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歷史可為參考

歷史可為參考

發布時間: 2021-03-20 07:42:57

A. 歷史學基礎參考書有哪些

北師大版和山東版的《歷史學基礎輔導全書》
課本:《中國古代史》上下冊 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
《中國近代史》作者:李侃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
《中國現代史》作者:王檜林主編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9-1-1
《世界史:古代史編(上、下卷)》主編:吳於廑 齊世榮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同上)
《世界史·現代史編》(上、下)

可以在書店裡一套訂購,大約是200元。我考研時是這個價。

B. 歷史上有哪些皇帝的生平可以作為勵志資料來參考的

1 唐太宗。貞觀之治。為什麼世界那麼多地方叫唐人街。。可見之影響。
2 武則天。一個女人做到95之尊。就已經是奇跡。更何況他任用賢能,重農桑。這才繼續了唐帝國的輝煌。
3 忽必烈。元朝版圖世界第一。促成多民族統一國家。
4 嘉靖帝。雖然他20幾年不上朝,信道教求長生,使黨爭日劇。但他始終把持住大明帝國的皇權,把帝位傳於賢明的兒子,真可謂是平衡的專家。
5 康熙帝。在位61年。征伐無數,開疆裂土平叛削番,開創清帝國遼闊版圖。慧眼識人,傳位賢子,子又傳賢孫。開創150年清帝國輝煌。

誠然誰人無缺點失誤,皇帝更是如此,普通人總會有人批評指正,皇帝當久了也就好聽的多難聽的少了。。在這只說其優點,也算是對先古的崇敬。

C.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翻譯,急!

這句話的意思是:照鏡子穿衣服,可以發現自己是否穿戴整齊。學習古人經驗,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發展過程。同其他人比較,可以知道你自己為人處事的對錯。

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

原句: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

譯文:

唐太宗嘆息說:「把銅作為鏡子,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把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朝以來,存亡興替;把人作為鏡子,可以明了本身得失,我經常保持這三面鏡子,來防止自己的過錯.如今魏徵已經死了,我丟失了一面鏡啊.

(3)歷史可為參考擴展閱讀: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段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魏徵病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徵立碑,親自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太宗時常想念魏徵,感嘆的對群臣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他把魏徵比作是一面鏡子。

D.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出自哪篇文章

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

原文: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

譯文: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4)歷史可為參考擴展閱讀

此句的背景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並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

魏徵死後,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

魏徵去世後朕派人到他家裡,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只有前面幾行,稍微可以辨認。

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只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

E. 請問中國日報的歷史報刊怎麼查作為參考文獻,需要知道日期和版次。

問題補充:北京日報,2011年6月13日的,具體是第幾期,有誰知道嗎?3Q ....作者.提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上面是格式,具體版次只有去問 ...

F.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是出自哪本書哪頁

出處《舊唐書·魏徵傳》

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同「以古為鑒」。

軼事典故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佳注釋。現在也有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意思一樣。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6)歷史可為參考擴展閱讀:

《舊唐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然而《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歷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這部唐書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於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直

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餘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征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里對書稿作校對並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持下繼續進行),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後人為區別這兩種唐書,把後晉劉昫所著稱為《舊唐書》,而將宋祁等後修的唐書命名為《新唐書》。 《新唐書》行世後,《舊唐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幾乎被人們廢棄。

G. 除了新舊《五代史》關於五代十國,還有哪些史料可以閱讀

如果是要進行學術研究的話,最重要的是基本史料,包括:

兩《五代史》:其中舊五代史因其編纂接近五代尤其重要,但今本為清輯本,使用時當注意。《新五代史》文簡事更簡,多有臆測,文獻價值不大。
《資治通鑒》:今中華書局點校本18、19、20既是。包含大量獨有的材料,尤其珍貴的是司馬光《通鑒考異》中引用了大量已佚文獻。
《五代會要》:成書時代同於《舊五代史》,可與《舊五代史》參看。
《冊府元龜》:此為宋四大類書之一,五代材料此書最為豐富。但規制巨大,閱讀不易。中華書局有影印本,江蘇古籍有點校本。但江蘇古籍的點校本質量極差,點校錯誤比比皆是,值得注意。
兩《南唐書》:宋·馬令與陸游各有一部。陸游文筆稍佳,史識不及,可相互參看。
《吳越備史》:宋·錢儼撰。錢儼為吳越後裔,錢元罐十四子,故其書對吳越多有美飾,值得注意。
《九國志》:北宋成書,今本為清輯本,當注意。
《舊五代史新輯會證》:今人復旦陳尚君所編。以清輯本為底本重新整理了《舊五代史》,並參補了其他史料,可為參考。

另:《十國春秋》:清吳任臣所撰。清距五代已遠,其書所言史事多不知其史源為何,恐多有杜撰,毫無史料價值。隋唐史學者皆以引此書為恥。不知樓上「非常重要,必讀」之論從何而出。

筆記類:

《北夢瑣言》:五代荊南孫光憲撰。孫光憲在荊南為相,親歷五代,所見所聞頗廣。成書又早,其內容多可與他書相證,價值極高。近年來此書成為五代史研究熱點。
《桂苑筆耕集》:唐末新羅人崔致遠撰。崔致遠在江南大鎮淮南節度使高駢幕府為從事,親歷唐末亂局。此書對了解唐末五代初期形勢多有助益。
《容齋隨筆》:此書極有名,所言史事多具啟發性。但有宋人多有偏見,應注意。

另:樓上所言《建隆五代通錄》實為《舊五代史》之史源,早已佚失。樓上若擁有此書,可能成為唐宋史研究近二十年來的最大熱點。望樓上早日將此寶書獻於國家,我輩也可一飽眼福。

樓主若要是找普及類讀物來讀, 沈起煒《五代史話》即可。

H. 什麼叫興替為什麼說學歷史可以知興替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歷史是螺旋式的反展,她重復出現,但又不是完全的重復.了解歷史,了解傳統,就能在社會中處於不敗的地位.說小點一個人的學習過程也可以說得上一部歷史,如果你「不以古為鏡」,那麼不好的歷史就會重復出現.在容易粗心的地方多加留心,就會「見興替」.歷史的作用,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心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在渴望了解自己人類的歷史,總是會問「我們是怎麼回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種內心對於時空的渴望能填補對於生存環境的恐慌.而歷史,雖然對於我們自己遠了點,但是仍然是在這個意義層面上的.學習和了解歷史給自己帶來的跨度感能在很大限度上拉長對人們對生命的態度.二是生活的需要,歷史對我們的作用不是體現在某一件事情上,不是臨時用什麼故事中的策略來處理.而是滲透在人們的觀念中,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象當時台下的一個老先生提到的「教育作用」相似,確切的說,不應該是教育作用,而是一種告誡.關於歷史,我們還沒有辦法生活回去了解歷史真相,我們能知道的就是這些歷史載體帶來的文化境界上的沖擊,我們知道,當時書寫歷史的這些人,其中就摻雜了他們對於事情的認識,而這樣的認識往往和歷史是存在差距的.只是史學比起文學創作來,少的是構思的相當然,少的是呼應式的完美,多的是真實的滄桑,滄桑中包涵的無奈.我們學習和認識歷史,無形之中是豐富了我們的閱歷,應該怎麼說呢?當我們這些平凡的小人物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去接納和改造生活,這是一種怎樣的閑庭信步.

I. 文科就必修歷史,可選修歷史或地理。其中可選修歷史或地理是什麼意思

選修一門將來會考試,計學分。
選考內容包括地理、歷史兩個學科的部分選修模塊。
地理學科選修模塊:「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每個模塊設一道非選擇題,分值為10分。考生選擇其中一題作答,多做者只批閱第一題。
歷史學科選修模塊:「歷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每個模塊設一道非選擇題,分值為15分。考生選擇其中一題作答,多做者只批閱第一題。

J. 開封歷史有哪些文獻可參考

開封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她享有七朝都會、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遍布市縣的名勝古跡,依稀可尋的古成風貌,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絢麗多姿的秋菊,顯示了古都的風韻和魅力。目前開封擁有名勝古跡景點18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
開封旅遊突出宋代特色。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園、鐵塔、繁塔、大相國寺、包公祠等觀光景點古樸典雅,與碧波盪漾的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和雄偉的城門樓、古城牆交相輝映,形成了以宋代建築風格為主,宋文化氛圍濃郁,具有北方水城美譽的大宋旅遊景區。
開封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交通便利。龍海鐵路、國道310高等級公路沿黃河貫通東西,106國道經開封黃河大橋縱越南北,開封至鄭州、洛陽的高速公路,使抵達鄭州國際機場的車程僅用60分鍾。近年來,隨著市區主要幹道拓寬改造工程的相繼竣工,市內旅遊交通條件和城市旅遊大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開封擁有較完善的旅遊配套體系,現有星級飯店22家,旅行社34家,涉外定點經營單位28家。著名的開封府、金明池重建工程業已經開工,不久將以嶄新的容顏迎接四海賓朋。
開封在每年春、秋季節定期舉辦東京禹王大廟會、菊花花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文化活動,使優秀的民俗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