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文一】 處處風景(摘自網路)
沒有不美的風景,只有死寂的心靈。
——題記
人生的高山,在心的平地巍然聳立,從高到低,每一處都有獨特風景。
臨山之巔,察物之博。
暢然俯視,物收眼底;臂近蒼穹,身與鷹齊。於山之巔,看山下鬱郁蒼蒼,人海如潮;於山之巔,俯仰春秋,體味雄渾壯麗。於山之巔,視寬界廣,胸懷壯闊;於山之巔,讓我們的靈魂插上飛翔的羽翼,去搏擊長空,展望人生之巔的壯麗。
因為登於山巔,司馬遷傾其畢生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俯察浩渺的歷史風光,感受獨特的文史魅力。
站山之腰,享物之美。
沒有山腳的閉目塞聽,一隅之景;沒有山頂的孤高視角,模糊渾然。站立於山之腰,享受駐停的美麗。於山之腰,有風之柔,陽之暖;於山之腰,俯頂之蔥,腳之碧;於山之腰,去盡情嚮往,肆意俯望,不錯過任何一方美麗。
正是站於山腰,尼采道出了「打從半高處看,這世界最美好。」以豁達的哲思,智慧的心靈俯望山腳的秀美,仰望山頂的壯麗,享受別樣的風景。
安山之腳,樂物之秀。
泉水叮咚,鳥雀嘰喳;霧嵐朦朧,青苔遍生。於山之腳,聞幽蘭之香,感柔風拂面;於山之腳,觀魚游淺底,賞佳木繁陰。於山之腳,體驗一種踏實,一種淡然。
因為安於山腳,季羨林甘於無職無稱,只為一介書匠。在山腳,沉醉於書香卷氣;在山腳,偏安國學一隅,文學一地;在山腳,享受自得其樂的踏實。
不同的態度,多樣的選擇,沒有誰對誰錯,不分孰是孰非,,只有適與不適,只需願與不願。
臨山之巔,去享受傲視萬物的豪壯;站山之腰,去領略藍天白雲之美,俯察溪水茂林之秀;安山之腳,去品味霧意朦朧的獨特,體味風輕水柔的別樣。何景何情,隨心選擇。
【範文二】 找准處世之道(摘自網路)
人生在世,總有自己的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便是處世之道。哲學家尼采曾將人生的處世之道比作高山。山腳、山腰抑或是山頂,每一處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然而人各有志,必然會對其中之一偏愛。那麼,選一種最適合自己的處世之道吧,它會給你帶來精彩而又豐富的人生。
處世之道可以選擇山腳,在那裡有著種下安逸人生所必需的土壤。讓你懂得知足,懂得長樂。選擇山腳,是智慧的處世之道。在平淡之中的不驕不餒,自然能讓你享受人生的樂趣。
田園詩人陶淵明幾經官場的腐敗黑暗,終於棄官選擇了山腳。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智慧的。結廬田園,隱逸山林,雅賞秋菊,閑看山的自在生活為多少世人所嚮往。試想,如果陶淵明仍想擠上山腰追求官場頂峰。他那磨不去的性格稜角又如何會讓他一帆風順,最後怕只會只落個壯志難酬鬱郁而終的下場也說不定。他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山腳,使人生獲得了更多樂趣。
山腳處世有其獨特之美,山腰處自然也為適合他的人准備了別具一格的風景。選擇山腰的處世之道,那麼自然也能感受到中庸之美。
至聖孔子既身處百家爭鳴的時代,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選擇了在山腰處世的中庸之道,他既沒有像老莊那樣唯我自在,周遊列國說服諸侯以期建立禮樂齊備的完美社會,也沒有像法家韓非吳起之流到政治旋窩之中拚命掙扎。而是杏林設壇,收無類弟子三千因材施教。把適合發揚自身學說的中庸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法家子弟均遭刑盡歿,道家成教,偏隅於小觀之中。即使數千年已過,儒家這邊風景卻獨好。山腰處世之道,讓孔子收獲了別樣精彩的一生。
說山腳,山腳處世有其獨特智慧。說山腰,山腰處世有其獨特魅力。然而天下有大勇大志者,誰不嚮往山頂美景呢?
回想我們的開國總理周恩來,山頂處世不為財富不慕名利,少年立志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崢嶸歲月,戎馬一生;開國之初,力挽狂瀾;風雲外交,鐵嘴聞世。山頂身份,讓他事事以大局為重,時時為人民著想。
山頂處世,是一種擔當,更需要一種勇氣。山頂處世,是一種大氣,更是一種成就。
山頂處世,讓周恩來的志向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他的名字。正所謂:居功至偉周總理,傳奇一生美名揚。
人生處世之道,每個人自然有每個人的偏好。但若有大志,就不必安於山腳;追求寧靜,又何必偏向山頂?找准適合自己的處世之道,那麼我們必會收獲豐富而精彩的人生。
㈢ 閱讀尼採的一首小詩,根據要求作文。(60分)處世之道別爬上山頂去,也別站在山腳,打從半高處看,這世界
毋需選擇 疊羅漢時你喜歡在哪一個位置?最上面的?會摔得很慘。最下面的?會壓得很痛。中間的?又似乎不夠刺激。疊羅漢時,我總是後悔我選擇的任何位置。――幾米 生或死,這是一個問題;站在哪裡生或死,則是問題中的問題。秋日的扶桑,朝霧彌漫,枝頭猶有殘紅,推開玄關,源氏公子倚在雕欄上,暫時欣賞這般美景。他低頭思索著,離開宮門後,當戶的殘月會否為他指引。 你也如此徘徊過嗎?猶豫著應該背負西西弗斯的罪名,永無止境地推動巨石;還是踏在《理想國》上,高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最終朝向孤獨。無論選擇什麼,破曉之前,我們必須找到那三尺黃土。其實,又何必期望這黃土呢,既然來時未帶一物,走後又必期望這黃土呢,既然來時未帶一物,走時又何必竊取這不屬於自己的呢?於是,勿受那黃土的束縛,走到哪裡,便看到哪裡的世界,因為一輩子從一個角度看世界,是很郁悶的。 如果一定要說這腳下踏著的是什麼,或許是痛苦吧。在無法逃避的痛苦到來時,能做的,唯有將它踏在腳下,積累的痛苦能使你看到更遠。 站在世人的隨意之中,站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得到的或許不是公認的幸福,但至少是自己認為幸福的生活。與其思索所站的位置,不如在任意位置盡心窺視世界,不是無欲則剛嗎? 或許站在哪裡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看。阿爾伯特說, 人生不過是從上帝那兒借來的一段歲月。我也認為,人還活著,是因為上帝忘記了你還活著,或者,上帝忘記了你不該活著。既然如此,這似乎偷來的生命,又怎麼忍心在上面多加一點灰白呢,以孩童般的好奇張望這個世界,它需要色彩,而不是神傷的灰黃。現在,所需要的,可能正是那份隨遇而安。天晴的時候,我想到山上賞鳥;天晴的時候,我想到花園種花;天晴的時候,我想去拜訪朋友……然而雨始終下不停。直到我決定在雨中賞鳥、在雨中種花、在雨中訪友。 雨終於停下來了。
㈣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尼采曾說,處世之道應該是:不要爬上山頂去,也不要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組合型材料作文題。無論是尼采還是杜甫,都是以山為喻來談處世之道。這里的山,可指人生之山、文學之山、科學之山等。 尼采主張從半高處看世界,杜甫主張站在山頂看世界,由此出發開可以想到站在山腳看世界。到底該站在哪裡看世界呢?其實,站在哪裡看世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發現世界的美好。也就是說,只要能夠發現世界的美好,不管選擇什麼立足點來觀察欣賞,都是值得肯定的。 立意角度一: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俯視走過的路,我們會為我們的勇氣和智慧驚嘆,我們會為我們取得的成績而驕傲;仰視山頂,我們會為山頂壯麗的景觀而著迷,從而信心滿懷繼續登攀。 立意角度二:站在山頂看,世界最美好。經過奮力登攀,終於到達了山頂,放眼望去,一切都盡收眼底。作為過來人的我們,心胸開闊,頭腦清醒,不受蒙蔽,步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個時候看到的一切,又怎麼會不美好呢? 立意角度三:站在山腳看,世界最美好。站在山腳,仰望山頂,雲霧繚繞,不管是你、是我、還是他,都會因好奇而渴望登攀,盡管峰迴路轉,猿猴哀鳴,處處是艱難險阻。不是嗎?我們哪一個人不曾有過夢想,並為之奮斗。
㈤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尼采曾說,處世之道應該是:不要爬上山頂去,也不要站在山腳,從半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組合型材料作文題。無論是尼采還是杜甫,都是以山為喻來談處世之道。這里的山,可指人生之山、文學之山、科學之山等。 尼采主張從半高處看世界,杜甫主張站在山頂看世界,由此出發開可以想到站在山腳看世界。到底該站在哪裡看世界呢?其實,站在哪裡看世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發現世界的美好。也就是說,只要能夠發現世界的美好,不管選擇什麼立足點來觀察欣賞,都是值得肯定的。 立意角度一: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俯視走過的路,我們會為我們的勇氣和智慧驚嘆,我們會為我們取得的成績而驕傲;仰視山頂,我們會為山頂壯麗的景觀而著迷,從而信心滿懷繼續登攀。 立意角度二:站在山頂看,世界最美好。經過奮力登攀,終於到達了山頂,放眼望去,一切都盡收眼底。作為過來人的我們,心胸開闊,頭腦清醒,不受蒙蔽,步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個時候看到的一切,又怎麼會不美好呢? 立意角度三:站在山腳看,世界最美好。站在山腳,仰望山頂,雲霧繚繞,不管是你、是我、還是他,都會因好奇而渴望登攀,盡管峰迴路轉,猿猴哀鳴,處處是艱難險阻。不是嗎?我們哪一個人不曾有過夢想,並為之奮斗。 【範文】找准處世之道 人生在世,總有自己的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便是處世之道。哲學家尼采曾將人生的處世之道比作高山。山腳、山腰抑或是山頂,每一處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然而人各有志,必然會對其中之一偏愛。那麼,選一種最適合自己的處世之道吧,它會給你帶來精彩而又豐富的人生。 處世之道可以選擇山腳,在那裡有著種下安逸人生所必需的土壤。讓你懂得知足,懂得長樂。選擇山腳,是智慧的處世之道。在平淡之中的不驕不餒,自然能讓你享受人生的樂趣。 田園詩人陶淵明幾經官場的腐敗黑暗,終於棄官選擇了山腳。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智慧的。結廬田園,隱逸山林,雅賞秋菊,閑看山的自在生活為多少世人所嚮往。試想,如果陶淵明仍想擠上山腰追求官場頂峰。他那磨不去的性格稜角又如何會讓他一帆風順,最後怕只會只落個壯志難酬鬱郁而終的下場也說不定。他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山腳,使人生獲得了更多樂趣。 山腳處世有其獨特之美,山腰處自然也為適合他的人准備了別具一格的風景。選擇山腰的處世之道,那麼自然也能感受到中庸之美。 至聖孔子既身處百家爭鳴的時代,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選擇了在山腰處世的中庸之道,他既沒有像老莊那樣唯我自在,周遊列國說服諸侯以期建立禮樂齊備的完美社會,也沒有像法家韓非吳起之流到政治旋窩之中拚命掙扎。而是杏林設壇,收無類弟子三千因材施教。把適合發揚自身學說的中庸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法家子弟均遭刑盡歿,道家成教,偏隅於小觀之中。即使數千年已過,儒家這邊風景卻獨好。山腰處世之道,讓孔子收獲了別樣精彩的一生。 說山腳,山腳處世有其獨特智慧。說山腰,山腰處世有其獨特魅力。然而天下有大勇大志者,誰不嚮往山頂美景呢? 回想我們的開國總理周恩來,山頂處世不為財富不慕名利,少年立志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崢嶸歲月,戎馬一生;開國之初,力挽狂瀾;風雲外交,鐵嘴聞世。山頂身份,讓他事事以大局為重,時時為人民著想。 山頂處世,是一種擔當,更需要一種勇氣。山頂處世,是一種大氣,更是一種成就。 山頂處世,讓周恩來的志向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他的名字。正所謂:居功至偉周總理,傳奇一生美名揚。 人生處世之道,每個人自然有每個人的偏好。但若有大志,就不必安於山腳;追求寧靜,又何必偏向山頂?找准適合自己的處世之道,那麼我們必會收獲豐富而精彩的人生。
㈥ 尼采杜甫看山,處世之道求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要有素材啊
1、可以立意為:從半高處看,這個世界真美好。半高處有餘地,留有美好的想像和嚮往,而不是一覽無余。在文學、藝術上,半高處則表現為含蓄。文學藝術留白,可激發欣賞者的審美活動。如果把「半高處」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麼,我們會明白「美在途中」。因為生命中絕大部份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
材料蘇軾寫定風波,享受人生旅途中的風波,隨遇而安,而不執著於仕途的頂點 王維旅行,水乾涸,便吟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也可立意為:從山頂看,美盡收眼底。依據一些詩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從山頂看,是為了「欲窮千里目」,目光遠大、心胸開闊,就會感受世界的美好;從山頂看,可「一覽眾山小」,就會感受、認識到自己的美好,增強自信心;從山頂看,則「不畏浮雲遮望眼」,頭腦清醒,不受蒙蔽,才會感受生活真實的美。
材料;少年派花了三年才拍完,導演最求的不是半山腰的平庸,而是要做到最好 辯證的看站的高摔的慘,要是沒有堅定的意志,就不要好高騖遠,韓信想要站到名利的頂點,最後失去性命。
3、其實,從山腳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觀察事物往往取決於人的態度,如果居高臨下,則目中無人,有了有色眼鏡,何談世界的美好。那麼,從山腳看,則象徵謙卑的態度,如此才能像莊子筆下「知丑」的河伯那樣感受大海的美。而且,從山腳看,則象徵謙卑的態度,如此才能像莊子筆下「知丑」的河伯那樣感受大海的美。而且,從山腳看,才能從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實實在在的美好。 還可立意為:從山腳、山腰、山頂多角度、多層次觀察,會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善於變換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便異彩紛呈。
1、2、3角度選一個就夠了,還有材料是我隨便寫的,你再組織一下語言
㈦ 幫我出個論據,我要寫議論文,關於站在山腰
1、高山我為峰 別爬上山頂,也別站在山腳,打從半高處看,這世界最美好。」這就是偉大的詩人尼採的詩。詩人偉大,詩卻低俗,向人鼓吹一種消極的處世之道,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出入無人之境的傾心與專注,但我認為這是一首「挫志」詩,沒有一點激勵人的地方!人就有一次生命,而上天賦予我們的生命又是何其短暫,為了不辜負這個生命,我們應該爬上世界的頂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堂,用自己的情操和品德把這天堂打磨得晶瑩剔透,讓我們的靈魂如翼,自由飛翔!
哥倫布是聞名於世界的義大利的偉大的航海探險家,新大陸的發現者,開辟了自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試想如果沒有他的「闖出一條搶先到達東方的航路,夢想達到忽必烈沒有達到的目的」的絕頂高度,如果沒有他的「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了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並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的高遠夢想,怎會有西方的崛起?怎會有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登上頂峰吧,不要在半山腰上駐足,否則我們永遠感受不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意,永遠不會感受到「山高我為鋒」的喜悅。
海倫·凱勒曾說:一個人感到有一種力量推動他去翱翔時,他是絕不應該去爬行的,所以這山既然有了峰頂,我們就不應該在半山腰上看世界,拾級而上,俯仰春秋,縱然風雨交加,每近一步,也都有它真正的快樂。
如果馬克思和恩格斯停留在半山腰處,就不會有歷經40年多年才有的《資本論》;如果歌德喜歡半高處看世界,那就不會有歷經50年艱辛而創作的《浮士德》。總之,人生的脫穎而出需要的是人所登臨的生命的高度,而這高度絕不是停留在半高處無志的人所能達到的。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們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不因虛度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為了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悔恨、不羞愧,我們應該不顧一切的奔向那夢中的博雅塔,那夢中的香草山,去領略「山高我為鋒」的喜悅!
2、半高處,俯仰絕美的風景 面對蒼山的粼粼艷影,我們變得虔誠,山頂陽光悠久的照耀,山谷霧嵐朦朧的浮升。足跡未至青苔遍生的阡陌,古城牆站立的姿勢停留著飛鳥的初衷。是什麼氣息,亘古輪回的季節老去,一抹殘陽感動的剎那,使我們倍感每寸土地的凝重!山腳山頂,何去何從?
請「別站在山腳」,太多的陰霾給予了同樣不可倚靠的虛假朦朧抑或濃重,沉淪抑或壓抑,矜持抑或背棄,縱有野芳幽香,縱有清流激石,縱有樹隙間偶爾透過的光明,也在我們不期然的慨嘆里,不思量的批判里,欲罷不能的傷懷里,世界就這樣迷失了原像,我們就這樣錯過了風景。因為以一顆低迷的心去感悟陰影背後的美麗,收獲的不是真實,而是畸形的世界「物之汶汶」的暗風吹來的陣陣恐懼!
請「別爬上山頂」,縱然高遠放達的胸襟「一覽眾山小」的壯懷仍在激盪,縱然會凌絕頂「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豪情依然清晰。山頂註定了那凌雲的距離,而那距離註定了視野的廣博,生命卻也因這廣博失去了一絲絲細碎的美麗。以一顆孤高的視角,俯瞰寰宇,缺乏了幾分停駐的安穩,目光也因磅礴的土地厚重的背影喪失了幾許直視的勇氣。世界對於我們來說,同樣是一個模糊不清卻渾然一體的遺憾,所有美好隱伏的眾生,被網格在水氣氤氳的夢里,陽光散射的吟哦里,看不到現實的美麗要怎樣有感於世界的「春風秋雨」!
就如同餘秋雨所說:「嚮往峰巔,嚮往高度,結果峰巔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
也許,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諷。
所以,請不要在人生的谷底做注,也不要讓心靈在絕頂的裸露中出生。每個人都有嚮往的權利,每個人都有俯瞰的可能。只是站在半高處,我們不會因霧氣而迷失美麗,我們也不會因距離的遙遠時間的漫長而錯過晶瑩。站在半高處,選擇的不僅僅是一種世界的高度,站在半高處,我們更是立定了一種生命的高度,一種體味美好,體味真實,體味人性的深度。
站在半高處,我們擁有撩撥雲霧見潭影青荇的大澄澈;
站在半高處,我們擁有仰首孤雲曉蘭風皓月的大清明。
站在半高處,俯仰之間,讓我們的心靈隨同世界的美麗飄揚成彩舟雲淡的歌聲……
㈧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尼采曾說,處世之道應該是:不要爬上山頂去,也不要站在山腳,從半
莫為浮雲遮望眼 再回首, 已然白頭, 卻忘不了那些風景依舊! 時值金秋,登高望遠,賞楓葉滿山頭。 湛藍的天穹,布滿絲縷憂愁。悔不該,如此戀舊。 站在高山之巔,微風拂首。眺望遠方,才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廣闊,茫茫人海是多麼渺小,我們只不過是大千世界的一個小點,有什麼資格去妄想? 身心已被喧囂的城市折磨的疲憊,在燈紅酒綠的生存環境中崩潰。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騎著單車,穿梭在霓虹燈影之下,在快節奏的生存之道中匆匆走過。夜深人靜昏黃燈光,捧一杯香茗,獨享「小資情調」。 追求夢想的心在時隔三年之後變得軟弱,被現實玷污。我不曾知道這是更成熟、更現實的表現,又或是已沒有了「初生牛犢不怕虎」、努力拚搏的銳氣,只是一不敢去回望多年前的女孩······ 面臨升學選擇,朋友們都已成長。他們都學會了規律的生活,在「兩點一線」的忙碌中收獲著快樂,收獲著溫暖的陽光。他們都已成了追夢的少年,珍惜十六歲的花樣年華。他們都學會了不去說後悔,因為那是弱者的行為! 我們有自己的歌,有自己的樂,還有那永不褪色的萊茵河。 回憶因額頭上空盤旋著的一聲鷹嗥戛然而止,思緒又飄回了群山之上。 想一想,自己如今能夠攀登上如此的高度,豈不也因為當初的奮勇之心。 是啊,人生卻也如攀登。只要還有那座山在,自己就應永不放棄,哪怕前方是一片荊棘。 烏雲過後,便會出現驕陽;雷雨之後,也將浮現彩虹;黑暗過去,還是那片黎明的曙光。 也許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是寂寞的,但迎來的結果卻是絢麗多彩的。 我們處於人生的一個抉擇之中。一次次的失敗已讓我沒有在向前走的信心。 望著頭頂翱翔的雄鷹,聽著他一聲聲的鳴叫,心靈彷彿經過了一次洗禮。雄鷹的搏擊藍天也是來源於昔日的鍛煉。當予以逐漸豐滿,它便開始了求生之路,用弱小的身軀向大自然來證明:所有的磨難都擋不住它所要求的高度,湛藍的天空定會是它最後的歸宿。於是,它便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電閃雷鳴,一次又一次的絕處逢生。你看,它颯爽的英姿上還印刻著傷痕! 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踏著腳下這塊堅實的土地,伴著雄鷹的陣陣嗥叫。讓所有的煩惱,在這山谷中游盪。懷著一顆堅強的心,擊碎困難、畏懼之石,用激情點燃生命的火把,迎接生命的挑戰!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