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概要杜澤遜
A. 中國歷史文獻學考試主要考啥它的重點是啥會考哪些內容
201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各科目參考書
「中國歷史文獻學」課程參考書如下: 參考書目
1.《文獻學概要》,杜澤遜,中華書局2001年。
2.《中國歷史文獻學》,楊燕起,高國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考試大綱
中國歷史文獻學考試大綱
1.「文獻」的概念及其內涵變化。
2.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對象、任務以及學科構成,學習歷史文獻學的意義。
3.歷史文獻學與歷史學的關系。
4.文獻載體的演變過程。
5.古籍的主要編纂體裁類型及編纂特點。
6. 古代重要類書及其文獻價值。
7. 叢書的概念及其作用。
8. 《四庫全書》編修的歷史背景、體例特點、流傳情況及其功過。
9.目錄學的概念和目錄學對於讀書治學的指導作用。
10.古代書目的主要類型及其各自的特點和功用。
11.圖書的四部分類法及其產生、確立、影響。
12.版本、版本學的概念,版本學對讀書治學的功用。
13.我國古籍版式與裝幀制度,官刻、私刻、坊刻古籍的特點。
14.古籍版本類型及其特點。
15.校勘、校勘學的定義, 校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6.陳垣「校勘四法」的具體內容。
17.歷代古籍散佚的幾大原因及其給圖書造成的損失。
18.班固《漢書•藝文志》的體例、成就與影響。
19.鄭玄注的特點及其在文獻學上的貢獻。
20. 《隋書•經籍志》的體例、著錄特點及其在目錄學史上的地位。
21. 唐代劉知幾的《史通》及其對歷史文獻學的貢獻。
22.清代校勘名家及其主要校勘成果。
B. 歷史文獻學是研究什麼的
歷史文獻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
歷史文獻學是對文獻的產生發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2)文獻學概要杜澤遜擴展閱讀
學科特點
綜合性,是指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對象、領域以及所運用的理論,方法既涉及到歷史學,也涉及到古典文獻學,同時又與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年代學、歷史地理學以及古代文學、中國哲學史、科技史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綜合性雖然不是歷史文獻學的學科性質,但的確是它的一大特點。
基礎性,是就歷史文獻學在歷史學的結構體系中所處的基礎地位而言的。研究歷史必須依據史料,史料的范圍雖然很寬廣,但傳世的和出土的歷史文獻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實踐性,是說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強調實踐講求致用的學問。無論整理還是研究歷史文獻,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如版本、目錄、校勘、辨偽、輯佚等都需要長時期的動手實踐和經驗積累,方能得其門徑而取得成就,而整個歷史文獻學學科也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文獻工作實踐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C. 孫欽善《中國古典文獻學史》怎麼學
相當難讀,內容也很冗長。如果不是奔著peking 大學去的沒必要讀,別的學校也不用這個教材。個人覺得杜澤遜《文獻學概要》加黃永年《古籍版本學》就差不多了,然後狂背書名。
D. 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版本必讀兩本書
杜澤遜的 文獻學概要
孫欽善的 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
E. 杜澤遜文獻學概要復習重點
杜老師的那本書太雜了,不過本來文獻學內部的學科體系就沒有那麼嚴密,復習起來用分章單獨准備比較好。
F. 求中國古典文獻學考研書籍、資料以及前輩寶貴經驗,學科導師情況!!!
想考哪個學校?
最基本的參考書:杜澤遜《文獻學概要》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 ,資料各個學校有所不同,考研大多需要測試古文閱讀能力,推薦閱讀《古文觀止》等讀物,增強能力。
文獻學排名比較靠前的學校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文獻學需要比較深厚的功底,如果想考古典文獻的研究生,要做好研究生時光不能虛度的准備,因為文獻學是一門比較注重實踐的學科。祝你成功
G. 傳統文獻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傳統曾經遭到意識形態的閹割,以致於我們除了做些典籍的貴族式研究,很難看到傳統的蹤影。以前的國學熱仍舊是一種旁觀者式的復歸傳統,畢竟我們的習俗、文化傳承方式,以及各類文物被文革所破壞。如今,長期處於「傳統」迷惘的上一代、這一代和下一代,又要面對全球化的沖擊。看到很多人為中國加入全球化而歡欣鼓舞,心中頗多感慨。要知道,傳統的困境又將進入「全球化」旗幟下西方現代文明的「合法」侵襲。本來,任何文化尤其弱勢文化在全球化面前不堪一擊,中國的情況更是如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傳統,很多國家都有文化委員會(Council),包括西方國家,還有相關的法律,這是政府層面的。反觀中國,政府除了由於某些領導人的偏好做些弘揚民族文化的表示,並沒有對傳統文化做真正的、全面的考慮和保護。比如,古籍出版大量依靠市場選擇,若大的中國對於自己悠久的文化典籍竟只有400萬人民幣的政府資助,何等的悲哀!地方政府也僅僅為了旅遊來假造歷史,對地方風俗、古跡的保護非常有限。傳統文化類學術機構的正常運作缺乏資金和規范,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的學者像中國這樣忙於建立所謂的新學科,在處理傳統學科與現代課程的關系方面缺乏經驗。藏於民間的傳統文化,一天天衰弱,學者與民間的關系還是那麼遙遠。希望政府、學術機構(學者)和民間力量合作,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有並豐富我們的傳統文化。
談了兩個問題,一是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涵的認識。該學科是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而形成的學科。其內涵包括以下層次:傳統的「小學」層面;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之書,即中國文化元典;歷史地理學和官職等;在此基礎上,才進入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體裁的專門研究。二是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培養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體會。首先要熱愛本專業,認識所從事專業的重要性。該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一定要通過古籍整理的實踐培養研究生。
一、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涵的認識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它涉及的內容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而對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太遙遠的不說,從孔老夫子序《書》、記《禮》、正《樂》、訂《詩》、解《易》、作《春秋》算起,少說也有兩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但是中國古代文獻學家大多偏重於實踐,不重視理論的探討,所以除了唐初劉知幾《史通》、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校讎通義》等少數幾部帶有理論探討性質的著作之外,最早的文獻學理論著作要算鄭鶴聲出版於1933年的《中國文獻學概要》(商務印書館)。但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確立,才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它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各家的認識並不一致,這一點,我們從全國高校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古典文獻學專業方向設置方面可以大致了解。
正因為古典文獻學是有關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與整理的學科,因此與古代文化各個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關系,比如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史學、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內涵都與中國古典文獻學有重合的部分。但是既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內涵。
我的理解,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在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文獻學理論與方法而形成的學科,它為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其它涉古學科提供有關典籍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文獻處理方法。所以它更測重「橫」的規律的探討,而不是像古代文學那樣更重視「史」的規律的研究。
就其內涵的層次而言,至少包括以下層次:第一是傳統的「小學」層面,即目錄、版本、校勘,文字、音韻、訓詁,這是古典文獻學的基礎。第二層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之書,即中國文化元典,像《尚書》《周易》《詩經》《左傳》《老子》《論語》《莊子》《孟子》《荀子》《楚辭》等。第三是歷史地理學和官職等,呂思勉曾說,歷史地理學和官職之學是研究中國學問的兩把鑰匙。在此基礎上,才進入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體裁的專門研究。第四層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礎學科,包括:古典文學基本資料的整理,如文學作品總集、歷代作家別集的校點、箋注、輯佚、新編;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如撰寫作家傳記、文學活動編年、作品系年、以及寫作本事、流派演變的記述與考證等;基本工具書的編纂,如古代文學家辭典、文學書錄、詩詞曲語詞辭典、戲曲小說俗語辭典、文學典籍專書辭典、斷代文學語言辭典等。這些研究是各類專題研究賴以進行的基本條件,具有相對的長期穩定的特點。
中國古典文獻的內容如此之多,而且都是專門之學,一個人當然不可能樣樣精通。即使那些通人碩儒也是學有專攻的。但是在個人專門從事的學科方向上,力求「辨彰學術,考鏡源流」,能夠處於較前沿的境地。所以,作為濃縮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各層次知識的《古典文獻學》這門課,應當是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必修課。學習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關注、跟蹤相關學科的進展情況。這樣,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涉及到某一方面的問題,可以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最重要、最權威的資料。
二、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培養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的體會
首先要熱愛本專業、了解學習本專業的意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專業和經濟效益關系十分密切。申請科研立項,申請經費資助,申報科研獎勵,幾乎每一項填表工作都有「能否創造經濟效益」的問題。對研究學習古典文獻學專業的人來說,遇到這類表格,往往十分尷尬,不知不覺當中,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的意義產生了懷疑,減少了學習的信心。所以,應當給同學講清楚,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是它的根。傳統典籍,則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因而傳統文化的研究是一項尋求民族之根、築造民族靈魂的偉大工作,它是社會主義新文化大廈的基礎。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而其文明傳承沒有間斷,民族文字、民族典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用的不是方塊表義漢字,而是拼音文字,那麼,我們面對粵語寫的小說、吳語寫的詩歌、閩南語寫的散文等,恐怕只有經過九曲重譯才能略知其大意一二。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一個民族,那是無法理解的。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實踐性強,主要指的在大量閱讀原典基礎上的整理實踐。理論再多,那怕講的頭頭是道,不親自拿著古籍字酌句斟,午夜篝燈,殘宵不倦,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碩士研究生期間,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仔細地校勘一些古籍,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研究生沉潛到典籍的最低處,了解它生成的最細微因素,就如同從事生物研究者對其研究對象進行細胞解剖一樣。
當然,中國古典文獻學並不排斥理論,實際上,沒有理論,我們面對的古籍只能是一盤散沙。聚沙成塔是理論的偉大魔力。當前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界,理論的建樹處於低谷。古典文獻學的學習和研究應當努力擺脫對一切現成理論的依傍,盡量從材料中發現問題。研究者應當沉潛於史料的寶藏之中,並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提煉出理論結晶。研究的靈感應當來自典籍本身,不是用實證去證實現成的理論,而是從大量的古籍整理實踐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論。
H. 北師大考研,書目中有 杜澤遜 文獻學概要,此書有一個修訂本,我該選修訂本還是選舊本
同是考古籍所的孩紙哎~
無所謂的,修訂的幅度不大,其實超星上有杜老師講課的錄像,比看書強多了,每天走路坐車的時候聽一聽就好
I. 杜澤遜的著述
1987年至1993年參加王紹曾先生主編的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規劃項目《清史稿藝文志拾遺》編纂工作,任副主編。1993年至1997年參加季羨林先生主編的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項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工作,任常務編委兼總編室主任。1992年至2005年獨立從事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科研規劃重點項目《四庫存目標注》,該書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8冊約370餘萬字。所撰《文獻學概要》一書,2001年由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該書入選「十一五國家級教材」。2004年開始主持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項目《清人著述總目》。2005年開始參與主持山東省政府特批重大項目《山東文獻集成》編纂工作,任編纂處副主任。2009年開始主持山東省古籍整理研究項目《山東文獻總目提要》。2010年開始主持國家清史纂修項目《清史·藝文志》。2012年開始主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大項目《十三經註疏匯校》。自1987年以來,著作《四庫存目標注》、《文獻學概要》、《清人著述總目》(主編)、《清史藝文志》(主編)、《微湖山堂叢稿》、《清史稿藝文志拾遺》(副主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常務編委)、《山東文獻集成》(編纂處副主任)、《漁洋讀書記》(王紹曾、杜澤遜編)、《清經解三編》(劉曉東、杜澤遜編)、《中國歷代書目提拔叢書(第三輯)》(主編)、《經籍訪古志》、《古文舊書考》、《靜嘉堂秘籍志》、《史記校勘記》(王紹曾、杜澤遜整理)、《山東著名藏書家》(杜澤遜、程遠芬撰)等。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