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文獻順序號

文獻順序號

發布時間: 2021-03-21 11:04:56

參考文獻格式是什麼

參考文獻格式

[序號]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頁碼.

[序號] 專著作者.書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序號] 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序號]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序號] 專利所有者.專利文獻題名〔P〕.國別:專利號.發布日期.

[序號] 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號] 報紙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號] 報告作者.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序號]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文獻出處,日期.



(1)文獻順序號擴展閱讀:

文獻中的英文名字不可進行縮寫,一定要寫正確的人名稱呼。中文和英文參考文獻書寫並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參考文獻是採用「姓,名.」的方式。

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獻作者有多個,一般是採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後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獻則採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進行書寫,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順序寫。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注意無意間的空格,尤其是在書寫英文的參考文獻當中。參考文獻要按照論文引用文獻順序依次書寫,這樣論文的整體比較嚴謹,也不會混亂。

⑵ 參考文獻格式及參考文獻期號卷號標注

參考文獻採用順序編碼制。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用[1]、[2]連續編碼。引用多篇文獻時,只須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弧內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

如遇連續序號,可標注起訖序號.放在「參考文獻」中時,用[1]、[2]順序編號。作者姓名採用姓前名後的寫法,外文姓全大寫,名可縮寫並省略縮寫點;3人和3人以下作者全部列出,3人以上作者只列前3人,後寫「等」字。


(2)文獻順序號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

(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

(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

⑶ 論文序號順序

論文序號第一層為來漢字數字加頓號源,如一、二、三;第二層為括弧中包含漢字數字,如(一)(二)(三);第三層為阿拉伯數字加下腳點,如1.2.3;第四層為括弧中包含阿里伯數字,如(1)(2)(3);第五層為帶圈阿拉伯數字,如①②③;第六層為大寫英文字母,如A.B.C;第七層為小寫英文字母,如a.b.c。
正文字型大小一般為宋體小四號字體。

(3)文獻順序號擴展閱讀:
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准。直觀地說,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准樣式和內容要求。論文常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
希望能幫到你

⑷ 外文參考文獻如何按字母順序排列

1、打開需要排序的抄參考文獻列表,這襲時的參考文獻順序是混亂排列的。

⑸ word中插入文獻的編號順序問題

圖放在正文之前!

⑹ 如何讓參考文獻前邊的中括弧序號對齊例如9和10

讓參考文獻前邊的中括弧序號對齊的方法如下:

准備材料:WPS文字/word

1、首先將參考文獻排好順序,這里不需要輸入編號。


⑺ 畢業論文引用序號應該標在前面還是後面

論文引用序號應該標在引文的後面的右上角。

標注方法

(1)按各篇文獻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從「1」開始連續編號,並將序號置於方括弧中,標注在引文或著者的右上角。

(2)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應該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弧中全部列出,序號之間用逗號隔開。如果遇到連續的序號(包括緊挨的序號),則用半字線連接起止序號。

(3)同一文獻被多次引用時,應該只編一個序號,將引文頁碼置於方括弧後。

(4)文獻作為正文句子成分出現時,其序號不應該再標以上標的形式表示,而應該與正文平排。

(7)文獻順序號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表採用順序編碼制組織時,各篇文獻應該按正文中標注的序號依次著錄。各類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1)專著

[序號]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 [文獻類型標志(電子文獻必備,其他文獻任選)].其他責任者(任選).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引用日期(聯機文獻必備,其他電子文獻任選)].獲取和訪問路徑(聯機文獻必備).

(2)專著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文獻類型標志(電子文獻必備,其他文獻任選)].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任選)∥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 [引用日期(聯機文獻必備,其他電子文獻任選)].獲取和訪問路徑(聯機文獻必備)。

⑻ 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序號修改時,最後相對應的序號怎麼能自動修改啊

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序號和最後相對應的序號自動修改的方法:

1、全選待插入的參回考文獻,然後點擊滑鼠右鍵選答擇「編號」,找到「定義新編號格式」。

⑼ 什麼是參考文獻的順序編碼制

順序編碼制
順序編碼制是指作者在論文中所引用的文獻按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連續編碼,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或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進行標注,並在文後參考文獻表中,各條文獻按在論文中出現的文獻序號順序依次排列。
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著錄項目
1) 主要責任者。是指對文獻的知識內容負主要責任的個人或團體,包括專著作者、論文集主編,學位申請人、專利申請人、報告撰寫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個責任者之間以「,」分隔,責任者超過3人時,只著錄前3個責任者,其後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注意在本項數據中不得出現縮寫點「.」。主要責任者只列姓名,其後不加「著」、「編」、「合編」等責任說明文字。外文主要責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後應遵重各國的習慣。作者不明時,此頂可省略。?
2) 文獻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獻名包括書名、論文題名、專利題名、析出題名等。文獻名不加書名號「《 》」。?
3) 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根據GB 3469—83規定,以英文大寫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
對於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文獻類型標識建議採用單字母「A」;對於其它未說明的文章類型,建議採用單字母「Z」。
對於資料庫(database)、計算機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建議下列字母作為標識:資料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
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識。對於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時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識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建議採用以下標識:磁帶(magnetic)[MT]' 磁碟(disk)[DK]' 光碟[CD]' 聯機網路(online)[OL]。
4) 出版事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號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對於同名異地或不為人們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國名等。對於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不能寫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者為出版社名,可按來源的形式著錄,也可以按公認為的簡化形式縮寫形式著錄。如IRRI(原標識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採用公元紀年,並用阿拉伯數字著錄。如遇其它紀年形式時,可將原有的紀年置於「( )」內,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對於報紙和專利文獻,要著錄出版日期,其形式為YYYY-MM-DD.對於期刊的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著錄有以下3種形式:1980'92(2):年,卷(期); 1985(4):年(期); 1987,5:年,卷
5) 文獻出處或電子文獻可獲得地址。
6) 參考文獻起止頁碼。參考文獻的最末一項一般為「頁碼」,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編碼。應著錄引文所在的起始頁碼或起止頁碼,如為起止頁,則在2個數字之間用「-」號(原來用「~」號)連接。如:10-12。若論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獻上的多處內容,則應依次著錄相應的引文所在。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