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文獻
㈠ 鼠李糖脂的應用
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產生的陰離子生物表面活性劑,它們不僅溶於甲醇、氯仿和乙醚,在鹼性水溶液中也表現出良好的溶 解特性。它兼具良好的化學和生物特性。具有油、水兩親性,可以降低水表面張力,可以作為潤濕劑、乳化劑和發泡劑使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劑可以在溫度、PH值及鹽度處於極端狀況下使用,並且無毒,可以生物降解。
目前它比較廣泛的應用於石油工業、綠色農業和生態環境方面,此外在食品行業、化妝品、醫療方面也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鼠李糖脂作為一種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張力的作用,運用於初次採油和二次採油之後的三采技術,主要作用原理有以下幾種:
(1)作為犧牲劑使用,減少昂貴驅油劑的用量或在地層中的損耗,和其它驅油劑復配後具有驅油效果好、見效時間長的優點,但鼠李糖脂的加入有效的減少了驅油劑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2)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典型的生物活性,可以激活地層本源微生物,起到協同採油的作用,在油田的礦場試驗水樣中發現:注後半年較注前油井水樣中細菌含量提高了2-3個數量級。
(3)作為一種活性劑使用,鼠李糖脂本身就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復配後驅油劑油水界面張力可達到10-3mN/m的水平,從而提高原油驅替效率。 已有大量研究及實際應用證實,鼠李糖脂可以用在農作物、蔬菜、水果、花卉上用於刺激生長、輔助吸收營養、增加農葯及肥料作用效果等,並經證實對人及動物無毒副作用。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劑可作為潤濕劑應用於葉面肥的生產上。因為許多植物葉片都覆有一層蠟質層,使葉片表面成為一種保護表面,鼠李糖脂生物表活劑可作為潤濕劑,添加於葉面肥料中,以疏水基通過色散力吸附在蠟質層的表面,親水基則伸入肥液中形成定向吸附膜取代了疏水的蠟質層,改善葉面肥料在蠟質層的潤濕狀況,使肥料充分鋪展,促進肥料營養物質最大限度的被吸收利用。
鼠李糖脂生物表活劑具備將部分微量元素鰲合的功能,在弱鹼性環境下電離出的羧基可固定根系周圍的微量元素,降低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快速散失的可能性,保證了肥料的長效性。(Root Uptake of Lipophilic Zinc#Rhamnolipid Complexes,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 2112–2117)
對鹼性土壤環境改善可以起到有效作用,是鹼性土壤改性良好的添加劑。利用Rh在鹼性條件下,電離出Rh-與H+的性能,與鹼性土壤中的OH-中和改善土壤的鹼性,從而改變土壤板結環境條件。
因為鼠李糖脂有潤濕劑的作用及良好的表面活性,可應用到農葯上起潤濕、鋪展及滲透作用。另外,對於一些農葯殘留,鼠李糖脂具有可將其降解的能力。
此外,鼠李糖脂具有良好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已發表過的文獻中多次提到),用於農作物拌種和抑制真菌、黴菌的實驗,已被證實。
國外對鼠李糖脂在農業方面的應用比較常見,美國紐約州環保局通過了生物葯含鼠李糖脂的注冊檢測。(EPA,注冊號72431-1) 鼠李糖脂可用於處理多環芳烴PAHs(如:應用於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中釋放出來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用於處理水體中難生物降解COD,處理重金屬污染等。
鼠李糖脂可以修復人類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包括土壤、水、海岸線及海底中的油、金屬或其他污染物。鼠李糖脂具有一定的金屬螯合能力(「Stability Constants for the Complexation of Various Metals with a Rhamnolipid Biosurfactant」,J. ENVIRON. QUAL., VOL. 30, MARCH–APRIL 2001),它作為螯合劑可以替代EDTA,用來清除土壤、污水及其他液體的重金屬污染物。還可用作採用植物方法吸收土壤重金屬離子的方式處理土壤,是植物技術原位處理被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良好方法。
針對殺蟲劑或劇毒農葯造成的土壤或水污染,鼠李糖脂和其生產菌銅綠假單胞菌有修復的功效,根據資料(「EFFECT OF RHAMNOLIPID POTENTIAL ON BIODEGRADATION OF ENDOSULFA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ATCH STUDIES.」 Arunkumar Mani ,J Biosci Tech, Vol 2 (3),2011,268-278)顯示,鼠李糖脂能夠促進銅綠假單包桿菌降解硫丹,從而修復劇毒污染的土壤或水體。
鼠李糖脂作為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無毒、兩親等性質,並隨濃度升高至臨界濃度時會對多環芳烴產生明顯的增容作用。可以洗脫多氯聯苯,並改變多氯聯苯的HLB,使其容易被假單胞桿菌吸收降解。(鼠李糖脂的制備及其在修復多氯聯苯污染土壤中的應用,馬滿英,湖南大學博士畢業論文) 鼠李糖脂除了具備良好的表面活性外,還具備良好的細胞通透性,其來源於生物,具有良好的無毒害可降解特性。這些特點使其可廣泛應用於各種日化產品中。
化妝品工業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劑,它們幾乎在每種產品中都存在。包含表面活性劑的不同產品包括抗頭皮屑產品、護膚霜、染發劑、香波和護發素、牙膏、睫毛膏、指甲油、唇膏、止汗劑、嬰兒用品、剃須膏、保濕劑、肥皂、眼影、濕巾及香水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SLES(十二烷基醚硫酸鹽)和SLS(十二烷基硫酸鹽)。
監管機構已經指責SLES包含一種致癌物質,1.4-二惡烷。1.4-二惡烷是SLES生產的副產品,通常不能完全從SLES產品中去除。SLS已被證明是在較高濃度時對皮膚有刺激性。雖然SLS的傳統生產來源於椰子或棕櫚油,但一些SLS的製造來源於石油和石油副產品。鼠李糖脂是天然的產物,在潤膚霜,洗發水,肥皂,和上面列出的大多數化妝品中,將取代石油來源的表面活性劑和乳化劑,如SLS,SDS或NADS。
鼠李糖脂可以通過分散和潤濕性能來使物質擴散。以幫助保留水分、潤滑、產生泡沫、作為一種清洗劑。它可以保持混合物的體系穩定,控制產品的粘度,還可以乳化毛孔中的油脂,減少痤瘡的發生。 鼠李糖脂可用於處理皮膚灼傷及部分皮膚病,還可作為一種基礎葯物,相關研究及臨床依據來源於克羅埃西亞和美國:
上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學院研究人員在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鼠李糖脂和銅綠假單胞菌對皮膚灼傷有良好的治癒效果,從此人們開始了對鼠李糖脂在醫學上應用的研究。(「Enhanced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burn wounds using dirhamnolipid Tamara Stipcevic」, Ante Piljac, and Goran Piljac TajCo Inc., 2323 Shasta Drive #40, Davis, CA 95616, USA)比較全面的闡述了鼠李糖脂在治療皮膚燒傷的作用,取得了寶貴的臨床應用經驗。
另外,美國Piljac等人於申請並於1995年10月3日獲得授權「以鼠李糖脂為基礎的醫葯制劑」的專利(US5455232),進一步促進了鼠李糖脂在醫學上的應用的研究。
㈡ 世界上存在這個化合物:芹菜素-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嗎
在我給你發過去的文獻里,(就是這篇文獻 Phytochemistry 52 (1999) 1701-1703) 就有說到這個物質是哪裡分出來的呀。 文獻的第一段就說,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Picria fel-terrae Lour. (Scrophulariaceae) is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against fever, herpes infections, cancer and inflamation.」
Picria fel-terrae Lour 中文應該是苦玄參吧, Scrophulariaceae 也是毛地黃,玄參的意思。而且因為能容易的從植物里相對大量的分離出來,使得合成變得沒有意義了。
㈢ 都說鼠李糖乳桿菌MP-108益生菌可以緩解鼻炎,但是市面上有專門的這類鼻炎益生菌嗎
鼻炎西醫治療
鼻炎的主要症狀是鼻塞,所以治鼻炎要用鼻粘膜膜收縮劑,如滴鼻凈等葯物,每天的點葯次數以維持通氣為標准。如果用葯後不能維持通氣,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鼻甲切除。
在治療鼻炎方面,葯物治療都只能是暫時性的緩解症狀體征,對於從根本上解決疾病來說,效果不大。再者,經常服用抗生素類葯物,容易使細菌變異,產生抗葯性。目前醫學上最先進的治療鼻炎的手段是微創技術,以其治療徹底、微創無痛、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特點逐漸成為了治療鼻類疾病的新選擇。
鼻炎中醫治療
辨證論治
鼻炎中醫治療
中葯治療鼻炎:常用中葯鼻正清、中草葯配方:蒼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荊子40克、川芎30克、枳殼 25克、龍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選葯、晾曬、研磨,內服,一日三次,不僅對過敏性鼻炎有效果,對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㈣ 生物學英文文獻翻譯
終於翻譯完了,人工的哦!無語病,你大可放心!
有研究表明,培養基組成成分和生長條件可以影響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種類和產量。碳源通過或誘導或鎮壓的方法影響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在某些情況下增補水混溶基板表面活性劑可以令生物表面活性劑增產。槐糖脂的合成誘導可通過增加長鏈脂肪酸,碳氫化合物,甘油酯或光滑球擬木蘭生長介質達到目的,(14)用在紅串紅球菌的槐糖脂合成作用中的烴,絲寶(15),和糖脂,在銅綠假單胞菌中添加烷烴等方法來增產的事例(16)已有過報道。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增產還約束了許多感應脂肽類生物表面活性劑(17-19)的合成。巴納特等人(20)觀察了的小生物表面活性劑產生,這些細胞很容易獲得碳源從而生長。只有當水溶性碳完全消耗,不容於水的碳氫化合物可利用時,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生產才被激活。一個來源於分子中的碳,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對糖脂類型的形成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鈴木等人(21)觀察到,葡萄糖,果糖,蔗糖脂是由石蠟節桿菌和若干種棒狀桿菌,諾卡氏菌和短桿菌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用到的相應的糖組成的。用於這研究中的芽孢桿菌菌株能夠利用葡萄糖,蔗糖,生物表面活性劑生產丙酮酸鈉。醋酸鈉作為碳源時該生物表面活性劑不會產生。該菌株能夠利用正十六烷和姥鮫烷來生長,但不能生產生物表面活性劑。蔗糖被發現是一個能提供最大的增長率和生產生物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適當的碳源,並被放在2%的濃度最低的介質中研究。有證據表明,氮(很明顯)在由微生物組成的表面活性化合物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石蠟節桿菌ATCC 於1955-8以銨為表面活性劑被用以生產硝酸。尿素也對表面活性劑的生產有較好作用(22)。一個關於假單胞菌44Ti生產鼠李糖脂的調查表明,橄欖油硝酸鈉是最好的氮源(23)。Syldatk等人(24)說,氮的限制增加了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劑生產,也改變了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組成。硝酸鈉和硝酸鉀都是首選氮源。枯草芽孢桿菌MTCC 2423無法利用硫酸銨,但表現出了對硝酸根離子的偏愛。硝酸鉀(3克/升)被發現是生物表面活性劑生產的最佳選擇。用尿素能生產該生物表面活性劑約1.0克/ L。
㈤ 鼠李糖乳桿菌hn001和lgg益生菌有什麼不同
1、鼠李糖乳桿菌hn001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不運動、不生芽孢的桿狀微生物。鼠李糖乳桿菌最初被認為氏乾酪乳桿菌的一個亞種。是母乳喂養的嬰兒中最常見的乳桿菌種之一。
lgg益生菌,它的正式名稱為鼠李糖乳桿菌GG株,rhamnosus GG strain,(簡寫為Lactobacillus GG 或 LGG),是目前研究最多,應用最多的益生菌菌株,為Valio公司專利菌株。已證實的益生功能:平衡和改善胃腸道功能、增強人體自身免疫能力、預防和幫助治療腹瀉。
2、鼠李糖乳桿菌hn001能增強增強自然和獲得性免疫力、增加對感染的抗性、對特應性皮炎的影響、暢敏復合乳酸菌粉固體飲料;lgg益生菌能預防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腹瀉;治療和預防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治療艱難梭狀病菌腹瀉;預防急性腹瀉;緩解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抗齲齒。
3、鼠李糖乳桿菌hn001含有60億個活菌單位,其中鼠李糖乳桿菌HN001 5×10E9 CFU/袋(50億個活菌單位)、乳雙岐桿菌HN0095×10E8 CFU/袋(5億個活菌單位)、乳雙歧桿菌Bi-075×10E8CFU/袋(5億個活菌單位);
lgg益生菌是1983年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兩名美國教授(Gorbach and Goldin)自健康人體分離出來,並獲得專利。是全球研究最多的一種益生菌,屬於第三代益生菌。
㈥ 與「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有關的文獻
微波輻射在天然葯用活性成分提取分離中的應用陳業高, 海麗娜, 畢先鈞 - 微波學報, 2003 - cqvip.com
... 頁數: 共5頁. 頁碼范圍: 85-89頁. 關鍵詞: 微波輻射 葯用植物 活性成分 應用 微波提取. 學科分類:
TQ460.2[工業技術 > 化學工業 > 制葯化學工業 > 一般性問題 > 物理化學過程及設備]. 相關文章:
植物源抗菌、殺菌活性物質研究進展(綜述)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iotic Active Materials of Plant
添加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服務」中查看您添加的引用通知列表,並且配置獲取通知的方式。
關閉
下載PDF閱讀器本文綜述了目前具有殺菌、抗菌活性的植物資源及活性物質的提取、分離、鑒定方法,闡述了具有殺菌、抗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並提出了植物源殺菌劑研究與應用的發展方向.
作 者: 吳新安 花日茂 岳永德 朱有才
作者單位: 吳新安,花日茂,岳永德(安徽農業大學植保系,合肥,230036)
朱有才(安徽省農墾集團)
刊 名: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2 29(3)
分類號: S482.292
杜鵑花科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機制研究進展鍾國華, 胡美英 - 武漢植物學研究, 2000 -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
蕨類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進展趙莉, 楊文鈺 - 中葯材, 2004 -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
厚朴葉中抑菌活性成分鑒別及其防病效果趙純森, 黃俊斌 -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1994 - cqvip.com
南瓜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能性質的研究評論推薦
下載全文收藏本文
張擁軍[1] 姚惠源[2] 等
[1]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杭州310034 [2]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無錫214036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2年第28卷第6期
核心期刊論文速發快發(點擊進入)
國家級期刊論文快速發表(點擊進入)
摘 要:為探尋南瓜中對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有影響的有效成分,本實驗採用新的分離工藝從南瓜粉中提取得到南瓜粗多糖(PP),用DEAE分級獲得3個組分,收集的主導組分經過Sephadex G-100柱分級,以小白鼠血糖值作為篩選活性成分的指標,收集有活性的細分(PP-CG)經Sephadex G-200證實為單一峰。氣相色譜分析其單糖組成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鼠李糖。高效液相色譜證明其為雜多糖,分子質量為1.16×10^5u。
頁 數:共4頁
頁碼范圍:32-35頁
關 鍵 詞:南瓜 降血糖活性成分 提取 功能性質 南瓜多糖 單糖組成
學科分類:R282.71[醫葯、衛生 > 中國醫學 > 中葯學 > 中葯材 > 各類葯材 > 植物葯] R284.2[醫葯、衛生 > 中國醫學 > 中葯學 > 中葯化學 > 有效成分的分離與提取]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進展評論推薦
在線閱讀 下載全文收藏本文
吳傳萬[1] 杜小鳳[1] 徐建明[2] 王偉中[1]
[1]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科所,江蘇淮安223001 [2]江蘇省植物生長調節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淮安223001
《西北農業學報》
2004年第13卷第3期
核心期刊論文速發快發(點擊進入)
國家級期刊論文快速發表(點擊進入)
摘 要:評述了近年來源於植物中的具有抑(殺)菌作用的化學成分,其結構類型涉及萜類、生物鹼類、黃酮類、苷類、皂甙、醌類、香豆素、木脂素、芪類、胺類、酯類、酚類、醛類、醇類、甾類、有機酸及精油類等化合物,分析了在開發植物源殺菌劑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今後研究工作的方向與側重點。
砂地柏果實中殺蟲活性成分研究余向陽, 張興 -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 1999 - cqvip.com
金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含量測定陳全斌, 湛志華, 義祥輝, 沈鍾蘇 - 廣西熱帶農業, 2005 - cqvip.com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進展61.133.213.161 [PDF]盧成, 曾昭海, 張濤, 戚志強, 胡躍高 - 61.133.213.161
盾葉薯蕷滅釘螺活性成分的研究崔天義, 張麗紅 - 武漢植物學研究, 1998 - cqvip.com
花椒屬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近況王宇, 王釗 - 中草葯, 2002 - cqvip.com
[PDF] 枳實活性成分的研究ynsdc.org [PDF]彭國平, 牛賀明, 徐麗華 - 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 2001 - ynsdc.org
何首烏毛狀根培養及其活性成分的產生王莉, 程克棣 - 生物工程學報, 2002 - cqvip.com
[引用] 衛矛科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塗永強, 吳大剛 - 科學通報, 1992 - cqvip.com
苦皮藤假種皮中的殺菌活性成分研究楊征敏, 王明安 - 農葯學學報, 2001 - cqvip.com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測定方法比較姚開, 何強, 呂遠平, 石碧 -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2 -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
瑞香狼毒中殺蟲活性成分的提取與初步分離張國洲, 趙善歡 - 青海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0 - cqvip.com
黃芪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對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聶小華, 史寶軍, 敖宗華, 尹光耀, 金堅, … - 無錫輕工大學學報: 食品與 …, 2003 - cqvip.com
[PDF] 應用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法提取中葯活性成分非瑟酮dicp.ac.cn [PDF]李禮, 胡樹國, 何錫文, 李文友, 陳朗星, … - 高等學校化學 …, 2006 - proteomics.dicp.ac.cn
[PDF] 金銀花活性成分, 葯理作用及其應用ctcm.e.cn [PDF]葛冰, 盧向陽, 易克, 田雲 -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04 - jpkc2.ctcm.e.cn
累死了 夠20個了吧
㈦ 鼠李糖乳桿菌的基本簡介誰知道啊,謝謝啊
1、鼠李糖桿菌簡稱為LGG),1983年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兩名美國教授(Gorbach and Goldin)自健康人體分離出來,並獲得專利。
2、 是全球研究最多的一種益生菌,屬於第三代益生菌。20 年在益生菌方面的集中研究
300多篇研究文獻,其中臨床研究文獻100多篇
20多篇博士論文而目前市場上的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的研究文獻要少得多。雙歧桿菌是一大類益生菌,包括很多不同的菌株,雖然有關雙歧桿菌的研究報道也有不少,但具體到某一特定菌株的雙歧桿菌來說,其研究報道就很少了 。
二、LGG益生菌主要功能
1、 平衡和改善胃腸道功能
2、 增強人體自身免疫能力
3、 促進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生長和作用
4、 預防和幫助治療腹瀉
5、 預防呼吸道感染
6、 排出毒素
7、 預防齲齒
8、 預防過敏
三、應用范圍
酸奶、酸奶飲料、牛奶、奶粉、乳酪,果汁飲料、膠囊等。
四、知名度
LGG是全球最著名的益生菌之一。目前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LGG產品生產和銷售,包括芬蘭、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台灣、中國(伊利獨占)等。
五、優勢
1.功能性: 益生菌中研究最多、功能性最多的一種益生菌,且對其的研究一直未間斷過。
2.知名度: 全球最知名的益生菌之一,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LGG產品。
3.唯一性: 全球獨家擁有LGG的銷售和授權,許多其它益生菌則多家公司有售。
4.經驗性: 全球獨家既生產益生菌菌種,又自己生產各種益生菌產品(始於1990年),豐富的生產、銷售、市場和全球客戶服務經驗。
5.風味影響性: LGG產乳酸,不會對產品風味帶來不利影響,而雙歧桿菌以產醋酸為主,會給產品風味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6.活菌數穩定性: LGG在產品保質期內活菌數保持穩定,比如酸奶在一個月內LGG活菌數基本不變化。而大部分其它益生菌種則衰減相當迅速。如:嗜酸乳桿菌在兩周後,活菌數量就降為原來的25%(不同菌株有所不同)甚至更低,四周後活菌數降為原來的10%以下。雙歧桿菌在3-7天後,活菌數可降為原來的10%以下,兩周後活菌數就更低,一般在1%以下。
7.活體進入人體腸道能力: LGG在耐胃酸和膽汁方面的性能非常突出,可以活體進入人體腸道。而其他大部分益生菌種在進入腸道前就已經因胃酸和膽汁作用而死亡。如:普通酸奶菌種保加利亞乳酸桿菌在pH3.0條件下,半小時後活菌數降為原來的5%左右,1小時後活菌數降為原來的0.5%左右。對雙歧桿菌而言,30℃,pH4.0對雙歧桿菌的存活有較大影響,2小時後活菌數可降低70%-90%以上,pH2.0時則衰減更快。嗜酸乳桿菌的情況接近雙歧桿菌。
8.人體內定殖(存活)能力: LGG可以定殖在人體內長達兩周之久,能有效改善調整人體胃腸道菌群群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所以能否定殖於人體對於一個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將有很大的影響。其他大部分益生菌種均不能定殖於人體。
9、三代益生菌比較: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產品 酸奶等 AB益菌奶、酸奶等 LGG產品
菌種 普通菌種,如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等 嗜酸乳桿菌
雙歧桿菌等 LGG
劃分
依據 技術特性:產乳酸、香味物質等
無臨床方面的研究 可能對胃腸道功能有所改善
在已有的研究中或已發表的文章中,並沒有針對某一種特定的菌株進行
目前在乳製品中的應用較廣泛 臨床實驗證實具有改善胃腸道功能的作用。所有的研究都是針對LGG這一特定的菌株
㈧ 鼠李糖脂的結構特點
國內外一般採用銅綠假單胞菌 (Pseudomonase)利用不同碳源來產生鼠李糖脂。通常我們表述的「鼠李糖脂」不是一種單一的結構體,而是由很多種同族結構組成的混合物,在已知的報道中已經發現多達28種(另有說法為60種)不同結構的鼠李糖脂結構(Deziel等在P_aeruginosa 57RP的發酵液中檢測到)。 其具備一般表面活性劑的基本特徵,其親水基團一般由1~2分子的鼠李糖環構成,憎水基團則由1~2分子具有不同碳鏈長度的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構成。在生物合成過程中,這些基團之間可能相互鏈接而生成多種化學結構相近的同系物。研究表明,發酵產物中一般含有4種主要的鼠李糖脂,學術界一般用R1-R4(或RLl-RL4,RH1-RH4)表示,其結構通式為: 表達通式:Rha-C10-C10
結構式:
詳細表述:
表達通式:Rha-Rha-C10
結構式:
詳細表述:
表達通式:Rha-Rha-C10-C10
結構式:
詳細表述:
結構通式:Rha-C10
結構式:
詳細表述:
鼠李糖脂的結構多達幾十種,一般在學術界經常看到雙鼠李糖脂和單鼠李糖脂的表述,這是什麼意思?分別代表什麼?
單雙是指鼠李糖脂結構中的糖環的數量,外文文獻表示為:di-rhamnolipid(雙)、mono-rhamnolipid(單)。
最早的關於鼠李糖脂的定義來自於Jarvis和Johnson(1949),其定義的雙鼠李糖脂{[a-L-rhamnopyranosyl-(1-2)-a-L-rhamnopyranosyl-3-hydroxydecanoyl-
3-hydroxydecanoate]>>>[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3-羥基-癸醯-3-羥基癸酸鹽],也就是後來我們稱為的鼠李糖脂3或Rha-Rha-C10-C10},是銅綠假單胞菌可以產生的幾十種同類物之一,主要在脂肪酸鏈長度和飽和度中有所變化(Déziel等人 1999)。
鏈長的變化一般從C8到C12,少數情況下會有C14。已知的所有鏈長(如:-C10:1、-C12:1)的鼠李糖脂結構中,均觀察到了單鍵和雙鍵。主要幾種鼠李糖脂結構中一般包含兩個通常長度相同的脂肪酸鏈。由銅綠假單胞菌培菌的較常見的結構一般有兩種,一種雙鼠李糖脂(上面所述),一種單鼠李糖脂{[a-L-rhamnopyranosyl-3-hydroxydecanoyl-3-hydroxydecanoate]>>>[α-L-鼠李糖基-3-羥基癸醯-3-羥基癸酸鹽],也叫做鼠李糖脂1或Rha-C10-C10}。所謂的鼠李糖脂2和4是另外一種雙鼠李糖脂和單鼠李糖脂(分別為Rha-Rha-C10 和 Rha-C10),各具有一個β-羥基癸酸基,最早的報道是用假單胞菌DSM2874在37℃培養代謝的(Syldat等人1985)。單雙鼠李糖脂普遍的化學結構和術語如圖所示。
單鼠李糖脂和雙鼠李糖脂的普遍結構及術語表、m,n= 4-8 (Jarvis和Johnson 1949; Edwards和Hayashi 1965; Itoh等人1971; Syldatk等人1985a,b; Gruber 等人1993)。
它們順序出現在假單胞菌DSM2874提取物的色譜分析上之後,被叫做鼠李糖脂1-4(Syldat等人1985a,b)。雖然鼠李糖脂1-4的叫法已經很老了,但它們仍然被普遍使用。然而,還有兩個類型的鼠李糖脂是αC10:1-Rha-C10-C10(被定義為鼠李糖脂A)和αC10:1-Rha-Rha-C10-C10(被定義為鼠李糖脂B)。它們由Yamaguchi 和Sato (1976)報道,且分別代表了Rha-C10-C10(鼠李糖脂1)和Rha-Rha-C10-C10 (鼠李糖脂3)的α癸烯酸(αC10:1)醯化衍生物。這是有關醯化產物鼠李糖脂同族結構的唯一報道。
我們目前能見到的相關報道中還是經常會使用鼠李糖脂1-4(或R1-R4)的說法,但很多文獻的表述並不是很統一,比較亂,我們在使用或檢索文獻時還是以具體結構式為准,這樣不容易出現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