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類的收藏
1. 歷代朝代對文獻的收藏
中國歷史上的歷史記錄者稱為「史官」,主要從事史料的收集與匯編、史著編撰與保存。包括:(1)記事;(2)典藏政府檔案;(3)收藏、管理文獻圖書;(4)編史。
在中國歷史上,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歷史,也十分看重用文字記載歷史的史官。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炎黃堯舜至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三代處於甲骨文、金文時代,史事記載有限,後人對其歷史的追溯也相當簡略。商周時代,甲骨文有"冊"、"史"、"尹"等字。金文有"作冊內史"、"作冊尹"的記錄。據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考證,"作冊"和"內史"是同樣的官職,其長官稱"尹",都是掌管文書、記錄時事的史官。春秋時期,"君舉必書",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可見,史官的分工和職責是十分細致、明確的。這時史事記載豐富起來,這才有了較為詳實的史書。秦漢以後,史官的名稱繁多,職務各異,但史官的設置卻一直保留下來。秦有太史令,漢置太史公,唐設起居郎,還有蘭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歷朝歷代都有史官。
歷代帝王對於史官們載言記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計較。至於"君舉必書",卻是有選擇、有條件的。有了功績,做了好事,當然要大書特書。就是沒有功績,沒干好事,也要虛構一些載入史冊;或者"假人之美,藉為私惠";或者顛倒黑白,把壞事說成好事。總之,"自稱我長,相謂彼短","略外別內,掩惡揚善"(劉知幾:《史通》),凡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必書"無疑;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事,萬萬不可見諸史冊。帝王們或多或少都會干一些壞事,那些賊臣逆子、淫君亂主,乾的壞事就更多,但是干歸干,舉歸舉,要載入史冊,傳之後代,是絕對不允許的。"穢跡彰於一朝,惡名披於千載",有哪一個帝王願意把自己的"穢跡"載入史冊呢?所謂"君舉必書",不過是一句假話。
史官們就不同了。他們對於"君舉必書"的態度頗為認真。中國古代的史官有"秉筆直書"的好傳統,成為後世史官競相繼承的品藻和史德。他們都知道"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夫所謂直筆者,不掩惡,不虛美,書之有益於褒貶,不書無損於勸誡"(劉知幾:《史通》)。因此,對帝王們的言行,隨時都要記錄下來,不管你"舉"得對不對,都要"直書其事"。那怕把屠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說真話,不說假話。"寧為蘭摧玉折,不為蕭敷艾榮",絕對不能"蘭艾相雜,朱紫不分"。
帝王和史官,一個要"自稱我長"、"掩惡揚善",一個要"直書其事,不掩其瑕";一個要文過飾非,一個要"君舉必書";一個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一個要對後人"申以勸誡"。兩種目的,兩個標准,南轅北轍,形成兩種力量的尖銳矛盾和較量。較量的結果,常常是權力壓倒亢直者,屠刀強過筆桿子。在封建君主專制下,史官們屢遭厄難,原因就在這里。對於實事求是、不為尊者諱的史官,古人稱為「良史官」。
2. 不同平台的文獻收藏側重點具有什麼聯系與區別
文獻收藏都是根據你自己的習慣而言的,漢斯出版社gzh上有將對參考文獻的分類,反正你可以看看
3. 文獻的分類有哪些
從文獻的載體類型區分
為了有效地存貯、傳播知識,人類先後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物質材料來記錄信息。古代人類的知識主要是記錄在甲骨、泥板、獸皮、竹簡等上面。從紙張和印刷術發明以來,人類的知識主要以紙張為載體,加以保存和傳遞。隨著信息記錄與存取技術的發展,文獻載體形式呈現多樣化,如音像磁帶、縮微膠卷、光碟等,這些非紙型文獻的出現使文獻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使文獻的生產和傳遞更加迅速;使知識、信息的存儲和利用更加便捷。目前文獻主要有紙張型、縮微型、電子型、音像型等四種。
1.紙張文獻(Paper Document)是以手寫、列印、印刷等為記錄手段,將信息記載在紙張上形成的文獻。它是傳統的文獻形式,便於閱讀和流傳,但存貯密度小、體積大,不便於管理和長期保存。
2.縮微文獻(Microform)是利用光學技術以縮微照相為記錄手段,將信息記載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的文獻,如縮微膠卷、縮微平片。特點是存貯密度大、體積小,便於保存和傳遞,但必須藉助專門的設備才能閱讀。世界上許多文獻信息服務機構都將欲長期收藏的文獻製成縮微品加以保存。
3.電子文獻(Electronic Document)是指以數字代碼方式將圖、文、聲、像等信息存儲到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的文獻,也稱機讀型文獻。目前電子型文獻種類多、數量大、內容豐富,如各種電子圖書、電子期刊、聯機資料庫、網路資料庫、網路新聞(如Usenet,Mailing list,BBS)、光碟資料庫等。特點是信息存儲量大,出版周期短、易更新,傳遞信息迅速,存取速度快,可以融文本、圖像、聲音等多媒體信息於一體,信息共享性好、易復制,但必須利用計算機才能閱讀。
4.音像文獻(Audio-Visual Document)是採用錄音、錄像、攝影、攝像等手段,將聲音、圖像等多媒體信息記錄在光學材料、磁性材料上形成的文獻,也稱視聽型文獻,如音像磁帶、唱片、幻燈片、激光視盤等。特點是形象、直觀,尤其適於記錄用文字、符號難以描述的復雜信息和自然現象,但其製作、閱讀需要利用專門設備。
4. 文獻收藏處可以劃分為什麼
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兩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故宮。兩院孰優應該說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北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100萬件的珍藏同樣無人匹敵。遷台的學者當時認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國家的象徵,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銅器;文人重視書畫,書畫本身也好運載,能拿的盡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僅宋畫即達943幅,宋元山水畫系列可構成台灣故宮博物院的極品特展。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計17934件,但卻集中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瓷器陳列室與敬事房的精品,可謂名窯畢備。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圖》,現在台北,北京沒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圖》,台北沒有。龍袍,中國歷代只有清王朝留下來的,當時的學者認為清朝的東西價值不大,沒有拿,所以台北故宮博物院1件龍袍也沒有。三十七年(1948)秋,國共戰爭形勢逆轉,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博籌備處決定挑選文物精品運往台灣。該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軍載運駛離南京,抵達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軍載運。故宮運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遷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頗多精品。中博籌備處運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運台圖書文物,政府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聯管處將文物遷往台中縣霧峰鄉北溝新建的山邊庫房存放,又開鑿防空山洞。聯管處時期,進行對文物的抽查、清點;接著從事整理編目,先後編印了多種書籍,並有小型陳列室對外開放參觀。其間也曾挑選精品前往美國,先後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處展出,先後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處展出,也參加過紐約「世界博覽會」。故宮遷來台北之後,陸續擴建數次,陳列空間逐漸擴大。五十七年(1968),又將圖書文獻從書畫組中劃分出來,使典藏文物單位由原來的古物、書畫兩組擴編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三處。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獻處之下增設圖書館。其業務略舉大端:如對文物重新點檢、整理,詳細登錄;並且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協助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增設中國藝術史組,這是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的前身。該組作育出許多藝術史研究人才,部分並在故宮任職。六十七年(1978),與國史館合作校注《清史稿》,後由國史館整理增訂出版為《清史稿校注》。故宮也展開編輯和研究的工作,先後出版了多種期刊、專書、目錄,以及書畫、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獻等書冊和裱裝畫軸、手卷等。故宮積極選派人員出國培訓、考察,及參與國際學術性活動。主辦數次國際性學術討論會,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國古畫討論會」;挑選精品出國參展,在日本大阪的「萬國博覽會」和韓國漢城的「中國展覽會」,均大獲佳評。蔣復璁任職十七年餘,至民國七十二年(1983)因病請辭,國民黨黨史會主委秦孝儀接任院長。七十三年(1984),故宮新建行政大樓啟用,器物、書畫與圖書文獻三處的文物大都移至新大樓地下兩層的庫房存放。正館陳列室加大,並作整體性的更新設計。庫房和展覽場所都建立恆溫、恆 、防火、防潮、防震的措施以及二十四小時防盜的安全監控系統。七十四年(1985),故宮舉辦六十周年院慶,並舉行學術演講和討論會。七十六年(1987),故宮正式成為行政院部會級的一級機關。此期間故宮接受「摩耶精舍」之捐贈,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並且營建「至善園」,八十五年(1996)新建圖書文獻館落成。民國八十年以後,故宮挑選文物出國展覽。例如,是年美國華府的「探險時代的藝術」大展、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1996-1997)美國的「中華瑰寶」巡迴展覽、八十七年(1998)法國巴黎的「帝國的回憶」展覽。八十二年(1993),故宮開始與民間團體合作,借展西洋美術。例如,是年的「莫內及印象派畫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羅浮宮博物館珍藏名畫」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畢卡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開始,借展大陸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傳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宮「漢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馬王堆漢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覽。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接任院長,以去政治化,回歸藝術文化本質經營國立故宮博物院,揭櫫本土、中華與世界兼具的多元文化觀,注重美的普世性,本乎人性,成就人文,不以國家民族之榮耀為限。一年來他積極推動學術研究,舉辦定期小型研討會,配合展覽推出學術討論會,如「文學與美術學術討論會」、「清代檔案與台灣史研究討論會」等,並邀請國內外學者專題演講。要求展覽深入淺出,以收教育之功效,舉辦「展前說明會」,邀請院內同仁、志工與中小學教師提出看法與建議。為解決本院長期存在的參觀動線混亂、館外人車雜 等問題,考慮台灣特殊地質條件下的防震設施,強調以科技方法維護文物,以及本院未來更長遠的發展,規劃「故宮新世紀」建設計劃,提報行政院,分為五個子計劃,針對展覽空間,館外交通,文物維護及分院之發展設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紀發展的藍圖。「兩岸故宮藏品,比起來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這是兩岸同胞乃至國際社會都不甚清楚而又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故宮不僅藏品遠遠多於台北故宮,而且總體上精品也多於台北故宮。在比較前,我想首先說明三個情況:一是,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遜帝溥儀將1200餘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盜運出宮。新中國成立後,其中相當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五牛圖》、《伯遠帖》、《中秋帖》等。二是,1933年故宮南遷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遷後,北平故宮本院所留文物相當多,也有不少珍品,淪陷期間還在繼續清點未曾登記的文物,並徵集了一批珍貴文物。南京政府曾下令馬衡院長選擇留平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空運南京,馬院長雖將珍品編目造冊報南京,但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後來一箱也未運走。南遷文物後來運台2972箱,佔南遷箱件數的22%,當然多是精品。其實留下的78%精品也相當多。國民黨向台灣運文物,因戰爭形勢突變只運了三次,第三次擬搬運1700箱,由於運輸艦艙位餘地有限,加之僅有24小時裝船時間,結果只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內地。三是,兩岸故宮文物藏品構成上稍有不同。運台故宮文物約60萬件,其中清宮檔案文獻38萬件冊,善本書籍近16萬冊,器物書畫5萬余件;加上抵台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余件。北京故宮原有明清檔案800萬件,善本特藏50多萬冊(件、塊),器物書畫100萬件,總計達960萬件。1980年明清檔案劃出,成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又將包括部分宋元版書在內的14萬冊宮廷藏書撥交國家圖書館及一些省市和大學圖書館。現北京故宮有藏品150餘萬件,其中1949年後徵集24萬多件,80%以上仍為清宮舊藏。我們再從幾大項文物來具體比較:一、書畫收藏。台北故宮藏有書畫總計9120件,據介紹其中一半為優等和次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元以前書法155件。北京故宮有書畫15萬件左右,約佔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的1/4,其中約1/3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繪畫,310件元以前的書法。元以前書畫總收藏量,數量上北京故宮低於台北故宮。但相對嚴格的鑒定工作,使得北京故宮早期(元以前)書畫中,很少有早期和晚期(明清)之爭。在繪畫的時代方面,北京故宮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繪畫面貌,特別是東晉顧愷之的兩件北宋摹本《列女圖》卷和《洛神賦圖》卷真實地反映了漢魏六朝時期的繪畫風格。就唐、五代、兩宋繪畫而言,台北故宮在數量上較北京故宮要多,但北京故宮元代繪畫眾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質堪稱世界之冠。就宋代繪畫而言,台北故宮的山水畫珍品多於北京故宮,但北京故宮的人物畫珍品則佔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宮繪畫藏品種類較全面,除卷軸畫外,還藏有版畫、年畫、清宮油畫、玻璃畫、屏風畫、貼落等,這些是台北故宮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宮還有10件唐宋壁畫、7件唐五代敦煌紙絹畫、1鋪元代大幅壁畫等。北京故宮庋藏的明清大幅宮廷書畫也是台北故宮所缺少的,因為這些在文物南遷時有一定運輸難度。由於台北故宮主要接收的是清宮舊藏歷代書畫,而18、19世紀的「揚州八怪」、「京江畫派」、清初的「金陵諸家」、「四僧」等許多流派的繪畫和書法為清宮所缺,如今已是國之重寶。北京故宮於上世紀60年代初已將上述幾個時期書畫收藏齊備。在書法方面,台北故宮的收藏量和品質不如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有4萬多通明清尺牘,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遠勝台北故宮在這方面的收藏。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宮的碑帖善本佔全國大多數。目前尚沒有見到文物南遷中有關碑帖的記錄。二、陶瓷類文物。北京故宮有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還有上世紀以來在全國11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萬余片陶瓷標本。台北故宮有25248件清宮舊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及明代官窯瓷器收藏均占優勢,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絕大多數都藏在台北故宮。但北京故宮的收藏數量是台北故宮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慶至宣統官窯瓷器、歷代民窯瓷器以及古陶瓷窯址標本、實物資料收藏方面,北京故宮均佔有明顯優勢。北京故宮在歷代官窯瓷器收藏方面,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也都相當可觀,不容忽視。在古陶瓷收藏方面,兩岸故宮各有千秋。三、青銅器方面。北京故宮藏歷代銅器1.5萬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這三個數量均佔中外傳世與出土數量總和的1/10以上,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另外有歷代貨幣1萬余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余件。台北故宮收藏有5615件青銅器,先秦有銘文的約500件。兩岸故宮青銅器都以傳世品為主,台北故宮藏品的總量和精品數量都較少,但毛公鼎、散氏盤、宗周鍾等重器則十分有名。四、工藝類藏品方面。北京故宮藏有玉器28461件,數量上多於台北故宮的11445件,而且又徵集了考古發掘出土的珍貴玉器數百件,其中安徽凌家灘遺址與六安楊公鄉戰國墓出土的一些玉器,為世所罕見,目前僅北京故宮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宮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萬斤,還有重量數千斤的幾件玉山,是台北故宮所不能及的。漆器、琺琅、玻璃、金銀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筆墨紙硯等「雜項」,台北故宮總計7605件,北京故宮則有101355件。漆器總體上台北故宮精品較少;金屬琺琅器,兩岸所藏特點相近,但北京故宮的一些大型金屬琺琅製品則是台北故宮所沒有的;從台北故宮出版的有關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選文物看,其工藝水平明顯遜於北京故宮藏品。另外,北京故宮還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宮無此收藏。五、宮廷類文物收藏。北京故宮具極大優勢,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璽「二十五寶」、鹵簿儀仗等為台北故宮所無,帝後冠服也最為齊全;反映清代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儀器、鍾表亦為北京故宮特藏。清代皇帝稽古右文,重視文玩鑒賞,其鑒賞所用的印章,絕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宮。清代皇家信仰多種宗教,以本民族傳統的薩滿教、道教與藏傳佛教為主。北京故宮收藏有大量薩滿教與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保存了宮廷中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六、圖書典籍方面。台北故宮所藏版本時代早(宋、元、明版較多)、卷帙完整、書品好者居多,如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宛委別藏》及部分「天祿琳琅」藏書等,多是獨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當珍貴。北京故宮所存數量不多的宋元版書多已撥交國家圖書館,但現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種、數量眾多,包括內府修書各館在編纂過程中產生的稿本,呈請皇帝御覽、待刻之書的定本,從未發刻的清代滿、蒙、漢文典籍,為便於皇帝閱覽或攜帶而重抄的各式書冊,以及為宮內外殿堂陳設而特製的各種賞玩性書冊。此外還有翰林學士、詞臣自撰的未刊行書籍,各地藏書家進呈之書;一大批宮中戲本和檔案;帝後服飾和器物小樣、「樣式雷」建築圖樣、輿圖等特藏文獻,等等,以上共約19.5萬冊(件)。另有20餘萬塊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書版。這些構成了北京故宮善本特藏的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除了所存舊藏外,有近1/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省市積極支持下徵集、購買的散佚清宮文物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解放初期,國家就毅然花50多萬港幣從香港買回著名的「三希」中的兩希——《伯遠帖》和《中秋帖》。當時台灣也想買,但經費沒有落實,他們至今引為憾事。迄今為止,先後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宮捐獻文物。毛主席三次將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轉送故宮保存。張伯駒、朱翼庵、孫瀛洲等人的無私捐贈,彪炳千秋。新徵集的文物,許多在價值上比清宮舊藏毫不遜色。這使故宮很快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巨大寶庫,成為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明的象徵。由於多種原因,許多人對北京故宮文物藏品狀況不很清楚,有人以為好東西都到了台灣,有的甚至說:「台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這顯然是誤解。當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兩岸故宮的收藏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只有從整體上來看待,才能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來源:光明日報)
5. 像這種文獻有沒有收藏價值
肯定有收藏價值,這是上個世紀的故事 ,這些代表了那個時期的歷史。
6. 什麼東西可以收藏
朋友,我在做任務,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麻煩給個最佳答案鼓勵一下,謝謝!
收藏品的分類
施根生將我國的民間私人藏館分為自然歷史、藝術歷史、人文歷史和科普歷史四類。自然歷史包括昆蟲標本、海洋生物及標本、雨花石、奇石以及翅畫,即以自然界的各種物品為主;藝術歷史類包括煙標、煙具、火花、微雕、茶具、瓷刻、工藝美術、書畫等;人文歷史以圖書、報刊、資料、民俗等類物品為主;科普歷史類包括算具、鍾表、鑰匙、藏酒等類。這種分類法因其有較大的包融性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這是僅限於私人藏館而非針對收藏品所做的分類。
如何對藏品進行科學分類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因為它對收藏學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書對收藏品採取如下分類:
(一)文物類,包括歷史文物、(古人類、生物)化石、古代建築物實物資料、字畫、碑貼、拓本、雕塑、銘刻、輿服、器具、民間藝術品、文具、文娛用品、戲曲道具品、工藝美術品、革命文物及外國文物等。
凡現代物品雖不屬文物,但可並入上述小類者,均歸入此類,下述單列者除外。上述所列項目其中均包涵較多內容,如器具中包托金銀器、錫鉛器、漆器、明器、法器、傢具、織物、地毯、鍾表、煙壺、扇子等;工藝美術品包括料器、琺琅、紫砂、木雕、牙角、藤竹器、緙絲等,其它亦然。
(二)珠寶、名石和觀賞石類,包括珠寶翠鑽,各種硯石、印石,以及奇石與觀賞石三類,均以自然未經人工雕鑿者為主。
(三)錢幣類,包括歷代古錢幣及現代世界各國貨幣。
(四)郵票類,包括世界各國郵票及與集郵相關的其它收藏品。
(五)文獻類,包括書籍、報刊、檔案、照片及影劇說明書、海報等各種文字資料。
(六)票券類,包括印花稅票、獎券、門券、商品票券、交通票證、月票花等。
(七)商標類,包括火花、煙標、酒標、糖紙等。
(八)徽章類,包括紀念章、獎章、證章及其他各種徽章。
(九)標本類,包括動物標本、植物標本和礦物標本等。
(十)其他類,凡以上九類均未能包括者列如此類。
此種分類法主要依據我國及世界的收藏實際情況而劃分。上述各類藏品不僅擁有較多的愛好者,而且多是約定俗成,能得到較多收藏者的認同。當然這種分類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收藏情況的發展和變化而不斷調節,以期既能反映當代收藏的狀況,具有一定穩定性,又能對民間收藏起指導和引導作用。
7. 收藏品的藏品分類
收藏品的科學分類對收藏學的發展至關重要,藏友之家比較多的說法分類為:
1、文物類:包括歷史文物、古代建築物實物資料、雕塑、銘刻、器具、民間藝術品、文具、文娛用品、戲曲道具品、工藝美術品、革命文物等。其中器具包括金銀器、錫鉛器、漆器、法器、傢具、織物、地毯、鍾表、煙壺、扇子等;工藝美術品包括料器、琺琅、紫砂、木雕、藤竹器等。2、書畫類:包括書法、碑帖、拓本、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漆畫、連環畫等。3、陶瓷類:包括陶器、瓷器、紫砂陶等。
4、玉器類:包括玉禮器、玉兵器、玉器具,以及玉陳設器等。5、珠寶、名石和觀賞石類:包括雕琢的珠寶翠玉,以及天然形成未經人工雕琢為主的各種硯石、印石、奇石與觀賞石,如中國四大奇石:《東坡肉形石》、《歲月》、《中華神鷹》、《小雞出殼》。
6、錢幣類:包括歷代古錢幣及現代世界各國貨幣。7、郵票類:包括世界各國郵票及與集郵相關的其他收藏品。8、文獻類:包括書籍、報刊、檔案、照片及影劇說明書、海報等各種文字資料。
9、票券類:包括印花稅票、獎券、門券、商品票券、交通票證、月票花。
10、模型類:包括火車、汽車、飛機、宇宙飛船、軍艦、坦克等,與實物按比例製作的精美模型。
11、徽章類:包括紀念章、獎章、證章及其他各種徽章。12、商標類:包括火花、煙標、酒標、糖紙。13、標本類:包括動物標本、植物標本和礦物標本等。在拍賣品市場比較火爆和受到藏友追捧的收藏品類主要有書畫、陶瓷、玉器、珠寶、名石、名表等類,這些亦被藏友們通稱為大件藏品。而其他一些藏品,通常被藏友們稱之為雜件。 收藏品分為自然歷史、藝術歷史、人文歷史和科普歷史四類。
自然歷史包括昆蟲標本、海洋生物及標本、雨花石、奇石以及翅畫,即以自然界的各種物品為主;
藝術歷史類包括煙標、煙具、火花、微雕、茶具、瓷刻、工藝美術、書畫等;
人文歷史類:以圖書、報刊、資料、民俗等類物品為主;
科普歷史類包括算具、鍾表、鑰匙、藏酒等類。
這種分類法因其有較大的包融性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這是僅限於私人藏館而非針對收藏品所做的分類。。
8. 這種文獻有沒有收藏價值
此三件藏品均屬於文檔類收藏品。
三件藏品中,第一件和第二件具備一定收藏潛力,第三件由於不具備普遍性意義,基本不具備收藏潛力;由於年代過近,即使是前兩件也需繼續持有相當一段時期才可能真正形成收藏價值。
文檔類收藏品目前收藏群體較窄。由於社會性不廣,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場。目前此類藏品通常以藏友聚會的形式進行互換交流,很少採用貨幣交易形式,收藏品市場上難以成交,即使交易目前價格也不高。
文檔類類藏品的收藏群體目前也在不斷壯大,隨著藏友數量的增多,未來極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建議前兩件藏品繼續留存並妥善保管;第三件藏品如能遇到該家族骨幹人士,可向其咨詢是否有用途。
9. 學術文獻的類型有哪些
學術文獻的類型有
期刊論文標示為J。是被普遍認可被利用的參考文獻。
圖書專著標示為M。提供完整知識背景和理論體系。資料詳實內容可靠的網路全書、年鑒、字典詞典、手冊等工具書也屬此類。
學位論文表示為D。是作者為獲得某種學位而撰寫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具有綜述和獨創價值。它一般不在刊物上公開發表,只能通過學位授予單位、指定收藏單位和相關資料庫收錄。
會議錄標識為C,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提交和宣讀的論文文獻一般是探討研究前沿和研究動態。
科技報告標識為R。科技報告記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或者研究進展的特種文獻,大多與政府的研究活動,國防及尖端科技領域有關。課題專深,內容新穎成熟,數據完整,並且注重報道進行中的科研工作。
專利文獻表示為p。是記載專利申請、審查、批准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有關文件的文獻資料。可以分為申請說明書和專利說明書兩大類。是遵守知識產權,避免重復研究和發明創造的一個文獻依據。
標准文獻表示為s,是與標准化工作有關的一切文獻。包括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地區標准,行業標准,標准文件和標准目錄等。標准文獻由權威機構頒布具有法律效力,是需要遵循的規范准則。
報紙文獻表示N,分為綜合性報紙和專業報紙。提供時事新聞和行業新聞。
學術有很多類型,以下是比較常見的類型:1.研究論文,最為常見主要就是收集研究數據,然後進行數據處理以此來驗證自己的假設。2.方法和技術論文,學術含量比較高,一般是分享新的軟體使用方法,實驗流程,新的工作程序等等,重點在於軟體、演算法和方法上。3.數據論文,基本可以算作研究論文之下,只介紹並採集分析數據,含各種表格和圖表。
10. 什麼東西可以收藏
朋友,我在做任務,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麻煩給個最佳答案鼓勵一下,謝謝!
收藏品的分類
施根生將我國的民間私人藏館分為自然歷史、藝術歷史、人文歷史和科普歷史四類。自然歷史包括昆蟲標本、海洋生物及標本、雨花石、奇石以及翅畫,即以自然界的各種物品為主;藝術歷史類包括煙標、煙具、火花、微雕、茶具、瓷刻、工藝美術、書畫等;人文歷史以圖書、報刊、資料、民俗等類物品為主;科普歷史類包括算具、鍾表、鑰匙、藏酒等類。這種分類法因其有較大的包融性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這是僅限於私人藏館而非針對收藏品所做的分類。
如何對藏品進行科學分類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因為它對收藏學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書對收藏品採取如下分類:
(一)文物類,包括歷史文物、(古人類、生物)化石、古代建築物實物資料、字畫、碑貼、拓本、雕塑、銘刻、輿服、器具、民間藝術品、文具、文娛用品、戲曲道具品、工藝美術品、革命文物及外國文物等。
凡現代物品雖不屬文物,但可並入上述小類者,均歸入此類,下述單列者除外。上述所列項目其中均包涵較多內容,如器具中包托金銀器、錫鉛器、漆器、明器、法器、傢具、織物、地毯、鍾表、煙壺、扇子等;工藝美術品包括料器、琺琅、紫砂、木雕、牙角、藤竹器、緙絲等,其它亦然。
(二)珠寶、名石和觀賞石類,包括珠寶翠鑽,各種硯石、印石,以及奇石與觀賞石三類,均以自然未經人工雕鑿者為主。
(三)錢幣類,包括歷代古錢幣及現代世界各國貨幣。
(四)郵票類,包括世界各國郵票及與集郵相關的其它收藏品。
(五)文獻類,包括書籍、報刊、檔案、照片及影劇說明書、海報等各種文字資料。
(六)票券類,包括印花稅票、獎券、門券、商品票券、交通票證、月票花等。
(七)商標類,包括火花、煙標、酒標、糖紙等。
(八)徽章類,包括紀念章、獎章、證章及其他各種徽章。
(九)標本類,包括動物標本、植物標本和礦物標本等。
(十)其他類,凡以上九類均未能包括者列如此類。
此種分類法主要依據我國及世界的收藏實際情況而劃分。上述各類藏品不僅擁有較多的愛好者,而且多是約定俗成,能得到較多收藏者的認同。當然這種分類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收藏情況的發展和變化而不斷調節,以期既能反映當代收藏的狀況,具有一定穩定性,又能對民間收藏起指導和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