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文獻
❶ 管理學中的文獻檢索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用途是什麼
1984年2月,國家教委發了「教高(84)004號」《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文件,文件明確指出文獻檢索與利用課不僅有助於當前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學生吸取新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提高自學和研究能力、發揮創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文件下發後文獻檢索與利用課成為各高校普遍開設的課程。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課程在不斷的深化,內容在不斷的拓展,已成為培養學生信息素質與能力的基礎性課程。
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我館正式建立國外檢索刊物閱覽室。
高考恢復後,我校就在理工本科生中開設了文獻檢索課程,在當時屬國內首創。當時翻譯了國外的課程教材《化學文獻的使用》,形成了具有學科特色的「化工文獻檢索」課程;1984年,課程為限定選修課,部分專業為必修課。
九十年代前後
三十多年來,我校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經歷了二次重大改革,形成四個發展階段。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標志性的成果,均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
我校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圍繞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培養這條主線而展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形成了四個階段的特色。
第一階段,以手檢實踐為主(1979~1994)。二十世紀80年代,依據原國家教委對課程「提高自學和研究能力、發揮創造才能」的要求,設計了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主要特色是加強實踐性教學。1986年我們在學校課程建設資金的資助下,建立了二個檢索實驗室作為專門的實踐場所,供學生實際操作。成為當時教學條件最好的高校,並確立課程教學在高校中的地位,多次被選為文獻檢索教學研究會的理事長單位。
這一階段主要教學手段為:
(1)1997~1984,課堂板書結合掛圖教學、張貼並發送宣傳資料、開設相關講座。
(2)1985~1994,課堂板書配合錄像教學。
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為:
(1)1978~1984,對不同專業進行有選擇性的檢索刊物使用介紹。
(2)1985~1990,面向理工科學生基於書本載體的國內外檢索刊物的系統教學。
(3)1991~1994,以手工檢索刊物為主結合聯機計算機檢索教學。
這一階段以文獻檢索課程為中心圖書館為我校學生開設過多種信息利用課程,分別有:
① 文獻檢索課(32學時)
② 金融信息利用課(20學時)
③ 科技工具書利用課(20學時)
④ 圖書館信息利用課(18學時)
⑤ 情報研究和利用課(32學時)
五種課程組建成模快供學生選修,也可分別選修,大大提高了圖書館教學功能在學校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階段,以信息教學為主(1995~2002)。90年代中期,信息技術的普及是課程教學的轉折點,我們及時進行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重大改革,以大學生信息利用能力為突破口,建立了「以信息教學為主的文獻檢索新體系」。通過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形成了標志性的成果。教學改革成果於1997年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見附件一)。
這一時期的教學手段為:
採用多媒體教學為手段,課程全部使用多媒體教學,編制了化學類、機電類、文科類等教學課件。
這一時期的教學內容為:
(1)1995~1998,手工檢索與計算機檢索教學
(2)1999~ ,面向全校本科學生的Internet信息技術及資料庫網路技術檢索教學。
第三階段,以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為主。二十一世紀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獲取信息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聯合國提出了國民信息素質的概念,國民信息素質是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我們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作了全面的研究探索。在提高學生信息意識、知識獲取能力與創新能力上作了新的教學改革。提出為課程建立良好的信息環境,建設實習題庫和試題庫,獲得上海市課程建設項目,資助經費五萬元。配合在線作業系統、在線機考系統,實現了網上答疑。引入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取得顯著成績。教學改革成果「創建信息環境新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於2001年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見附件二)。在新的信息環境模式下,經過五年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效果。成為2007年上海市精品課程。
教學手段:
依託網上教學輔助平台,實現立體教學。
教學內容:
在保持原有的文獻檢索基礎知識及文獻檢索工具使用技巧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2005年開始,增加了信息分析與鑒別模塊、檢索應用綜合案例部分。
第四階段,以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教學為主。2008年以來我校文獻檢索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以研究性學習、以知識發現能力帶動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基礎設計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帶著問題研究為學習與教學的主要手段,使學生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信息素養和文獻利用能力。編制了課題調研實習作業在線遞交系統、基於Big6的在線課程系統、在線文獻檢索知識競賽系統、調研課題庫,以基於專業方向的課題,引導學生完成從課題分析、檢索策略制定、檢索結果評價與分析綜合到課題研究進展綜述撰寫,全方位體驗信息問題解決過程,享受探究學習的樂趣。
教學手段:
設立USRP課題;開展課程競賽,在課題研究拓展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教學內容:
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除增加開發的研究性課題調研綜述報告撰寫外,還增加了基於文獻的知識發現、信息文化、個人文獻管理工具的使用、生活中的檢索、科研水平評價方法模塊。為全面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服務。
❷ 怎樣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一般來說是指學生能把所學知識進行轉換,從數學角度,通過縝密的邏輯思維,科學的判斷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專業層次來說,數學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習者在解決相關問題的時候,能通過數學背景和本質素養,運用正確、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自身的數學思想素養。解決問題的時候,態度明確、觀點科學、思維清晰,既能運用數學定律,又能結合新思想、新概念的數學素養,面對現實中各種問題,能夠有條有理地進行簡化和量化,從數學思維出發,從事物各個角度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素養。
❸ 題目:「高等院校師范生信息素養及培養模式研究」
多給能加分不? QQ4986016
先給你發點你看看啊
中文摘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素養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素養,得到了世界各國教育
界愈來愈廣泛的重視。在高校,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及信息道德,提
高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構建大學生的信息素養,
正在逐漸納入高等教育目標和評價體系。
作為未來的基礎教育一線教師,高師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將影響到中小學教育
的整體發展水平,關繫到未來創新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師范生的信息素養狀
況主要體現於他們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進行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信息意識、信息知
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高師學生必須緊跟時代腳步,努力提高自身的
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水平,做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
的新型人民教師。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信息素養教育進行了諸多的探討,但更多的是在理論層面
的研究,在實踐層面上,雖然也有基於信息素養培養的文獻課及專業課課程改革與
整合的探討,但才剛剛起步,許多實施方案仍不成熟,缺乏影響力。這方面,國外
學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已經創建了一些可行的信息素養教育培養模式,其中最有
影響的、最出名的當數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的Big6了。Big6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行
之有效的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應用和借鑒Big6對當前
加強我國信息素養教育,構建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