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台風論文文獻

台風論文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0 23:00:09

❶ 求篇論文:介紹台風和台風災害,以及個人對台風的看法!

台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東亞一帶叫台風;在南半球稱旋風。
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1)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台風;
(2) 菲律賓或中國海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台風的形成 台風的成因,是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升空,而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風」。由於海面之廣闊,氣流循環不斷加大直徑乃至數有公里。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磨擦,由於越接近赤道磨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漩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漩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台風和台風路徑。台風的中心就在我們目前看到的風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據風向和風速就不難判斷出台風中心的距離和走向了。根椐我四十年觀測台風耒臨前的行雲方向,判斷台風是否從本地經過,基本上全部准確。准確性有好多次竟先予本地的預報。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我們就稱它為台風。( 以下不代表我的編輯 )
從台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台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台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台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編輯本段台風的發源地
台風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廣闊的洋低緯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熱帶擾動加強發展為台風的初始位置,在經度和緯度方面都存在著相對集中的地帶。在東西方向上,熱帶擾動發展成台風相對集中在4個海區。
(1)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2) 菲律賓群島以東、和琉球群島附近海面
(3)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海面
(4)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
編輯本段台風的分級
一、較強台風
超強台風(Super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台風(S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
台風(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
二、弱台風
強熱帶風暴(S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
熱帶風暴(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
熱帶低壓(TD):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編輯本段台風的路徑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①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②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③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編輯本段西北太平洋常見幾種異常路徑
根據異常台風路徑對我國的影響,通常將異常路徑分為八種型式:
(1) 黃海台風西折:其主要特點是台風沿125E附近北上到黃海時突然西折,襲擊遼魯冀三省沿海,而正常路徑是在這一帶向東北方向轉向的。
(2) 南海台風北翹:這類台風主要特點是到南海北部急轉,沿經線方向北上,正面襲擊廣東省。正常路徑是在南海北部繼續西移,登陸我國廣東西部、海南島或越南。
(3) 倒拋物線路徑:倒拋物線與拋物線路徑相反,它將折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動,有少數在我國華東登陸。正常路徑是向西北方向移動或成拋物線向東北方向轉向,
(4) 迴旋路徑:當兩個台風距離足夠接近時,在太平洋上常見到互相作逆時針方向迴旋,並存在互相吸引的趨勢。Fujiwhara曾對此做過實驗,並指出其間相互吸引的作用。
(5) 蛇形路徑:當台風在前進過程中,同時出現左右來回擺動,表現成一條蛇形路徑。預報時,每一次擺動,都可能引起預報結論的混亂,或隨實況不斷地改變預報結論。
(6) 順時針打轉:台風打轉是其移向急變的一種方式,打轉以後往往選擇一條新的路徑移動,使原來的預報失敗。順時針打轉一般發生在基本流場很弱的環境里。
(7) 逆時針打轉:有一部分逆時針打轉發生在幾種基本氣流並相互作用的環境里,這和順時針打轉基本氣流很微弱的環境不同。
(8) 高緯正面登陸:這類台風生成以後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動,登陸朝鮮和我國遼寧、山東一帶。這類路徑很穩定,但概率很小。在同一個經度上,這種路徑比正面登陸我國華東的路徑要偏北10-15個緯度。
台風除了給登陸地區帶來暴風雨等嚴重災害外,也有一定的好處。
據統計,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台風降雨量約占這些地區總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國家的農業困境不堪想像;此外台風對於調劑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由於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因此氣候也最為炎熱,而寒帶地區正好相反。由於台風的活動,熱帶地區的熱量被驅散到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寒帶地區的熱量得到補償,如果沒有台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氣候越來越炎熱,而寒帶地區越來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溫帶也就不復存在了,眾多的植物和動物也會因難以適應而將出現滅絕,那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情景。
編輯本段台風的災害
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
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 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http://ke..com/view/951.htm

❷ 尋!!!中國古代台風研究

中國古代的台風研究

我國古代的史書和地方誌中有關台風的描述也是不絕如縷。《呂氏春秋•有始覽》中就有關於「八風」的記載,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人民對風的觀測研究已相當細致。颶風一詞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出現早,南朝劉宋時期沈懷遠在《南越志》中記載:「熙安多颶風,颶者,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在九世紀的《嶺南異物志》中談到颶風或台風到來之前,會出現一種特別的風,稱為「煉風」。在《嶺表錄》中記載「夏秋之間,有暈如虹,謂之颶母,必有颶風」,是最早關於台風天氣預測的記載。《嶺南雜記》中對颶風、台風的描述就更加詳細:「……之氣如虹如霧,有風無雨,名為颶母,夏至後必有北風,必有台信,風起而雨隨之,越三四日,台即倏來,少則晝夜,多則三日,或自南轉北,或自北轉南,闔夏時陽氣司權,南方之氣為北風摧郁,郁極而發,遂肆橫激,其轉而北也,因北風未透,南風即起,北風之郁,仍復衡決,必倏有西風,其台始定,然後行舟。土人謂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台。台甚於颶,而颶急於台。颶無常期,台經旬日。自九月至冬,多北風,偶或有台,亦驟如春颶。船在洋中遇颶可支,遇台難甚,蓋颶散而台聚也。」

台風英文為typhoon,詞源為中文的「台風」,是古代中國人對來自台灣方面風暴的稱呼,後通過傳教士傳至歐洲,並在20世紀由國際氣象組織規定,在國際日期變更線(東経180度)以西的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發生的熱帯低気圧中,中心付近的最大風速超過17.2m/s的稱為台風。因此,台風在現代氣象學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只有符合上述標準的熱帶風暴才能稱為台風。

上海古代台風

元大德五年(1301年)
七月初一 大風,屋瓦皆飛,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殺人畜,壞廬舍,漂沒人口一萬七千餘。

明洪武五年(1372年)
七月 大風雨,海溢,漂沒死者萬餘人。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七月初一 颶風,揚沙拔木,漂沒三州,一千七百家盡葬魚腹。崇明沿沙廬舍盡沒,民溺十之七八。松江府溺死二萬餘人。

明正統九年(1444年)
七月十七、十八日 烈風暴雨晝夜不息,海大溢,平地丈余,人廬漂沒。

明天順五年(1461年)
七月十五日夜 大風雨,潮湧丈許,漂沒廬舍。崇明、嘉定、上海等縣共溺死一萬二千五百餘人。

明成化八年(1472年)
七月十七日 風雨狂驟,已經兩日,是夜潮汐正上,風東北益狂,忽轉西南,海大溢,平地丈余,浮骸萬余。
明正德四年(1509年)

七月六日至十一日 雨晝夜不止,平地水丈余。自是三年內大水為災,人飢而死者數萬。冬極寒,黃浦江冰厚二三尺,經月不解。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

閏七月初三 颶風,海溢,水涌二、三丈,漂浮人廬數萬。大飢、大疫。

明萬曆十年(1582年)

七月十三日 大風雨,海溢,蘇松六州縣壞田禾十萬頃,溺死二萬人。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

六月 大水,溺人數萬。

七月十八日 颶風,海溢,水高一丈四五尺,漂沒廬舍數千家,死二萬餘人,六畜無算。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八月三日 颶風、潮溢,居民溺死無算。驟雨連宵,浦潮相接,上海城內水高五尺多,鄉民船行田中,花豆皆腐,大疫。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六月初一 大風潮,暴雨如注,二更余忽海嘯,潮挾風威,沖入沿海數百里。寶山水面高於城丈許;嘉定、崇明、吳淞、川沙和柘林八九團等處,漂沒海塘數千丈,淹死十萬餘人。

清雍正元年(1723年)

七月十八、十九日 大風拔木,禾棉俱傷。海溢,溺死人以萬計。

清雍正十年(1732年)

七月十六、十六日 颶風大作,海潮怒涌,暴雨如注,海大溢,寶山城內官署民房皆傾,上海城內水溢於途,浦東沿海水至樹梢,溺死人畜無算。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七月十四日 夜,颶風陡作,大雨,海潮泛溢,田禾被淹,人廬漂沒,僅上海、南匯兩縣即溺死二萬餘人。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

八月初三(9月7日) 颶風,夜潮驟溢,水丈余,城市街巷盡沒,崇明沿海居民死一萬人。十二月二十七日(1862年1月26日),大雪三晝夜,雪深三至六尺,門戶被封,雪擁及肩。黃浦、泖湖等處皆冰,半月不解,民多斷炊,凍餓死者無算。

六月十三日(7月31日) 上海遭受台風襲擊。徐家匯觀象台根據單站氣象要素變化,發布台風襲滬的預報,並發表了《1879年7月31日的台風》論文。

清光緒七年(1881年)

六月二十至二十一日(7月15~16日) 強台風襲滬,黃浦江中船隻走錨,進水,沉溺無算,浮屍漂流。

閏七月初三至初五(8月27~29日) 台風襲滬,大風暴雨海溢,馬路行舟。黃浦江內及吳淞口船隻沉傷甚多,撈屍不少,棺木賣空。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八月初三(9月1日) 台風暴雨,海溢,城市街巷盡淹,外灘水深及膝,沿海及長江口各沙洲圩塘盡毀,沿海民房盡毀,淹斃萬餘人。

❸ 寫論文時引用他人文獻的圖表要怎麼標注

在「南海季風指數」後,打上[],根據參考文獻的出現順序標上即可。如果參考文獻陳瑞閃.台風[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49-163」,出現在第一,[]括弧里就標1即可。

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3)台風論文文獻擴展閱讀:

以畢業論文為例,論文正文版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與「關鍵詞」行間空兩行;

②漢語正文文字採用小四號宋體;正文英語正文文字採用Times New Roman12號,標題漢語採用四號黑體,標題英語採用Times New Roman14號,每段首起空兩格,1.25倍行距;

③段落間層次要分明,題號使用要規范。理工類專業畢業設計,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序號與層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順,語言流暢,無錯別字,無違反政治上的原則問題與言論,要採用計算機列印文稿,統一採用A4紙張;

⑤圖表要求:所有圖表、線路圖、流程圖、程序框圖、示意圖等不準用徒手圖,必須按國家規定的工作要求採用計算機或手工繪圖,圖表中的文字漢語用小五號宋體。

❹ 關於台風的科學小論文,300字左右就可以了。

轉的一篇文章

關於台風的調查報告

浙江省蕭山 體育路小學 503 沈哲陽

台風,這個詞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天氣預報、新聞媒體和網上都爭相報道著最近幾個星期的「海棠」、「麥莎」兩次台風。今天,「麥莎」來了,我還親身去體驗了一番。

一出門,台風就把我嚇了個膽戰心驚――不遠處一塊廣告牌從天而降,與建築物摩擦了幾下就「啪」的一聲落了地。我想:幸虧那裡沒人,不然砸到行人身上可不是小事了。我不經意間抬頭看了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發現一個花盆正在扭著身子,似乎在說:「你再過來,我就掉下來砸你!」嚇得我趕緊抱著頭,逃離了這片「危險地帶」。

在街上,更是覺得處處充滿著危險。想靠左邊走,總是害怕廣告牌掉下來;想靠右邊走吧,又怕被搖晃的路燈砸了個正著。馬路旁的樹也被吹得痛苦的扭曲著身子,發出「嗚嗚」的「哭」聲,但這僅僅只是打了個擦邊球呢!看來,台風的威力還真大呢!

在台風面前人類是多麼的弱小,像一隻巨形的手肆虐著大地,讓我望而卻步。台風究竟是什麼?這巨大的威力從何而來?又如何消失?在她面前我們不會束手無策吧!我的內心充滿了無數的疑問和好奇,自然界的奧秘已牢牢地吸引著我,我為此而激動。

課題研究的內容有了!在大自然的怒吼聲中我踉踉蹌蹌跑回了家,解開自然之謎已成了我的當務之急。

一、台風的由來

台風是一個強烈的熱帶氣旋。它好比水中的漩渦一樣,是在熱帶洋面上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漩渦。在移動時像陀螺那樣,人們有時把它比作「空氣陀螺」。由於台風影響時常常伴有狂風暴雨,氣象上給它取了一個與普通大風不同的名字―台風。

二、台風的命名

台風有許多名字,如「麥莎」、「雲娜」等等,像是人名。我聽到媽媽不只一次地問過:「台風干嗎取這些名字?」但從沒有過答案。你也想知道這些名字的由來嗎?請看下文吧!

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地區啟用了一套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新命名表,它們均採用由WMO所屬的台風委員會成員的14個國家和地區所提供的亞洲名字。其的特點:一、大多使用了花、動物、鳥、樹甚至食品等的名字,有些還是描述性的形容詞;二、名表沒有採用名字的字母順序,而是按提供名字的國家或地區的字母順序。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十個名字,名表中共有140個名字。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的循環重復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某些名字有可能從名表中「退休」。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當某個台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死傷後,成了公眾知名的台風,為了防止它與其他台風同名,便從現行名表中將這個名字刪除,以後不再使用。

三、台風的形成

台風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必須具備特有的自然條件和氣象條件的,而且其結構極其復雜。

台風形成的條件主要由以下四點:一是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台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二是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三是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台風暖中心結構;四是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台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四、台風的危害

今天只要打開電視機、無線電、電腦上網你都會看到或聽到關於台風的各種危害,人員傷亡、上萬的房屋倒塌、無數的良田被淹、小街成了大河……強風、暴雨、泥石流,無數的人們在搖晃的「安樂窩」中無助地等待著大自然的安排。台風的突發性和巨大的破壞力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台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1、強風

台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2、暴雨

台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一次台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達500-800毫米。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台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

3、風暴潮

所謂風暴潮,就是當台風移向陸地時,由於台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台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化等災害。

五、台風的防範

常聽說:防範於未然。面對這種強大的自然災害,你可千萬不要被巨大的威力給嚇傻了。其實台風也像非典一樣是可以「防範於未然」的。對台風的防範我也作了一翻仔細的調查,在緊要關頭,一定對你有幫助。

首先,不要站在低窪松軟處;其次,不要處身於陡坡地帶;再次,不要站在露天地帶及樹下,以防雷擊;最後,盡快到地勢高的、堅固的建築物,如鋼筋混凝土建築內躲避。只要有防患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及早覺察山洪暴發,果斷轉移人員,悲劇是可以減輕乃至避免的。

通過對台風的全面調查,我已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我不禁感嘆:台風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那它一定有很大的能量咯。據說,台風的能量相當於全球一天總發電量的200倍!如果把這些能量利用起來,那地球就沒有「資源危機」了。

「東方時空」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氣象台預測到了台風將要在廣州登陸,廣州水庫接到消息後,立刻把水庫里的水放光,用來發電,台風一來,台風所帶來的暴雨又把水庫灌滿了,廣州水庫多發了800萬度電。看來台風也是可以利用的。

我們還是要多研究台風,把台風的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把人員傷亡的幾率和台風造成的災害降你到最低點。

如何將台風蘊藏的巨大能量解救地球的資源危機?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

❺ 描寫台風的論文

台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東亞一帶叫台風;在南半球稱旋風。台風的成因,是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成水汽升空,而周圍的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風」。
台風內各種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為外層區(包括外雲帶和內雲帶)、雲牆區和台風眼區三個區域;鉛直方向可以分為低空流入層(大約在 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層(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間上升氣流層(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個層次在台風外圍的低層,有數支同台風區等壓線的螺旋狀氣流捲入台風區,輻合上升,促使對流雲系發展,形成台風外層區的外雲帶和內雲帶;相應雲系有數條螺旋狀雨帶。捲入氣流越向台風內部旋進,切向風速也越來越大,在離台風中心的一定距離處,氣流不再旋進,於是大量的潮濕空氣被迫強烈上升,形成環繞中心的高聳雲牆,組成雲牆的積雨雲頂可高達19公里,這就是雲牆區。
台風在低層主要是流向低壓的流入氣流。由於角動量平衡,在內區可產生很強的風速,在高層是反氣旋的流出氣流。上下層環流之間通過強上升運動聯系起來,這是台風環流的主要特徵。
台風中最大風速發生在雲牆的內側,最大暴雨發生在雲牆區,所以雲牆區是最容易形成災害的狂風暴雨區。2006年的1號強台風「珍珠」(Chanchu),在菲律賓、中國東南部、台灣總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億美元的損失。2006年的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賓、台灣、中國東南部總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億美元的損失。2005年的19號超強台風「龍王」(Longwang),給我國台灣、福建、廣東、江西等地造成大風大雨,並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由此可以看出雲牆區的破壞性大。
因此加強台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台風災害的重要的措施。對台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在衛星雲圖上,能清晰地看見台風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台風中心的位置,估計台風強度,監測台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台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台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測台風動向。建立城市的預警系統,提高應急能力,建立應急響應機制。還有氣象台的預報員,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台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布台風預報,台風緊報或緊急警報,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布台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台風災害的重要措施。

❻ 台風方面的論文能在哪個期刊發表

氣象災害來防禦雜志徵收台風類自論文

台風類論文在撰寫後可以進行投稿的刊物有以下這些方面:

《氣象災害防禦》(季刊)是創刊於1983年,由吉林省氣象局主管、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科技期刊,1994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為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氣象災害防禦》的辦刊宗旨為:聚焦氣象災害,刊發氣象災害防禦領域學術成果,促進氣象系統專業理論、觀點和技術交流,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的欄目有:氣象災害、災害防禦、風險評估、適應工程、農業與氣象、氣象觀測與網路、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環境與生態等等。

應用氣象學報雜志徵收台風類論文

《應用氣象學報》1992年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北京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編輯質量獎、編輯規范獎、辦刊條件獎」;1995年獲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大氣科學技術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反映新理論和新技術在大氣科學中的應用,以及氣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應用於有關領域的科研成果
國際期刊的話,一般氣象類的都可以,比如JOURNAL OF CLIMATE、MONTHLY WEATHER REVIEW等等

❼ 有關台風論文

台風
台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台風分級。台風按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的大小進行分級。過去中國氣象部門將8級至11級風稱為台風,12級和12級以上的稱為強台風。1989年1月1日起,採用國際統一分級方法,近中心最大風力在8級~9級時稱為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在 l0級~11級時稱為強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在12級或12級以上時稱為台風。為了敘述簡單,以下仍統稱為台風。
台風路徑。台風路徑大致可分為三類:①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②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③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台風災害。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②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OO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台風編號。中國把進入東經l50度以西、北緯 l0度以北、近中心員大風力大幹8級的熱帶低壓、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