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獻加工
❶ 文獻按照加工深度可以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
文章按照加工深度可分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
❷ 按照文獻加工的深度劃分,綜述述評屬於什麼學位論文屬於
這么簡單還用問?學位論文需要你有一定的創新,而綜述述評一般僅僅是學位論文中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對前人研究的綜述。當然,也有不少綜述述評類論文在專業雜志上發表,但要寫好綜述述評類文章是有難度的。
❸ 根據文獻的信息內容加工深度的不同,文獻有哪些類型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零次文獻(灰色文獻即未公開發表的文獻)書信、手稿、筆記、試驗紀錄內等,未經任何加工整理的信息容。
一次文獻(原始文獻)指基於作者本人的工作和科研成果而創作的原始論文。
二次文獻 是對大量無序的一次文獻的收集、加工、整理而成的報道性、檢索性的文獻資料。
三次文獻是利用二次文獻,並在其指導下對大量一次文獻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加以濃縮和提煉而寫成的文獻。
❹ 按文獻信息內容性質和加工深度可以將文獻劃分為哪些類型,並簡要解釋
根據劃分標準的不同,文獻有多種分類方式。一、按文獻的編輯方法和出版特點劃分1.圖書圖書是指對某一領域的知識進行系統闡述或對已有研究成果、技術、經驗等進行歸納、概括,是一種比較系統完整而又成熟定型的出版物。它是迄今為止最主要的文獻類型,占據整個文獻系統的主導地位。圖書一般具有完整定型的裝幀形式,首尾銜接,結構嚴謹,積葉成冊,自成體系,以單行本、多卷書或叢書等形式出版發行。圖書的內容系統、論述全面。一般記錄一個中心內容或圍繞一個問題,以歷史為起點而以現實為重點進行論述。因此,讀者通過閱讀不僅可以獲得一般性的知識,還可以從中得到歷史的或現實的、理論的或方法的系統知識。圖書反映的知識可靠、觀點成熟。一本書的形成往往經過著者的選擇、核對、鑒別和融會貫通,包含著著者本人在社會實踐、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中的經驗總結,是著者長期研究的成果、學識的積累。因此,對於我們查找各種事實、數據、資料的來源與出處,以及查考變遷沿革等,圖書具有無可取代的優越性。圖書的成書過程較長,從寫作到出版,要通過核對、鑒別、篩選、提煉、校對等多道工序,由此圖書的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傳遞信息速度慢,內容不便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及時更新,它反映的知識內容明顯滯後,一般不含最新的信息內容。圖書按照內容、著述目的和使用特點,可劃分為普通圖書和工具書兩種類型。普通圖書提供讀者具有完整性、系統性、連續性的知識,適合讀者系統閱讀或精讀,包括教科書、專著、科普與通俗讀物、文學藝術著作等。工具書是廣泛收集某一范圍的知識或資料,按特定體例或方式編排,提供基本知識和文獻線索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文獻,分為參考工具書和檢索工具書兩大類,具體包括辭典、網路全書、年鑒、手冊、表譜以及索引、目錄、『文摘等等。2.期刊期刊,又叫雜志,它是指有固定的名稱、版式、開本和篇幅,匯集若干作者分別撰寫的多篇文章、資料或線索,由常設編輯機構的工作人員依照一定的出版周期,使用連續的卷期號或年月順序號作為時序的標識,計劃無限期連續出版的出版物。期刊是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而產生的,是現代文獻的一種主要類型。期刊具有內容廣泛、知識新穎、出版周期短、傳遞信息快、數量龐大、流通范圍廣等特點,讀者可以很方便地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期刊,及時了解國內外各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自1665年1月在法國巴黎創刊的《學者周刊》和l665年3月英國皇家學會創辦的《皇家學會哲學匯刊》問世以來,其發展十分迅速,它在人類的科學和生產活動中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記載、傳播和交流社會文化和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根據之一,是科技人員進行信息交流的正式、公開而有秩序的工具。據統計,科技人員所獲取信息的65%以上來源於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檢索對象,因此被稱為「整個科學史上最成功的、無處不在的科學信息載體」。期刊按其內容性質或使用對象,可以劃分為學術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檢索性期刊。報紙,也是期刊的一種類型。它和期刊一樣,有統一的名稱,有常設的編輯機構,定期連續出版,每期匯集許多文章、報道、資料、消息。但它比期刊時間性更強,出版周期更短,有日報、雙日報、三日報、周報、旬報等不同出版周期之分,是信息報道最及時的一種文獻;內容更加廣泛,它以最快的速度報道世界各地發生的時事新聞、評論和各學科領域出現的最新成果;版面較大,多為對開或四開,以單張散頁形式出現;出版量大,擁有讀者面廣,人數眾多。因此,報紙是重要的情報源和社會輿論工具,對社會經濟生活有著廣泛的影響。對報紙進行內容分析和輯錄整理,是資料工作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報紙報道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如圖書、期刊等其他文獻類型。3.特種文獻資料特種文獻資料,又稱叢刊,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是出版形式比較特殊的一種文獻類型。它介於圖書與期刊之間,似書非書,似刊非刊。這類文獻總的特點是數量大,增長快;內容廣泛,類型多樣,涉及各學科和各領域;保密性強,出版分散,有不同密級程度,有的公開發表,有的內部發行;出版周期很不固定,收集比較困難;現實性強,情報價值高,從不同領域即時反映當前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進展動態、研究水平及發展趨勢。它們對於國民經濟、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直接參考應用價值。特種文獻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科技報告科技報告是關於某項科學研究和革新成果的系統總結,或是研究過程中階段進展情況的實際記錄,又稱技術報告。它通常以正式報告、進展報告、技術札記、備忘錄等形式出版。科技報告的信息特點是:形式活潑,每份報告不論篇幅長短,獨立成冊,冠有總的名稱並連續編號;內容詳盡專深,往往附有大量的數據和圖表,資料准確可靠,幾乎涉及整個科學、技術領域以及社會科學、行為科學和部分人文科學,能充分反映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成果、動向和發展水平;時效性強,許多最新的研究課題和尖端技術,首先發表在科技報告上;發行范圍嚴格控制,科技報告初次公布以保密資料形式內部交流,經過一定時間以後逐級解密,再公開發表。因此,科技報告具有很高的情報價值,是迅速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尤其在某些發展迅速、競爭激烈的高科技領域)的重要資料來源。
採納哦
❺ 簡述文獻按加工形式可分為哪三類它們的關系
根據文獻的加工程度不同,可將科技文獻劃分為三個等級結構。一次文獻,也稱一級文獻或原始文獻;二次文獻,也稱二級文獻或檢索性文獻;三次文獻,又稱三級文獻或參考性文獻。
1、一次文獻是作者在科學研究、科學和生產實踐中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創作而成的文獻。例如專著、報刊、論文、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等。
2、二次文獻是文獻情報人員將大量分散的、無序的原始文獻進行篩選、整理、報導和組織所形成的文獻,例如目錄、索引、文摘、題錄等都屬於二次文獻。
3、三次文獻是指利用二次文獻的線索,系統地檢索出一批相關文獻,並對其內容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和評述而編寫出來的文獻。可分為綜述研究類和參考工具類兩種類型。動態綜述、學科總結、專題評述、進展報告等屬於前者;科技詞典、網路全書、年鑒、手冊、名錄等則屬於後者。
從一次文獻到二次文獻,三次文獻是一個由博到約,由分散到集中,由無序到有序,由有序到有機的結構化、系統化的過程。
(5)按照文獻加工擴展閱讀:
三次文獻源於一次文獻,又高於一次文獻,是一種再創性文獻。從文獻情報的角度看,一次文獻是檢索對象(目標),二次文獻是檢索工具(手段),三次文獻是情報研究成果(既可作檢索目標,又可作檢索手段)。
一次文獻在整個文獻中是數量最大、種類最多、所包括的新鮮內容最多、使用最廣、影響最大的文獻,如期刊論文、專利文獻、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論文等等,這些文獻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等明顯特徵。
二次文獻具有明顯的匯集性、系統性和可檢索性,它匯集的不是一次文獻本身,而是某個特定范圍的一次文獻線索。它的重要性在於使查找一次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
三次文獻選用大量有關的文獻,經過綜合、分析、研究而編寫出來的文獻。它通常是圍繞某個專題,利用二次文獻檢索搜集大量相關文獻,對其內容進行深度加工而成。屬於這類文獻的有綜述、評論、評述、進展、動態等,這些對現有成果加以評論、綜述並預測其發展趨勢的文獻,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盡可能引用一次文獻,經過加工的二、三次文獻往往帶有加工者的主觀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❻ 文獻信息按照加工深度分為什麼
依據文獻傳遞知識、信息的質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層次的不同,人們將文獻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稱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 1.零次文獻 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情報信息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獻以前的知識信息,即未經記錄,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們的口頭交談,是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非文獻型的情報信息;二是未公開於社會即未經正式發表的原始的文獻,或沒正式出版的各種書刊資料,如書信、手稿、記錄、筆記,也包括一些內部使用、通過公開正式的訂購途徑所不能獲得的書刊資料。 零次文獻一般是通過口頭交談、參觀展覽、參加報告會等途徑獲取,不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價值,而且能彌補一般公開文獻從信息的客觀形成到公開傳播之間費時甚多的弊病。 2.一次文獻 這是人們直接以自己的生產、科研、社會活動等實踐經驗為依據生產出來的文獻,也常被稱為原始文獻(或稱一級文獻),其所記載的知識信息比較新穎、具體、詳盡。一次文獻在整個文獻系統中是數量最大、種類最多、使用最廣、影響最大的文獻,如期刊論文、專利文獻、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論文等等。這些文獻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等明顯特徵,是科技查新工作中進行文獻對比分析的主要依據。 3.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也稱二級文獻,它是將大量分散、零亂、無序的一次文獻進行整理、濃縮、提煉,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科學體系加以編排存儲,使之系統化,以便於檢索利用。其主要類型有目錄、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明顯的匯集性、系統性和可檢索性,它匯集的不是一次文獻本身,而是某個特定范圍的一次文獻線索。它的重要性在於使查找一次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二次文獻是查新工作中檢索文獻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獻 三次文獻也稱三級文獻,是選用大量有關的文獻,經過綜合、分析、研究而編寫出來的文獻。它通常是圍繞某個專題,利用二次文獻檢索搜集大量相關文獻,對其內容進行深度加工而成。屬於這類文獻的有綜述、評論、評述、進展、動態等。這些對現有成果加以評論、綜述並預測其發展趨勢的文獻,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領域研究動態的綜述類文獻,在短時間內了解其研究歷史、發展動態、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確地掌握待查項目的技術背景,把握查新點。 總之,從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到三次文獻,是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由無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對知識信息進行不同層次的加工的過程。它們所含信息的質和量是不同的,對於改善人們的知識結構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❼ 按文獻信息內容加工的深淺不同可將文獻劃分哪三個結構層次
http://202.207.7.23/wxjs/jczs/xxgl/xxgl_6.htm
分為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
❽ 按文獻信息資源內容加工深度可以將文獻劃分為哪些類型,並簡要解釋
根據文獻內容和加工深度可將文獻劃分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
(1)未經加工出版的手稿、數據原始記錄等文件屬於零次文獻,它是一次文獻的基礎。
(2)專著、報紙、期刊、專利文獻、標准文獻、會議文獻、樣本等成品文獻屬於一次文獻;
(3)對一次文獻進行再加工,通過整理、提煉和壓縮,並按其外部特徵(題名、作者、文獻物理特徵)和內容特徵序化,形成另一類新的文獻形式——目錄、書目、索引、文摘,這就是二次文獻;
(4)利用二次文獻,選擇有關的一次文獻再加以分析、綜合而編寫出來的第三個層次的文獻形式——專題報告、綜述、進展以及手冊、網路全書、年鑒等工具書,這就是三次文獻。
(8)按照文獻加工擴展閱讀
起源
「文獻」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八佾》,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認為「文,典籍也;獻,賢也」。
所以這時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獻指的是古代先賢的見聞、言論以及他們所熟悉的各種禮儀和自己的經歷。《虞夏書·益稷》也有相關的引證說明「文獻」一詞的原意是指典籍與宿賢。
宋代馬端臨《文獻通考》中將文與獻,作為敘事與論事的依據:「文」是經、史歷代會要及百家傳記之書;「獻」是臣僚奏疏、諸儒之評論、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
在他的影響之下,關於文獻的認識,便只限於一般的文字記載,不能表達為文字記載的東西,則不能稱之為文獻。
今天所說的文獻,主要指有歷史意義的比較主要的書面材料,廣義的文獻定義就成了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
❾ 文獻按加工等級劃分為哪幾種
文獻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為三個等級結構: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
一次文獻,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工作經驗、觀察或者實際研究成果而創作的。如期刊論文、研究報告、專利說明書、學位論文等。
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如目錄、文摘雜志(包括簡介式檢索刊物)等。
三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二次文獻進行廣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後進行綜合概括。如學科年度總結、進展報告、進展性出版物等。
(9)按照文獻加工擴展閱讀
文獻在科學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現
(1)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
(2)是在空間、時間上傳播情報的最佳手段;
(3)是確認研究人員對某一發現或發明的優先權的基本手段;
(4)是衡量研究人員創造性勞動效率的重要指標;
(5)是研究人員自我表現和確認自己在科學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進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活動的重要激勵因素;
(6)是人類知識寶庫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❿ 文獻按加工深度,出版形式和載體形態分別可分成哪幾類
按照文獻的出版形式可以分為圖書、期刊、報紙、特種文獻(政府出版物專、學位論文、科技報告、屬專利、標准、檔案、會議文獻、產品樣本等)。
按照文獻的載體形式,可以分為手寫型文獻、印刷型文獻、縮微型文獻、視聽型文獻與機讀型文獻。
按照文獻的創作、使用與加工深度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一次文獻(Primary literature)、二次文獻(Secondary literature)、三次文獻(Tertiary literature)與零次文獻(Zero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