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啥意思
『壹』 文獻是什麼意思
[wén xiàn] 文獻
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所謂文獻,文,是文本記載,獻,就是口頭相傳的。
文獻的基本要素是:1.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2.一定的載體;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貳』 文獻學里「訛、脫、衍`倒」的名詞解釋
請先看例句
柳宗元著作版本很多,但都存在訛、脫、衍、倒等錯誤
訛:以訛傳訛,錯誤的東西
脫:缺字,句子等
衍:後人增加的東西
倒:順序顛倒的
『叄』 我的專業是歷史文獻學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我的專業是歷史文獻學的翻譯是:My major i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肆』 社科文獻檢索(簡稱文獻學)——自考這門課程難嗎
[編輯本段]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老師傳授過的知識並時常溫習,不也非常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到這里與你做朋友,不也非常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拼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養的人。
[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註: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重點字詞解釋:
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借。
為:做。
(直譯: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成為老師。)
[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讀書,就會疲倦而無所收獲。」
重點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迷惑不解。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疲倦。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重點字詞解釋: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人稱代詞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乎的意思:語音助詞。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孔子稱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庄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子路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於職守,以擅長「政事」著稱。對孔子的言行,雖然常提出意見,但卻是個好弟子。曾協助孔子「墮三都」,都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講信義,是孔門弟子中性格較為獨異的一位。仲由後做衛國大夫孔悝之蒲邑宰,衛國貴族發生內訌,因參與斗爭而被殺害。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衛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內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為「衛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仲子」。
[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別人的優點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別人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齊:相同。
[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必有我師焉: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焉,相當於「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弘毅:剛強,勇毅
[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謝的."
[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行施加在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句話。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伍』 文獻學里的解題什麼意思
解題,出自《直齋書目解題》.即對書的情況作必要的說明,包括內容簡介,版本源流等等,同時也有簡單的點評,評價其得失,衡量其價值等.
『陸』 古典文獻學里有哪些有意思的典故或逸聞
中國有一些很好的典故,可惜沒有經過很好的梳理。大多數典故都被按戲謔與否的原則隨意搜錄在一起,反而意思不大了。聊齋志異里講過一個故事,某人很有錢,而且千杯不醉。一天碰到有個異人,指出他的肚子里有蟲,所以千杯不醉。此人當然要求把蟲弄出來。結果哪裡知道蟲出來之後,家裡一下子就變窮了。他醒悟過來了,這是一條寄生在他身上的福蟲,給他帶來福氣,但要偷喝他的酒。這條蟲其實完全可以不管它,喝醉不喝醉根本是小事。這個故事告訴人一些境遇不錯的人,妄想要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結果就是最後要到的並不是你想要的。
『柒』 古典文獻學 《漢書 藝文志》九流十家是誰提出的 是什麼意思
是班固提出的,出自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九流十家意思是:先秦到漢初各種學說派別的總稱。諸子思想分為十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除掉小說家,就稱為九流。
『捌』 古典文獻學中的古籍目錄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研究古代典籍的產生、發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內學。全書由容「九論」即文獻論、載體論、目錄論、版本論、校勘論、辨偽論、輯佚論、專題論等組成。在內容上,既繼承了傳統,又有創新。本書注重學術性和可讀性相結合,並盡可能地體現最新研究成果。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古典文獻學、文史哲有關學科、圖書館學以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廣大的中國文化愛好者參考。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綜合運用版本、校勘、目錄、注釋、考證、辨偽、輯佚、編纂、檢索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科學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國古代文獻,進而探討古代文獻的產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規律,並總結對古代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規律與方法的學科。 分而析之,中國古典文獻學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獻形態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校勘學、古籍目錄學、古籍注釋學、古籍考證學、古籍辨偽學、古籍輯佚學、古籍編纂學、古籍檢索學。
『玖』 文獻學中的「內里抄配一頁」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抄配」多謝多謝!
線裝書,少了一頁,手抄的補上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