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的文獻
❶ 得了怪病,求醫,急!
1 非手術治療
以往,對有症狀的腰椎管狹窄多主張行早期手術治療,因為認為該病總是進展性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應先行一階段保守治療後再確定是否需行手術治療〔1〕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用葯、改變活動方式、應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閉。哪一種方法也未能證實肯定有效。非類固醇抗炎葯除減輕神經受壓所致的炎性反應外,還具有止痛效果。這類葯物應用較多,但尚未見到治療腰椎管狹窄獲得確切療效的研究。撲熱息痛影響肝腎功能,非類固醇抗炎葯可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影響肝腎功能,用葯時應注意。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肌注降鈣素(Calcitonin)可減輕疼痛,增加行走的距離〔1.2.4〕。
治療腰椎管狹窄較有效的理療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療法、腰肌強度鍛練和無氧健康訓練。騎靜止的自行車對有些病人很有效,這種鍛練腰呈屈曲位,多數病人能耐受。用馬具設計的踏車行走鍛練,因腰椎不受力,故對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於軟組織理療的方法較多,包括:熱療、冰療、超聲、按摩、電刺激和牽引等方法,雖較常用,但對腰椎疾患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然而,對輔助腰椎活動和進行更強的理療做准備還是有益的,鍛練和理療較安全,可延遲手術治療,鍛練可改善病人全身情況,即使不減輕症狀,也有利於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1-3〕
腰圍保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以減輕疼痛,但應短期應用,以免發生腰肌萎縮。
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仍有爭議,一般認為,用於治療根性痛的療效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組病人,用於減輕根性疼痛,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在對照組(硬膜外注射生理鹽水)與實驗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Rosen等 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僅有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
Derby等人研究的結果表明,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好,其手術治療也取得滿意的效果,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差,其手術治療也未取得滿意的效果,對根性痛<1年者,應用激素封閉治療不能預測手術效果。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狀短期有減輕,10例(25%)疼痛症狀長期有減輕。Ciocon等人對30例腰椎管狹窄患者進行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每周1次,連續3次,疼痛減輕長達10個月。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並發症,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於接受等 優點〔1.2〕。
2 手術治療
2.1 手術指證 當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治療,同時症狀和體征應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一致。單純影像學改變絕不能作為手術適應證。必須強調:手術治療目的是減輕下肢適應症狀,而不是減輕腰痛,雖然術後腰痛也有減輕,手術目的是減輕症狀而不是治癒。術後遠期隨訪中,仍有增生再長入減壓區的可能,使神經受壓症狀復發。手術也不可能使已經發生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恢復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變的自然發展過程〔1〕。
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式文獻報告很多,基本上分為廣泛椎板切除減壓和有限減壓兩類。
2.2 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橫向平面,由側隱窩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黃韌帶,受累神經根在直視下從硬膜起始部至神經孔出口的整個行程行徹底減壓,所有嵌壓神經根的側隱窩行減壓,盡管臨床症狀提示僅為單平面狹窄,單側神經根受壓。理由是椎管狹窄是一種多平面疾病,單平面減壓遠期效果不理想〔1.2〕
2.3 有限減壓方法 理由是退變性椎管狹窄多為階段性,主要為黃韌帶打折、增生性肥厚、小關節和關節囊的增生以及纖維環膨出所致。在矢狀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狹窄。因而應行選擇性的有限減壓,以保留較多的後部骨和韌帶結構,從理論上講,可減少術後發生脊椎不穩定。該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將椎板外側前部斜行切除,選擇性的行單側或雙側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McCulloch〔5、6〕介紹的方法:後正中皮膚切口(單平面5cm),向兩側游離後,分別作雙側減壓,一般先行左側。距中線1cm弧形切開腰背筋膜,避免損傷棘上和棘間韌帶,順棘間韌帶和椎間隙向側方剝分離椎旁肌,單側椎板切除范圍:向上達黃韌帶起點處,向下至黃韌帶止點(連帶下位椎體上1/4椎板)。內側小關節切除至椎弓內界,以保證達到關節突下徹底減壓,對Ⅰ。滑脫同時行橫突間植骨。然後,在另一側行類似手術。這種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間韌帶的技術稱之為減壓術(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方法與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相比較的前瞻性與隨機分組研究的結果已有報告。這兩種方法平均隨訪3.7年,其臨床結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手術時間較長,發生神經損傷為12%。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中26%因術中減壓不理想,不得已又改為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的術式。
近年來,人們主張對雙平面狹窄的患者行選擇性椎板切除,應通過神經學檢查選擇其中之一為引起症狀的平面(責任椎),可行走路前後檢查或選擇性神經阻滯。某一神經根阻滯後症狀消失,即表明該神經根受壓。一組報告中,28 例兩平面解剖性椎管狹窄中,23例(82%)認為是一平面引起症狀,5例(18%)認為是兩平面引起症狀,減壓手術僅在認為引起症狀的1~2個平面進行。雖是兩平面狹窄,但僅行一平面減壓手術,術後效果與兩平面狹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問題 近年來,對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後行融合的作用討論較多。減壓後沒有同時行植骨融合術,已有並發腰椎滑脫的報告,減壓同時行小關節全切,術後腰椎滑脫多達2倍,是術後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時行植骨融合術,使手術復雜化,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失血量,術後並發症增多,康復時間延長,一般認為同時行脊椎融合術對患者康復無益〔1〕。下列因素應考慮需同時行植骨融合術〔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體滑脫 Laus等人報告單純減壓取得成功。這表明由於椎間隙變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該階段可獲得自然穩定。然而,另有資料表明, 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有利於改善臨床症狀。Postachini等人報告16例術前有滑脫,術後隨訪8.6年的結果,其中6例單純減壓,另10例同時行融合術,發現未行融合者骨質長入椎管較多,臨床效果不及同時行融合者。近年來的文獻分析資料表明,若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可獲得更滿意的手術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inotti等人發現,術後骨質增生在腰椎單純減壓未同時滑脫階段融合者較常見。
2.4.2 伴有脊柱側凸或後凸 對腰椎管狹窄合並退行性腰椎側凸行廣泛減壓,有造成脊柱失穩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時行關節融合術。但並不是所有椎管狹窄伴側凸後凸者均行融合術,是否同時行融合術,取決於4個方面:①應考慮彎曲的柔韌性。如果在側屈位X線片顯示彎曲可部分糾正,單純減壓有彎曲發展的危險。②彎曲是否為進展性,若有進展就有融合的指證。③伴有椎體側方滑脫,表明該階段不穩定,單純減壓會加重不穩定。④側凸凹側有明顯的神經受壓時,行凹側椎板和部分小關節切除,難以達到凹側神經充分減壓,擴大減壓需考慮融合術〔1〕。
2.4.3 同一平面復發性椎管狹窄 當確定再次行手術治療時,應考慮同時行關節融合術。因再次手術需增加小關節的切除,以擴大側隱窩和中央椎管,小關節切 除超過50%會導致階段性不穩,特別是小關節向矢狀面傾斜時。復發性椎管狹窄伴有醫源性滑脫時,再次手術必然要考慮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2.4.4 小關節去除過多 由於手術時小關節切除或切除>50%會引起不穩定,應同時行脊椎融合術,以防術後脊椎不穩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側小關節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穩定性就能維持。但是,生物力學研究表明,單側小關節切除後(表明節階活動性明顯增加),即使另一側完整性良好,也將會發生不穩定,單側或雙側小關節內側部分切除(<50%),對脊椎的穩定性影響甚微〔13.14〕。
2.5 脊柱內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時應用內固定器械爭議較多。內固定的目的是:①糾正脊柱畸形;②穩定脊柱;③保護神經組織;④降低融合失敗或提高融合率;⑤縮短術後康復時間。因而其適應證為:①穩定或糾正側凸或後凸畸形;②2個或2個以上平面行較為廣泛的椎板切除;③復發性椎管狹窄且伴有醫源性椎體滑脫;④屈伸位X線片顯示,椎體平移超過4mm,成角大於10°時。內固定方法的選擇應以短階段固定為主,根據術者掌握的熟練程度和病人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滑脫行融合術時,同時行內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術療效 腰椎管狹窄行手術減壓的療效普遍認為較好〔1.5.12〕。文獻中取得療效滿意的差異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結果表明,術後臨床症狀改善隨時間推移又有加重的趨勢。在一組研究中,20%術後獲得短期滿意療效,平均8.2年症狀又復發。另有一組,27%術後初期療效尚好,5年後症狀又加重。Katz等人發現,不論減壓融合與否,75%效果滿意持續7~10年後,23%需再手術。術後遠期療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況差和曾行單平面椎板減壓。症狀復發可以是原手術部位狹窄復發、鄰近平面狹窄有發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穩。相反,也有作者報告一組病例,術後平均13年的臨床結果滿意優於平均7年者〔18~20〕。
2.7 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對腰椎管狹窄手術減壓後的療效影響,文獻所報告的差異較大。在一組報告中,糖尿病術後療效差的比例較大,易發生術後傷口並發症。優良率僅為42%,而無該病者為91%。另有一組報告卻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72%),無該病者為80%。有資料表明:術後減輕與活動有關症狀的療效與無該病者相似,但對減輕下肢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的療效不肯定。這是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本身殘留神經症狀〔1〕。
2.7.2 其他因素 滿意的手術效果取決於:①病人選擇適當;②術式確定正確;③術中操作精細。Katz等人報告194例手術結果,其中40例療效不滿意,認為主要原因為:①術前全身情況差;②存在多種疾患;③背部症狀較下肢症狀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術史者,腰管狹窄術後的療效受影響。已有資料表明,在腰椎手術中發生小關節骨折是發生晚期腰痛的一種潛在因素。
胸椎疼痛是不可能的,,骨頭上並沒有神經,,准確說法是胸椎部位疼痛,,如果骨頭沒有病變表現(骨折,骨質疏鬆),,應該就是附近的肌肉有問題,x片當然是看不出來的,,風濕類風濕可能性不大,風濕類疾病多侵蝕小關節。。如果可能詳細說明部位,,或者先熱敷一下看看。。強制性脊柱炎可能性也不大,,不用怕。很有可能性是放射痛。。胸椎後邊有食管,心臟病有時也會放射痛.請問有沒有其他症狀.檢查么..有錢就作個螺旋ct好了..沒錢就再詳細說明一下
5年。。。時間好久啊。還請具體描述,比方說。什麼時候疼,還是一直疼,,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緩解,或者沒有緩解。疼痛的性質:刺痛,悶痛,絞痛?有沒有受過傷?6樓的建議也值得參考。當然適當的鍛煉不論什麼病都有好處的,能進行鍛煉就不要不進行
❷ 關於化驗的論文
現代城市供水水質化驗室裝備和建設
摘要:結合深圳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新水質實驗室的建設,探討了建設滿足一類水司水質檢測及未來需要的城市供水水質實驗室,在儀器裝備、實驗環境、安全防護和建築裝修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城市供水 水質檢驗 實驗室 裝備
城市供水是保障城市發展、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礎設施。根據建設部《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要求,第一類水司(最高日供水量超過100萬m3)到本世紀末,能做到檢驗89個水質項目並達到規定的水質指標值,使我國第一類水司的供水水質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此,必須加強各大水司的中心實驗室的工作,建立一個完善的現代化的供水水質實驗室,是落實第一類水司水質目標的基礎環節。
深圳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在1994年以公司中心實驗室為基礎組建了城市供水水質監測機構——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站,並通過國家計量計證,獲得了提供檢測數據具有公證性的地位。1997年6月底,集團公司建成「萬德大廈」,位於大廈20~22層的集團公司新化驗中心(監測站),於1998年7月正式啟用,共計建築面積2 630m2,使用面積1 800m2。
新的化驗中心(監測站)的建設原則是功能既要滿足一類水司水質檢測的需要,又要考慮21世紀水質檢測的發展要求,要合理、先進實用、美觀大方。在儀器裝備、實驗環境、安全防護和建築裝修等方面,體現出高起點、高水平、突破傳統化驗中心的模式。
1 實驗室的設計檢驗能力
(1)自來水水質檢驗項目共89項(包括Ames試驗)。
(2)原水水質檢驗項目,按GB3838-88為30項,按建設部要求與自來水一樣須檢驗88項(余氯不檢),但仍需補充4項:化學需氧量、凱氏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故原水需檢92項。
(3)因制水工藝試驗需要,另增11項,如藻類、總氮等。
(4)水處理劑檢驗2項,如聚合氯化鋁、石灰。
以上合計,總設計檢驗能力為106項。
2 建設原則、功能區的劃分及科室設置
2.1 建設原則
按照國家設計監督局對實驗室認可規范中有關環境條件的要求,作為實驗室建設及功能區劃分的依據。
a.根據檢測項目及不同種類的儀器設備的具體要求,建立相應的實驗室。
b.實驗室應與辦公室隔開,與實驗室無關的物品,不得在實驗室內存放;與實驗無關的活動,不得在實驗室內進行。
c.實驗室內,儀器室與預處理室應分開。
d.在一間實驗室內,會造成相互干擾的檢測項目也要分隔開,等等。
2.2 功能區設置及使用面積分配(見表1)
表1 功能分區及使用面積分配 功能分區 樓層 職能分類 建築面積
(m2) 使用面積
(m2) 分配比
(%)
行政管理 22 行政辦公 630 380 21.11
其它設施 20
小計 400
生物理化
檢驗區 21 生物檢驗室 1 000 270 15.00
理化檢驗室 350 19.44
其它設施 80
小計 700
大型儀器
檢驗區 20 大型儀器室 1 000 550 30.56
其它設施 150
小計 700
建築面積合計
使用面積合計
其中:(1)檢驗室合計
(2)其它設施合計 2 630
1 800
1 170
250
13.89
註:其它設施屬中心管理;行政管理區的資料檔案室40m2。
2.3 科室設置及主要裝備、儀器配備(見表2)
表2 科室設備及主要裝備、儀器裝備 職能分類 科室名稱 間數 使用面積
/m2 主要裝備及數量 主要儀器設備
辦公室
(第22層) 領導辦公室 2 80
行政辦公室 3 08
專業辦公室 6 190
更衣室 2 30
水樣管理室* 1 20 化驗室1套
生物檢驗室
(第21層) 常規檢驗室 1 30 通風櫃(美)1套,化驗盆(實驗台、儀器台等略,下同)
細菌檢驗室 1 40 化驗盆1套
無菌1室 1 25 無菌、潔凈10萬級
毒理室 1 30 通風櫃1套,化驗盆1套
Ames試驗室 2 40 化驗盆2套 冷凍離心機、低溫冰箱等
無菌2室 1 25 無菌、潔凈10萬級
BOD5DO室 2 35 化驗盆1套,排風罩1套 生化培養箱、溶解氧儀
藻類檢驗室 3 45 化驗盆1套 雙目電光生物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理化檢驗室
(第21層) 天平室 1 10 天平台(德) 天平(瑞士)
標物室(質控) 1 25 活動排風罩1套,化驗盆1套
純水室 1 10 排風罩1套,化驗盆1套 蒸餾水器,純水器(美)
理化檢驗1室 2 85 通風櫃1台,排風罩1套,化驗盆3套 濁度儀,pH計,電導率儀等
流動注射儀室 1 20 活動排風罩2套,供氣站1套 流動注射分析儀(法)
理化檢驗2室 1 48 通風櫃2台,排風罩1套,化驗盆2套
光度計室 1 2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4台
自動滴定儀室 1 12 多功能自動滴定分析儀2台
測汞儀室 1 30 活動排風罩1套 測汞儀(美)
理化檢驗3室 1 40 通風櫃1台,化驗盆2套
原材料檢驗室 1 30 通風櫃1台,化驗盆1套
混凝試驗室 1 20 化驗盆1台 燒杯試驗機2套,多功能檢測儀1套
技術培訓室* 1 80
大型儀器室
(第20層) 純水室 1 24 排風罩1套,化驗盆2套 蒸餾水器,純水器(美)
天平室 1 10 天平台(德) 電子分析天平(瑞士)
預處理1室 1 80 通風櫃2套,化驗盆2套,供氣站1套
氣相色譜儀室 1 34 活動排風罩2套,用氣板1套 氣相色譜儀2台(美)
氣質聯用儀室 1 32 活動排風罩1套,用氣板1套 氣質聯用儀(美),吹掃捕集裝置
預處理2室 1 80 通風櫃1台,化驗盆2台,供氣站1套
原子吸收儀室 1 42 活動排風罩4套,用氣板1套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設計共3台,現有Z-5000(日)
ICP儀室 1 20 活動排風罩1套,用氣板1套 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聯用儀(美)
預處理3室 1 48 通風櫃1台,化驗盆2套,供氣站1套 自動固相萃取工作站(美)
液相離子色譜儀室 1 38 排風罩1套,用氣板1套 液相色譜儀(美)、離子色譜儀(美)、毛細管電泳儀(美)
總有機碳儀室 1 30 活動排風罩1套,用氣板1套 總有機碳分析儀(英)
總有機鹵儀器及預處理室 1 30 通風櫃1台,化驗盆1套,用氣板1套 總有機鹵儀,顆粒計數儀
放射性檢驗室 4 82 通風櫃2台,化驗盆1套,用氣板1套 總α、β放射性測定儀(美)、電子分析天平(瑞士)
其它
(第20層) 倉庫* 3 94 排氣罩5套,化驗盆1套 安全櫃(德)
維修間* 1 20 化驗盆1套
供水器材檢驗室* 1 36 通風櫃1台,化驗盆3套
註:*為其它設施,不屬專業檢驗室管理。
3 實驗室主要裝備設施及其選用
實驗室裝備,是指為滿足實驗操作條件,創造優良檢驗環境,保障實驗人員人身安全和健康,而在實驗室中設置的基本裝備。
3.1 實驗室裝備現狀
隨著技術的和我國綜合國力、實力的增強,我國實驗室的實驗裝備正在發生變化,即由原來主要以化驗盆、沙石、磚頭、木材、鋼鐵等原材料,在現場現做成水泥台、通風櫃等實驗裝備,轉變為直接採用組合式成套成型產品。
組合式成套成型產品採用現代新型材料和現代化生產工藝,其優勢主要有:產品系列化、結構靈活、實驗室布局可調整,耐酸耐鹼耐熱性能優良、美觀耐用、高檔豪華、整齊劃一、先進實用、安裝施工迅速等。
3.2 實驗室裝備的主要項目
(1)實驗台櫃包括中央實驗台、實驗台、邊台、儀器台、天平台、葯品櫃、毒品櫃、玻璃器皿櫃等。
(2)空調通風設施。在新的化驗中心,所有的建築面積均有空調。通風系統包括通風櫃(毒氣櫃)、排風罩(固定式)、活動式排風罩、排氣扇等。
(3)用水設施包括化驗盆、洗滌池、化驗水龍頭等。
(4)安全設施包括消防噴水滅火系統,惰性氣體滅火系統,安全櫃,緊急事故淋洗器、洗眼器等。
(5)供氣設施包括供氣站、供氣板、用氣板及其管路系統等。
(6)電腦管理系統。等等。
3.3 實驗台櫃的選用
據悉,國內外有多家不同的大公司分別主產不同品牌、層次、形式、系列的實驗台櫃,主要有:美國VWR Scientific公司的REDISHIP品牌;德國Kottermann品牌;法國的TESTLAB品牌;禮學社股份公司的LABTECH品牌;馬來西亞LSI公司的LABTEK品牌;深圳美加麗公司生產的美加麗品牌。
這些產品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檔次和水平,並各有特點。
美國的VWR和德國的Kottermann實驗台櫃,除面板外,整體均為全鋼製造,設計科學、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美觀大方、高檔實用;表面靜電噴塗特殊油漆,防火防水防酸鹼,堅固耐用,不易刮傷。代表著最高檔次,但價格昂貴。香港水務署化驗所、香港特靈制葯廠和瑪麗等單位都使用這類實驗台櫃。
法國的TESTLAB品牌,設計、外觀、做工、用材都較好,代表著中等檔次。我國大亞灣核電站正在使用此款實驗台櫃。
台灣禮學社股份公司的LABTECH品牌實驗台櫃產品,除面板外,也是全鋼製造,除了有堅固、安全、防火、不生銹等優點外,其與眾不同的特點是其實驗台櫃系統以多功能及結構彈性為特點,可以在不改變主結構體的狀況下調整桌上的配件和桌下的櫃子,以符合新的工作條件。也屬於中等檔次。目前,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牛奶公司化驗所都有使用。
馬來西亞LSI公司的LABTEK品牌,其結構用鋼,其它部分用木。用材、設計式樣及做工都屬一般。屬一般檔次。香港海洋公園化驗所正在使用此款實驗台櫃。其優點是價格較低。
深圳美加麗公司,是國內最早自行設計、製造生產實驗裝備的公司之一,其所生產的實驗室台櫃外觀大方穩重,設計實用;採用全鋼結構,堅固耐用;主體採用靜電噴塗,不易劃傷;面板選用多種優質進口材料,光滑平整,防水防酸防鹼。代表著國內同類產品的較高水平,而且價格低廉。
我單位實驗台、天平台等選用了德國Kottermann產品,主要裝備了全部化驗預處理室、天平室和部分儀器室;而儀器台、設備台等產品選用了深圳美加麗公司的產品,主要用來放置一些重的、大型的儀器設備。
3.4 通風櫃的選用
國內外生產廠家和品牌也很多,但性能、價格、式樣各異。
一流產品主要有:美國VWR SCIENTIFIC公司的REDSHIP牌和SUPREME AIR牌,美國LABCONCO公司的LABCONCO牌,德國Kottermann公司的Kottermann牌,台灣禮學社有限公司的LABTECH牌。這些屬於一流產品,用料設計考究,性能和質量優良,耐腐蝕耐高溫,壽命長,氣流科學,風機平穩寧靜,風門開合開滑自如,外觀高檔豪華。但價格十分昂貴。
深圳美加麗公司通風櫃的性能、質量、抽氣效率和外觀設計還算可以,雖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但有物美價廉、售後服務好的優勢。
我公司萬德大廈化驗中心通風櫃選用了美國LABCONCO公司的LABCONCO牌通風櫃,而下屬水廠實驗室則選用了深圳美加麗公司生產的通風櫃。
3.5 台櫃等檯面材料的種類及選用
實驗台、儀器台及通風櫃等檯面材料的選用十分重要,因為化驗工作主要是在台櫃的面板上完成的,而化驗工作通常需要加熱或用強酸強鹼、有機溶劑等破壞性化學試劑,因此對於檯面材料有較高的、特殊的要求,一般要求對高溫及試劑腐蝕有一定的耐受力。
國內常用的化驗檯面有木檯面、水泥檯面、水磨石檯面、貼瓷片檯面和大理石檯面等,均可根據工作需要適當選用。這里重點介紹一些國外流行的、性能優良的、可在現場切割安裝或可自由組合成型的檯面材料。
3.5.1 TRESPA TOPLAB
由荷蘭HOECHST公司生產,主要成分是(樹脂)。有灰色和黑色兩種顏色,灰色顯得亮麗、潔凈;黑色顯得沉實,與周圍環境對比度大,可使實驗室有一定的層次感。厚度有12mm和18mm兩種,可根據需要選用。其優點是硬度高,抗撞擊,抗磨損,耐高溫180℃,耐強酸強鹼。它的一個特點是承重量較大,因此可以放置中小型的設備或儀器,它的另一個特點是易切割,因此對於結構不規則的實驗室,可以根據環境的需要進行切割,使實驗台和牆體之間沒有縫隙,使得實驗室整齊美觀,但價格較貴。
3.5.2 EPOXY
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最好的實驗檯面之一。由美國的DURCON公司生產。主要成分是樹脂。有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種顏色,低反光。DURCON公司的EPOXY RESIN檯面平整光滑,由單片整體製造,沒有容易產生鼓泡和縫隙的層疊結構,沒有容易滲透液體的氣孔。其檯面是惰性的,它的化學結構對酸鹼和其它化學試劑有極高的耐受力。除此之外,它還耐高溫(180℃),不燃燒,耐刮傷和耐起泡。
3.5.3 其它
其它檯面材料有樹脂防火板檯面、三聚氰醯胺樹脂塗層木質檯面、陶瓷檯面、聚丙烯檯面和貼磚檯面等,可根據需要選用。
我單位實驗台和儀器台檯面選用的是荷蘭產的黑色TRESPA TOPLAB,而通風櫃則選用了DURCON公司的EPOXY RESIN檯面,大型儀器台檯面則選用德國生產的樹脂防火板。
3.6 化驗盆水龍頭的選用
國內看到的化驗盆水龍頭基本上都是鐵的、不銹鋼的或表面鍍鉻的,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外表亮麗、高檔豪華的國外優質水龍頭。
該產品的品牌是「BROEN」,號稱「老闆實驗室設備」,由馳名的丹麥BROENLAB集團公司製造。
此產品除了具有方便、耐用、靈活、質優、外形美觀並有容易清洗玻璃器皿的水流設計等優點外,其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表面處理採用了彩色處理技術。即表面採用靜電噴塗名為BROEN POLYCOAT的粉沫漆,除了對大部分的化學試劑有極高耐腐蝕性能外,其顏色還有多種選擇,如藍、紅、黃、深綠、棕、黑、深灰和白色等十多種顏色,具有十分吸引人的外觀。
其所有水龍頭的閥芯均採用優質瓷質球閥,具有操作性能優秀、壽命長和免於維護等優點。
我單位化驗盆(包括通風櫃內的水池)水龍頭選用了此款產品。
3.7 排氣罩的選用
在實驗室,排氣罩主要用於蒸餾裝置、電熱蒸餾水器和產生有害氣體的儀器設備(如原子吸收儀、測汞儀等)的排氣。按其局部排氣功能,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式的排氣罩,另一種是活動式的排氣罩。活動式的排氣罩有一個可上下左右移動的活動臂,可根據需要在一定范圍內移到需要排氣的地方。國外馳名的兩種排氣罩分別為美國LABCONCO固定式排氣罩和丹麥活動式排氣罩。我公司購買了這兩種排氣罩。
3.8 安全櫃和緊急事故淋洗器的選用
實驗室安全櫃用於儲存易燃易爆劇毒化學物品,以確保實驗室和樓層公共安全。經過多方調研,我們選用了德國Kottermann公司的安全櫃,該產品有毒氣排泄裝置、火警自動閉鎖裝置和特殊安全報警裝置,安全可靠,但價格較貴。
緊急事故淋洗器是用於當有化驗事故發生時,特別是有毒或腐蝕性化學葯品試劑濺入眼睛或灑在人身上等時,進行緊急清洗。國內外有多種品牌可供選擇,我單位選購了美國SPEAKMAN公司的緊急事故淋洗器(兼有淋身和洗眼功能)。
3.9 供氣站及其管路系統的選用
實驗室里,有些實驗及儀器設備(如氣相色譜、氣質聯用、原子吸收、ICP、液相色譜等)需用到多種高純特殊氣體,如氬氣、氮氣、氦氣、乙炔、一氧化二氮和高壓空氣等,還有的在同一個儀器室如氣相色譜室里可能同時放置有3~4台氣相色譜儀,而每一台儀器或每個用氣點都配備一套獨立的供氣系統、一套高壓鋼瓶,不僅沒必要,也不安全、不整齊美觀。因此需要有一個集中供氣的供氣站及將所需氣體分配到各實驗室、各儀器的管路系統,一個典型的系統如圖1所示。
供氣站及其管路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高壓氣瓶、供氣板,供氣管道及用戶端等。
供氣站及其管路系統通常要求能夠優質、穩定、安全地供氣。對設備的要求多種多樣,有的要求較高,如:氣質聯用儀,要求氣體的純度極高;ICP儀用氣量很大,要求最好能不間斷供氣等等。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對此系統選配的設備。
①對於供氣板,根據不同的需要,選用了由法國Rotarex公司生產的單瓶供氣板和可自動在兩個氣瓶間切換、可連續不間斷供氣的雙瓶供氣板。
②對於用戶端,為了使氣點整齊、美觀,我們選用了同樣由法國Rotarex公司生產的用戶終端板,用戶只需將儀器的進氣管道連接,即可使用。
③供氣管道也有多種選擇,如不銹鋼管、銅管、塑管和特氟隆管等。
銅管的優點是性能較好、價廉、易切割、易安裝等,缺點是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氧化變黑,而且銅管也不能用於輸送乙炔氣。塑管易老化,還會析出雜質氣體,不適用於輸送高純氣體。特氟隆管性能優良,易彎曲、易安裝、不易老化,也可以用於輸送高純氣體,價格適中,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缺點:如果沒有較好的隱藏措施,容易被老鼠咬破。
內表面經過惰化處理的不銹鋼管(法國生產),除了價格較高外,可以克服上述管材的各種缺點,而且美觀耐用。我們實驗室選用的就是這種不銹鋼管。
3.10 無塵無菌潔凈室的建設
無塵無菌潔凈室是細菌、生物和毒理等生物學檢驗所必需的基本條件。我單位新建兩間潔凈室,一間用於普通水質生物學檢驗,另一間專用於Ames試驗。根據《葯物生產管理規范實施指南》(1992年版)的規范和檢驗工作的需要,我們選擇了十萬級的潔凈室(即要求沉降菌≤10菌落/皿,浮游菌≤500個/m3)。按此要求,我們採取了以下工藝措施,如空調冷氣通過三級高效濾芯過濾,吊頂、隔牆和工作檯面採用聚苯乙烯噴塗雙面夾心板,門採用雙面密封彩鋼板,窗採用雙面斜壓密閉固定觀察窗,直角處採用弧面角料收邊,地面採用SEC環氧樹脂塗料等,真正做到不產塵、不積塵、易清潔的潔凈室要求。經測試,達到了十萬級的潔凈室要求。
❸ 得了甲亢 ,並且血沉62 ,還應查什麼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或稱淋巴性甲狀腺腫。一、病史及症狀:
多見於30~ 50歲女性,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病程較長,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多數為彌漫性,少數可為局限性,部分以顏面、四肢腫脹感起病。本病可分為八種類型:
(一)橋本甲亢:患者有典型甲亢症狀及陽性實驗室檢查結果,甲亢與橋本病可同時存在或先後發生,相互並存,相互轉化。
(二)假性甲亢:少數可有甲亢的症狀,但甲狀腺功能檢查無甲亢證據,TGAb、TMAb陽性。
(三)突眼型:眼球突出,甲功可正常,亢進或減退。
(四)類亞急性甲狀腺炎型:發病較急,甲狀腺腫痛,伴發熱,血沉加快,但攝131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狀腺抗體滴度陽性。
(五)青少年型:占青少年甲狀腺腫約40%,甲狀腺功能正常,抗體滴度較低。
(六)纖維化型:病程較長,可出現甲狀腺廣泛或部分纖維化,甲狀腺萎縮,甲狀腺功能減退。
(七)伴甲狀腺腺瘤或癌:常為孤立性結節,TGAb、TMAb滴度較高,(八)伴發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體檢發現:
甲狀腺呈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質地較硬,且有彈性感,邊界清楚,無觸痛,表面光滑,部分甲狀腺可呈結節狀,頸部淋巴結不腫大,部分可有四肢粘液性水腫。
三、輔助檢查:
(1)早期甲狀腺功能可正常,橋本甲亢者甲功輕度升高,隨著病程進展,T3、T4可下降,TSH升高,TMAb、TGAb陽性。(2)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有不規則濃集或稀疏區,少數表現為"冷結節".(3)過氯酸鉀釋放試驗陽性.(4)血清丙種球蛋白增高,白蛋白下降。(5)甲狀腺穿刺示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
四、鑒別診斷:
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相鑒別。
[編輯本段]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用甲狀腺片劑替代治療,一般每日可給甲狀腺片80~160mg或L-T4 100~300μg作用更穩定可靠。年齡大,特別是伴有心血管病者,應從少量(甲狀腺片10~20mg,L-T4 12.5~25μg)開始治療。
[編輯本段]
1.病程中從患者血清中可檢出效價很高的抗甲狀腺各種成分的自身抗體。如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以及一部分患者血清甲狀腺刺激阻斷抗體(TsBAb)值升高。
2.細胞免疫的證據是甲狀腺組織中有大量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和淋巴濾泡形成。有母細胞(blastcell)形成,移動抑制因子和淋巴細毒素的產生,本病患者的T淋巴細胞是有致敏活性的,相應的抗原主要是甲狀腺細胞膜。
3.有的患者同時伴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惡性貧血,播散性紅斑痕瘡,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I型糖尿病,慢性活動性肝炎等。本病後期甲狀腺功能明顯低下時,臨床上呈粘液性水腫。患者的抑制性T淋巴細胞遺傳性缺陷導致甲狀腺自身抗體產生。結合本病中尚有K細胞介導免疫,釋放出包括淋巴毒素在內的可溶細胞,導致甲狀腺細胞損害。 另外遺傳因素與自身免疫的發病機制密切相關。本病有家族簇集現象,且女性多發。國外在HLA遺傳因子研究中發現,歐美白人DBW3,DR5增加,而日本人則是DBW53出現頻率較高。
[編輯本段]
腺體大多呈彌漫性腫大,質地堅實,表面蒼白,切面均勻呈分葉狀,無壞死或鈣化。初期甲狀腺腺泡上皮呈炎症性破壞、基膜斷裂,胞漿呈現不同程度的伊紅著色,表示細胞功能正常,並有甲狀腺腺泡增生等變化,為本病的特徵性病理。後期甲狀腺明顯萎縮,腺泡變小和數目減少,空腔中含極少膠樣物質。最具特徵的改變為間質各處有大量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及淋巴濾泡形成,其中偶可找到異物巨細胞。此外尚有中等度的結締組織增生。
[編輯本段]
本病多見於中年女性,表現為甲狀腺腫,起病緩慢,常在無意中發現,體積約為正常甲狀腺的2~3倍,表面光滑,質地堅韌有彈性如橡皮,明顯結節則少見,無壓痛,與四周無粘連,可隨吞咽運動活動。晚期少數可出現輕度局部壓迫症狀。
本病發展緩慢,有時甲狀腺腫在幾年內似無明顯變化。初期時甲狀腺功能正常。病程中有時也可出現甲亢,繼而功能正常,甲減,再正常,其過程類似於亞急性甲狀腺炎,但不伴疼痛,發熱等,故稱此狀態為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後發病則稱為產後甲狀腺炎。但當甲狀腺破壞到一定程度,許多患者逐漸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少數呈粘液性水腫。本病有時可合並惡性貧血,此因患者體內存在胃壁細胞的自身抗體。
[編輯本段]診斷
一、基本檢查
1.甲狀腺功能檢查 因病程不同而異。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後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狀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後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學檢查 血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抗甲狀腺微粒體(過氧化物酶)抗體(TMA)滴度明顯升高,二者均大於50%(放免雙抗法)時有診斷意義,可持續數年或十餘年。
3.其他檢查 血沉增快,可達100mm/h,血清白蛋白降低, r球蛋白增高。
二、進一步檢查
1. SPECT 甲狀腺掃描分布均勻或不均勻,可表現為「冷結節」。
2.病理學檢查 對於臨床表現不典型,抗體滴度不高或陰性者,可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或組織活檢以確診。
三、診斷要點
1.中年女性,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質地堅韌,不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考慮本病。
2.血清TGA、 TMA滴度明顯升高(>50%),可基本確診。
3.臨床表現不典型者,需抗體滴度連續二次>=60%,同時有甲亢表現者需抗體滴度>=60持續半年以上。
4.本病需與甲狀腺癌鑒別,後者抗體陰性。文獻報道本病中甲狀腺癌的發生率為5%-17%。
❹ 急啊.專家求助啊.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面癱的臨床表現十分特殊: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
面癱的臨床表現十分特殊: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心理因素易引發面癱
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應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防止面癱最好的辦法是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並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面神經麻痹只是一種症狀或體征,必須仔細尋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並及時進行處理,如重症肌無力、結節病、腫瘤或顳骨感染,可以改變原發病及面癱的進程。面神經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經科疾患的早期症狀,如脊髓灰白質炎或Guillian-Barre綜合征,如能早期診斷,可以挽救生命。下表顯示面神經不同部位的體征及可能的病因。
病例1:患者男性,60歲。因生氣後突然雙眼閉合不全,伴頭暈、言語欠流利,無頭痛及二便障礙。查體:內科系統未見異常。雙側周圍性面癱,四肢腱反射活躍,左指鼻試驗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陽性。血、尿常規、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電圖示,多發性房性期前收縮、左前分支傳導阻滯。頭部CT掃描:未見異常。頭部磁共振(MRI)檢查:T1 加權象見雙側橋腦基底部有低信號,T2加權象則呈高信號,診斷為雙側橋腦梗塞。經用神經細胞活化劑、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凝聚等葯物治療1個月,症狀體征好轉出院。
病例2:患者女性,28歲。以口角歪斜、頭暈、頭痛、復視、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個人史、月經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體驗:BP14/8kpa,神志清楚,發育正常,內科查體正常。神經系統:眼球運動正常,瞳孔右側0.3cm,左側0.4cm,對光反射正常,左鼻唇溝稍淺,伸舌輕偏右,右半身痛、觸覺減退。右側肌力Ⅳ級、腱反射(+),右巴氏征(+),頭顱CT平掃見:左側大腦腳片狀密度不均、邊界不清的高度影,內部散在鈣化點。增強見不規則強化,邊界仍不清,周圍可見增粗的條狀血管影像,延遲5分鍾掃描見: 強化區密度減弱考慮左大腦腳腦血管畸形。8年後,上述症狀再發復入院。MRI掃描見:左大腦腳及橋腦中下部有一不規則異常信號,約1.5cm×1.5cm×2.8cm大小,T1加權相呈高低混雜信號,T2加權相呈中心高信號,周邊部位低信號,未見明顯佔位效應,動靜脈血管顯影良好,病灶區未見明顯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示中腦及橋腦海綿狀血管瘤。
病例3:患者男性,8歲。家人發現,雙眼發呆,左右轉動不動,次日發現口角左斜並流口水。第三天進食發嗆,行走不穩呈蹣跚狀,易跌倒,第五天檢查發現雙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顫,雙眼外展力弱,右側面肌、斜方肌無力,雙側軟齶提舉力弱,吞咽發嗆,構音困難,發音不清,伸舌偏右,無肌萎縮。雙下肢腱反射活躍,雙巴彬斯基氏征陽性,四肢主動運動困難,右側為著,無感覺障礙和腦膜刺激征。二個月後症狀逐漸加重,雙側面癱和四肢癱更明顯。無明顯顱內壓增高體征。頭顱正側位及顱底平片無異常。腦脊液正常,三月後死亡。本例後經屍檢,病理診斷腦干髓內多形成膠質細胞瘤,病變以橋腦為主,累及兩側,延腦上部受累,並波及小腦上蚓部。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倉、水溝、顴髎、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
配穴:合谷、內庭。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據透刺之兩穴間距離選針。並以針尖到達止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進針時,宜迅速點刺破皮,然後慢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針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貼附在皮膚上,感覺針尖和針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淺。最佳者應將針身置於肌纖維之間,但不可過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顫法,使得氣明顯後留針。均留針20~30分鍾。在留針期間行針1~2次,施捻轉法,平補平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共觀察938例,結果痊癒767(81.7%),顯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無效12例(1.4%),總有效率為98.6%[5~8]。
電針
(一)取穴
主穴:牽正、地倉、水溝、陽白、魚腰、翳風、下關。
配穴:合谷、行間、外關、後溪。
牽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處。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為後遺症,則宜取3~4穴。針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側面部由輕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數次。針刺方法如下:額紋消失或變淺,眼裂增大,宜針陽白向下透魚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溝變淺,口角低垂歪斜,針地倉透頰車;太陽穴深刺。癥候明顯部位,接負極;正極可接於太陽穴,如為面肌麻痹後遺症可接雙下關穴。採用慢波,電流強度以面部輕度抽動為宜。電針治療,據觀察在發病後15天應用效果較好。如早期用電針,通電時間須控制在5~10分鍾左右,病程超過半月者,通電時間可延長至15分鍾。亦可在得病後先針刺5~7次,再加用電針,以利恢復。電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48例,痊癒率為75.5~93.3%,總有效率為95.7~97.2%。其中,面神經麻痹後遺症18例,治癒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44.4%[9~15]。
穴位敷貼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陽白、四白、牽正、地倉;2、下關、翳風;3、阿是穴。
配穴:頰車、太陽、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個刺激點。第1點在患側內頰膜部咬合線上,相當於第二臼齒相對區,在此點前後0.5厘米處各為1刺激點,然後在咬合線上下約0.5厘米的平行線上各選和前3點相對應的刺激點6個。
(二)治法
貼敷葯物:分2組。1、麝香2克,全蠍1.5克,白鬍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條。共研細末。2、川芎、當歸各500克,黃連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煉至滴水成珠,加黃丹360克,攪勻,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後,加入天牛粉286克,攪勻,分攤於紙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療時,第1組葯物用於第1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為主,酌加配穴。皮膚常規消毒後,醫者捏起穴區皮膚,右手持經嚴密消毒之手術刀片,在穴位上輕割皮膚,成「X」型,並擠出少量血,然後將撒有葯粉之小塊傷濕止痛膏(或膠布)貼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劃太深,每周1次,穴位輪換。
第2組穴採用第2組葯物貼敷,每次取主穴1個,酌加配穴1個。貼時將膏葯加溫融化,5天一換,穴位輪用。
第3組穴為點刺加芥末貼敷。先將芥末粉10克(小兒及少女用5~7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面積約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鹽水漱口,然後用消毒三棱針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個刺激點,迅速點刺10~20下,然後將芥末敷於面頰外側相應部位,約相當於下關、頰車、地倉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陽等穴。敷後12~24小時取下。局部紅腫,起水泡,宜按燙傷治療。敷葯後如出現熱痛或流淚等,系正常現象,多在4小時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單用一種,亦可輪用。一、二兩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應用。
(三)療效評價
穴位貼敷法治療本病患者869例,痊癒668例(76.9%),顯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無效23例(2.6%),總有效率為97.4%[15~18]。
針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地倉、頰車、太陽。
配穴:睛明、承漿、聽會、大迎、絲竹空。
阿是穴位置:顴髎穴下後方1寸許。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組,交替輪用。配穴為透針所到之止穴,據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組阿是穴,以28或30號毫針進3針,分別自皮下透向睛明、地倉、頰車,施捻轉手法,平補平瀉,運針1~2分鍾後,出針,然後在針處拔火罐10~15分鍾。第二組,在患側地倉進2針,沿皮透刺至承漿;再從頰車進針2支沿皮透刺到聽會和大迎穴;太陽進針2支,沿皮透刺至絲竹空和四白穴,留針20分鍾。上述2組均為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平時囑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療效評價
以多針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結果痊癒783例(97.9%),顯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達到100%[19]。
溫針
(一)取穴
主穴:下關。
配穴:頰車、地倉、顴髎、太陽、四白、迎香、陽白、水溝、承漿、牽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輪用。下關穴取患側,以28號毫針深剌得氣後,針柄上置一1寸長之艾條段,距皮膚約1寸左右,點燃灸灼,以病人感溫熱為度,待艾段燃盡出針。備用穴採用針剌或透剌之法。下關穴溫針,也可用95%酒精中浸過之棉球,燃著後燒針,熱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第一療程每日一次,共針10次,停針3~5天,繼續下一療程,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觀察
共觀察237例,結果痊癒196例(82.7%),顯效21例(8.9%),有效18例(7.6%),無效2例(0.8%),總有效率99.2%[20~22]。
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白、下關、地倉、禾髎、魚腰。
配穴:翳風、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針刺,提插結合捻轉手法持續1分鍾後,即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強度以面部肌肉出現輕微抽動為宜,刺激15~20分鍾。取針後,用紅外線燈照射,燈與皮膚距離為31~40厘米左右,照射時間約15~20分鍾。為防止紅外線損傷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紗布數層將患者雙眼蓋住。在照射過程中,要調整燈距,以免灼傷皮膚。亦可電針後,留針照射。照射完畢出針,再按摩10~15分鍾。隔日1次,5~7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再作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觀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間[23~25]。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夾脊頸1~7,地倉、四白、陽白、下關;2、臼間、糾正;3、上2(腕踝針穴)。
配穴:攢竹、迎香、翳風、合谷、足三里。
臼間穴位置:口腔內後壁,上下臼齒咬合線上。
糾正穴位置:手小指尺側指掌關節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組,亦可2組或3組綜合取用。療效不滿意時,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組穴操作法:先取體穴2~3個,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針期間,以皮膚針叩刺夾脊頸1~7,包括督脈及椎旁,反復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後用艾條溫灸至穴區潮紅。第2組穴,針尖朝向屏間切跡底水平線進針,針深約2寸,提插2~3次,得氣後即予出針;糾正穴可用28號毫針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轉,使針感強烈後出針。患側頰內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第3組上2區,相當於內關穴而稍低些。用32號毫針2寸長,成30度角速刺入皮內,進後,放平針體,使針尖向肘部並與前臂平行,在皮下緩緩送入1.5寸左後,患者應無疼痛或酸麻脹等感覺,留針30分鍾。第一、二組穴宜隔日1次,第3組穴可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2例,痊癒339例(49.7%),顯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無效47例(6.9%),總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為口腔內粘膜刺區,共三個。後區:患側大臼齒對側;中區:串側小臼齒對側;前區:患側上下犬齒對側。
(二)治法
每次可選定一個刺區。上部病變較重者取後區,中部病變較重者取中區,下部病變較重者取前區。如病程短者,可探尋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區或硬結處。治療時,先令患者用溫鹽水漱口,清潔口腔,再以消毒之鈹針(如無鈹針可用手術刀代替)在選好之刺區,對口腔粘膜劃割,作斜切口,長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兒酌減)。然後用拇指與食、中指按摩擠壓,並以壓舌板向下刮血,體壯多出,體弱少出,直至血色鮮紅為止。術後以5%鹽水棉塊蘸少許白糖敷貼刺血處。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時應嚴格消毒,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禁用本法。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48例,結果痊癒828例,顯效247例,有效16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9.2%[29]。
葦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道口。
(二)治法
先應製作葦管器這一灸具。施灸時,令病人取卧位,將純艾製成半個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葦管器半個鴨嘴形處,用線香點燃後,將膠布封閉葦管器內端插入耳道內。施灸時,以耳部感到溫熱為宜,一般皮膚溫度約升高2~3℃,每次灸3~9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1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4%[20]。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陽白透魚腰、陽白透攢竹、陽白透絲竹空、顴髎透迎香、顴髎透地倉、顴髎透夾承漿、頰車透顴髎、下關透顴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對穴,交替應用。 按所透兩穴之間的距離選 取相應長度的毫針,以15度夾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預定穴區。透剌完畢,以食、拇指將針柄向一個方向捻轉,直到針下出現阻滯而不能作單方向旋捻時,再行牽拉:緊握針柄,向透剌相反方向進行快速、輕柔、有彈性的牽拉,每組穴牽拉3分鍾左右,每隔10分鍾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後一次時,將癱瘓肌群牽拉至與患側基本對稱的位置,並以膠布固定針柄 ,留針1小時後,反捻針柄取針。第一個月隔日針1次,第二個月隔2日針1 次,第三個月隔3日針1 次,一般須治三個月。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難治性重症面肌癱瘓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個月以上。結果痊癒26例,顯效11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7·6%[31]。
【主要參考文獻】
[1]錢德全,等。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最佳穴位和手法的篩選。江蘇中醫雜志 1986;7(3):1。
[2]葉成鵠,等。針灸為主治療面癱臨床觀察——附1014 療效分析。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35,北京。
[3]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進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29。
[4]森川和宥(接令儀摘譯)。難治性面神經麻痹的針灸治療效果。國外醫學中醫中葯分冊 1988;10(4):60。
[5]辛宣英。針刺治療面癱413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4;4(3):8。
[6]周志傑。針刺透穴法治療面神經麻痹280例。陝西中醫 1984;5(1):23。
[7]翟興明,等。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45例。廣西中醫葯 1983;6(4):24。
[8]王木琴,等。針刺治療面神經麻痹100例。中國針灸 1986;6(4):40。
[9]李楓,等。針刺治療原發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經驗和體會。 中級醫刊 1983;(12):45。
[10]侯子榮。電針治療面神經麻痹255例療效觀察,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36,北京。
[11]龍安民。電針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河北醫葯 1981,(5):41。
[12]張福臨。「透穴針尾加電療法」治療面神經麻痹。湖南中醫學院學報 1986;6(1):53。
[13]廖春華。電針治療面癱100例臨床小結。湖南中醫雜志 1986;(2):35。
[14]梅健寒。面神經麻痹定位診斷與針刺治療。上海針灸雜志 1985;(4):12。
[15]蔣文誠,等。穴位割治敷葯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江西中醫葯 1983;(5):38。
[16]新余鎮衛生院。復方天牛膏穴位選貼治療周圍性面癱315例療效分析。江西中醫葯 1985;(1):25。
[17]王秀珊。挑刺多穴芥敷治療面神經麻痹67例療效觀察。山東醫葯 1985;(6):19。
[18]許傳勤。點刺加芥敷治療單純性面癱127例小結。新中醫 1986;18(4):37。
[19]趙蜜芬。多針透刺及拔火罐治療面癱800例臨床觀察。黑龍江中醫葯 1986;(5):32。
[20]李志明,等。針柄上燒艾治療周圍性面癱17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3;3(5):9。
[21]張瑞英。溫針治療面神經麻痹57例。山東中醫雜志 1982;(6):346。
[22]庄俊群。溫針治療面癱10例。廣西中醫葯 1985;8(4):42。
[23]周稚鵬。穴位針刺加紅外線照射治療周圍性面癱54例報告。中醫雜志 1984;25(4):61。
[24]陶汲。針刺加近紅外線照射治療面癱。吉林中醫葯 1985;(3):32。
[25]宋江友。針刺合紅外線照射等綜合治療面神經麻痹69例報告。新中醫 1985;17(12):31。
[26]張鳴九。針灸治療492例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江蘇中醫雜志 1980;1(1):53。
[27]梁振蒼。針刺糾正穴治療周圍性面癱110例臨床觀察。陝西中醫 1980;1(6):29。
[28]趙穎。腕踝針治面癱69例療效觀察。新中醫 1985;17(3):33。
[29]劉文斗。鈹針治療面神經麻痹1248例臨床分析。遼寧中醫雜志 1984;8(12):43。
[30]李志明,等。葦管器灸耳道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臨床觀察。中醫雜志 1982;23(12):47。
[31]虞成英。透剌滯針牽拉法治療難治性重症面癱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97;17(8):456。
❺ 求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准及其參考文獻
美國風濕病學院(ACR)制定的骨性關節炎分類標准如下;
(一)手關節標准 有手關節痛或僵硬,伴以下四條中至少三條者。
1、雙手第2、3指的遠指和近指關節和第一腕掌關節,此103關節中有2個或更多的關節呈硬組織的肥大。
2、有至少2個遠指關節呈硬組織的肥大。
3、掌指關節受累(腫脹)少於3個。
4、上述10個關節中至少有1個出現畸形。
(二)膝關節標准 有膝痛及該膝X相示有骨驁,是伴有下述任一條者。
1、年齡>50歲。
2、受累膝僵硬<30min。
3、有骨摩擦音。
(三)髖關節標准 髖痛同時有以下三條中至少兩條者。
1、血沉<20mm/第1h。
2、X線示股骨或股骨頭有骨驁。
3、X線示至少有關節腔狹窄。
❻ 論文「酶」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理 工 類 管 理 學 經 濟 學 法 學 類 政 治 學 醫 學 類 哲 學 類 藝 術 類 教 育 學
其 它 類 計算機類 公共管理 會計審計 論文指導 證券金融 財政稅收 財務管理 工商管理
應用文寫作 社 會 學 文學論文 文化類論文 理工類
位置: 首 頁 --> 免費論文 --> 醫 學 類 --> 醫學 --> 腰椎間盤突出症膠原酶治療進展
精 彩 推 薦
近年來隨著臨床疼痛醫學、神經生理、神經解剖、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以及
葯理、醫學影像學等諸學科的深入研究和發展,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這一重要課
題,重新引起臨床醫師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就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的發展史與
現狀、膠原酶治療的基礎研究及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若干問題綜述如下。
1 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的發展史與現狀
1934年,美國學者Mixter和Barr〔1〕通過手術證實和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症壓
迫神經所致的坐骨神經痛,開創了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先河。1959年,瑞典
學者Carl Hirsh〔2〕提出設想用某種酶注入椎間盤內,加速椎間盤的退化過程,
使之纖維化縮小來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美國學者Smith(1964)〔3〕從中得到啟示
,首先採用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注入椎間盤內,溶解病變的髓核組織來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從而開創了化學溶解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歷史,使腰
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美國學者Sussman(1968)〔
4〕在此基礎上提出用膠原酶(collagenase)注入椎間盤內進行治療。70年代腰椎間
盤突出症膠原酶治療技術在我國萌芽。1975年由朱克聞、董宏謀首先開展膠原酶治
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應用,在經過臨床Ⅰ、Ⅱ、Ⅲ期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
效果基礎上,90年代衛生部批准在全國開展並推廣。為應用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
出症這一新的醫療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2 膠原酶治療椎間盤的基礎研究
正常腰椎間盤是由纖維環、髓核及軟骨板構成。人體椎間盤髓核是一個高度含
水的組織,水分佔80%~90%;乾性成分中,蛋白多糖佔65%,膠原約佔25%,膠原纖
維無定向排列成一疏鬆的立體網路。纖維環中水分佔60%~70%;乾性成分中,蛋白
多糖佔20%,膠原佔60%。椎間盤內主要含有Ⅰ型和Ⅱ型膠原分子,從纖維環的外層
到內層,膠原構成由Ⅰ型逐漸變為Ⅱ型。Ⅰ型膠原提供纖維環的張力強度,Ⅱ型膠
原提供承受壓力強度。當腰椎間盤突出時,髓核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膠原含量可達
60%或更高。Bromley等〔5〕用狗進行的實驗認為:膠原酶注入盤內劑量達400u~
500u時,有纖維環內緣的輕微溶解,超過這個劑量溶解作用將增加,但也只是纖維
環內緣的溶解,注入膠原酶2w之後溶解程度不再增加。孫磊等〔6〕將膠原酶注入
兔椎間盤內後觀察到:膠原酶注入盤內24h,可見髓核結構破壞;1w後髓核濃縮,
纖維組織增生;2w時椎間盤髓核結構界線不清;4w時椎間隙狹窄,髓核結構消失。
被纖維軟骨替代,但纖維環的外層膠原纖維結構無變化。Sussman(1968)〔4〕首先
提出並證明膠原酶可以溶解術中切取的人體椎間盤組織,證明膠原酶能迅速地、選
擇性地溶解髓核和纖維環中的膠原纖維。Sussman(1975)〔7〕進行的毒性試驗表明
:膠原酶行盤內、靜脈內、腹腔內、脊柱旁及硬膜外注射有相當大的安全范圍,膠
原酶對透明軟骨、骨及成熟的纖維組織如前、後縱韌帶作用極小,對硬脊膜、馬尾
神經等接觸也不會造成損害,腰神經根等神經實質對膠原酶不敏感,但認為膠原酶
鞘內注射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3 膠原酶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中的若干問題
3.1 膠原酶治療機理
膠原蛋白水解酶(collagenase,簡稱膠原酶),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是一種
有催化作用的高度特異性生物催化劑,是唯一能作用於膠原組織螺旋結構的酶,能
在生理pH值及溫度條件下水解天然膠原纖維。人體內源性膠原酶與膠原分子在細胞
內共同合成,以酶原的方式處於潛伏狀態〔8〕。當椎間盤內環境改變或受到機械
作用時,椎間盤纖維細胞崩解,酶激活物進入基質激活處於酶原狀態的膠原酶,使
其具有生物活性,膠原纖維出現降解。降解的結果引起椎間盤本身出現自溶,使纖
維環強度下降,出現裂隙或破裂,並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當外源性膠原酶以酶原
的形式大量注入病變的椎間盤,便被其中的酶激活物激活。膠原酶被激活後作用於
膠原分子的全部3條α-鏈,距氨基酸端的3/4處,將膠原分子水解為3/4和1/4兩個
片段,使之溶解度增加,易解鏈變性被其他 蛋白酶水解〔9〕,最終降解為相關的
氨基酸,被血漿中和吸收。由於椎間盤的總體積明顯縮小,從而使突出物減小或消
失,對神經組織的壓迫得以緩解或消除,臨床症狀得以改善或消失。
3.2 膠原酶治療對象選擇
對膠原酶治療對象的選擇至今仍缺乏統一認識,國內外至今尚無統一標准,如
何選擇病例,提高治療效果,是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有作者〔10〕提出
對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大於10mm,椎間盤突出伴鈣化、伴側隱窩狹窄等均可列為適
應症。目前國內多數學者比較一致認定的是:單側腰腿痛有明顯神經根壓迫症狀;
經系統保守治療無效者。凡伴有過敏體質、馬尾綜合征、代謝性疾病、椎間盤炎或
椎間盤感染、心理變態、腰椎管狹窄或脊椎滑脫、非椎間盤源性腿腰痛、孕婦及1
4歲以下兒童、突出物游離於腰椎管內及突出物已鈣化或骨化者均不宜列為治療選
擇。適應症的選擇恰當與否,直接關系治療效果,故此筆者認為對治療對象應慎重
選擇,不宜過寬。
3.3 膠原酶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主要有以下5種方法:(1)經皮斜刺或側方直刺椎間盤(盤內)注射法
。此法是經典注射法,適用於各種類型的椎間盤突出,尤其適用於椎間盤膨出、中
央型突出或偏斜不重者。其穿刺途徑安全,定位客觀,精確可靠,效果確實,但操
作要求准確。筆者主要採用此法,我們認為此法具有針對性強,直接溶解膠原纖維
的作用。(2)經皮椎間孔硬膜外側隱窩突出物局部(盤外)注射法。此法適於突出物
偏向一側,而且突向神經根管,臨床有神經根刺激症狀者。此法針對突出物,准確
性要求高,術中需造影確定,效果可靠。(3)經椎板外切跡或小關節內緣行硬膜外
側隱窩穿刺法。此法系盤外注射的改進法,由宋文閣等〔11〕提出並應用於臨床。
此法進路骨性標志清楚,定點明確,進針角度和方向固定,可變范圍小,但其應用
時間較短,目前臨床報道較少。(4)經皮棘突旁硬膜外注射法。它是經椎板間隙利
用硬膜外套管注射法。適用於多間隙突出或老年體弱有明顯骨質增生並有骨橋形成
者。在操作時需在最高位間隙穿刺插管,並將硬膜外導管送到最低突出間隙,邊退
管邊向突出區域注葯。此法簡單、安全,但效果不如其他方法 。(5)經皮切吸與膠
原酶注射聯合法。此法是先將椎間盤髓核組織吸出,使椎間盤內壓力降低並有一定
空隙,再注入膠原酶,使葯液均勻地滲透到纖維環部,髓核及纖維環得到充分溶解
。但其操作復雜,外套管針較粗,創傷相對較大。目前國外均採用盤內法注射,國
內盤內、盤外均有使用。
3.4 膠原酶臨床療效及與手術療效對比
目前國內報道膠原酶治療優良率在60%~84%,有效率在83%~96%。筆者治療2
5例,優良率為74%,有效率為92%,基本上報道一致。經過比較,盤內法與盤外法
治療療效並無明顯差異。Weinstein(1986)〔12〕將膠原酶注射與手術組進行了詳
細比較,其結果為:化學溶核組治療後近期疼痛緩解者為51%,手術組為41%;3個
月後疼痛緩解者化學溶核組為75%,手術組為70%;1年後化學溶核組為86%,手術組
為80%;2年以上無需其他治療者分別為86%與88%。治療後第一年度復發率化學溶核
組12%,手術組18%;10年後化學溶核組為32%,手術組為39%,需再次手術。治療後
短期感覺良好,恢復工作者化學溶核組為90%,手術組87%。根據比較,化學溶核組
的有效率高於手術組,而復發率卻低於手術組。化學溶核術顯得更為優越。
3.5 膠原酶治療的副反應與並發症
3.5.1 副反應
①疼痛反應。一般在治療後3~10天疼痛可比治療前加重,但筆者體會往往多
在注葯後1~2h後即開始出現疼痛加重。其原因是膠原酶的注入增加了盤內容積,
同時膠原纖維在膠原酶作用下出現降解。導致椎間盤內容物增加,使盤內壓升高及
降解過程中的化學刺激反應,竇椎神經受到激惹後出現的〔13〕。
②尿瀦留和腸麻痹。是由於盤內壓力增高後竇椎神經受到激惹引起植物神經功
能紊亂所致〔13〕。
③脊柱失穩性腰背痛。椎間盤溶解後椎間隙變窄,小關節將出現重疊,對竇返
神經的刺激,出現反射性腰背部不適和疼痛。
3.5.2 並發症
①過敏反應。膠原酶作為一種生物制劑,存在過敏反應的可能。楊述華等〔1
4〕報道1例二次注射發生過敏反應;謝國華等〔15〕報道1例於注射後8h出現過敏
性休克。
②椎間隙感染。主要表現為腰肌痙攣,腰痛加劇,有深壓痛,白細胞計數和分
類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增快。高翔等〔16〕報道1例椎間隙感染。
③神經損傷。多為穿刺針刺傷脊神經根或穿刺過程中誤傷脊膜或神經外膜,高
濃度膠原酶使神經根發生脫水、變性,一旦誤入蛛網膜下腔,輕者出現化學性腦膜
炎,重者可發生截癱。高翔等〔16〕報道2例神經損傷致腓骨長、短肌癱疾,經治
療後一個月恢復。湯華豐等〔17〕報道全麻下2例產生腰神經根症狀,半年後隨訪
尚未完全恢復。鞠作金等〔18〕報道1例出現化學性腦膜炎及嚴重的神經根損傷,
術後1年隨訪肌力仍未完全恢復。
④繼發性腰椎管狹窄。
3.6 尚未解決的問題
3.6.1 膠原酶用量問題
目前報道盤外注射膠原酶用量基本一致,都為1200u;但盤內注射用量尚未完
全統一,各家報道有400u、600u、1200u三種規格。另外,椎間盤病變程度與所用
膠原酶劑量問題尚未達成統一標准。
3.6.2 有關造影劑使用問題
目前盤外注射一致使用造影劑進行定位,而盤內注射定位時是否非要使用造影
劑問題並未達成一致,各家觀點不一。臨床上有單純靠腰椎正、側位定位的,也有
在此基礎上注射造影劑行椎間盤造影定位。另外,造影劑是否對膠原酶的溶解作用
產生影響這一問題仍未見有系統研究報道。
3.6.3 副作用和並發症問題
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膠原酶注射產生的副反應及並發症,目前尚未達成一致
的方案。另外,對所有治療的病例進行系統、完整的CT及X線復查結果方面,仍未
見有完整、准確的臨床報道。
綜上所述,只要嚴格掌握適應症以及正確熟練的操作方法,膠原酶注射溶解術
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且療效與手術治療無明顯差異。它住院時間短、操作
較簡單、並發症少、痛苦小、病人負擔較輕且安全有效,即使失敗也不影響再次手
術,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增加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相信隨著膠原酶基礎研究
的不斷深入及臨床應用的進一步開展,膠原酶注射法必將成為繼傳統保守治療之後
首選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Mixter WJ,Barr JS.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
t of the spinal canal.New Eng J Med,1934,211:210
2 Hirsh C.Studies on the pathology of low back pain.J Bone Joint Surg,
1959,41B:237
3 Smith L.Enzyme dissolu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in human.
JAMA,1964,187(2):137
4 Sussman BJ.Intervertebral clisolysis with collagenase.J Natal Med As
soc 60(may),1968:184
5 Bromely JW,Varma AO.Santoro AJ,et al.Double-blind evaluation of coll
agenase injection for herniated lumbar disc.Spine,1984,22:132
6 孫 磊,寧志傑,王培傑,等.膠原酶椎間盤內注射後的形態觀察.中國矯形外
科雜志,1997,4(5):394
7 Sussman BJ.J NeuroSurg,1975,42:389~395
8 張昌疑.主編.生物化學.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85~116
9 Smith EL.Connectiro tissue.In: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New York:Mc
Graw-Hill,1983:223
10 王執民,王義清,吳智群,等.注射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應用研
究.實用放射學雜志,1997,13(8):458~460
11 宋文閣,傅志儉,馬 玲,等.硬膜外腔側隱窩穿刺的研究.中華麻科學雜志,
1998,18(4):250
12 Weinstein JN,Lehman TR,Hejna W.Chemonucleolysis versus open discect
omy-a ten year follow-up study.Clin Orthop,1986,206:50
13 劉 偉,楊 華,雷雲坤,等.注射用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脫出症療效及影像
學分析.雲南醫葯,1999,20(1):29~30
14 楊述華,杜靖遠,羅懷燦,等.化學溶核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研究.中華
骨科雜志,1996,16(7):415~417
15 謝國華,蔣慧娟.膠原酶盤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江蘇中醫,1999,20(
2):32
16 高 翔,李加坤.膠原酶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中國廠礦醫學,1999,1:
7~8
17 湯華豐.丁鑫昌.髓核化學溶解(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30例近期隨訪報道
.中華骨科雜志,1989,9(2):88~90
18 鞠作金,吳旭東,趙勇進.膠原酶溶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並發症1例.
骨與關節損傷雜志.1997,12(6):325
❼ 求一篇本科臨床醫學論文,5000字!
真心的勸你自己寫吧,自己努力過才學到東西才發現到問題,否則你答辯的時候也狠難通過。
❽ 關於醫學專科學校的檢驗方面的論文應該怎麼寫
淺析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管理
根據檢驗工作的特點,將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
分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後三階段。分析前階段始
於臨床醫師申請檢驗開始,包括檢驗項目要求、患者
准備、生理學因素影響,開始樣本的採集,到達實驗
室後分析前的處理,至檢驗分析過程開始時結束。分
析前一系列步驟,如不規范、不符合要求,對分析結
果影響非常大。在整個實驗誤差中,分析前誤差約占
70%。因此,重視分析前檢驗質量管理,對減少實驗
誤差,提高檢驗質量尤為重要[1]。
1 重視臨床醫護人員作用
臨床醫生是患者診療方案的制定人,從臨床實
驗室檢查項目的選擇到檢驗結果的合理應用貫穿於
整個醫療過程。因此臨床醫生必須熟悉檢驗科的各
項檢測項目及臨床意義,並根據患者病情、診斷和療
效監控需要正確選擇檢查項目,這是保證檢驗結果
有效性的關鍵。例如「三P」試驗在彌漫性血管內凝
血(DIC)早期為陽性,而晚期為陰性,如果臨床醫生
在不了解實驗窗口期的情況下選擇該檢查,就會做
出錯誤判斷。檢驗科工作人員要經常與臨床科室的
醫生進行溝通,向臨床醫生提供實驗室開展檢驗項
目的清單,並參加病房會診,為臨床醫生提供及時的
檢驗信息和合理的檢測項目。
臨床護士在檢驗科的全面質量管理中的作用是
不可缺少的,尤其在分析前的質量管理中非常重要。
分析前質量管理與臨床護理人員密切相關的有:患
者准備、標志採集、標本收集運送。在這些過程中均
存在出錯的可能,從而影響分析前檢驗質量,這就要
求臨床護理人員要高度重視質量管理,掌握影響檢
測結果的主要因素。
2 加強與患者溝通
標本採集前患者准備是分析前重要組成部分,在
採集檢驗標本之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生活起居、
飲食狀況、生理狀態、病理變化、治療措施等有詳細的
了解,熟悉各種干擾檢驗結果准確性的因素,為患者
做好各種解釋工作,以取得患者的合作[2]。首先是一
些固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民族和地域等。其
次是可變因素的影響,由於進食的成分、飲食習慣對
標本的化學成分和含量都有影響,同時血液許多項目
正常參考值是以空腹血樣為統計標本。因此一定要與
患者溝通,嚴格控制飲食,並空腹12 h後采血。比如
進食後可使血糖和甘油三酯增高、無機磷降低。血糖
飯後1~2 h明顯增高,3 h後才可恢復正常。高脂肪
飲食後甘油三酯的水平是空腹的10倍多,因此甘油
三酯檢查最好素食3天,防止高脂肪飲食引起乳糜微
粒增加,導致血清渾濁、結果增高。做糖耐量試驗的前
3天囑患者按平時飲食習慣進食。葯物對檢驗結果的
干擾也不可忽視,一般通過直接參與檢測反應、激活
或抑制檢測反應、顏色干擾等影響檢測結果[3]。血液
化學分析要特別注意,如胰島素用量過大可致低血糖
症;抗生素、抗結核葯可引起肝損害,使ALT升高;維
生素C可以引起肌酐、尿酸、膽紅素、AST/ALT、葡
萄糖的升高,消炎痛可以引起凝血酶原時間增加等。
因此在採集標本前,應暫停使用對所檢測結果有影響
的葯物,減少葯物對監測的影響。另外採集標本的患
者應處於基礎代謝狀態下或安靜一段時間後進行。
3 正確採集標本
標本採集必須以保證質量為前提,應避免干擾
因素,注意采樣的最佳時間,即最具代表性的時間、
檢出陽性率最高的時間、對診斷最有價值的時間。注
意采血體位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靜脈采血應取坐位,
使用止血帶時間不得超過1 min,穿刺成功立即松開
止血帶,血液抽出後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
燥管中,抗凝管顛倒5~6次,防止出現小凝塊,抗凝
劑比例要適當,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確方法,多管採集
時應注意採集順序,依次為凝血試驗、血常規(血小
板)、血沉、其他檢驗項目,防止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凝
集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抽血過程中一定防止溶血,否
則細胞內外物質發生改變,如溶血後細胞內的K+轉
移到血清中,引起血清鉀升高;有報道因采血時的一
些不良習慣造成的標本溶血占溶血標本的62%[4]。
臨床護理人員在其他一些標本的留取中也應主
動指導病人,如在尿液標本收集時務必使尿道口保
持清潔,避免經血、白帶、精液和糞便等混入,留取新
鮮中段尿30~50 ml[5]。如本院一急性闌尾炎女性患
者查尿,發現尿蛋白(+),鏡檢時紅細胞、白細胞均
見10~20個/高視野,上皮細胞(+)。此結果與臨床
症狀不符,臨床醫生認為檢驗科誤診。後了解情況該
病人留取的是前段尿,臨床護理人員沒有向患者交
待清楚污染造成的,復查中段尿正常。大便檢查應取
黏液、血液部分;痰液檢查應防止唾液混入。
4 嚴格標本的接收和保存
一份不合格的標本無法准確地反映患者的真實
情況。檢驗科收到標本時應嚴格執行核對、簽收,主
要包括:惟一性標志是否正確無誤,申請檢驗項目與
標本是否相符,標本容器是否正確,是否溶血,抗凝
血中有無凝塊,細菌培養的標本有無被污染,標本采
集時間到接收時間之間的間隔等。對不合格的標本
應及時退回並說明原因,處理的過程應有記錄。接收
到的標本應分類並盡快離心分離血清或血漿,在規
定時間內作進一步的處理。對於不能馬上分析測定
的標本,須進行標本預處理或以適當方式保存,以降
低由於存放時間而帶來的測定誤差。
5 規范檢驗科室工作制度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如制定標本
操作規程,檢驗儀器的使用和維護規范,室內和室間
質量控制等。其次要熟練掌握儀器操作及性能,每天
在檢測標本前先做室內質控,各項指標結果在允許
范圍內方可用於檢測臨床標本,如遇到指標超出±
2SD范圍之外需重新做質控並且要找出失控的原因
及方法。最後要學會分析各項檢測結果,如有結果與
臨床不符時要復查。
分析前的質量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其情況各
種各樣,十分復雜。筆者認為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
多的是質量管理問題。這項工作應納入醫院質量管
理體系,醫院職能部門如醫務處、護理部、質控科、門
診部需積極參與、協調,並對有關環節進行全面質量
管理教育,對全院涉及採集標本的臨床人員進行全
面質量管理培訓,檢驗科應根據項目檢驗特點和各
自單位的不同情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醫院實際的
分析前質量管理體系,嚴格落實責任制,使醫療工作
標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規范化。同時加強同臨床
的交流和溝通,建立醫療質量反饋信息系統,定期分
析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與臨床共同完善分析
前質量管理,使檢驗科出據准確的臨床檢驗報告,使
其成為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患者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呂 珏.淺談醫學檢驗前質量保證[J].臨床檢驗雜志,2007,
25(6):428.
[2] 李燕平.重視分析前質量控制提高檢驗質量[J].中華檢驗醫
學雜志,2005,28(2):219.
[3] 賀 勇.葯物對實驗室檢驗結果的干擾[J].國外醫學臨床生
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3,24(2):122-123.
[4] 趙琪林,李文楷,丁 波,等.375份不合格血標本分析[J].川
北醫學院學報,2005,20(2):202.
[5]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3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