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價格參考理論

價格參考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3-25 03:09:54

㈠ 股指期貨理論價格是怎麼計算的 理論價格公式

股指期貨理論價格是藉助基差的定義進行推導得到的,理論價格公式是F=S*[1+(r-y)*△t /360],其中F表示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S表示現貨資產的市場價格,r表示融資年利率,y表示持有現貨資產而取得的年收益率,△t表示距合約到期的天數。

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套期保值規避系統性風險、套利投資、資產配置功能。股指期貨的主要影響因素有融資成本、期內分紅、距離到期的時間。在正常情況下,在合約到期前理論基差必然存在,而價值基差不一定存在,價值基差絕對值越小,波動率越小,代表市場有效性越高。

(1)價格參考理論擴展閱讀

股指期貨理論價格的特徵:

1、與其他金融期貨、商品期貨一樣,股指期貨具有合約標准化、交易集中化、對沖機制、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和杠桿效應等共同特徵。

2、標的物為特定的股票指數,報價單位以指數點計。

3、合約的價值以一定的貨幣乘數與股票指數報價的乘積來表示。

4、採用現金交割,不需要交割股票而是通過結算差價用現金來結清頭寸。


㈡ 價格理論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嗎

是,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

㈢ 價格決定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均衡價格理論和邊際效用理論

在現代經濟學中,價格理論是最為基礎的理論,其簡要表述是:供求決定價格,價格反映供求。生產者與消費者根據價格進行決策從而影響供求,進而影響價格,然後生產者和消費者又根據新的價格做出新的決策,如此循環最終可以形成某一價格,在這一價格下生產者要想生產的數量剛好等於消費者想要購買的數量,稱這一價格為均衡價格。這一理論解釋了均衡價格的形成。

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價格,卻往往不等於均衡價格,甚至可以說極少有可能現實價格正好等於均衡價格。對此,現代經濟學給出了另外一個理論,來解釋具體價格是如何在交易中形成的,即邊際效用理論。首先,價格並不是某種商品的貨幣衡量,貨幣只是交易的媒介。市場上的買者與賣者都是以貨幣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易,價格實際上是兩種商品的交易比率。

可以用一個事例來說明邊際效用理論是如何解釋價格在交易中的形成。為了簡便起見,先研究兩人兩物的交換情況,分析之前先做兩個假設:一是假定兩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偏好;二是交易不會發生交易成本。設想張三和李四兩個人共有10袋糧食和6件衣服,其中張三有7袋糧食和1件衣服,李四有其餘的3袋糧食和5件衣服。一種可能情況是張三由於佔有較多的糧食和較少的衣服,在他的主觀評價中,糧食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即減少一袋糧食的邊際收益比上增加一件衣服的邊際收益)很低;李四則相反,由於它擁有較多的衣服和較少的糧食,所以糧食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較高。假定張三那裡糧食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1/2,也就是說它願意用1袋糧食交換1/2件衣服,李四對糧食的邊際替代率為3,願意用3件衣服換1袋糧食。上面兩人兩物的世界中,由於張三對衣服的相對評價較高,李四對糧食的評價較高,於是提供了通過交換來增進各自利益的可能性。這時,張三隻要用一袋糧食交換多於半件衣服,他就會感到增加了自身的利益,李四隻要能夠用少於3件的衣服換的一袋糧食,也會感到自身利益的增加。因此,只要在一袋糧食交換多於半件衣服但少於3件衣服的相對比價區間成交,他們都會得到增加的收益。比如說以1袋糧食交換1件衣服即1:1比價成交,張三和李四都會感到利益增加。因為,張三得到了他評價更高的衣服,李四獲得了他評價較高的糧食。如果張三和李四衣服和糧食的邊際替代率不等,他們還將繼續交易直到相等為止,如果相等,衣服對糧食的比價就是1:1。一般而言,只要兩個交易者邊際替代率不同就會存在交易的可能,只有在邊際替代率相等的時候交易才結束。現實生活中的更為復雜的情況與兩人兩物的交易模型本質上是相同的。現代經濟學以邊際效用理論解釋具體價格的形成,而具體價格又始終圍繞著均衡價格並趨於均衡價格。[1]

這時,我們注意到了一個關鍵的詞語——「效用」。經濟學把消費者從商品和勞務消費中得到的滿足水平稱作效用。效用在本質上是人們對消費所帶來的收益的主觀體驗和評價,也就是說邊際效用是一種主觀意識。而價格是兩種商品的交易比例,是客觀存在。邊際效用決定價格,即主觀意識決定了客觀存在,這明顯與我們初中就學過的唯物主義哲學相矛盾。因為唯物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我們應該怎樣來解釋這個問題呢?

首先,在現代經濟學中,供求關系決定均衡價格與邊際效用決定價格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消費者消費商品和勞務固然是為了得到某種滿足,生產者進行生產也是因為他預計產品賣出去後得到的貨幣可以消費其他的商品和勞務得到滿足,所以市場上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在用自己所擁有的某種商品與其他商品進行交易,只不過生產者多了一個貨幣媒介而已。由於均衡價格只不過是大量交易者根據自身的邊際效用進行交易的結果,所以供求關系與邊際效用對價格的決定實質上是一致的。

(二)長期自然價格理論

既然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那麼供求關系是由什麼決定的,隱藏在供求關系之後的因素是什麼呢?為什麼供求曲線與需求曲線要是這個形狀、在這個位置,而不是別的形狀、在別的位置?為什麼供求曲線與需求曲線要在這個點相交?作為一個信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的人,要解釋這些問題就不能從效用這種主觀評價的東西上著手,必須找到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來解釋價格的決定問題。在現代經濟學中,一般來說交易都是自願的,每個人都想付出盡可能少的成本來獲取盡可能多的收益,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強迫其他人進行交易,無論交易的雙方是買者還是賣者都不願意吃虧。換句話說,交易雙方都只能進行等價交易,即交易雙方都存在著某種相等的客觀要素。那麼這一客觀要素是什麼呢?

我們注意到,在現代經濟學中,還有一個價格決定理論,叫做長期自然價格理論。它是假設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在長期中企業能夠自由的進出市場來討論價格的決定情況的。我們假設每一企業都得到了生產一種商品的同樣技術,並進入了購買生產投入的同一市場。因此,所有的企業和所有的潛在企業都有相同的成本曲線,它們所確定的產量都會使邊際成本等於價格,以求得最大利潤。進入與退出這種類型的市場的決定取決於現有企業的所有者和可以開辦新企業的企業家所面臨的激勵。如果有新的企業進入這個市場,這種進入將擴大企業的數量,那麼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並使價格下降,利潤減少;相反,如果市場上的企業出現虧損,那麼一些原有的企業就會退出市場,他們的退出將減少企業的數量,減少商品的供給量,並使價格上升利潤增加。這種企業不斷進入和退出的最終結果,將會使仍然留在市場中的企業必定得到零經濟利潤(但是要注意,零經濟利潤不是零會計利潤)。我們可以把企業的利潤寫為:利潤=(價格-平均總成本)×產量,這一公式表明,當且僅當商品的價格等於生產那種商品的平均總成本,一個正在經營的企業才有零利潤。如果價格高於平均總成本,利潤是正的,就會鼓勵新企業的進入;如果價格小於平均總成本,利潤是負的,這就會鼓勵原有的企業退出,只有當價格與平均總成本相等時,進入與退出的過程才結束,這就是長期自然價格理論又叫做生產成本理論。它表明,在長期的完全競爭市場上,價格應該是與其生產成本一致的。[2]

(三)如何解釋生產成本與價格的偏離問題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觀察到許多商品的價格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會偏離其生產成本。例如,整個80年代,在美國《商業周刊》的售價卻始終沒有改變,而生產成本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3]。這是為什麼?實際上大多數企業並不是每天都在改變他們的產品價格,相反,企業往往宣布價格並使價格在幾周、幾個月內甚至幾年內保持不變。一項研究發現,典型的美國企業一般一年改變一次自己的產品價格,當然《商業周刊》改變價格的周期更長。科斯認為商品在市場交易中會發生成本,曼昆根據交易成本理論,將這一現象解釋為菜單成本的存在。企業不經常改變價格是因為改變價格是有菜單成本的,菜單成本包括印刷新清單和目錄的成本、把這些新價格表和目錄送給中間商的成本、為新價格作成本的廣告、決定新價格的成本甚至包括處理顧客對價格怨言的成本等。正是因為交易成本的存在,才使得價格偏離其生產成本。但交易成本與生產成本都是成本,因此,可以認為決定價格的就是商品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成本就是隱藏於供求關系中背後的決定價格的客觀要素,也是交易雙方進行交易時雙方要求商品等價的原因。

㈣ 簡述從價理論的定價原理及適用性

套利定價理論APT(ArbitragePricingTheory)是CAPM的拓廣,由APT給出的定價模型與CAPM一樣,都是均衡狀態下的模型,不同的是APT的基礎是因素模型。套利定價理論認為,套利行為是現代有效率市場(即市場均衡價格)形成的一個決定因素。

如果市場未達到均衡狀態的話,市場上就會存在無風險套利機會。並且用多個因素來解釋風險資產收益,並根據無套利原則,得到風險資產均衡收益與多個因素之間存在(近似的)線性關系。

而前面的CAPM模型預測所有證券的收益率都與唯一的公共因子(市場證券組合)的收益率存在著線性關系。

(4)價格參考理論擴展閱讀:

價格理論是在長期價格實踐中逐漸孕育出的理論,目前已經形成和發展為系統的價格理論體系。起初,人們對價格的認識還是很膚淺、零碎的,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研究的深入,對價格的認識逐漸深化並系統化,價格理論也逐步得到發展。

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古代價格理論的萌芽和形成、歐洲古典經濟學的價格理論、馬克思主義價格理論三個大的階段。現在,價格理論仍在不斷發展。

㈤ 簡述價格策略的類型及方法

價格策略就是根據購買者各自不同的支付能力和效用情況,結合產品進行定價,從而實現最大利潤的定價辦法。
定價方法,是企業在特定的定價目標指導下,依據對成本、需求及競爭等狀況的研究,運用價格決策理論,對產品價格進行計算的具體方法。定價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導向、競爭導向和顧客導向等三種類型。(一)成本導向定價法: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最基本的定價方法。(二)競爭導向定價法:企業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生產條件、服務狀況、價格水平等因素,依據自身的競爭實力,參考成本和供求狀況來確定商品價格。(三)顧客導向定價法: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感覺差異來確定價格的方法叫做顧客導向定價法,又稱「市場導向定價法」、「需求導向定價法。

㈥ 如何認識經濟學的價值和價格理論 問答

價值是事物對人們實際的效用的衡量標准。

價格是人們主觀為交換事物效用所願意支付的衡量標准。

比較直觀的是經濟學中,「水」與「鑽石」悖論。水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存資料,相對於人的實用價值較高,但因其可獲得成本較低,所以價格較低;天然鑽石因其稀缺性,和人類慾望和需求推動,雖無使用價值(工業可合成),卻價格偏高。

至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因價值的效用也是在不斷變動(所以常有價值體系重估的說法,比如在沙漠里,水的價值體系就需要重估),則取決於人們是否願意為「慾望」(需求之外,比如珠寶鑽石,或者高溢價股票等)支付更高的溢價。

或者為「恐懼」不願意承擔更多的風險(遏制需求,而導致價格在價值之下,比如禽流感時的雞蛋和雞肉等)。

(6)價格參考理論擴展閱讀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

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㈦ 為什麼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為「價格理論」 麻煩大家幫忙解釋下 謝謝

微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被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通過對單個經濟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的分析,研究產品價格與要素價格的決定過程,解釋"生產什麼",「如何生產」與「為誰生產」即收入如何分配等問題,說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稀缺資源如何在各部門和各經濟主體之間得到合理的配置。
實際上,借個的決定過程都是資源的配置過程。一方面,人們總是根據產品價格的高低對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做出相應的選擇;另一方面,要素價格的決定過程就是收入的分配過程。因此微觀經濟學也叫價格理論。由於價格是在市場上形成的,所以,微觀經濟學又叫市場理論或者市場經濟學

㈧ 股票理論價格公式怎麼表示

最原始的價格公式是:股票價格=每股收益/銀行年利率。

㈨ 西方經濟學裡面的關於價格的蛛網理論,是什麼啊

蛛網理論是一種動態均衡分析。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如果供給量和價格的均衡被打破,經過競爭,均衡狀態會自動恢復。蛛網理論卻證明,按照古典經濟學靜態下完全競爭的假設,均衡一旦被打破,經濟系統並不一定自動恢復均衡。這種根據的假設是:
①完全競爭,每個生產者都認為當前的市場價格會繼續下去,自己改變生產計劃不會影響市場; ②價格由供給量決定,供給量由上期的市場價格決定;
③生產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這些假設表明,蛛網理論主要用於分析農產品。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