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情景文獻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論文寫作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強的專業,同學們在撰寫本專業畢業論文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寫作原則
(1)超前性。在論文選題前,要選擇具有前瞻性的題目,即對我國職能部門制定有關方針、政策時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論題。
(2)實用性。我們在做論文寫作時切忌空談,切忌重復已過時的東西,要選擇工作中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現實問題展開討論,並提出新的見解。
(3)時間性。特別提醒撰寫方面論文的同學,由於2001年財政部頒布了現行制度,因此,我們在進行論文寫作時要注意參考2001年以後刊物發表的文章。如:寫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學注意。自從現行制度頒布後,從制度層面已將信息造假問題杜絕了,建議這方面的論題就不要再選了。
(4)觀點正確。論文寫作時,其觀點不要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規定相違背。
(5)論題要嚴格限定在、財務、審計和電算化方面;或寫財務專業與其他學科交叉方面的論題。如:「稅收籌劃對企業理財活動的影響」等。其主旨必須體現出財務專業的內容。否則就離題了。
二、構思
1、選題
(1)不是所有刊物發表的題目都適合我們寫。因為專業本科論文完成字數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間,而有些發表的論文題目寫作字數達不到我們規定字數要求,故並不適合我們選用。
(2)若寫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方面論文時,要突出所學財務專業理論與方法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離開這一指導作用,論文將變成調查報告或工作總結。
(3)要注意審題。有的同學為了追求題目新穎,確定題目時,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如:有的同學把題目定為「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創新」。我們知道,對於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有關部門沒有出台完整的規定,該題屬於探討性問題,更無從在此基礎上創新了。
(4)論題要有探討價值。論文的寫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關規定或解決企業財務工作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對象,如:「淺談我國的財務分布報告」。該題針對我國現行制度的相關規定不夠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對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分布報告》徵求意見稿有一定參考價值。相反,有一些同學《關於人員職業道德》、《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類題目寫起來很空,又沒有實際內容。因此,建議同學們不要選擇這些題目作為論文來寫。
2、寫作過程
一旦確定題目後,就要開始寫作了,寫作的時候要注意:
第一,確定題目;圍繞題目搜集有關資料;第三,對相關資料進行篩選;第四,根據篩選後的資料確定論文提綱,在提綱中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其中;第五,依據詳細提綱開始論文寫作。
同學們在收集資料時,可以到北京圖書館查找一下刊物:《研究》、《財務與》、《財務與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中國農業》、《現代》、《天津財會》等,還可以參考各財經院校學報有關財務方面的文章。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題目和內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學在寫「試論企業內部控制」一題時,夾雜了許多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範的內容,表現出題目與內容相脫節,從而消弱了主題。
(2)論文結構要嚴謹。論文提綱確定後,要看看其結構是否合理。舉例說明:「試論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範」的一般結構應為:
審計風險的定義。進行各國審計風險定義比較,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審計風險的特徵。對特徵進行詳細說明;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對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審計風險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審計風險的步驟寫出來;審計風險的防範。把防範的主要措施寫出來。舉例:例如,在防範審計風險方面,現行制度中那些不夠規范的方面還需改進,怎樣改進。國際上成功範例給我們的啟示。
(3)文章內容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4)論文寫作要能夠反映出當前我國財務領域關注的問題,要看近幾年的相關刊物。
Ⅱ 如何寫好音樂文獻綜述
音樂文獻綜述寫作要點再論 (按:當下在音樂院校的學術論文寫作中,「綜述」寫作已愈來愈受到指導教師和寫作者的重視。雖然在教學中筆者曾多有明示和討論,但仍有部分寫作者對相關文體性質、內容安排和結構要義有所忽視而理解不深,從而使其「綜述」文稿學術價值受到影響。據此,筆者借「博客」之便,對音樂文獻綜述寫作的相關問題,再做要點式歸納總結,與博友們交流和討論。) 一、什麼是「音樂文獻綜述」?在預設或限定的時空范圍內,對某一音樂學術領域所積累學術文獻進行全面觀察、分類綜合和定性總結的書面陳述,稱為「音樂文獻綜述」。所謂「預設或限定的時空范圍」,是指綜述都需要有所涉文獻的具體時期或年限劃定以及具體學術領域或主題規定。具體而言,就是這種時空范圍的預設或限定,從時間層面而論,可長可短,長者可設定為一個世紀(如所謂「百年文獻綜述」);短者可設定為剛剛成為「歷史」的前一年或兩三年(如《中國音樂年鑒》中的某領域某年音樂文獻綜述)。從學術主題層面而論,可大可小,大者可設定為一個學科或一個專業方向(如《當代中國音樂學》中的分學科綜述);小者可設定為一個音樂主題或一個理論問題(如一次學術會議、一種專業技能、一個音樂品種或類型研究文獻)。這就是說,所有的音樂文獻綜述,其材料對象都不是漫無邊際或「邊界」迷糊的音樂文獻談論,而是有歷時性范圍和學術空間范圍預設或限定的陳述。據此,任何綜述者對音樂文獻時空范圍的設定和限定,都應當是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和具體需要的一種適合個人專業條件的界面設定選擇,切不可貪大求雜、節外生枝,使自己最終陷於內容和結構都難於駕馭的困難境地。音樂文獻綜述,是當下包括民族音樂學研究課題在內的各音樂學專業本科生學習、研究生教育和學位論文寫作中採用最為普遍也是最多的著述內容或著述形式之一。在民族音樂學學術領域,根據學術目的、作用和文本內容結構的不同,音樂文獻綜述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作為民族音樂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中引言或緒論章節中部分內容的文獻綜述,這是各級學位論文規定格式中必須要呈現的一部分對前人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認知的內容。二是作為民族音樂學某一專題領域,對規定時間或范圍內的音樂文獻積累做專門化梳理和認知完成的文獻綜述,這是一種獨立成篇的專業論文樣式,如某某音樂學術研討年會所提交專業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全面綜述,或某某時期某一音樂領域所積累專業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全面綜述等。二、音樂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徵凡是在形式和內容上符合規格和學術要求的音樂文獻綜述,無論它是學位論文中的相關段落部分,還是獨立成篇的專項主題綜合,在寫作上都需要認真審視和關注下述幾方面內容:1.對象材料全面性。就是對規定時空范圍內所涉音樂對象的現有文獻資料積累,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綜述」之「綜」,在這里具有明確的時空規定上的意義,那就是「所述」音樂對象材料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觀察和認知。一篇對音樂對象文獻積累材料描述不夠全面而有明顯缺失的章節或獨立篇幅,都不能稱之為是合格的「綜述」,因為它沒有全面反映出所涉音樂對象的歷時研究過程和最新學術進展及信息。2.陳述方式描述性。凡是好的音樂文獻綜述,對規定時空范圍內所積累的所有音樂文獻,都主要採用客觀「描述」的方式來進行綜合性陳述,這是「綜述」之「述」特徵的性質體現。盡管「綜述」也需要有「述者」個人見解和認知發表,但是這種個人見解和認知,則首先是建立在原有文獻材料客觀內容基礎之上的。因此,忠實引用、陳述原文和理解詮釋原文,是音樂文獻綜述的基本特色。故而一篇合格或優秀的文獻綜述,原有文獻材料內容的陳述與著述者個人意見的發表,都不是模糊混淆、霧里看花,而是清晰明確、涇渭分明;對原有文獻材料引述也不是斷章取義,更不是推論甚至篡改,而是忠實、周到和准確。「述而不作」,是它的主旨,這里的「作」,應當理解為是「發揮」、「推衍」、「創造」。因此,音樂綜述的「述而不作」,對於原文獻來說,就是不發揮、不推衍、不創造,避免綜述者個人不著邊際的主觀推論和隨意理解,這也是筆者主張將音樂文獻綜述劃為「樂志性質」著述一類的根本原因。3.內容結構綜合性。凡是好的音樂文獻綜述,在規定時空范圍所現音樂文獻的全面、客觀描述基礎上,都還有著述者個人分類綜合和定性總結的創新性思維顯示。「綜述」之「綜」,除了前述具有時空規定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意義之外,另還有方法和程序上的限定意義,那就是需要對所涉音樂對象的全部文獻材料從內容到形式都予以分析、歸納與綜合。這就是說,綜述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決不是所涉音樂文獻材料的一般性介紹、簡單化排列和無序式拼接,而是通過分析、歸納與綜合,將所掌握的全部音樂文獻材料,從學術層面上進行分類或分項組合,在深入認知基礎上再進行模式化提煉歸類和理性化歸納總結。由於這種模式化提煉歸類和理性化歸納總結,是一種針對所見文獻積累、並在此積累基礎上的客觀性「綜合」,是一種有具體依據、具體來源、具體針對性的「綜合」,故並不與前述「述而不作」的「三不要點(不發揮、不推衍、不創造)」相左。三、音樂文獻綜述的作用與價值一項文獻綜述成果的完成,在任何學術領域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價值,包括民族音樂學在內的所有音樂學學科領域的音樂文獻綜述,亦不例外。首先,在音樂學教育領域和學位授予程序中,完成一項音樂文獻綜述寫作,實際上就是一次學術層面上的有針對性的文獻資料積累、文獻材料內容認知和文獻分析歸納及整合梳理能力的實踐訓練。由於音樂文獻綜述針對的是某一音樂對象歷來的文獻材料積累,其檢索的對象具體、要求明確、途徑多種,且與學位論文整體寫作框架密切關聯,因而具有突出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實踐性功能。通過音樂文獻綜述寫作,不僅可以用為訓練和提高各學位層次學員文獻資料檢索的實踐能力,同時亦可相應地擴大學員知識面的深廣程度和認知視野,培養學員分析、歸納、梳理、整合學術材料的表述能力和邏輯能力。因此,音樂文獻綜述作為音樂描述的一種代表性文體,今已成為大多數音樂院校音樂學本科以上專業教育和學位論文寫作練習規定選擇的重要著述形式之一。此外,某項音樂文獻綜述的寫作與完成,同時也是此項文獻綜述所涉音樂對象相關研究課題發現前沿、辨清缺失、明確方向的信息採集和認知過程,而這一過程對學位論文更深入的整體寫作和對相關專門課題研究的內容結構設計,都具有直接和明確的定位性影響和參考使用價值,因此,民族音樂學的音樂文獻綜述,對於學位論文和專門課題來說,都被視為是其後繼續進入更加具體、更深層次研究的先導和基礎。四、音樂文獻綜述的文體結構音樂文獻綜述的文體結構,一般包括「前言」、「主部」(或稱「綜述」)、「總結」、「參考文獻目錄」四個部分。前言,也可稱為引言,是本綜述需要率先告之讀者的相關學術背景或學理背景。首先是綜述文獻對象主題、文獻選擇時空范圍限定的說明(如本文是某年至某年的某個具體音樂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然後是這一文獻綜述所涉對象范圍及內容選擇的意義、價值和目的的簡要明確解說。主部,或稱「綜述」,是全文的主要部分,需要綜述規定時空范圍內的所有文獻,這些文獻所展示出的多種研究思路和繁雜內容對象,在此經過作者綜合、歸納,清晰地形成序列性的若干分支主題(模式化歸類的若干段落),一一進行概述和解說;各分支主題,論題鮮明、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特別是其中具有個性特徵和創新內容的文獻,要多予以關注和突出。至於各分支主題的序列安排,則沒有統一不變的格式,既可按年代為序歸類,也可按近似或同類主題和觀點為序歸類,還可按近似或同類研究方法或思路為序歸類。總之,無論採用何種模式或主題歸類,此部分內容都需要對所涉音樂文獻的學科進程、理論見解和研究方法予以概括、提煉和展示,而不能僅僅是對原文獻內容的復述和大段落文字的引述。總結,或稱為「結語」,是「綜述」總體內容的重點歸納。主要陳述其已經顯現的盈缺得失、現狀進度和未來動向預測等,並有針對性地初步提出解決某些問題的觀點或意見。最後是參考文獻目錄。所有被納入綜述視野的文獻目錄,排列有序、顯示規范。 總之,隨著各大音樂院校學位論文寫作的漸趨規范和科研課題的嚴格要求,音樂學學術論文寫作中的綜述性文體,還會在學術上和寫作上發揮出它更大的基礎性和實用性作用
Ⅲ 莫扎特音樂的文獻綜述
沃爾夫岡•阿•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於薩爾茨堡,是18世紀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樂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產作曲家。
莫扎特一生創作了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劇作品有《魔笛》、《唐璜》、《費加羅的婚禮》等。
《魔笛》是集歌唱劇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紹石編譯的《西洋歌劇名作解識》中,其研究的動態是從體載上和各個唱段的一些風格,比如,帕帕蓋諾和帕帕蓋娜的維也納風格民謠調和義大利喜歌劇的音調,還有塔米諾和帕米娜的義大利風格的詠嘆調和德意志風格等等。
《魔笛》是以德奧歌唱劇形式為主幹的歌唱劇,同時也保留了義大利正歌劇、喜歌劇的因素。其中,夜後的花腔、薩拉斯特羅的宣敘調,塔米娜動人的詠嘆調,帕帕善諾的排蕭和歌聲等等,這些的藝術特點、演唱風格、技巧等,成為國內音樂專業人士的研究方向。
作為一個聲樂專業的學生,選擇這個題目有利於自己對歌劇的了解,對某個時期,某個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處理的一些了解。
選擇這個題目也是為了使大家了解音樂大師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劇作品,和怎樣去欣賞業部歌劇做一個簡單的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莫扎特歌劇《魔笛》的藝術特點、演唱技巧、風格。
2.對夜後的花腔、塔米娜動人的詠嘆調、帕帕善諾的排蕭和歌聲的演唱技巧、風格進行分析。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 驟:1.參考相關資料
2.對譜子的一些特點進行分析
3.總結提出個人看法的思考
進度安排:1)11月查詢要關資料
2)11月28日確定研究方向,繼續查詢相關資料
3)12月寫開題報告並作好開題答辯
4)2006年1月開始正文寫作
5)2006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檢查
6)2006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2006年5月准備參加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音樂筆記》
[2]《青年必知藝術知識》
[3]《西洋歌劇名作解說》
[4]《西方音樂通史》
Ⅳ 音樂論文 參考文獻
①拉里·蒂爾.董克,崔如峰譯.薩克斯演奏藝術[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②卡爾·弗萊什.姚念賡等譯.小提琴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③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④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⑤維克托·亞力山大·菲爾茲.李維渤譯.訓練歌聲[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⑥威廉·文納.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⑦馮葆富,齊忠政,劉運墀.歌唱醫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⑧⑨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3.
[1]威廉文納著. 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2000年.
[2]維克多·亞力山大菲而茲著.李維渤譯.訓練歌聲.2003年.
[3]弗·蘭皮爾蒂等著.李維渤譯.嗓音遺訓.2005年.
[4]歌唱與聲音訓練.音樂論叢.1982年.
[5]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1998年.
[6]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編.聲樂譯叢.1980年.
Ⅳ 求:關於「小學音樂情境教學」的參考文獻。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優美的音樂可以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樂趣。優秀的音樂作品還能讓學生的情感在欣賞音樂的聯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目的。在音樂欣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樂記》的《樂象篇》中告訴我們「樂者,德之華也。」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亦認為:「我們一向對於身體用教育,對於心靈用音樂。」他又說:「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深處,如果教育方式合適,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這些都說明音樂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為軸心,對人生價值與人性韻味的整體展現與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逐步充實、不斷豐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悅,最終促進個性和諧而良好的發展。
二
音樂欣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主要功能是:
一、音樂欣賞的文化功能
浩如煙海的音樂文獻構成了龐大的音樂文化體系。當我們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我們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風格流派體裁,題材作者和創作背景,以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文化信息,這就是音樂欣賞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
在中國北京紫禁城太廟前由張藝謀執導的外國歌劇《杜蘭朵》的演出過程中觀眾對歌劇中被作曲者普契尼採用的《茉莉花》的素材創作的杜蘭朵公主演唱的小夜曲尤其注意和喜愛。海外的華人當聽到小提琴獨奏曲子《思鄉曲》就會勾起無限的思鄉情愫,這些就是音樂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
學生是文化的接受者、傳承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通過音樂欣賞中的實踐活動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這種全息化的音樂圖景與本土化的音樂情境,將會在文化的框架下,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二、 音樂欣賞的教化功能
荀子在《樂論》中就指出:「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之禮樂而民和睦。」音樂能使人不斷獲得最美好的「高峰體驗」。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來的。他說:「在這些短暫的時刻里,他們沉浸在一片純凈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擺脫了一切懷疑、恐懼、壓抑、緊張和怯懦,他們的自我意識也悄然消逝,他們不再感到自己與世界之間存在著任何距離而相互隔絕。相反,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與世界緊緊相連融為一體。」學生在「高峰體驗」中可以迅速直觀地把握人生的價值、自我實現的幸福與世界的本質,這就是音樂欣賞教化功能的內隱性。它既滿足了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學生個性不斷發展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三、 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
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是最具音樂藝術本質性和價值性的功能。
音樂的審美從類型上可分為陽剛性和陰柔性的美。從情緒發展上可分為悲劇性和喜劇性的美。
陽剛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類與自然斗爭與命運斗爭的作品,它能讓學生的意志變得堅強;結構宏偉、氣勢彭湃的音樂能讓學生胸懷壯闊、堅毅剛強;熱情樂觀的音樂有助於學生奮發向上的性格。
陰柔性的作品包括寧靜柔和的音樂可以使學生心情安定、氣息平和;歡娛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學生擺脫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煥發;委婉細膩的音樂能使學生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
具有悲劇美的音樂可以培養學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劇美的音樂可培養學生勇敢堅毅樂觀的性格。
音樂的審美功能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與品格產生廣泛的潛在的影響與作用,使積極的性格特徵得以肯定和發展,消極的性格特徵得以轉化與改變,促使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四、 音樂欣賞的心理功能
音樂是不斷變化著的動態,是樂音的有序運動。學生會隨著音樂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始終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穩定性。為了聽、辨音樂作品的風格、旋律、和聲等音樂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學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學家對此是這樣解釋,我們身體內部充滿了大量的內部空間、時間和深度感覺結構,有各種感覺的點接合和中心,音樂欣賞正是開闊這些空間和開掘深度的催化劑。因此,欣賞音樂具有改善學生注意力品質和培養想像力的功效,進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
在音樂欣賞實踐活動中如何發揮音樂欣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功能呢?以下是我在音樂欣賞實踐活動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音樂欣賞的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進入物我兩忘的欣賞情境,培養學生形成欣賞習慣的良好開端,一首音樂作品能否激起學生欣賞的熱情主要取決於學生對這首作品的熟悉程度,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熟悉感受和陌生感受制約著學生注意的興趣,似熟非熟對人有一種驅使力,適應人的探索新奇的心理,為了獲得這種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設「逼真」的情境,它包括①提供積極、貼切的教學態度。②提供簡單、通俗、藝術化的語言敘述。③提供融科學、藝術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以及掛圖、圖片、教具等,使學生盡可能多的獲得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熟悉感受,促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適度集中性和穩定性,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中保持期待和探索的狀態。
上述情境的創設過程,也是音樂欣賞文化功能的逐步強化外顯的過程。同時,又是音樂欣賞心理功能的具體體現與內化的過程。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負荷整體文化的音樂欣賞逐步逼近並進入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共鳴,促使學生個性發展。
多方引導,互動欣賞。
白居易從「銀瓶乍破水漿迸」的音響中想起「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畫面,列寧從《命運》交響曲中聽出了革命性,這都是音樂審美具有的不確定性。
音樂審美的這種非語言性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即非學生學習的教導者而是學生主體性學習的引導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文字欣賞法、圖畫圖形欣賞法和舞蹈欣賞法的結合,達到學生、欣賞材料和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使學生在音樂欣賞實踐活動中想像力得到發展,從而提高主體的創造性思維中的連動性、多面性和跨越性能力,並使人格在「高峰體驗」中獲得升華,促進個性更好實現自我完善。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與教化功能正是在這種互動中交相輝映、溶為一體,起到綜合的促進作用。
中學階段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個體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長發育時期。學生身心的各個方面都潛藏著極大的發展可能性,其身心發展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還處在變化發展中,因而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運用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由美而求真向善,運用音樂欣賞的文化功能來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運用音樂欣賞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欣賞的這四種功能相輔相成,對學生的完美的人格的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的職責正在於最大限度地開掘與發揮這種功能,為培養新世紀的「四有」新人作出自己的貢獻
Ⅵ 音樂論文參考文獻
這個貌似很難!
這里不是維也納,這里也沒有肖邦,這里甚至是音樂的沙漠!
Ⅶ 音樂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1] 陳霞. 現代審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學中的互滲[J]. 科技風. 2008(21)
[2] 劉珊珊. 試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爾嗬」舞蹈的審美特徵[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06(03) [3] 謝蓮花. 審美視角下的少數民族舞蹈傳承——以傣族孔雀舞為例[J]. 棗庄學院學報. 2007(06)
[4] 石明燈. 民族舞蹈的審美與現實價值[J]. 南方論刊. 2008(03) [5] 柳文傑. 舞蹈的審美特徵[J]. 藝術廣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樂舞蹈審美的維度[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7] 張平. 試論苗族舞蹈的審美特徵[J]. 貴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亞慧.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創新[J]. 劇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後的"地域意識"[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05(01) [3] 馬蕾,付強. 民族民間舞蹈論析[J]. 瓊州大學學報. 2005(04)
[4] 劉瑛. 侗族民間舞蹈的地方特色[J]. 藝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羅斯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和傳承——打造額爾古納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趙麗敏.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引發的對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思考[J]. 藝術教育. 2009(04) [7] 李靜波. 論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和藝術特色[J]. 中國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論民族民間舞蹈的教育價值[J]. 文教資料. 2010(14) [9] 張會改. 淺談民族民間舞蹈的美育[J]. 黃河之聲.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 大舞台. 2011(03)
Ⅷ 求一篇音樂專業方面的外文文獻
papers:
St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Ch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to add date :2006-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in recent years seems to have become the "school of learning", in poetry, words, music, and "Poems", given the academic conference, this issue often referred to as academic topics will be, perhaps it is the first time today. So many participants, but there are many middle-aged and young scholars, it is very exci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we all understand, but "poetry" in the word itself contains the "music", so this formulation can fix what is not? Or it can be said: "Poetr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or direct, sai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I personally used to be divided into two sentences, the sentence is: "Singing in 'text' and 'music' of the relationship" - singing, is the "text" and "music" combination; longer sentence is: "ver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 although any verse (or prose) can be put into singing,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some genres and works of verse for singing and writing is not.
I read some of the text book, many tim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ademic will be, it can be said is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se and music"; accordingly, all of which the author of the text book, which will be launched in the academic and who presided over almost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are "text world" scholars. For example, on the so-called "Voice of Poet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music" are the text of profession and research. The subject, of course, not only for the text sector, should also be the same for music. Music, but also study "music" and "text" of relationships, but mainly when the songs today "Music image" and "mood lyrics" or "melody" and "voice" of the type of relationship; rarely entered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the text as "text, music relations," the breadth and depth, at least not fully carried out our national music and traditional vers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phenomenon is natural. China is a "poetry of the stat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verse height and depth, far better than the music - this is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countries such as European history is very different reality. Just look at a phenomenon perhaps can understand about: singing is "the text, music,"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in our country is the "music" left (forget, homes) has been abandoned as a stay of mass through the ages "(rhyme) the text" -- "Poetry" show, Fu, Fu, poetry, words, (North-South) and other songs; while the European countries do? You can sing the "text (the word)" and to throw aside the "music" as a separate music device (in this case only in our country, "Qin", but it is not Guoqin within the scope of our study ). In China, the verse form, as noted above many of the chapter in the composition and style sentence, Metrical structure; music then? Never seems to have the "body music", "music" type of concept (not ancient); exactly the opposite in Europe, Lok body, music style, from the phrase, Le Duan, harmony, counterpoint to the music, music, symphonic music, opera and so on,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specification, while the "text (words)" do? In addition to the so-called "sonnet", they are not of the verse (the formation) to identify and standardize the "style" of. Is it so?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here is a say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y style (such as words) is decided by the music style and the rhetoric is "speech filled by music," "Music Literature", the word body composit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Qu set body,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 Tablets music by song shoot for the sentence, as far as rhyme cavity, pre-trial use of the word sound, "and so on,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can not have. That is, to the Song Dynasty, the poet of thousands, for tens of thousands of words, of course, is the "culture" for; "music" then? In addition to Jiang, in its more than Whitehead's first "song from the degree of" word for word the edge there is not complete (do not know in the course have been copied wrong) other than the music symbol, a sound is not to stay. And those who "self-degrees Qu," Jiang said Mr. Bai Shilao its own, is his early, and then to Law Society" from the word (and then only those who did), and there first, "music" and then "fill in speech" thing? Because it is not possible.
The fact is, both in history and today, our range of genres, singing in the style "text" and "music"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 the whole is: "Culture" mainly, "music" from. A little more specific that is four:
First, to the text of articles, chapters for the music papers, chapters;
Second, to the text of "Music (broken)" Department for the music of "live" - roughly the equivalent of this is known as "Le-paragraph";
Third, the text of the "sentence (off)" Department for the music of "Dayton" - this is known as a very rough "phrase";
Fourth, in order to sentence the "step-by-step section" for the phrase in the "Music Festival" to promote thinning疾徐portfolio;
More than four, a rare exception, in that the premise of four, in the specific diction, sentence, word and music to combine the melody of the rel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melody or the fundamental stability (what I call the "fixed cavity")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enough to sing a variety of informal tone of diction;
One is: The word text word phrases to help Reading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voice tone into the music, and constitute a melody;
The former I call the "mass cavity speech" is a typical "sub-paragraph section body spectrum Song", such as a large number of "folk songs, minor," and today's songs. Such as "Lan Hua Hua" can be used in whole or in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melody to sing the "Green Line Line Line Line that Lan Lan months to adopt English-English" and "You die to the early death."
The latter, I call it "line sound chamber according to the word" typically "sing song", such as "The Peony Pavilion Peony" Luo gowns soap〕 〔
The first sentence: "the original opening times colorful," the music must sound from the word "Pingkai / Pingkai / to ∧, the ∨,-, Pingkai /- to ∧" ups and downs of the music into a melody for group into singing.
Oita above two categories, however, in our singing, "diction" status in general has always been first. On the one hand, that our country above (at least in history) there is no "free speech song," and, on the one hand, even in the "to (defined in singing) speech cavity Biography" in singing, if the melody and the words read music voice contradictions occur too often, often singing voice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on the so-called "cavity-Run," "small cavity" voice time to adapt to the word. More some of the problems can not be here more.
So, back to fellow musicians who would like a word: I think there are two phenomena can not be ignored and neglected: First, the past century, Western music (the ideas, concepts, ideas, theories and even the terminology us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one of our music, "We own verse and music of ethnic relations", "Singing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music," concerned about the lack of music, we learn the "culture" of the text are far less enthusiastic community school "music." Is not it?
Ⅸ 《荷馬史詩》關於當時的音樂情景的記載有哪些
《荷馬史詩》記載了有關酒神崇拜使用的一對雙簧管似的雙管管樂器阿夫路斯,用於合唱伴奏;記載了基薩拉琴(里拉的變體);記載了用阿夫路斯管演奏的、描述阿波羅殺巨蟒的《巨蟒曲》,以及酒神合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