業形勢、傳授擇業技巧等方面的工作, 但這是最基本的工作, 更重要的工作還包括對大學生的擇業觀、就業觀、成才觀、就業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還包括對學生個體的塑造、潛能的開發和創業、創新能力的引導和培養; 還包括有個體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設計和相關的教育培養等內容。就業指導工作不力, 必然影響畢業生就業。
二、多措並舉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高校畢業生及家長、學校和政府等多方共同努
1. 高校畢業生及家長要清醒地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 沖破傳統的舊的精英化就業觀念, 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 倘若仍然以天之驕子自居, 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無異於作繭自縛。在就業過程中應該有恰當的自我定位, 適度調整自我期望值和就業目標。要樹要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就業觀, 從被動的就業觀轉向主動的就業觀, 要樹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就業觀、擇業觀, 摒棄從眾、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 應該以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在工作崗位上有長遠發展空間為原則, 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 著眼於積累經驗, 提高自身能力。樹立起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 高校畢業生必須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 注重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意志, 嚴謹治學, 基礎知識要扎實厚重, 要積極投入實踐中去, 鍛煉動手能力, 培養核心競爭力, 提高綜合素質。要積極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不斷提高就業能力。只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實學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因為市場經濟的規則是有能力和技術且積極主動的人就會有工作。
2. 加強和改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古人雲: 不患才不濟, 而患志不立, 高校要將畢業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貫穿於學生在校生活的始終, 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系統的教育。自入學起就要使他們清楚地了解所學專業社會要求的標准, 認清人才激烈競爭的形勢, 激發他們的成才意識; 要積極幫助和指導他們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和職業生涯規劃, 引導和培養他們樹立明確的就業目標; 在組織他們開展的各種活動中注重引入就業競爭意識; 要系統地開設求職材料准備、應聘面試技巧等系列指導課程, 開展模擬招聘活動, 鍛煉畢業生在實際應聘過程中的各種能力; 要加強對畢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 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去, 到農村去, 服務群眾、服務社會。
3. 高校要針對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形勢, 根據自己現有的實力和水平, 准確定位, 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 不斷地深化教學改革, 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在教學計劃中實施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 因地制宜, 實現與社會、與市場、與企業的雙向溝通, 擴大大學生的實踐范圍, 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增強崗位適應性, 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在專業設置上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 堅持突出特色、注重內涵建設的重點發展原則, 堅持學科建設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堅持注重規模兼顧效益的和諧發展原則,加大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的靈活性; 要加強市場調研,掌握市場變化的特點, 根據畢業生就業回饋的信息, 做好科學預測和規劃, 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以適應社會需求; 要積極開發適應現代科技、經濟發展需要的新興學科、高新技術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專業, 從宏觀上控制和把握學科專業與市場的接軌。高校要積極推進教育模式多元化, 加強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特色建設, 使培養出的學生在市場中真正具有明顯優勢。
4. 加強和改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使之快速地向著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高校要把就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 建立健全就業指導工作制度, 明確職能部門和院( 系) 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 實行逐級的目標責任制。高校必須培養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獨立的系統性的工作, 不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需要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勞的精神, 具備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熱愛就業工作, 更需要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 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同時, 就業工作隊伍必須保持穩定性, 因為就業工作需要經驗和人脈。人員素質和工作隊伍有了保障, 才能使就業工作質量有新的提升, 就業指導和服務才能上一個新台階。高校必須強化就業工作的服務職能, 建立就業工作網站,及時發布需求信息和國家、地方政府頒布的就業工作各項政策, 高校就業工作職能部門要隨時與用人單位保持暢通的信息網路, 要主動出擊, 根據用人單位的崗位類別, 及早地將相關專業畢業生的有關信息發過去, 爭取主動。每年要派出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 外出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和以往畢業生的工作情況, 徵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各方面素質要求的意見和建議, 為學校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調整和學生素質培養工作提供依據。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與有關用人單位構建學生實習和就業基地, 建立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 擴大畢業生就業渠道。
5. 政府要進一步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保障和政策支持, 建立有序、公平競爭的全國性畢業生就業市場; 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 積極開辟新型就業門路; 要徹底打破地區壁壘、行業壁壘, 深化人事、戶籍、工資等制度改革, 進一步清理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制度性障礙和限制, 加大畢業生擇業的地域上的自由度; 在實施西部志願者計劃方面, 要在工資收入、發展機會、流動性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優惠政策, 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就業; 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目前我國家庭經濟收入普遍不高, 畢業生也鮮見有許多積蓄, 創業的物質基礎幾乎為零, 國家和政府部門必須加大扶持政策的力度, 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 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策及提供創業貸款資金, 為畢業生創業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保障; 加大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力度, 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理論功底及與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適應就業市場的要求。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將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 相信隨著全社會對高等教育、對大學生群體的日益高度重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合理優化與科學發展;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終將得到良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