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關於藕的文獻

關於藕的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4 23:13:18

Ⅰ 急求!一篇關於蓮藕汁市場營銷的論文或者一篇非運動飲料的市場營銷的論文

2圖片 上傳收藏 | 告訴朋友 | 發送到手機分類標簽 [添加]
商務宴請(38) 家庭聚餐(10) 江浙(8) 非一次筷(4)
商戶簡介
環境「沒得說」,大廳「通透明亮」,「整塊整塊的大玻璃非常炫目」,包間除了「傳統封閉式」的,還有「用珠簾隔開」的「半封閉」空間,相當「有時尚感」。主打杭州菜,「稍經改良」,甜味「有所收斂」。東坡肉「用文火慢燉」,吃起來「酥爛入味,肥而不膩」;金瓜芋泥也讓人喜歡。價格「不算離譜」,宴請、聚餐都合適。P.S.地下一層空氣不太好。
推薦菜 [發送到手機]
東坡肉(13) 元寶蝦(9) 金瓜芋泥(8) 獅子頭(5) 油爆大蝦(2) 一品賽熊掌(2)
信譽點評(58)所有點評(70) 茶香襲人排序: 最新點評會員級別鮮花數最早點評
phantomkid
口味:1 環境:3 服務:1 人均:¥100
拿著280的券來的,吃了295~老爸說點的時候沒看價錢,吹噓自己有水平呢~~
宴會廳很豪華,那些個燈還真是嘆為觀止。。可能是我沒怎麼去過高檔的館子吧,呵呵~
菜做得非常一般。各種咸,不符合江浙菜清淡的口味嘛。。榴槤酥和多春魚不錯。。大煮干絲也成
有的服務生各種不熟練,估計是春節後新招的吧。。菜走錯了好幾次~~

這種環境大於口味的地方不適合我呀~~
標簽: 商務宴請 家庭聚餐 江浙

交通停車: 方便

08-02-21 23:12 | 回應 | 1鮮花 | 舉報

venia
口味:3 環境:4 服務:1 人均:¥70
去的大包廂,環境不錯。因為有朋友跟館子熟,所以包廂沒設最低消費(好像是3000),最後還給打了八折,結賬時我以為得2,3000呢,後來看打折後是1280左右,我們一大家20個人很不錯的價格了。
這家的口味比較對我們胃口,基本沒有覺得不好吃的菜,印象深刻的,三黃雞算一個,非常嫩,象我這么不愛吃白斬雞的都要贊一個;龍井蝦仁也不錯,蝦仁個兒大、新鮮,帶著茶葉的清香氣。
和環境菜品相比,服務的確一般,小姐服務動作比較慢、不麻利,分水果還老掉。
推薦菜: 三黃雞 龍井蝦仁

交通停車: 門口遠大路上西向東掉頭常有些堵

08-02-21 01:32 | 回應 | 1鮮花 | 舉報

f1412007_牛
口味:1 環境:2 服務:1
懶肥牛攢了一堆跳著來……
這剛結束的這攤吧
整日路過今日終得進入
裝修的挺漂亮,一個個紗簾間隔
不過現在不少飯店都採取這種裝修風格
服務水平有待加強
從頭就服務小姐就領包間一半跑了,自己找……
整個結束,感覺小姑娘小夥子不能時時跟上,酒不倒,茶不斟,盤歪斜,沒眼力價……
飯菜水平一般般
有的甚至覺得有點寒磣……
娃哈哈系列酒店之一,有人說再來?我說算了吧

08-02-16 00:36 | 回應 | 9鮮花 | 2圖片 | 舉報

為愛吃狂上一當
口味:2 環境:2 服務:2
點評獻溫暖,愛心大融冰——翻老底兒之十一

印象里江南僅指江浙,原來這里是大江南的概念,也有不少粵菜、湘菜。
彷彿如今叫江南,主打江浙菜的館子都這路數,略顯底氣不足。
是個商務宴請、親友聚餐的地方,環境服務說的過去,還好停車呀。
百葉結燒肉,點菜時又說成百潔布燒肉了,暈死。

08-02-13 00:23 | 2回應 | 25鮮花 | 舉報

Prostchen
口味:1 環境:4 服務:4 人均:¥100
規矩的南方菜,不出格,也無太大特點。這就是它不太能吸引我回去的地方。值得一誇的是餐廳環境,的確現代,符合我的審美,比菜品搶眼得多,不過衛生間則是一大敗筆。
推薦菜: 上湯蘆筍

08-02-05 10:13 | 回應 | 鮮花 | 舉報

Caprico的痛苦掙扎
口味:1 環境:2 服務:2 人均:¥200
這里裝潢不錯,一層大廳布置的很有感覺,用珠簾隔開區域,適合4、5好友相聚,聽說地下是開放式的大廳,因為同事結婚來踩過點,包間裝飾的也很雅緻,商務、請客都不錯
龍井蝦仁:清爽鮮嫩
壇煨東坡肉:肥瘦適中,但是實在太大了,雖然大塊吃肉比較爽,加了一塊感覺比四喜丸子還大
一品賽熊掌、煮干絲(微辣)、甲魚湯(很大一鍋)。。。
沒有感覺到很有地域特點的菜
點菜給我推薦他們家招牌菜是河豚,不過沒敢嘗試
標簽: 商務宴請 家庭聚餐

08-02-02 15:33 | 回應 | 鮮花 | 舉報

cookie516
口味:3 環境:3 服務:2 人均:¥100
別人請客呀,原來每次路過都覺得外部的裝修很雅緻,所以聯想到菜價一定不菲,哈哈,誰叫我是窮人呢,腰花皇真的很好吃,一點沒有腥味,處理的很到位,上面澆得醬汁稍稍帶酸,配上脆嫩腰花剛剛好,印象較深的還有招牌的紅燒肉,餓得時候吃很解饞阿,不過一人吃個兩三塊就差不多了,我覺得肉皮不是很爛,美中不足:)

08-01-24 13:42 | 回應 | 鮮花 | 舉報

大灰狼
口味:3 環境:4 服務:4 人均:¥200
嘿嘿,好久不來了,今日上來一看有人已經是鑽石了,俺已經快TOP20不保了,慚愧。

第一次在這里吃現在看起來還有點八卦,某日中午,饕餮間忽聽嘈雜之音,轉頭望只見一美女失足摔倒,忙咽雞腿,展四肢欲見義勇為,早有帥哥紳士出手相助,悻悻然。朋友眼睛發亮,說這不是某台某主持人哇。前幾日聽說搶話筒之事,搜之,果然,氣質風度也。

有點跑題,再說江南賦,環境、菜品和服務應該算是精中選精了,挑不出什麼毛病,要不然咋沒有預約總是要等位?美中不足之處是菜單上的江南菜品似乎不足,如果喜歡這里的環境和服務,又想多換些口味的話餘地不夠充分。

08-01-11 09:03 | 14回應 | 23鮮花 | 舉報

漂在意識流
口味:2 環境:2 服務:1 人均:¥130
還是要支持家鄉菜。4個人吃了500多,送了100的優惠券,1個月內用,但是估計誰都不會去了吧。
東坡肉不錯,皮很好吃,連我這樣不吃肉、尤其不吃肥肉的人都可以接受,可見非常不錯!
大黃魚也很鮮,不過盤子太大了,比魚大那麼多。魚很肥嫩,很快消滅了。
天目筍干非常一般,不推薦。
西湖醬鴨,還不錯,但是我怎麼不知道杭州的醬鴨很有名呢。
龍井蝦仁很大,很好吃,不過茶的味道沒有。
有一個什麼菌,很好吃,方方的切成一片片,周圍是綠色的豆角,可惜忘了什麼名字。
榴槤酥和芒果布丁都很一般,也不推薦了。
餛飩感覺和城隍廟的差不多。
蘋果汁很濃郁,喜歡。
服務比較一般,走的時候忘了拿走打包的東西也沒有人說,還是自己折回去的。叫車也不方便,保安非常不積極。
推薦菜: 東坡肉

標簽: 江浙 商務宴請 非一次筷

08-01-09 14:59 | 6回應 | 2鮮花 | 舉報

天空之鳥
口味:1 環境:3 服務:1 人均:¥100
裝璜挺時尚的,鏡子、玻璃在此處用的很普遍~
看了下菜譜,各類價位的菜都有,總體來說還是稍貴~
服務員的服務比較不好,點菜由營銷主管負責,我們點個菜她接了n回電話,其他服務員好像沒此許可權,我們只能等候:(
上菜時,服務員不知道主動報菜名還要偶們自己問,差勁~站在旁邊服務時,服務員苦著一張臉,很是影響偶們的心情~
東坡肉,還不錯,肥而不膩
元寶蝦,口味一般,偏甜,沒啥特別
蓮藕雞脆骨,偶感覺還不錯,脆骨外面裹了層東西,炸了下,挺香的~就是脆骨少了點,蓮藕居多~~
江南酥魚,冷盤,甜味,好吃,稍有特色
芥香木耳,冷盤,比菜譜上少,木耳被放在一個稍大的柿子椒中挺好玩的,吃著挺爽口的
錫紙鮭魚,一般,主要是魚里不知是放了澱粉還麵粉,感覺有點粘,不怎麼香~
什麼牛肉,是牛肉丁、筍丁、胡蘿卜丁三種材料放在一起炒的,牛肉嫩、入味
水晶蝦餃,陷里除了蝦不知還放了什麼東西,挺好吃的
生煎包,一般,沒什麼特別的,主要是陷不香~
現在是吃100送20(除酒水飲料主食),有興趣的朋友快快行動吧!
推薦菜: 東坡肉 江南酥魚 芥香木耳 蓮藕雞脆骨

Ⅱ 蓮藕有什麼營養價值

蓮藕食性寒,味甘、澀,無毒,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涼血、散淤祛腫的功能。

1、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蓮藕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受到人們的重視,這種色淡黃而多纖維的蔬菜,被列為重要的健康食品之一。蓮藕的食物纖維能夠刺激腸道,治療便秘,促進有害物質的排出,減少膽固醇和糖分積累,具有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作用,尤以生食或飲用鮮汁最有效。

2、治療潰瘍和貧血症。蓮藕含豐富的鐵和單寧酸,把蓮藕切開後,切口接觸到空氣會變成黑褐色,這是由於鐵與單寧酸和氧所起的化合作用所致。單寧酸具有收斂和止血作用,可以把潰瘍的傷口治癒。鐵也有止血和構成血紅蛋白的作用,對於貧血亦有效。

3、美化肌膚,保持肝臟健康。維生素C有防止出血、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排泄體內有害物質的作用,而且作為美容的維生素,對於保持美麗的肌膚也發揮著很大作用。蓮藕所含的維生素C較多,當飲酒過多感到疲倦時,食用蓮藕則可減輕肝臟負擔。

4、蓮藕的營養成分對防治感冒、咳嗽、畏冷和食慾不振均有功效,可作為果品生吃、煮熟或磨鮮蓮藕汁飲用。

(2)關於藕的文獻擴展閱讀:

蓮藕中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因此對於許多人都十分有益,尤其是對於老人,兒童,婦女,對於體質較弱的人群,以及營養不良的人,還有就是一些高血壓者,缺鐵性貧血,大量缺血的人,藕是十分有益的食品。

其實,藕生性偏寒,尤其是對於產婦而言,不宜過早食用,另外就是對於一些脾胃消化不好的人,生吃藕不利於消化,反而會導致弊端的產生。

不過,中國人講究一個中庸之道,就是說,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太過了不好,太少了也不好,講究的是中間的一個度。就拿飲食來說,一種食材也有它的一個最佳食用度,有的就適合少吃,吃多了反而會帶來不良的反應,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

可能原本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吃的太多了反而對身體有害。食物還講究一個搭配食用,有的食物之間的成分也許會相互發生反應,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平時注意飲食的搭配,謹防食物中毒以及慢性中毒。

Ⅲ 藕帶是蓮藕嗎 有哪些價值

簡介 蓮藕原產於印度,很早便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了。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葯用價值相當高,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無不為寶,都可滋補入葯。用蓮藕製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咸豐年間,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 營養成分(100克) 蛋白質1克,脂肪O.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鈣19毫克,磷51毫克,鐵0.5毫克,胡蘿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1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壞血酸25毫克。此外還有粗纖維、鞣質、天門冬醯胺、澱粉等物質。 營養分析 藕含有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鮮藕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如將鮮藕壓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食療作用 1.清熱涼血---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 2.通便止瀉,健脾開胃---蓮藕中含有粘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3.益血生肌---蓮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作用,可用來止血。藕還能涼血散血,中醫認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熱病血症的食療佳品。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瀉,健脾生肌,開胃消食,益血止血。主治肺熱咳嗽,煩躁口渴,脾虛泄瀉,食慾不振及各種血證。 文獻選錄 《食療本草》:「藕,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寒,不飢延年。」 《本草綱目》:「夫藕生卑污,而潔白自若。質柔而穿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絲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神農本草經疏》:「藕實得天地清芳之氣,稟士中沖和之味,故味甘氣平。」 《隨息居飲食譜》:「藕,甘平。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煩,開胃消食,析酲,治霍亂口乾,療產後悶亂。罨金瘡,止血定痛,殺射罔、魚蟹諸毒。熟食補虛,養心生血,開胃舒郁,止瀉充飢。」 文化欣賞 宋·胡致隆。《藕詩》:「平生冰雪姿,七星羅心胸,豈無有絲毫,上裨天子聰。而不自薦達,何為乎泥中。沉痾正元賴,安得君從容。其子亦可憐,風味如乃翁。」 清·錢枚。《蝶戀花·詠藕》:「一握彎環西子臂。暖玉玲瓏薄切春冰碎。人在碧欄干畔倚,教儂親手風前遞。記上蓮舟浮淥水,郎面蓮花,妾意蓮蓬子。誰解纏綿心上事,個中別有柔絲系。」 歷史典故:據《養痾漫筆》載,宋隆興元年,高宗退位,孝宗繼位當朝。這孝宗皇帝生活窮奢,吃膩了山珍海味,又挖空心思吃湖蟹,每日派數十人下湖捉蟹。因多食湖蟹,導致脘腹不適,腹痛腹瀉,御醫診治數日不效。高宗微服私訪,為孝宗尋醫找葯。這天,高宗來到京城西北的大街上,只見人流熙熙攘攘。葯市上,一個葯坊面前擺了一大擔鮮藕節,人們爭相購買。高宗不解,詢問葯師後才知為治痢之故。乃召葯師人宮。葯師人宮後仔細詢問起病之因,又把脈叩診,然後稟道:「陛下此疾乃因食湖蟹,損傷脾胃,導致痢疾。要服新采藕節汁,數日可康復。」高宗大喜,忙令人取來金杵臼,將藕節搗汁,送與孝宗熱酒調服。幾日後,孝宗果然康復。 民間故事:宋時包拯在開封視察時,見城內有一臭河,兩岸人民叫苦連天,詢問情由,原是宋仁宗在開封建都後,皇親國戚們紛紛在小河兩岸建造宅第,拆除的舊屋瓦礫倒在河內,還有人攔河辟出私家荷池藕榭,造成河道淤阻,污濁泛濫。包公暗記在心。不久,在仁宗壽慶時,各州府紛紛進貢土特產和點心佳餚。但仁宗都看不上,唯獨喜歡包公送的「琉璃藕」,包公趁機說:「食此藕可延年益壽,最好在宮內辟池,引宮外河水栽荷,早晚可取鮮藕食用。」仁宗一聽大喜,下詔:疏浚河道,挖池栽藕之事由包拯去辦。包公嚴令河兩岸人等不能向河中棄臟物,同時清理河道,使清清河水恢復原貌。

Ⅳ 求有關研究李清照的外文文獻或研究古詩詞的外文文獻,還要翻譯成中文哦。3000字。

英文介紹是在國外的網站和中國對外的上找到的
中文翻譯是我自己人工翻的 (- -! 那個辛苦哇~~~)

你看看吧
外文文獻比較少的 我才找到2篇介紹她的呀

一般是把李清照和某個外國的詩人對比的評論

自己翻的好累的阿 給點分分吧 ~~~~~~

(1)

During the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 women were invariably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their talent and intelligence given no chance to develop. Throughout the ages, however, nearly a hundred remarkable women writers succeeded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bounds of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and winning their rightful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ir artistic achievements were by no means inferior to those of their contemporary male counterparts. Among these illustrious women, Li Qingzhao, a poetess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most outstanding and influential.

Li Qingzhao was born of a famous literary man's family in Jinan, Shandong. In her childhood, she had received a good ecation and read extensively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Her husband Zhao Mingcheng was a brilliant Imperial University student who was deeply interested in classical scholarship and especially in epigraphy and archaeology.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anecdote about their marriage. When Zhao Mingcheng was still a youngster, he had a dream one day while taking a nap. On waking up, he remembered only three of the lines in a book he had been reading in his dream: "Words will fall into place; hair grows profuse without a cap; stalemate shall be truncated. " Full of curiosity he told his father about it. The latter was overjoyed, saying,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will soon have a talented woman for wife. " He then began to give his explanation. "Words falling into place is the process of composing a poem; a capless person who has long hair is a woman; and 'stalemate' truncated makes the word 'mate'. Doesn't that mean you are going to be a talented woman's mate?" Common interest and aspirations brought about a perfect marriage. Since they cherished the same ideals and were utterly devoted to each other, they were always seen together, sightseeing, composing poetry and exchanging ideas on the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led a frugal life, and whatever money they could spare they spent on books, scrolls of art and curios, and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m.

Connubial happiness made the two loath to part with each other. On the few occasions when Zhao Mingcheng had to be away from home on official business, Li Qingzhao would be pining at home for his early return. The best she could do was to commit her yearning and agonizing thoughts to paper by way of writing poetry. One of the ci poems composed to the tune of Ru-mengling runs as follows:

My sleep last night was troubled by a violent storm outside,

And when I work I still felt dizzy from the lingering effect of wine ;

Anxiously I asked the maid who rolled up the bamboo curtains,

To my surprise came her reply, "The flowers are all right. "

"But that's impossible, and don't you know all would remain a scene,

Of petals fallen and leaves of their company sorrowfully deprived!"

This short poem of no more than six lines effectively describes through a short poetic dialogue the scene of a storm-swept garden in autumn. The description reflects the loneliness of a sad sensitive woman touched by the sight of fallen petals and reminded of the transience of youth. In the line "petals fallen and leaves of their company sorrowfully deprived," "petals" and "leaves" are personified and the al images of a dismal scene in nature and a self-pitying woman are blended. Despite its sadness and sentimentality, the poem has won high admiration from posterity for its plain figurative language, natural but sophisticated description, and pregnant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Petals fallen and leaves of their company sorrowfully deprived" has since become a famous oft-quoted line.

Once on a Double Ninth Festival, Li Qingzhao sent a poem she had written to her husband who was then far away. After reading it, Zhao Mingcheng couldn't help admiring its superb artistry which he felt eclipsed his own compositions. Yet with the hope of doing better than his wife, he shut himself up for three whole days refusing to see anyone, and succeeded in composing over fifty poems.

Then, mixing them up with those written by his wife, he took them to his friend for comments. His friend read the mixed lot over carefully several times and said, "Of all these poems, my opinion is that the following lines are the best:

I have indeed been pining away;

The bamboo screen sways with unconcern in the chilling gusts,

While my emaciated body is now comparable to a withered flower. "

And these lines happened to be Li Qingzhao's.

In the year 1127, the Jin, a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the north, vanquished 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 which fled south and established the Southern Song regime in Hangzhou. The war broke up Li Qingzhao's happy family. Zhao Mingcheng died of illness while a large part of their collection of books, scrolls and curios was lost in the war. Alone, Li Qingzhao wandered about until she came to an area between today's Hangzhou and Shaoxing, and spent the rest of her days in misery, loneliness and profound melancholy. In many of her poems, she expressed her nostalgia for her native town, her old home and late husband, recalling the peaceful happy life that 'was no more. "All alone, my thoughts keep wandering, groping mournfully in the utter gloom of misery. " These are the beginning lines of the best-known ci poem Shengshengman she wrote in her old age, in which she poured out the boundless pent-up bitterness in her heart.

The abrupt changes of the age and the vicissitudes in her life gave Li Qingzhao's poems a richness of subject matter, a sincerity of feeling and an artistic maturity. Li Qingzhao became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Euphemistic School" in Chinese poetry, whose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epth of mean ing and a graceful style of natural simplicity. Li Qingzhao was not only an accomplished ci poetess but an outstanding and original theoretician of ci writing as well. Her essay On Ci was the earliest theoretical work on the subject. She was a versatile writer who also excelled in poems and essays. Li Qingzhao'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lasting fame were the pride of all Chinese women in the feudal ages.

在數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往往處於社會底層,她們的才華和智慧沒有發揮的機會。然而,在那整個時代,有近百位顯著的女性作家成功地沖破了封建主義的道德行為守則的界限,在文學史上贏得了她們應有的地位。他們的藝術成就,絕不遜色於那些與其同時代的男性。在這些傑出的女性作家中,李清照,在宋代的詞作中,表現得最為出色,也最具影響力。

李清照出生於山東濟南一位在文學界頗具盛名的士大夫家庭。童年時期,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博覽了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學著作。她的丈夫——趙明誠誠是太學府的學生,他對中國古代的學識深感興趣,尤其在金石學和考古學。關於他們的婚姻有一個有趣的軼事。趙明誠小時,一日做夢,在夢中朗誦一首詩,醒來只記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親討教。他的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吾兒要得一能文詞婦也。」明誠大惑不解。他父親說:「『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相同的志趣和愛好,帶來了一個完美的婚姻。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他們總是一起看書,遊玩,撰寫詩歌並交換對欣賞文學作品的見解。他們過著儉朴生活的同時,他們可以不管錢多錢少,不遺餘力地用在書籍,書畫和藝術珍玩上,並得出了他們對此系統性的研究。

婚姻的幸福使他們都不願離開對方。有時,趙明誠由於公務不得不離家,李清照在家飽嘗相思之苦,企盼丈夫的早日歸來。她能做的僅是將滿腹的相思之情和離別之苦容於詩詞作之中。其中一首《如夢令》的代表詞作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短短的不超過六行的詩詞,生動形象地通過一個簡短詩意的對話,描繪了秋季一場暴風雨襲卷卷花園的景象。這首詞通過對落花的感慨,反映了一個相思怨別女子的孤寂,並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在「應是綠肥紅瘦」一句中,「紅」和「綠」是運用了擬人和雙關的描寫,一方面是描繪了雨後頹敗的現實景象,另一方面交織著作者的自憐自哀。盡管它的悲情和傷感,這首詞因其起筆平淡,自然和諧,而刻畫形象,意味深長,意境深刻,被後世譽以高度評價。 「應是綠肥紅瘦! 」這句更是被後人多次引用

在一個重陽節,李清照給身處外地趙明誠,寄了一首相思詞。讀完以後,趙明誠忍不住對她那蓋人的高超的技藝贊嘆不止。後更為詞的藝術力所激,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50首。

然後,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評點。他的朋友多次品讀所有詞作後,說:「所有這些詞作中,我認為只有三句最好:「。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是李清照所寫。

在1127年,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金,戰敗的北宋政府被迫逃往南方,並在杭州建立起南宋政權。戰爭徹底粉碎了李清照的幸福的家庭。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在戰亂中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的書畫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今天的杭州、紹興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在她的許多詩文中,感時詠史,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以及對丈夫的無限懷念。「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是她晚年所寫的一首最有名的詞作《聲聲慢》的開始幾句,其中傾注了她孤寂、凄涼、悲傷、哀愁的心境。

國家的巨變和身世的飄零,紛繁的愁緒令李清照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其文詞絕妙,鬼斧神工。李清照以其作品的筆調清新,風格細膩,耐人尋味,與眾不同的特點,成為中國詩詞中「婉約派」的一位傑出代表。李清照不僅在詞作上頗有建樹,並且工書能文。她早期的理論作品就這點上嶄露崢嶸。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在詩、詞、文、賦上都有成就。李清照的顯著成績和持久的名望是中國所有封建女性的驕傲。

(2)
Li Qingzhao (Traditional Chinese: 李清照; Simplified Chinese: 李清照, pinyin: Lǐ Qīngzhào; Wade-Giles: Li Ch'ing-chao) (1084–c. 1151) was a Chinese writer an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 regarded by many as the premier woman poe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Biography
She was born in Licheng to a family of officials and scholars; her father was a friend of Su Shi.
Before she got married, her poetry was already well known with elite circles. In 1101 she married Zhao Mingcheng, with whom she shared interests in art collection and epigraphy. They lived in the province Shandong. After he started his official career, her husband was often absent. This inspired some of the love poems that she wrote. Both she and her husband collected many books. Her husband and she shared a love of poetry and often wrote poems for each other. They also wrote about bronze artifact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northern Song capital of Kaifeng fell in 1126 to the Jurchens. Fighting took place in Shandong and their house was burned. The couple brought many of their possessions when they fled to Nanjing, where they lived for a year. Zhao died in 1129. The death of her husband was a cruel strike from which she never recovered. It was then up to Li to keep safe what was left of their collection. Li described her married life and the turmoil of her flight in Hou hsu. Her earlier poetry portray her carefree days as a woman of high society, and is marked by elegance and vitality. After her husband's death however, her poems depicted her as a grief-stricken woman who was 'too lazy to comb her hair'.
Li subsequently settled in Hangzhou, where the Song government was now established. She continued writing poetry and published her husband's work, Jin shi lu.
Only around a hundred of her poems are known to survive, mostly in the ci form and tracing her varying fortunes in life. Also a few poems in the shi form have survived, the hou hsu and a study of the ci form of poetry. She was regarded as a master of wanyue pai "the delicate restraint".
A crater on Mercury is named after her.

李清照(繁體中文:李清照;簡體中文:李清照,拼音: lǐ qīngzhào ;韋德-賈爾斯: Li Ch'ing-chao) ( 公元1084年-1151年)是中國宋代的一位作家和詩人,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傳記
她出生於歷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親是蘇軾的一位朋友。

在她成婚之前,她的詩歌是已被各界精英廣為傳頌。在1101年她嫁給趙明誠,夫妻雙方在藝術收藏品和金石學上志趣相投。他們住在山東省。在趙明誠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後,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這種愁緒也體現在她部分的愛情詩里。無論她和她的丈夫都有大量的藏書。她的丈夫和她兼工詩文,而且往往互寫詩詞給對方。他們共同編寫了《金石錄》。

1126年,金人鐵蹄攻打北宋首都開封 。戰斗發生在山東,以致他們的房子被燒毀。這對夫婦帶著許多輜重逃到了南京,他們在那裡住了一年。1129年,趙明誠病死。她丈夫的死,一直無法另她從悲痛中舒緩過來 。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以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南流可謂是其婚姻生活和作品的一個轉折點。她早期的詩歌描繪的是,她作為一名高層社會女性,生活安定、優裕,其標志是優雅和活力。然而,她的丈夫逝後,她的詩所描述的是,她作為一個受災女子的悲痛,多感慨身世飄零。

李後來定居在杭州——宋政府在那裡確立。她繼續寫詩,並致力於編撰《金石錄》,以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的詩詞大約只有一百首詩因廣為流傳而得以保留下來,大多是以詞的形式追述她不同時期的生活。還有一些以詩的形式流傳下來,侯許和研究的CI形式的詩歌。她被宋代傑出女詞人,為詞壇「婉約派」代表「微妙的剋制」 。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

Ⅳ 有關千瓣蓮的論文題目

一直以為,「蓮」,這個清漣而綽約的意象,只適合存在於古典的詩句中。現代人的散文,傳遞不了蓮那種古典的風姿。只有在古詩句中,蓮古典的生命才能婉轉於眼前。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的蓮,是一種朝氣。
「風含翠�娟娟凈,雨�紅蕖冉冉香。」――杜甫的蓮,是一種大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的蓮,是一種秋氣。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的蓮,是一種靜氣。
可是,當我第一次讀到餘光中的散文《蓮戀蓮》時,他筆下的那一潭清芬的蓮,頓如滿潭碧羽扇,扇得我六根無汗,七孔生風:《蓮戀蓮》――多麼奇妙的名字。映入眼中的是這樣的句子:
「原要去破廟中尋訪畫家。畫家不在,畫在。我迷失在畫中,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塞尚的蘋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熱的,我的蓮既冷且熱,宛在水中央,蓮在清涼的琉璃中擎一枝熾烈的紅焰,不遠不近,若即若離,宛在夢中央……」
太美的文字和太美的景色一樣,會讓人詞窮,因為找不到妥帖的形容詞來表達內心的感嘆。所以,只好用沉默與冥思來面對眼前的文字。
餘光中是古典的,在他的文字之水遊走的時候,感覺他是一株蓮,心有千瓣,每讀一首詩,每讀一篇散文,都剝開一瓣,可是總也剝不完,總也窺不見他的蓮心。他的蓮心藏在詩行深深處,詩行深深處又藏著另一朵潔白的蓮。
「已經進入中年,還如此迷信,
迷信著美,
對此蓮池,我欲下跪。
諾,葉何田田,蓮何翩翩,
你可能想像,
美在其中,神在其上。
我在其側,我在其間,我是蜻蜓,
風中有塵,
有火葯味。
需要拭淚,我的眼睛。」
一唱三嘆,含蓄雋永。就算是對待愛情,他也是古典的。其實,愛情不一定要在現實中完成,在作品中完成也是一種完成。如果說一份心動只靠詩文完成,是否太過於柏拉圖?然而,有些人天性溫厚,處處為別人著想,反而能把愛情升華成永恆的美感。即使那朵蓮是那樣的絕色:
「若逢新月初霽,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他是詩人,散文並非他的「主業」,只算「詩余」的遣興,他寫散文比寫詩晚了整整十年,但梁實秋還是說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如果想體會何為文字的「行雲流水」,就去讀餘光中的散文吧。《聽聽那冷雨》、《猛虎與薔薇》、《咦呵西部》、《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古老的方塊漢字在他的「左手」中彷彿塗過了保鮮劑,隔著長久的時光並無半點霉氣,依然新鮮、華美、精妙絕倫。
「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二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聽聽那冷雨》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那時如果已有電話,一個電話劉十九就來了,結果我們也就讀不到這樣的佳句。至於斷無消息石榴紅,那種天長地久的等待,當然更有詩意。」――《催魂鈴》
熟悉古典詩詞的人,讀到這些句子時,會悠然地會心一笑。
一篇《猛虎與薔薇》,有東坡的銅琵琶,有柳永的紅牙板,有雪萊的西風,有華茲華斯的花朵。他的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他的人生是戰場,有猛虎才能在逆流中立定腳跟,在逆風里把握方向,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而這只猛虎的鼻側,卻有一朵清氣欲吐、含苞待放的薔薇,有薔薇才能燭隱顯幽,有薔薇才能看到蒼蠅搓腳、蜘蛛吐絲、暮色潛動、春草萌芽。
於筆力遒勁凌厲之中暈染著古典氣韻,今與古,中與西渾然天成。初讀,我驚訝於他「左手」的筆力,再看看寫作日期,1952年10月24日,訝異更甚――寫於24歲!也許對於某些青年來說,24歲,還事不成業不就,只能靠在父母身邊做乖乖兒。可是24歲的餘光中,卻用「左手」寫出了如此豐滿老辣卻不失輕盈的文字!
然而,很多時候,正像米蘭・昆德拉所闡述的那樣:生命的輕盈,是用沉重支撐起來的。24歲的餘光中,在來到這個世界的24個年頭里,就已嘗盡人生百味。
1928年重陽節,他生於南京,在多橋、多水、多燕子的江南長到9歲。
1937年年底,日寇的鐵蹄踏碎靜謐的江南,在南京開始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他與母親加入驚駭逃亡的人流,投奔隨機關遷至重慶的父親。不料所乘之船在太湖沉沒,同船多人葬身湖底,他與母親緊抱一橋墩倖免一死。他在蘇州發高燒,深腳淺腳地踩著滿地瓦礫、屍體和死寂的月光。
母子倆鶉衣百結地從上海繞道香港,沿滇越鐵路進入昆明、貴陽,歷盡萬苦千辛,找到了父親,可隨之而來的卻是重慶大轟炸。幸好簡陋的學堂還在,雖然是腳穿草鞋、烏發平頭,坐的是茅草頂的教室,睡的是臭蟲成堆的大通鋪,然而艱難時世中,餘光中卻每夜就著昏黃搖曳的桐油燈,一遍遍習誦詩文。這油燈是夜讀的一塊堅實的基石,為他今後的文澤四方、名滿中西,為他將來的儒雅、靜觀和堅韌奠基。
1949年他隨父母移居香港,次年移居台灣,其後因學術上的交流,旅居海外多年。在他的蒲公英歲月里,憂郁的五陵少年,流浪在北美洲的心臟。他怎料到,因為政治因素,讓他20歲出頭就離開故土,去時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是白雪滿頭。少年時起跳的那顆詩心,六十年前坐在窗口寫詩,窗外是綿延青山;六十年後仍坐窗口寫詩,而窗外不再是山,是茫茫的海峽;六十年過去了,詩孩變成了詩翁。
「牆上有串典雅的中國結/是用觸目的紅絲線一針一針委婉地鉤成/肚裡更另有中國結,卻不知道/是誰啊打的,從何年何月/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隱隱牽痛/為我解吧,請輕輕地提起,輕輕地放,為了/這一頭是島的海岸線/曲折而纏綿,靠近心臟/那一頭是對岸的青山/臍帶隱隱,靠近童年……」
但不管怎樣,他這朵千瓣蓮還是回來了,回到了他的源頭。藍墨水伴他大半生,而這里,是藍墨水的源頭。曾經,他的「鄉愁」,讓無數人落淚;他自己,也是一朵流浪在他鄉的千瓣蓮。
如今,這朵千瓣蓮,回到了源頭,蓮心不再苦。■
若鄰薦自《半月選讀》

Ⅵ 慈禧的玉藕有什麼用途

慈禧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頭部上首為翠荷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一千萬兩白銀。身旁放金、寶石、玉、翠雕佛爺27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

其實慈禧喜歡玉藕還有一個原因,我國文化里一直把玉器當作一種有靈氣的東西,而蓮藕也有這種寓意,比如《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肉身就是蓮藕做的。

所以慈禧帶著玉藕,就好像有個人陪在自己身邊,不會感到那麼孤獨寂寞。畢竟權利的斗爭中,身邊可以信任的人不多。所以當感到孤獨時,慈禧只有讓這一塊冰冷的玉器來陪伴自己了。

Ⅶ 關於蓮花的說明文

蓮花大而芳香,通常為白色和淡粉色,也有精心培育出來的有條紋的和深紅色的品種。北美洲則有開黃花的黃蓮。蓮莖一般空心挺直,個別蓮頸上有絨刺,蓮葉有細茸毛,不沾水。開花後,平頂的蓮蓬每個孔里結一粒種子,亦即蓮子。蓮子的生存能力是植物中最長久的。1951年,有人在東京附近的一個泥炭沼中找到了3粒2000年前的蓮子,其中一粒發芽、開花,最後結果。
蓮長在中亞,西亞、北美,印度、中國、日本等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但許多人都誤以為蓮產於埃及和地中海一帶。
公元前約500年,蓮傳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帶去的。古埃及人裝飾廟宇柱頂的「蓮苞」,仿自睡蓮,而荷馬史詩「奧蓮賽」(Odyssey)其實是喝了用落柘棗(與蓮沒有關系)釀制的飲料而進入逸然忘卻煩惱的境地。希臘作家希羅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時候寫道:「河中生長著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實生長在像黃蜂窩的莢里。有很多像橄欖核大小的果實可以食用,可以吃鮮的,也可以吃乾的。」他所說的顯然是蓮。

Ⅷ 藕有什麼營養

簡介 蓮藕原產於印度,很早便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了。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葯用價值相當高,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無不為寶,都可滋補入葯。用蓮藕製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咸豐年間,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 營養成分(100克) 蛋白質1克,脂肪O.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鈣19毫克,磷51毫克,鐵0.5毫克,胡蘿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1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壞血酸25毫克。此外還有粗纖維、鞣質、天門冬醯胺、澱粉等物質。 營養分析 藕含有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鮮藕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如將鮮藕壓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食療作用 1.清熱涼血---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 2.通便止瀉,健脾開胃---蓮藕中含有粘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3.益血生肌---蓮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作用,可用來止血。藕還能涼血散血,中醫認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熱病血症的食療佳品。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瀉,健脾生肌,開胃消食,益血止血。主治肺熱咳嗽,煩躁口渴,脾虛泄瀉,食慾不振及各種血證。 文獻選錄 《食療本草》:「藕,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寒,不飢延年。」 《本草綱目》:「夫藕生卑污,而潔白自若。質柔而穿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絲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神農本草經疏》:「藕實得天地清芳之氣,稟士中沖和之味,故味甘氣平。」 《隨息居飲食譜》:「藕,甘平。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煩,開胃消食,析酲,治霍亂口乾,療產後悶亂。罨金瘡,止血定痛,殺射罔、魚蟹諸毒。熟食補虛,養心生血,開胃舒郁,止瀉充飢。」 文化欣賞 宋·胡致隆。《藕詩》:「平生冰雪姿,七星羅心胸,豈無有絲毫,上裨天子聰。而不自薦達,何為乎泥中。沉痾正元賴,安得君從容。其子亦可憐,風味如乃翁。」 清·錢枚。《蝶戀花·詠藕》:「一握彎環西子臂。暖玉玲瓏薄切春冰碎。人在碧欄干畔倚,教儂親手風前遞。記上蓮舟浮淥水,郎面蓮花,妾意蓮蓬子。誰解纏綿心上事,個中別有柔絲系。」 歷史典故:據《養痾漫筆》載,宋隆興元年,高宗退位,孝宗繼位當朝。這孝宗皇帝生活窮奢,吃膩了山珍海味,又挖空心思吃湖蟹,每日派數十人下湖捉蟹。因多食湖蟹,導致脘腹不適,腹痛腹瀉,御醫診治數日不效。高宗微服私訪,為孝宗尋醫找葯。這天,高宗來到京城西北的大街上,只見人流熙熙攘攘。葯市上,一個葯坊面前擺了一大擔鮮藕節,人們爭相購買。高宗不解,詢問葯師後才知為治痢之故。乃召葯師人宮。葯師人宮後仔細詢問起病之因,又把脈叩診,然後稟道:「陛下此疾乃因食湖蟹,損傷脾胃,導致痢疾。要服新采藕節汁,數日可康復。」高宗大喜,忙令人取來金杵臼,將藕節搗汁,送與孝宗熱酒調服。幾日後,孝宗果然康復。 民間故事:宋時包拯在開封視察時,見城內有一臭河,兩岸人民叫苦連天,詢問情由,原是宋仁宗在開封建都後,皇親國戚們紛紛在小河兩岸建造宅第,拆除的舊屋瓦礫倒在河內,還有人攔河辟出私家荷池藕榭,造成河道淤阻,污濁泛濫。包公暗記在心。不久,在仁宗壽慶時,各州府紛紛進貢土特產和點心佳餚。但仁宗都看不上,唯獨喜歡包公送的「琉璃藕」,包公趁機說:「食此藕可延年益壽,最好在宮內辟池,引宮外河水栽荷,早晚可取鮮藕食用。」仁宗一聽大喜,下詔:疏浚河道,挖池栽藕之事由包拯去辦。包公嚴令河兩岸人等不能向河中棄臟物,同時清理河道,使清清河水恢復原貌。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Ⅸ 急求有關哪吒(哪吒/那扎/哪喳)有關的古籍文獻等!!

哪吒
又作「那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中人物。
《西遊記》講的是扥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廣大。曾參與討伐孫悟空,大敗而歸。《封神演義》說:一日哪吒去東海九灣河沐浴,因將太乙真人所賜寶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東海龍宮動搖不已。龍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腦哪吒被打死。後龍王三太子敖丙調集龍兵與之大戰,被哪吒打死。龍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宮門前痛毆之。後為表示自己的作為與父母無關,便拆肉還母,拆骨還父。死後,其師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蓮花為之而復活。又賜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後助姜子牙興周滅紂,戰功顯赫。
在佛經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譯之略。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獨健(即灌口二郎)也是神通廣大,母親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之豪門之家。
【哪吒的最早記載】
根據學者們考證,哪吒最早寫作那吒,更多出現在唐代及此後與毗沙門有關的佛經中。「哪吒」是一個異國語音的名字,也就是說他並不是中國本土所產的。原來,哪吒的確是一個舶來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個神,在唐以前,我國尚無關於「哪吒」的任何記載。如此說來,「哪吒」的進口當屬唐代,經以後歷代文人的演義,才形成如今天我們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廣智不空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稱哪吒為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還有其它的唐代佛經文獻中出現的關於哪吒的記載,如「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哪吒捧塔隨天王」……從這些佛經不甚詳細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關於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於唐代崇佛風氣興盛,佛經故事中的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跡,便廣為傳播了,開始成為唐代筆記小說的人物。如唐玄宗朝《開元傳信記》里就記載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這應是除佛經之外,唐人筆記小說中記載哪吒事跡最早的一個故事了,不過承襲之跡非常明顯。
哪吒又作那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相傳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宮任三壇海會大神。哪吒出生時,左手掌有個「哪」字,右手掌有個「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歲就下海,闖下大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抽筋刮鱗。托塔天王怕他長大再惹大禍,想殺哪吒以絕後患,誰知哪吒憤怒,拿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後來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葉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後來哪吒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多虧如來從中說和,賜給天王寶塔一座,讓哪吒以佛為父,才消釋了父子冤讎。哪吒年少但法力廣大,可以變化為三頭六臂,足蹬風火輪,手使一柄金槍,項戴乾坤圈,又有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綉球兒等六件法寶,變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掛帥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時當先鋒,有時為大將,先後降服九十六個妖魔,是天上人間公認的少年小英雄。
略論哪吒的神性起源和象徵意義(完整版)

作者:Keanufan
哪吒,本體為太乙真人之寶靈珠子,托搭天王李靖第三子,兄為金吒和木吒,還有一妹,玉皇大帝駕前中天元帥和三壇海會大神。生平事跡有:
一,其師太乙真人送靈珠子下界投胎,七歲時大鬧東海,殺龍王三太子和夜叉,剝龍筋,被龍王告到天庭,剔肉還母,削骨還父。
二,死後魂魄飄盪,在四川宜賓翠屏山(1990年哪吒向台灣嘉義市開基南天門太子宮主持黃樟托夢顯聖,黃樟率領台灣尋根團到大陸遍查,在宜賓找到哪吒祖廟)受人間香火三年,其父打碎金身,其師太乙真人以蓮花為其再造身體,是蓮花清凈身,沒有魂魄。蓮花直接說明了他的佛教起源。
三,哪吒復活後追殺冷酷的父親李靖,後來和好的原因說法有二種:封神榜里說是太乙真人拜託文殊廣法天尊和燃燈道人(即佛教的燃燈古佛)磨礪他的殺性,再給了李靖一尊玲瓏寶塔,西遊記里則直接說李靖到西方求告佛,佛給他上面各面都刻有佛像的寶塔,叫哪吒呼佛為父,化解恩仇。
四、哪吒在西周滅殷湯大戰中擔任先鋒,開始變形為三頭六臂,手拿六種法器,後降伏天下七十二洞妖邪,父子肉身成聖,成為天界著名元帥,曾經奉旨意征討妖邪,相關典籍有《西遊記》里討伐孫悟空——這位的原型是來自於古印度的聖典《羅摩衍那》里猴神、《狐狸緣全傳》里和楊戩討伐狐狸妖等。
以上種種都印證了他的佛教——古印度起源。

因為我對哪吒非常感興趣,拋磚引玉,試著討論下他的神性起源和象徵意義。
哪吒雖然是道教正神,卻來源於古印度,佛經中「哪吒」一詞是梵文Nalakuvara 的音譯之略。傳說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另外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毗沙門天除生了三太子哪吒之外,還生了二太子獨健,即灌口二郎,此灌口二郎本來被認為是秦朝治水的李冰太守的二公子,後來被民間叫做楊戩,又叫二郎神,此君也是赫赫有名,在封神榜里和哪吒並肩戰鬥打敗殷商。哪吒之母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家的豪門世家,他剔肉還母,削骨還父,再為父母說法,使全家得以覺悟。哪吒後到中國,以靈珠子化身為商朝末年陳塘關總兵李靖之第三子。

佛教的神明最初來源於古吠陀時代、婆羅門教的神明,比如帝釋天就和古婆門教的神明有共同起源,在佛教里成為了一位暫時享受福報的某層天之主,佛教把原來四大吠陀里永恆正法的象徵和宇宙本體——梵,降低為色界天里受暫時福報的神明——大梵天。通過這些手法佛教降低了神的地位,抽空神的代表意義,讓非人格化的神成為六道眾生之一,從而突出人的覺悟的意義,提高佛——覺悟者的地位,強調六道眾生必須成佛才能得救,抬高了佛教的地位。
必須追溯這些被佛教降低了身份和意義的神的來源,把被抽空的外部形象盡量還原,按照佛教一貫貶低古老神明的來源和意義的規律,哪吒本來也有比較高的來源,但在佛教里而被改成了某天王之子。
可惜我不懂梵文,無法追到Nalakuvara 一詞的詞源,否則當可以發現更多哪吒在印度古典籍中的資料。我就事理來談談自己的揣測。

四大吠陀時代(前十四世紀)的神明來源於人類的原始文明時期,大約一萬年前左右有一個橫跨歐亞,橫貫於多瑙河、兩河流域、亞洲北部一帶、波及印度文明、蘇美爾文明、中國文明等文明的古文明中心,單就古代漢語來說,就和原始印歐語有天然血緣關系,說不定曾經存在過共同語言,中國的北方仰韶類型的彩陶文化更是來源於這個文明的中心的擴散和影響,中國文化至少有一部分來源於此,而印度文明、蘇美爾、埃及等文明的一部分也來源於此。
如果追溯下去,還可以追溯到史前幾萬年開始的從非洲向其他大洲的移民運動,該運動就是經過一次冰川紀的殘餘人類走出非洲的過程,向全世界擴展,並且不斷地遷移,最終形成了現代所有的文明人類。

也就是說,所有民族最初很可能有同一個根源,有相同的信仰和神話,有相同的神。這些神明在當時沒有明確的譜系,也不具有完全的擬人形象,而僅僅代表宇宙的基本力量。
哪吒最初來源於哪一位神,或者說史前人類崇拜的哪種宇宙力量呢?

哪吒的性質和西方的太陽神光神阿波羅很接近,都青春不老,都有中性美貌,提到他們的文獻都強調他們的青春不老和驚人美貌,都有太陽的標志。阿波羅駕駛天馬運行古天空,馬蹄下有熊熊烈火,是普羅米修斯盜火的來源,哪吒則腳踏風火輪,身帶乾坤圈和混天綾,手持火尖槍,正象徵太陽和陽光。
哪吒降伏天下妖魔,擔任天界中天元帥,是一位戰神,而阿波羅也以戰鬥力著稱,曾經在特洛伊城牆上三次把古希臘第一武士阿喀琉斯的攻擊擋回去,也是戰神。
他們都有從遠處打擊的功能,阿波羅是著名的遠射神,哪吒的紫金磚可從遠處打擊敵人,這些暗示了哪吒的最初起源很可能是太陽神,但哪吒後來在中國神話里又被和水相連,因為他降伏龍王,在海外地區的崇拜里普遍被認為和水有關,附加了水神的功能,他的各種祭祀儀式也以下雨為吉祥。

哪吒的死而復生,也可以和古希臘的阿多尼斯、蘇美爾的塔木茲等死而復活的神明對照來看,阿多尼斯、塔木茲都是著名的美男子,也都是象徵春天與植物的神明,和太陽的照耀和陽光在各個季節的變化有直接關系,哪吒本身是蓮花化身,跟植物有關系,同時死而復活,又跟太陽的季節變化有關系。說到死而復活,最著名者是耶穌基督,他就是經常被和阿多尼斯、塔木茲等死而復活的神明對照,同時基督的生日特地被教會定在12月25日,這日子正是古希臘羅馬的太陽神紀念日,而且基督在聖經里被稱為「真光」,本身既有植物的特性又有太陽神光神的特性。
在古埃及神話里,太陽神荷露斯的典型形象是一個把手放在口邊的胖娃娃,而他在希臘的典型形象卻是坐在含苞欲放的荷花上的孩子,手持「聚寶角」。大家有沒有想起身為荷花化身手持紫金磚的哪吒?荷露斯的父親奧西里斯被沙漠之神塞特殺害並分屍,後成為冥府之王,荷露斯的船每天都要經過冥府再升起,這也暗示了死而復活。
哪吒具有的殺父情結是中國古文明中極其罕見,甚至是獨一無二,西遊記里過了一千多年,他為了救孫悟空以腰劍架住托塔天王之劍,仍然使托塔天王大驚失色,急忙取下寶塔在手,害怕他再次動手殺父。他的殺父情結似乎並沒有消失到使托塔天王完全放心,這種叛逆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完全和孝道文化背反,但是這個情節保留下來了,而且被敘事者故意喜劇化以沖淡它的挑戰性,同時這樣叛逆的哪吒仍享有正神的地位,這也是絕無僅有的。這種殺父情結在中國文明裡不具有普遍性,相反卻是西方文明的母題,這也暗示了哪吒的西方來源。古瑪雅文化每日殺人祭祀太陽,為太陽的每日升起而作戰,古代神話里往往把國王和太陽等同,比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殺父也就等於對太陽的挑戰,作為「子」取代舊的太陽,成為新的太陽。

從以上分析看,哪吒絕不是簡單的神。他本身象徵著:青春,速度,美貌,熱情,火焰,挑戰,光明,戰鬥力,死而復活等等,如果我的看法不錯的話,他應該是一位起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大約近九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太陽崇拜時期的神明。而這個時候,也正是橫跨歐亞,橫貫於多瑙河、兩河流域、亞洲北部一帶、波及印度文明、蘇美爾文明、中國文明等文明的古文明中心興盛之時。

再看一下,對於哪吒的神性起源和象徵意義,有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擺在眼前,「靈珠子」!
靈珠子本身沒有靈魂,是太乙真人的至寶。太乙者,太一也,泰一,即宇宙本體。泰一的至寶是什麼?不用我說也大家也該明白代表宇宙本源之一,宇宙基本能量之一。靈珠子成為有靈魂之人,是元始天尊頒布玉旨,太乙真人送其下界,投為人身,才有了魂魄,後來死去復活,成為蓮花化身,又沒有了魂魄。可見靈珠子本身就是宇宙那些無具體人格形象的基本力量或者說能量中心之一,考慮到古印歐語和古漢語的同源,以及古仰韶文化的西方來源,靈珠子這個這個詞里可能包含著遠古人類對於宇宙能量中心的理解,本身就暗示著宇宙基本力量的一個源泉,大家想想,對於遠古人類,什麼是能量源泉?
答案出來了——
太陽!
從那裡出來的什麼——
光!

參考資料:
1、阿波羅資料見古希臘神話。
2、古印歐語和古漢語同源的考證見《中國人的命運》,鄭剛著。同時可參考該書第一章第三節中國文明的起源考證。
3、關於梵在佛教和古印度吠陀時代地位和象徵意義的不同見印度教的《四大吠陀》和佛教的《阿逸夷經》。
4、基督的資料參考新約聖經。
5、對塔木茲、阿多尼斯、荷露斯的資料,見古蘇美爾、古希臘、古埃及神話。
6、哪吒的資料主要參考《封神榜》、《車王府曲本封神榜》、《西遊記》、宜賓哪吒主廟專頁。

附:我對孫悟空神性起源的部分思考
孫悟空的原型是民間傳說中伴隨玄奘西遊的猴行者,猴行者的原型是古印度《羅摩衍那》里的猴神。
羅摩是印度三大神的毗濕奴化身,毗濕奴事跡來源要追溯到四大吠陀時代,四大吠陀又來源於更古老的史前文明,而羅摩的愛妻悉多被魔王抓走後,就靠猴神幫忙救回來。
可見這位猴神的來源非常古老,如果真正去考證源頭,那就可費工夫了。
所以,孫悟空也絕不僅僅是中國小說家的創造,而真正對應著遠古一位神明。

根據印度教典籍,毗濕奴總共有十次化身,前四次不是人類,後六次才是人身,釋迦牟尼是他的六次人類化身之一,是毗濕奴的第九次化身。羅摩作為毗濕奴的人類化身之一,是釋迦牟尼的前生。

繞來繞去,孫悟空的印度原型猴神救過釋迦牟尼的印度前生羅摩,而哪吒則是孫悟空的對手和佛的養子(他呼佛為父)。糾纏錯雜的神明關系,延續了好幾個文明,糾纏了也許近萬年。
另外還有一點,哪吒死後三年復活,基督死後三日復活,都是「三」,都是「子」,都是「光」,不知道遠古神話里他們是否有相同的神性原型?

除了阿多尼斯重要是以愛神維納斯的情人出現,不具備子的身份,而是以春天的象徵死而復活,其他的神如塔木茲,也是子的身份,也是死後復活,也是植物之神。荷露斯則是子又是坐於荷花上的神明,荷花即蓮花,在古埃及神話里,世界是從一棵完美無瑕的荷花花苞里誕生的。蓮花可以理解為世界完美本體,宇宙的神性本身。所以光明神太陽神荷露斯坐在荷花上,象徵著他和世界本體的聯系。
他們都是非常非常美麗的神,阿多尼斯是令愛神維納斯也瘋狂的美少年,古代兩河一帶的祭典中有不少詩篇和歌曲唱給不幸而美麗的少年塔木茲。他們永遠死而復生,也永遠青春美麗。
而荷露斯美到什麼地步呢?據說他還未出生時父親奧西里斯就被他的叔叔塞特害死,他是其母用仙術和死去丈夫遺體交感而生的遺腹子,和塞特仇深似海,長大後他去報仇,不敵塞特,塞特竟然提出雙方為對方手yin的方式來平息戰斗,他被迫同意了,回去後他的母親伊西斯砍下了他的那隻手,再用仙法讓他的那隻手重生,她用了種種辦法讓兒子的精ye成了一棵果樹的肥料,最後設計讓塞特在無意中吃下了果子,然後嘲笑塞特。(寫到這里,我頭冒大汗,古埃及人真開放啊!華麗地拜拜)荷露斯就在這么搞笑又尷尬的氣氛中不斷磨礪,提高了戰鬥力,成為為男子漢。經過漫長的戰斗,最後在眾神裁決下塞特受到懲罰,而荷露斯我寫這個比較惡心的資料不為別的,只為說明荷露斯美到連死仇都捨不得殺他想跟他同性戀的地步。

而哪吒是子,是荷花化身,是佛法里的清凈法身的象徵,是古埃及的世界本體,是三年後復活的植物神,是火焰與熱力、光明與戰鬥力的光神、太陽神、戰神,是永遠青春的美少年。

只除了基督不是美少年(聖經里先知以賽亞預言說,將要出生的基督「無美容」)外,其他種種都符合。但是基督經常以一個可愛娃娃或者小孩的造型出現,這點和哪吒、荷露斯的常用造型也都符合。

Ⅹ 藕的營養價值

蓮藕中一般含澱粉10%~20%.蛋白質1%~2%,蓮子中的澱粉和蛋白質含量分別高達40%~50%和19%~22%,且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藕節、蓮芯、花、蓮須、蓮梗和蓮葉蒂等可入葯。荷葉是簡易包裝的材料。蓮子殼、蓮蓬殼含有單寧,可作染料,也可製作活性炭。
專家告訴您:蓮藕品種很多,以藕作為產品的藕蓮,因澱粉含量的不同,表現出不同品質和口感,澱粉含量較高的品種,適宜於採挖完全成熟的老熟藕,用於煨湯燉食。而澱粉含量較低的品種,適宜於採挖嫩藕,用於生食、炒食用。以蓮子作為產品的子蓮,通常加工成為通心干蓮,但近年來育種單位培育出了一些專供食用新鮮嫩蓮子的品種,例如浙江省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金芙蓉1號』,甜嫩爽口。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