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範文

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3-21 18:16:06

『壹』 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三千字左右

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至22%。這些孩子是農村社會轉型時期和農村大規模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或者父母雙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親或者母親單方在外面打工。這些孩子或者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住在一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獨立生活。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留守兒童的人口特徵
(一)非直接訪談的農村留守兒童
被訪談的58位農村流動人口共有120個子女。有兩個子女的家庭佔大多數,達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個孩子。調查顯示,留守子女多於隨帶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訪談者子女總數的61%。
兒童的性別比比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為71位,留守女孩子為95個,性別比為75。農村流動父母具有重男輕女的傾向,在有選擇地決定哪個孩子留在老家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帶到城市裡來。訪談個案也顯示,農村流動農民一般也傾向於把最大的子女留在家鄉,如果最大的子女是女孩子,這個子女毫無疑問地會被留在家鄉,但當大子女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為女孩子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大兒子帶到城市裡來。
從留守兒童的年齡分布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12歲。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2.5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3歲。從教育分布看,6~15歲小學和初 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學生在高中或者技校和職業高中讀書。
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裡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裡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

『貳』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怎麼寫

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增長,不可避免的要經歷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集聚,以及生產和生活方式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迅猛發展。伴隨著這一歷史性發展階段而來的是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於是留守兒童及其一系列問題產生了。而留守兒童教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的問題,更是一個大眾應該普遍關注的社會性問題。它不僅會影響留守兒童自身的前途,也關繫到我國未來勞動力的素質,關繫到我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的健康趨勢。隨著農民進城務工趨於普遍,留守兒童的人數不斷增長,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斷出現,如果不加以及時的關註解決,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因此,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不受侵犯,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制度,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提供優質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國現階段教育事業發展過程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立足於淮南市架河鎮留守兒童的教育生活現狀,採用實地觀察、入戶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發現目前當地留守兒童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教學環境落後,教育資源短缺。二、學習成績不樂觀,學習動力不足。三、道德滑坡,心理問題突出。四、環境導向不利,輟學現象頻發。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應該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該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多管齊下。筆者在此提出了以下對策建議:一、重視家庭教育,完善家庭功能。二、加強學校優勢,發揮主導作用。三、強化政府責任。

『叄』 暑假實踐報告關於留守兒童方面的,3000字左右,急

關於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至22%。這些孩子是農村社會轉型時期和農村大規模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或者父母雙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親或者母親單方在外面打工。這些孩子或者與他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住在一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獨立生活。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兒童的人口特徵
(一)非直接訪談的農村留守兒童
被訪談的58位農村流動人口共有120個子女。有兩個子女的家庭佔大多數,達到65%左右。最多的家庭有5個孩子。調查顯示,留守子女多於隨帶子女,留守子女占被訪談者子女總數的61%。
兒童的性別比比較低。166位留守子女中,留守男孩子為71位,留守女孩子為95個,性別比為75。農村流動父母具有重男輕女的傾向,在有選擇地決定哪個孩子留在老家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女孩子留在老家,而把男孩子帶到城市裡來。訪談個案也顯示,農村流動農民一般也傾向於把最大的子女留在家鄉,如果最大的子女是女孩子,這個子女毫無疑問地會被留在家鄉,但當大子女為男孩子而其他子女為女孩子時,他們更傾向於把大兒子帶到城市裡來。
從留守兒童的年齡分布看,他們的平均年齡為12歲。其中女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2.5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3歲。從教育分布看,6~15歲小學和初

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近90%左右,只有10%的留守學生在高中或者技校和職業高中讀書。
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裡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從農村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後的留守時間看,他們平均在家鄉的留守時間為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後,88%的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時間。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是留守兒童的父親先外出打工,在他們的生計需要幫手或有能力幫助妻子在城裡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妻子再帶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他們一般是先由單親父母監護一段時間,然後再變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兒童。由此看來,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時也計為子女的留守時間的話,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鄉的留守時間會更長。

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

『肆』 我為留守兒童獻愛心 調查報告和小論文(600字)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裡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著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

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背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

記得,那是過節的時候,我帶了好多的書和食品來到了一個留守兒童的家中,我幫助他一起幹家務,由於我平日乾的活並不多,所以顯得十分的笨拙,還總是干錯事,她看著我的樣子笑起來,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叫了其他的留守兒童來到了一起,我們一起吃著我帶來的食品和他們自己做的食品,覺得特別的好吃,下午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到麥田裡,大家都講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也給我講了許多關於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故事,在講時,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們是那樣的幸福、快樂!我們還玩了許多他們小時候的游戲,大家都十分的快樂!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節日了。

其實,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現在,社會給予了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而我們可以在學習上多幫助他們。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在過節日時,可以和他們一起過,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他們交朋友等等!

『伍』 2011大學生寒假-關於留守兒童調查實踐報告3000字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外出打工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打工的農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處於學生階段。這些身為學生家長背井離鄉的農民帶子女到打工地上學的很少。因為撇開在外地上學的高費用和種種關卡問題不說,農民工大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換好幾個地方好幾個工種,有的由於企業生產開工不足或當地經濟環境等問題,每年中途要返鄉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四處「流浪」。於是,為了方便打工,他們一般選擇將孩子留在家裡。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當地的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於0—14周歲。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在當地留守兒童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我將我在調查中發現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一、學習方面,留守兒童的學習兩極分化現象較為嚴重。有些留守兒童知道家裡供其讀書不易,同時也體諒到父母的辛勞,因而發奮學習,成績很是優異,走訪中可以看到牆上貼滿了獎狀;但是有的留守兒童由於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調皮貪玩,由於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在學習時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導制他們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二、性格方面。在走訪中發現不少留守兒童較內向,逆反心理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於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際交流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訓,而祖(外)父母多數情況下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因此,當這些孩子長大後,人際交流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很難和別人溝通。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看到了留守兒童對於生活執著的追求,看到了他們為改變命運做出的努力,一個喜歡寫小說的留守兒童在回答為什麼喜歡寫小說時這樣說道:「現實世界過於殘酷,只有在小說中才能有完美的結局」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卻說出如同飽經世事的中年人所說的話,讓我深思,讓我感慨。
或許在自己父母親眼裡,還沒有走出大學校門的我們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對著農村兒童,我們儼然看到了我們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許再也不會來這里,或於我們的命運再也不會相交,但這片土地,這群孩子,這片空氣都將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准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發展,才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