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考證
『壹』 丹參的葯用
丹參的葯用價值
丹參在我國醫療上應用歷史悠久,功效甚廣。傳統醫學記載,丹參性寒、味苦,歸心經、心包經,專走血分。丹參能通血脈,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稱「一味丹參抵四物。」常用的制劑有丹參片、復方丹參片、丹參心舒片、丹參注射液和復方丹參注射液。現代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悶、心悸等症。可治療心肌梗塞、心肌炎,可改善急性症狀和心電圖缺血性改變。
丹參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可治療高粘滯血症。丹參能對抗紅細胞聚集、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可抑制纖維蛋白元轉變成纖維蛋白,因此,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丹參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對心、腦、腎、四肢、腸系膜血管以及動靜脈或毛細血管都有擴張作用,並使血流加速、聚積的血細胞解聚和增加開放性毛細血管的數目、可治療血栓形成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丹參有涼血作用,又能養血安神,補心定志,安神寧心,起鎮靜和安定作用,可除心煩、用於高熱、煩躁不安。
丹參通脈養血,活血化瘀,調經血,故可治療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產後瘀滯腹痛以及肢體疼痛等症。丹參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常服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丹參能改善肝功能,對早期肝硬化、肝脾腫大、肝炎皆有一定療效。丹參有涼血散瘀功能,和清熱解毒葯配伍,可治療瘡癰腫脹,能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可祛瘀生新,促進組織修復。四物即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葯配製而成。歷來被視為補血調經的基本方,治療眩暈、月經不調等症,症見眩暈、耳聾、驚惕、唇爪無華;若婦人肝血不足、沖任脈空虛,則月經量少或閉而不行,血虛每致血行不暢。方中當歸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熟地滋養陰血;佐以白芍和營養肝;使以川芎、活血行滯。四葯合用,則補中有通,補而不滯。《婦人明理論》中稱:「一味丹參,功同四物」,這一論斷為歷代醫家所贊同,著書立說相繼引用。從醫者無不視為一懸念,少客觀依據。在校學生也提出來與老師商榷,回答不盡人意。近年來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管氏等,從中葯無機元素中找到了根據。在丹參與四物湯重量相等的情況下,對血的主要生成物的鐵元素含量,丹參含鐵量是四物湯的2.76倍。古人在沒有檢測設備,沒有精確計算的年代,完全依靠中醫理論和臨床觀察,就得出了如此精確的結論,實在令人驚嘆!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用】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葯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燥。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葯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葯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項】反藜蘆。
品種考證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采根,陰干。」《本草圖經》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干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余,一苗數根。」《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綜合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態特徵均與現在所用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紅色。莖高40—80厘米,有長柔毛。葉常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1—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有毛。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紫色,有11條脈紋,長約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闊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尖頭,下唇有2齒,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藍紫色,長2—2.7厘米,筒內有毛環,上唇鐮刀形,下唇短於上唇, 3裂,中間裂片最大;雄蕊著生下唇基部。小堅果黑色,橢圓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化學研究
根主含二萜醌類色素,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s)Ⅰ,Ⅱ,異隱丹參酮 (1socryptotanshinone),丹參新酮(miltirone), 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羥基丹參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氫丹參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參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報道合鐵銹醇(ferruginol)、Δl-丹參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參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參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氫丹參醌等。
除二萜醌類化合物外,尚含原兒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羥基苯基)乳酸(即丹參素,丹參酸甲),以及縮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葯理研究
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 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對血管作用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製作用。
保肝:改善肝微循環。
抗菌: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製作用。
丹參
(一)概述
別名紫丹參、血參、大紅袍、紅根等。
為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葯。用途廣泛,主要用於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等,對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療效很好。對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產四川、山東、浙江等省,現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復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長特性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採收加工
分根繁殖當年秋11月收獲,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採挖時要注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干。每公頃產干貨3000~4500千克,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乾燥處。
丹參茶
丹參為唇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柱形,棕紅色,含丹參醌、皂甙元、維生素E等成分。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鎮靜、降壓、降低血糖,活血化瘀,清心,化痰的作用。每次6克,切片後用開水沖泡代茶飲,喝至滋味清淡為止。每日1~2次,適用於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是性狀平和的一味保健飲料。孕婦及無瘀血者慎用
冠心病、心絞痛類似於中醫的胸痹。丹參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因而它適用於心脈瘀阻、胸陽閉塞的胸痹。現代臨床研究認為:丹參在治療冠心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遷延性肝炎、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方面,不僅療效比較滿意,而且心電圖檢查報導,服丹參後有半數以上得到改善。
目前,冠心病的治療和預防,一般多服用以丹參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丹參片和沖劑,這說明本品擴張冠脈的作用是顯著的。綠茶功能清心神,化痰濕,《唐本草》說它有「祛疾熱、消宿食、利小便」的作用。現代研究提示,茶中的咖啡鹼有擴張心血管、增強毛細血管的功能;其多酚類物質還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並能及時防治膽固醇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等冠心病、高血脂症。用丹參配茶葉,顯然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比較理想的茶劑。
『貳』 丹參的葯用功效、保健功效
基本信息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葯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燥。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葯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葯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項】反藜蘆。
品種考證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采根,陰干。」《本草圖經》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干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余,一苗數根。」《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綜合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態特徵均與現在所用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紅色。莖高40—80厘米,有長柔毛。葉常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1—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有毛。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紫色,有11條脈紋,長約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闊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尖頭,下唇有2齒,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藍紫色,長2—2.7厘米,筒內有毛環,上唇鐮刀形,下唇短於上唇, 3裂,中間裂片最大;雄蕊著生下唇基部。小堅果黑色,橢圓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化學研究
根主含二萜醌類色素,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s)Ⅰ,Ⅱ,異隱丹參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參新酮(miltirone), 丹參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羥基丹參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氫丹參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參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參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報道合鐵銹醇(ferruginol)、Δl-丹參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參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參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氫丹參醌等。
除二萜醌類化合物外,尚含原兒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羥基苯基)乳酸(即丹參素,丹參酸甲),以及縮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葯理研究
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 強心 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製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
抗菌 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製作用。
丹參
(一)概述
別名紫丹參、血參、大紅袍、紅根等。
為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葯。用途廣泛,主要用於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等,對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療效很好。對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產四川、山東、浙江等省,現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復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長特性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鬆,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前若豆科植物過肥沃地塊不宜種,最適宜果園空間栽植,否則病蟲害多或枝葉瘋長,影響根莖產量。
2.繁殖方法 丹參用種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蘆頭繁殖。 (1)種子繁殖 春3月用種子按行距30~40厘米開溝條播育苗,種子細小,蓋土宜淺,以見不到種子為宜,播後澆水蓋地膜保溫,半月後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長期16個月。 直播:3月份播種,採取條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內播種量5~10粒,覆土2~3厘米。條播溝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頃)。如果遇乾旱,播前澆透水再播種,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間苗。 (2)分根繁殖 栽種時間一般在當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種,冬栽比春栽產量高,隨栽隨挖。 選種:要選一年生的健壯無病蟲的鮮根作種,側根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細根不能作種。栽細者省種,但產量低。粗的產量高,在種時5厘米長節,每節有2個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響出苗。壯實鮮紅枝條邊掛邊分根,在准備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開穴,深3~5厘米,穴內施肥,將選好的根條切成5~6厘米長的根段,迫切邊栽,大頭朝上,直立穴內,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蓋上2厘米壓實。栽後60天出苗。為使丹參提前出苗,並且增加丹參生長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溝槽,把剪好根鋪入槽中,約6厘米厚,蓋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蓋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積水,天旱時澆水。第二年3~4月剛出,根段上部都長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該法栽植出苗快、齊,不抽薹,不開花,葉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長,產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寬150~200厘米,長短根據苗而定,然後將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種根密植,蓋塑料棚,發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內澆水灌透,將健壯莖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蘆頭繁殖 3月份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莖葉,留長2~2.5厘米的蘆頭作種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蘆頭向上,覆土蓋住蘆頭為度,澆水,4月中下旬苗出齊。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檢查分根繁殖法因蓋士太厚本出苗的,刨開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結合追肥,雨後進行,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種用外,其餘花蕾全部打掉,否則影響根的產量和質量。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根部發黑腐亂,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無積水,輪作。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爾多液噴霧葉面,7天1次,連噴2~3次。
(3)蚜蟲 危害葉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7天1次,連打多次。
(4)根結線蟲病 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輪作,播種前半個月每公頃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澆灌。
(5)銀紋夜蛾 夏秋季咬食葉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80%敵百蟲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噴1次。
(6)棉鈴蟲 幼蟲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現蕾期噴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殺蟲水劑500倍液。
(7)蠐螬、地老虎 4~5月份發生,撒毒餌誘殺,在上午10點人工捕捉。或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根部。
(五)採收加工
分根繁殖當年秋11月收獲,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採挖時要注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干。每公頃產干貨3000~4500千克,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乾燥處。
『叄』 丹參,在產地那個地方可以收購啊,幫幫忙啊,各位老師
從本草考證看來,丹參主產區和道地產區出現較大變遷,丹參主要產地或道地產區先後有:河南、山東、陝西(或山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中國道地葯材》將丹參列為川產道地葯材。方城丹參也很有名。
『肆』 中葯里的十反或者十八反是指什麼
惡是指:中葯配伍不當:某些中葯相互間具有相惡、相反的作用
中葯的「十八反、十九畏
凡從事中醫葯工作者,無人不知中葯配伍禁
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葯葯
性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今臨床醫家把其中的
葯物均視作配伍禁忌.從古本草到近代的葯典,專
業書,教材等均註明不能同用.認為用後則產生毒
性反應或拮抗葯效.然而古今醫家成功的運用反,
畏葯的例證也代有所傳.對這樣一個有爭議的問
題,近千年來由於沒有一個較權威的定論,一直困
擾著人們,給教學,科研,制葯,臨床,法律咨詢等
均帶來理論上的很大困難.近代學者也從不同角
度,不同方法進行過研究,但均無可信的定論.為
了解決此問題,我們認為十分必要對十八反,十九
畏的葯物作深入,細致,系統的研究.從反,畏葯的
淵源,葯物品種考證,從毒理學,葯效學,人體實驗
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科學的,系統的研究,相信
不是什麼一定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能得出肯定或
否定的結果.
十八反的相反之意,最早源於《神農本草經》,
陶弘景承襲《本經》的內容,共計19種.《太平聖惠
方》首先集中了相反諸葯十八種.南宋 陳衍在
《寶慶本草折衷》有歌訣記載,但較冗長難記,金元
張子和《儒門事親》作了十八反的歌訣,該歌訣
便於傳誦,記憶,故廣為流傳至今.由於歌訣的傳
誦盛行,影響極大,歷代本草爭相傳抄,使得後世
醫家在臨證之際將此作為配伍禁忌而加以避用至
今.
十八反葯對在臨床是否能夠同用,歷代眾說
不一.《本草經集注》,《千金方》,《證類本草》均強
調了十八反決不可用.認為"先聖既明有所說,何
可不詳而避之. . . . . .若舊方已有,擇而除之."近
262陝西中醫2003年第24卷第3期
代的實驗報道中也有不少均支持反葯能增強毒性
的觀點.如有人實驗烏頭與半夏合用尤其是單煎
後混合或合煎液對動物的死亡率比單味的煎劑顯
著提高.有人認為用甘遂,大戟,海藻與甘草合用,
毒性明顯增加.
但古今對此持不同意見者也不乏其人,他們
認為反葯同用沒有相反作用,不會產生或增強毒
副作用.如宋代《三因極一病症方論》雲:"甘草反
甘遂,似不當同用之,卻效,非人情所可測也."清
代張志聰指出《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中
諸方相畏相反者多並用.日本學者鶴沖元逸雲:
"相畏相反之說甚無畏也,古人制方全不拘於此.
如甘草,芫花未見其害也,其他可以知已."
有的醫者則認為反葯同用,不僅沒有毒副作
用,反而可以增強療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如
《金匱要略》中甘遂半夏湯,二葯同用治留飲;《千
金翼方》腎瀝散中烏頭,白蘞同用;《儒門事親》中
通氣丸海藻,甘草同用等.清代張銳認為相反葯可
以同用,它們通過配伍使葯物發生了質的變化,而
達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近人陳馥馨收集,整理古方
和今方《全國中成葯處方集》中含有十八反,十九
畏的內服成方多達782個.
十九畏是金元以後醫家概括出來的19味配
伍禁忌葯.首見於明.劉純《醫經小學》,以歌訣的
形式記載10對葯物不宜同用.此後的《本草綱
目》,《醫宗金鑒》等本草書廣為傳抄,成為中葯配
伍禁忌.《中國葯典》,高等教材,中葯的專業書籍
均與十八反並列為配伍禁忌的內容.宋代以前找
不到十九畏的記載,其依據就是明代的歌訣.古今
醫家對十九畏頗存疑義,認為十九畏的葯物配伍
不一定是配伍禁忌.如《醫學正傳》用巴豆,牽牛子
同用;四物湯加人參,五靈脂以治血塊.
60年代上海中山醫院內科以巴豆霜,牽牛子
為主葯治療門靜脈肝硬化腹水獲得很好的效果.
80年代姜國峰等人將丁香和鬱金合用治療呃逆,
噎嗝,嘔吐等,均取得較好的效果.姜春華等人用
人參配五靈脂治療肝脾腫大未見不良反應.80年
代王天益用家兔作實驗,實驗前後自身作對照,認
為人參配五靈脂,官桂配赤石脂,丁香配鬱金等用
大劑量對家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90年代郭國華
等人以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給葯,觀察人參配五靈
脂以及十九畏中其它葯物的一般反應和死亡率,
無明顯的差異.有人用十九畏組對的某些葯物,超
過人劑量的104倍時兩種給葯途徑.腹腔注射死
亡率大於灌胃的死亡率.
以上均說明十八反,十九畏決不是絕對的配
伍禁忌.我們認為不能排除古人用葯的偶然性和
個別人用葯經驗之偶得,將個別人用葯所出現的
個別情況當成普遍規律,後世本草不加驗證,爭相
傳抄,於是就成了一個真理.古代醫家對此也有不
同的看法,認為"舊本草有關禁忌很少正確性,吾
人切勿過信古人之說,致為前人所迷惑."認為十
八反,十九畏"並非絕對配伍禁忌"者最多.況且十
八反,十九畏中很多葯物本身就有毒性,是合用後
產生的毒性,還是葯物本身的毒性 葯物本身的毒
性可能性大.
我們認為肯定,否定十八反,十九畏的依據不
是不可以的,也無需把所作的工作搞的多深奧,難
不可攀.古人也不是從深奧中總結出來的.我們
認為應科學的有序的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葯物品種的基源考證 古今葯物品種變
化很多,不同葯用部位或新的品種的出現,古今同
名異物和多基源情況,影響著同用的不同效果.
2 用葯物加減法作相反 相畏葯對的毒性
實驗,不同劑型,不同劑量,不同給葯途徑及不同
動物從多方面去嘗試.一般的工作,設備條件均可
作到這一點.
3 從已知的葯效學方面 作十八反,十九畏
葯對是否拮抗其已知的療效或產生有毒反應的實
驗.
4 從化學成分探討十八反,十九畏葯對的毒
理作用 早期曾有人根據化學知識,推斷十八反,
十九畏葯是否能產生毒性,肯定或否定者均有,但
畢竟是推測,可以先從已知的化學成分入手,從易
到難.
5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志願者進行人體
實驗是可行的 因為相反或產生毒性,並不一定
非是死亡,服後的感覺只有人才能體會出來.
以前在各方面很多人也作過很多的工作,出
了不少的成果,但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有序的去總
結,去歸納,停留在各自為戰,各自為是的階段.
當然說起來容易,作起來工作量相當大.沒有
人力,財力的支持,個人很難全部作這些工作.中
醫葯已發展到現在水平,入世後的要求對中葯的
362陝西中醫2003年第24卷第3期
研究現代化,國際標准化已提到議事日程上.十八
反,十九畏的問題是該解決的時候了,應及早結束
"沒有定論"的定論.
『伍』 參字的多音字組詞
1.[ cā ]的組詞:參軍、參觀、參政、參加、參天
2.[ shēn ]的組詞:黨參、參商、人參、丹參、海參
3.[ cēn ]的組詞:參差、參錯
4.[ sān ]的組詞:參伍、參參
讀音一:[ cān ]
意思:
1.加入在內:~加。~與。~政。~賽。~議。
2.相間,夾雜:~雜。~半。
3.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考。~照。~省(xǐng)(檢驗省察)。~看。~閱。~檢。
讀音二:[ shēn ]
意思:
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商(「參星」和「商星」,此出則彼沒,兩不相見;喻親友隔離不得相見或彼此對立不和睦)。~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參星酉時現於西方,辰星卯時出於東方;喻互不相關或勢不兩立)。
2.中葯名:人~。黨~。
讀音三:[ cēn ]
意思:
〔~差(cī)〕長短不齊,如「~差(cī)不齊」、「~差(cī)錯落」。
讀音四:[ sān ]
意思:
古同「叄」,三的大寫。
(5)丹參考證擴展閱讀
一、參軍[cān jūn]
參加部隊。
二、參觀[cān guān]
實地觀察(工作成績、事業、設施、名勝古跡等):~團。~游覽。~工廠。謝絕~。
三、黨參[dǎng shēn]
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全株有白汁,花鍾狀,淡黃綠色帶紫斑。因多產於山西上黨,故名。根圓柱形,入葯有補中、益氣、生津等作用。
四、參商[shēn shāng]
參和商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兩者不同時在天空中出現,比喻親友不能會面,也比喻感情不和睦:~之闊。兄弟~。
五、參差[cēn cī]
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水平~不齊。
六、參錯[cēn cuò]
參差交錯:阡陌縱橫~。
七、參伍[sān wǔ]
亦作「參五」。參,三;伍,五。或三或五,指變化不定的數。
八、參參[sān sān]
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