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獻綜述
『壹』 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老子和孔子好像都是殷商後裔。區別在於,老子是純粹的高階知識分子,是商族的非嫡系。孔子的血緣地位雖然也離嫡系比較遠,但是比起老子也比較近。這個區別,導致老子的立場是完全平民化和英雄化,而孔子,天生就是血緣權力體系的擁護者。
這個區別,使得他們在同樣進行過全面的周朝知識體系學習之後,也就走向了完全對立的政治立場:老子明確反對擴張型權力,支持保守型權力,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劃定權力邊界,進行以「小政府」為主的政治。而孔子則是血緣權力體系的堅定擁護者,反對任何的終極權力變革,為王族(也是後來的」皇族「)的血緣權力體系辯護。
老子認為,權力的本質,是來自於人民對王侯「無欲之德」的正面反饋,是後天努力的結果。而孔子則堅持權力是由血緣決定的(董仲舒的神權論,本質上就是血權論的變種),是先天傳承而不可變的。
這才是老子和孔子對立的本相,也是亂世佛、治世儒,撥亂反正是道家的學術根源。太平盛世雖然美好,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公權力的家族私有化,割裂貴族和平民,最終導致以戰爭為主要形式的權力重構。當舊的血緣體系被戰爭粉碎後,新的權力持有者無法根據血緣理論來構建自己的權力體系,即使跟舊體系有任何聯系,都難以融入經典的儒家套路,這個時候,道家的平民英雄權力體系,便成為他們無可迴避的唯一選擇。
記載孔子事跡、言論的最重要的文獻是《論語》,此外還有《孔子家語》《孔叢子》《孟子》《荀子》《左傳》等。
『叄』 墨子思想的參考文獻和孔子思想的參考文獻
墨子:《墨子》
孔子:《論語》
『肆』 求一份關於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文獻綜述,2000字左右
中國法律儒家化述評
儒家思想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思想,它雖然在秦朝時期受到過嚴酷的打壓,但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讀尊儒術」之後,它就成為了貫穿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法律以及各個領域。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法律儒家化在北魏時期的具體狀況。大家都知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社會大動亂大發展時期,那時的立法司法制度也發生著重大的變革。我們研究這個時期的法律儒家化,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在法律領域的逐步滲透,進而對整個封建社會法律儒家化的進程有個有點到面的研究。
法制儒家化是指儒家思想逐步滲透法律領域,改造並支配法律,使之發生「質」的變化。縱觀中國法制史,法制儒家化實際上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法制演進的主要內容。這一過程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起點,以開元刊定《永徽律疏》為終點,其間經歷了漢魏、兩晉、北魏、北齊等歷代統治者的不斷推進。若對這一過程進行細致整理,便不難發現,隋唐諸多成熟的法律制度實際上都始於北魏,或者是北魏對現有的法律制度加以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儒家綱常倫理,從而被沿用至隋唐。然而,北魏以胡族入主中原,既面臨著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差異所帶來的沖突與選擇,又不諳中國國情,更缺乏經世治國的文化理念和方術,卻僅用一百多年時間,集中地總結了秦漢魏晉和南朝封建法制的累累成果,創造性地加以發展,不僅適應了當時現實政治斗爭的需要,而且還為隋唐法制的完備和成熟提供了條件和依據。如此成就,北魏法制儒家化功不可沒。可以說,若無北魏法制上承前代之餘緒,下開唐代之新風,便不可能出現被視為中華法系代表作之唐律,這便是北魏法制儒家化地位重要之所在。
北魏法制儒家化如此之地位,學界卻疏於對其研究。在探討法制儒家化問題上,著眼點往往集中於漢或隋唐,即使對魏晉南北朝的法制儒家化有所提及,也僅僅是教科書式的論述,缺乏深入地、系統地研究。尤其在論述魏晉南北朝法制儒家化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將兩晉南朝與北朝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描述,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認識到北朝作為一個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在法制儒家化過程中有著不一般的艱巨性和特殊性。在分析其影響的時候,也基本上只探討了法制儒家化完成後對中國法制以及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而對於北魏對中國法制的作用以及南北兩朝對中國法制的影響孰大孰小並不明確,更不關心法制儒家化過程中對某一具體的時期、具體的民族、具體的政權所帶來的影響,這種大漢族主義傾向的學術思維給法制儒家化課題研究帶來了諸多缺陷。
個人認為,漢唐等漢族政權法制儒家化固然重要,但少數民族的法制儒家化也絕不能忽視,這是對北魏法制儒家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作為一個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能迅速適應農耕民族的生產方式、社會組織和觀念意識,本身就已頗有成就。然而拓跋鮮卑以毫無儒家觀念的原始習慣法為起點,脫胎換骨,僅百餘年時間居然完成了法制的儒家化,而且創造了「北優於南」的法制局面,直接推動了整個封建法 制的基本完成,為盛世隋唐所繼承,這莫不讓人感到驚嘆。從這一點來看,北魏法制儒家化更值得我們研究。因此,探討北魏法制儒家化連續深入和不斷擴大的歷程,發掘北魏法制儒家化的法史價值,是研究中國封建法制儒家化的重要內容,對研究中華法系和中國法制史都大有裨益。
北魏所在的兩晉南北朝時期,兵燹人禍,社會動盪,政治制度多變而且紊亂,史跡淆駁,律典久佚,令北魏法制儒家化研究困難重重,加之學界慣於對少數民族政權法制的忽視,迄今為止這一課題的著述不多。鄧奕琦先生在其《北朝法制研究》一書中首次提出對北朝法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對北朝法制進行了細致地考證和深入地論述,自然而然從宏觀上描述了北朝政權法制儒家化的大致情況,但沒有詳細地進行闡述。李書吉先生的《北朝禮志法系研究》從北朝「禮制」的角度對北朝法制儒家化有所提及,但畢竟不是系統地研究,顯得比較零星分散。其它涉及這方面內容的著作論文,要麼就是將南北兩朝作為整體來研究,要麼就是教科書式的論述,均缺乏系統地論證。
在這一研究領域,瞿同祖先生的《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尤其值得一提。在該書的最後一部分,瞿先生專門研究了中國封建法制的儒家化。他指出,法制儒家化在漢代肇端,因受條文拘束,只能在解釋法律及引經決獄方面努力。曹魏以後每一新的朝代都有儒臣利用制律修律的機會,盡量將儒學之禮教雜糅在法條中,直到法律完全為儒家思想所支配為止,此種程序的完成在北朝,而北魏朝制律尤為關鍵。瞿先生以為,北魏以胡族入主中原,因本族缺乏治國人才,既不諳中國國情,又想得到漢人擁護,不得不引用中原士族人才。崔浩、高允等「儒家典型人物」入朝輔政,引禮入律大遂其志,故北魏法律儒家化「非局部的、小規模的」,而是「徹底而又系統」的。因此,「中國法律之儒家化可以說是始於魏、晉,成於北魏、北齊,隋、唐採用後便成為中國法律的正統」。瞿先生以整個封建社會儒家化的宏觀視角,描述了北魏法制儒家化的大致情況,具有奠基性意義,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前文已述,學界往往將魏晉南北朝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中國封建法制儒家化的進程,因此導致了諸多研究上的缺陷。本文則試圖從一個具體的時期、具體的政權入手,深入史料,細致解讀、分析和還原,探究北魏政權如何以原始習慣法為起點,迅速地實現了封建法制的儒家化,並直接推動中國封建法制儒家化基本完成。
在北魏法制儒家化過程中孝文帝法制改革可謂是一個轉折點。孝文帝法制改革前,北魏法制已有儒家化傾向,但僅僅停留在儒家文化的表面,並沒有深入其實質,因此其儒家化是粗糙的。孝文帝法制改革,重視禮教,引禮入律,令儒家文化迅速地滲入了法制領域,使之發生了急劇性變革,北魏法制的格局和風貌由此基本確定。自此以後儒家思想已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後繼君主全面深入地推行禮法結合,並頒布了比較完善縝密的正始律,基本完成了北魏法制儒家化進程。由此可見,孝文帝法制改革是北魏法制儒家化的重要內容,因此,本文以孝文帝法制改革為契入點,運用歷史分析方法,首先論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歷史基礎,進而分析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影響,並探究孝文帝法制改革後,後繼君主如何繼續推進禮法結合,基本完成了北魏法制儒家化。在最後,本文對它的歷史地位進行了評價,從而使北魏法制儒家化全面地、多層次地、立體地展現出來。
除此之外,法律儒家化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到現代社會。
.封建特權思想的影響。我國現行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就要求我們執法必須嚴肅、公正和無私,不管是誰違反了憲法和法律,都應同樣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法律之上的特權。但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一些和憲法規定相悖的現象:違法行為、犯罪事實相同,由於違法者身份的不同,在懲治上就大不相同。
.「無訟」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法律的儒家化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所以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的孔子的思想就不免滲入到傳統法律思想之中,其中「無訟」思想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兩面性的例子。一方面「無訟」思想與今天的「以德治國」有著某些相通之處,另外,儒家倡導維護和諧的人際關系,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社會糾紛,也有其合理之處。可是從另外一方面講,它也否定了通過制度化、法律化的司法訴訟程序來解決各種社會糾紛的必要性。從司法制度上講,訴訟是依法治國基本方針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但儒家的無訟思想將許多糾紛排除在司法管轄的范圍之外,這就為人治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會使行政權力的濫用和腐敗得不到法律的有效制約。
.「仁政」思想的影響。自從傳統法律儒家化之後,「仁政」思想也隨之走進了歷史舞台。「仁政」思想里就有許多許多值得我們今天拿來借鑒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所提出的「仁政」思想,指出當政者必須以仁愛之心待民。他說:「仁者,莫大於愛民」。儒家思想中關於加強人的道德修養、實現人的價值與尊嚴的思想對我們現代人仍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而其中「孝梯」、「仁義」等道德標准仍應為現代人所遵循,無論歷史發展到什麼時代,孝敬長輩、尊重他人、重承諾、守信義等美德都將是衡量一個人人格完善與否的標准。
參考文獻《中國法制史》教材
《上下五千年》
《魏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伍』 求與明清時期文學(最好是四大名著)有關文獻綜述
來自網路文庫http://wenku..com/link?url=s4lyUGx4e-_u906lSv7LyFovcQUs4DfYdi4TUF-D6XDE_niBCXVi
簡談明清時期的文學成就
明清前期,隨著社會經濟尤其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社會歡迎的戲曲、小說成為文學的主要形式,同時,傳統的詩詞、散文也更加成熟。
明代戲曲的主要形式是傳奇,它脫殼於宋元民間流行的南戲,代表作有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洪升的《長生殿》等。《牡丹亭》寫南安太守杜寶女兒夢中與書生柳夢海相戀,醒後思戀成疾,抑鬱而死,後經無數曲折,還魂與柳成親,其父杜寶強迫她與柳分離,父女間展開激烈斗爭的故事,透露出作者的反封建思想。《長生殿》以楊玉環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為主題,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尖銳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曲折的反映出作者反抗清代民族壓迫的情緒。湯顯祖作品除《牡丹亭》外,還有《 》、《南柯記》和《荊釵記》,合稱四夢傳奇或「臨川四夢」。
明、清前期戲曲流派很多,如江西的 ,紹興的餘姚腔,溫州的海鹽腔,崑山的崑山曲,陝西的秦腔等各種地方戲。
明初散文大家有宋濂、劉基等。代表作有宋濂的《秦士錄》、《送東陽馬生序》,劉基的《賣柑著言》及其專集《郁離子》。與其同時的散文家馬中錫所寫的《中山狼轉》很富有思想教育意義和真實情感,是當時的散文精品。清初優秀的散文作品有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侯方域的《李姬傳》等,它們都以當時的反清斗爭為主題。
詩詞方面,明代散文家幾乎都兼長於詩詞創作,如劉基、高啟、前後七子等。但受創作思想的局限,明代幾乎沒有出現傑出的詩詞家。相比之下,前期的於謙,明末的陳子龍、夏完淳等人的詩歌創作較大。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都寫了大量關心民族危機、追懷故國的詩歌。
小說是明清文學的主要形式。代表作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及「三言」、「兩拍」、《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小說。它是在五代、兩宋以來民間講史話本基礎上,由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完成。該書通過魏、蜀、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刻畫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是奸詐、兇狠、狡猾人物的代表;劉備是人民期望的聖君形象;諸葛亮是忠貞、智慧的化身;張飛則是粗豪坦率、是非分明人物的縮影。還有人民喜愛的黃忠、趙雲、馬超及卑鄙狠毒的董卓、呂布等人物形象。它結構宏偉,人物眾多,情節曲折,文字精練,是歷朝演義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由民間長期流傳的故事、話本、雜劇等升華而成。它通過宋江等108人一個一個被官府「逼上樑山」的故事,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並通過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動的語言,歌頌了人民群眾反抗封建剝削壓迫的英雄業績,在民間和後世小說創作中影響很大。
《西遊記》取材於唐朝僧人玄奘取經的事實和民間雜劇、話本中的孫行者、唐三藏的故事,用奇異的想像、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幽默生動的語言、浪漫主義的手法寫出了唐三藏司徒四人歷經81難,終於「斗戰勝佛」的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反抗封建壓迫的精神。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從榮、寧二府的盛衰,反映出整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過程。該書無論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都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
總之, 明清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小說,小說中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四大名著了。
來自網路《明清小說》
時期簡介編輯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說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
小說簡介編輯
中國古代手工業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明代小說編輯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三國演義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五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英雄傳奇小說和公案小說等。
歷史演義小說
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 《全漢志傳》、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英雄傳奇小說
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神魔小說
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 《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世情小說
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公案小說
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插圖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長篇小說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短篇小說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
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 《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編輯
簡介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代表作品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沾﹐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像﹐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作品影響編輯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發跡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說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群眾密切融和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陸』 論文的文獻綜述(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研究)
生態環境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黨和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伴隨著「基本國策」、伴隨著新的世紀正邁著希望的腳步,作為地球村的重要成員,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人類是這艘船上的乘客。當船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著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水孤「獨」,不能讓心孤獨,更不能讓鳥孤獨,讓我們共建綠色家園,讓綠色回歸自然,我們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紀凝望地球:空氣污染嚴重、土地遭到破壞、溫室效應威脅著人類、生物多樣性銳減、森林面積日益減少、淡水資源受到威脅、化學污染日益嚴重、混亂的城市化、海洋生態危機加劇、極地臭氧空洞,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嗎?曾記否,我們的前人生活的環境是那樣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綠草覆蓋著大地,清新的空氣中瓢著陣陣花香,豐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著大地上的生物,鳥兒在樹上歌唱,魚兒在蔚藍的大海中暢游……如今,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我們是否應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要發展,我們再也不能吃祖宗飯、斷路的路子了,人類向大自然一味掠奪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們應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我們應該積極地,自覺地行動起來,快快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行動中來。保護環境,建設綠色家園,應從身邊的事做起: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就要大力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理念。將綠色文明當成是人與自然相和諧與共、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文明。將這一文明成為每個成員的共同認知。從而自覺傳播、實踐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綠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長,綠是自然的顏色。綠色是多麼寶貴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樂,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珍惜綠色,創造綠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就是要立足安康實際。安康地處秦頭楚尾,是西北、華中和西南三個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漢江即是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陝南安康人的母親河,它孕育著安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歷史上曾譽為「黃金水道」。「九五」以來,我們始終把保護漢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保護漢江水質免受污染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不斷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漢江環境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雖然堅持了「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環境保護型之路。如今,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啟動,大大推動漢江經濟走廊的開發·安康作為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中線主要調水區,優質水源涵養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庫在我省境內漢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積659萬公頃,涉及漢中、安康、商洛、寶雞4市的29個縣區、298萬人口。漢江全長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總流域面積9.52萬平方公里,在我省達4萬多平方公里。安康不僅是調水區,而且是水源涵養區,同時也擔負著保護水源地水質的重大責任。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土地資源破壞,水源涵養能力降低,生態環境惡劣,泥沙下泄淤積河床、水庫,使水利工程運行壽命和運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質惡化,制約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給南水北調工程水質安全留下了隱患。
隨著安康經濟的發展,隨著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員人士履行義務、參與生態建設;架起方便人民群眾監督生態環境建設的橋梁;想方設法鼓勵力量投入生態環境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種類多,水多工業利用價值大,山青水秀又處南北過渡帶,孕育著宜人而鮮有的氣侯資源。大可以「水」牽線搭橋,聯結北京等五省市構建「同飲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認識、新資源,立足資源優勢,運作生態資本,把綠色價值轉化為較高的經濟附加值,以而賦予整個經濟以新的活力和競爭力,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財政的反哺,實現經濟跨越勢發展。安康氣候宜人,以山為雄,以山抒情,以水為靈,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態旅遊成為主體。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就要形成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現在做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安全的、多樣的生態系統,營造安全健康舒適的生存空間,我們積極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和強化自然山水的整體布局,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從安康的生態環境的實際出發,就是要以人為本,立足自身,點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厲行節約,防止浪費,珍惜資源,植綠護綠,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為人類永續生存與發展盡綿薄之力。只要全民動員起來,群策群力,積極行動,持之以恆,我們安康天空湛藍湛藍,空氣清新清新,山野翠綠翠綠,溪流水溝清澈清澈,山中野獸出沒……這些是多麼的令人羨慕啊!生態良好、景觀優美、植物多樣、清新舒適的人居環境。安康大地就一定會安寧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畫!
『柒』 中庸的智慧的參考文獻
陳世清:《老闆與孔子的對話》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
陳世清:《老闆與老子的對話》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1
陳世清:《老闆與孫子的對話》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1
『捌』 孔子的簡歷及介紹與參考文獻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參考文獻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玖』 急求金庸<<天龍八部>>文化底蘊的文獻綜述
【蕭峰】
曾經見文章說蕭峰是深受儒家仁義觀念的堂堂大俠,甚至說什麼蕭峰有詩人氣質,儒家氣質,這比較費解。孔子說,勇而無禮則亂,蕭峰後半生被中原武林所謂的禮義之道貶斥,告白無門,他也索性睥睨了「禮和義」,奔走殺戮,憑著天性中的清白和驕傲,為所欲為,實在是孔夫子所謂君子之亂。
《天龍八部》起始時的喬峰的狀態,應當是一個努力履行禮義的所謂「俠義領袖」,他的行為標准類似成年後的郭靖,可是他的生活突然中斷,無論是出於如何荒謬微小的理由――一個女人微小的憤恨拉開了癲狂世界的幕布,喬峰的光明道路中斷了。整個天龍八部,寫的是喬峰從這樣一個穩定的狀態走向滅亡,他在天龍里的經歷糾纏著自我認知和復仇雪恨,他被陷害,又夾雜著血統帶來的原罪,他被那些教養他的中原武林大豪懷疑,被所謂的忠義愛國者疏遠排斥。他的確充滿了重重疑竇,矛盾,激憤,誤會,價值觀的崩潰,在復仇和雪冤的道路上,逃不過災難的天羅地網,他是一個受天譴的英雄,最終雖然坦白接受了自己的契丹身份,卻無法再對所謂的中原武林有價值認同。但同樣他也無法融入契丹陣營,於是在極端的孤獨中死去。蕭峰身上有經典的西方悲劇因素:自我認知和復仇,蕭峰沖冠一怒,殺人如麻,血性發作時的確兇狠,他追查自己身世殺的人,採取的強硬和堅決,是郭靖不會做的。的確他也自認:我蠻性發作,就什麼也顧不得了。蕭峰胸前的狼頭刺青,他的仰天長嘯,都是不可忽視的隱喻,象徵一種原始的爆發力,來源於神秘的血統。
胡軍的蕭峰,在我看來是比黃日華的喬峰更接近原著里那個癲狂世界中竭力保持著清醒的英雄,喬峰活了三十歲,天賦神勇,為人上進,又有名門正派俠義道的自幼教育,世界在他看來無疑是非分明,他自信他的武功才藝也能讓他扶正鋤奸、洞察秋毫,他自製禁慾,仁義果決,自信朋友和下屬對自己的服膺和愛戴。然而,杏子林中,這三十年來他所熟悉的世界突然天翻地覆,背叛、陷害、誤會,一切他無從辨白,他看慣了的信任和友誼也都瞬間變成了懷疑和疏遠。而這一切迷霧中,最讓他震驚的是他的身份血統,他自認為清白無私的前提被質疑。甚至可以說,蕭峰從此走上的,是痛苦的自我重建。
作者: 222.63.0.* 2006-7-30 19:31 回復此發言
--------------------------------------------------------------------------------
2 [轉帖]天龍人物分析
世界的無理和癲狂壓迫著蕭峰,他在誣陷中越陷越深。聚賢莊上,蕭峰以一套太祖長拳應對其它漢人來自四夷八方的武功,這時他已經起了對漢族正統的譏諷之心。雁門關外,對著族人共同仰天長嘯,那時他已經徹底嘲笑民族正統觀,剩下的就是復仇之心了,而一件件血案如幽靈鐵定了他和中原武林的對立。有人評價胡軍的眼神時常迷惘,以為是弊病。我不知道是否演員故意如此,蕭峰在和阿朱相處時,也依然不忘他的重重疑惑,杏子林之前他的心地有多清明鎮定,復仇路上他的心地就有多震驚迷茫。也正因為這種迷茫,讓他失去了阿朱。蕭峰受康敏之騙追殺鎮南王,並不是處於很鎮定清醒的狀態。誤殺阿朱,讓他突然清醒,也意識到他和阿朱之間的深情,他的復仇在這種愛情犧牲下顯得荒謬可笑,等到他找到康敏,連復仇之心他也淡了。蕭峰遠走遼東,後來出入遼國和女真部落,不再認中原為故土,實際上他的還鄉卻為永恆的流浪。
蕭峰失落了故鄉,早年喬峰顯然是無條件的盡忠效命於國家,後來他雖承認了自己的出身「勇猛的契丹人」,但對遼國的效忠,卻已經有所保留。他的道德觀,無疑還有漢民族游俠觀里的重然諾,行高潔,抗強暴,憫貧弱,但所憑借的,已經是一己之良知。北宋時代的俠士糾纏於民族紛爭,所有入世的俠士都必需效忠一個國家,不能做先秦時代個人主義的游俠。蕭峰早年所受的教育又使他無法象虛竹那樣出世,僅僅滿足於個人的幸福。這個離開了土地的英雄高高在上俯觀世間,不勝寒冷。等燕雲十八騎少林寺認父,他所持的自我認知大概就是對慕容復的那一句:可惜蕭峰大好男兒,竟然與你這等人齊名!
蕭峰是孤獨的。少林寺後的蕭峰是一個純粹的「大好男兒」,他為了制止遼漢間的戰爭失去了最後的容身所,再沒有故鄉可以讓他回歸。面對民族戰爭的屍橫遍野,段譽感嘆「乃知兵器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深入蕭峰的心,他對武力的信任也意興闌珊。蕭峰長吟匈奴的祁連山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卻並不意味他願意為契丹的疆域擴展效力,他哀傷慘然的,只是戰禍帶來的六畜不蕃息,婦女無顏色,四海列國之大,卻無這個「大好男兒」的立足之地,蕭峰最後致力的不如說「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逼迫遼帝定下和平契約,但這是癲狂世界的生存之道么?這一點遼帝明白,蕭峰未必不明白。他意興索然而自盡。
這部書中,段譽所佔的篇幅,是最多的。他除了自己獨立的故事。更是全書針線,貫穿始終。全書以段譽在無量宮看無量劍比武起始,以段譽攜王語嫣手遠去而結束;更是段譽先與蕭峰在江南酒樓喝酒比武義結金蘭,後與虛竹在靈鷲宮暢談愛人再結金蘭,方成就這世間難尋的三兄弟,結合起這百萬字浩翰巨著。當然,段譽一介富貴閑人,總愛四處東游西盪,其閑情非蕭峰虛竹可比。以此人針線最為合適不過。只是此人性好多事,所到之處必然風波迭起,再無片刻安寧。
段譽本身,也許並沒有什麼特別,也不過一介肉身、凡夫俗子。然而世間萬事總是有因有緣,而這段譽卻於無知無覺中,作了各方因緣的聚會之處。首先,在他的身上, 匯聚了金庸筆下的多種感情:伯父段正明,父親段正淳,母親刀白鳳以及大理皇家上上下下的親情;鍾靈。木婉清及後來王語嫣的愛情;蕭峰、虛竹的手足之情;或許還有南海鱷神,段延慶之流說不明白的感情……所以段譽身上那種近乎天生的溫情並不奇怪,因為他本身便處在一個充滿感情的環境里,尤其是大理皇家的親情之愛,對段譽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他也是各種矛盾的匯聚之。大理皇家一脈單傳,皇帝誰做?終非段譽莫屬。大理段氏唯一嫡子,絕妙武功傳誰?仍非段譽莫屬。然而此君視帝位也平常,於武功更是避之不。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結果不僅使段譽成為其情人報復的對象(比如王夫人),更遺下美貌女兒四處分散,卻偏偏叫段譽一一遇上,並各發生一段情緣,再一一被告之是兄妹。於無法可想、黯然神傷之際卻忽然有了完全意料之外的豁然開朗。段正明的地位本不算名正言順,然保定愛民,天下歸心,地位根基早已穩如磨石不可動搖;段延慶固然是最名正言順的「延慶太子」,落拓江湖後更一心想奪帝位,然既為四大惡人之首,行為暴劣,又無背景根基,實則除前朝太子名外一無所有,豈能再做皇帝?這些矛盾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要解決他們,唯有著落到段譽一人身。。鍾靈、木婉清、王語嫣雖為段正淳所不知道的女兒,段譽這鎮南王愛逾性命的寶貝兒子卻不是他的親生兒子,而是段延慶之子。段譽既是鎮南王世子,又是段延慶之子,保定帝一意傳位之人,無論孰是孰非於情於理段譽都非作皇帝不可。大理段氏的帝位回環周轉,最後又責無旁貸的落入段譽的手中。這樣的結果,段延慶心滿意足,段正明放心寬慰,段正淳求之不得,所謂皆大歡喜眾望所歸。
於是最終段譽還是作了皇帝,娶了愛人,成就了一身曠世絕學。這糾纏的死結,終於為段譽所解。而這解決之法,竟是刀白鳳當年枯龍寺外種下的因果。
二、《天龍八部》段譽篇 之二 瀟灑塵世間
金庸小說的男主角少有飽讀詩書之輩。而讀到精通易經者,更僅有段譽一人。嚴格的說, 段譽算不上完全的武林人士, 他是王子,是書生,也算半個江湖中人,半個佛教中人。王子的尊貴, 書生的迂腐, 江湖人的義氣,佛教徒的慈悲,還有那種經過歷代文化積累的書香,在段譽的身上全化作一種骨子裡的瀟灑。
這段譽的瀟灑, 緣於書香,來自教養,卻尤似一種天然的存在,而他,以這真性情的瀟灑,游於塵世,以超然之心面對俗世之情,於是他成了整個《天龍八部》中最快樂的人。
從先天條件來說, 此君未免得天獨厚:世子身份、俊俏容貌、武林世家、天資聰穎——世人所羨所求所念念不忘之一切也。然而段譽何人?天下第一灑脫之人,第一豁達之人,第一莫名執著之人也。大理國世子的身份, 世人所謂致富之貴,然而此人視富貴於無物,只愛一頂書生巾游盪江湖;大理段氏武功聞名天下,世人垂涎,多少人慾求之一聞而不惜一切,然而此人視之如洪水猛獸,唯所恐避之不及。世人看重的, 偏在他眼中如糞土,他所執著追求的,世人卻又莫名其妙。於是瀟灑快樂的段譽,在世人的眼中不過是一個痴痴傻傻,一身俠氣的書獃子而已。
一介文弱書生在風波險惡的江湖游盪, 自然不可避免的常常陷入極其狼狽的境地:被人追殺,掉入深谷,橫拖直拽,受人挾持……甚至還有好長一段時間被木婉清弄得「臀無褲。以堂堂大理國太子之尊,竟然狼狽如斯,當情何以神甚?然而段譽卻總是高興得很,從開篇第一頁他便「忍不住『哧』的一聲笑」,之後更是笑聲不斷。盡管每笑必惹禍,他依然自得於笑;盡管常常命懸一線,他依然無憂無。這已然難得,更可貴的是,他總可以從客觀的角度審視自己,往往一看之下,便是大大自嘲一番。他被人追殺,眼見逃不掉了,居然心中尚道:」段譽啊段譽……為什麼要沒來由的笑上一聲?這一笑豈不是笑去幾十條人命?人家是絕色美女,才一笑傾城,你段譽又是什麼東西了,也來這么笑上一笑?傾什麼東西?「能對生死看得如此之淡本已難得,但金庸的英雄們個個重義輕生。段譽之輕生死雖然難得,卻也不算少見,只是在生死關頭想的居然不是傳統大俠的傳統大義,而是這般有趣的自我審視的,當非段譽莫屬。這種好玩的自我審視於段譽所謂屢見不鮮,好像後來被閃電貂咬中命已去了大半條的他,想的是:」我這般死法模樣實在太不雅觀。這般長大了嘴不知是白痴鬼還是饞鬼?……「此時的段譽決不是大俠(其實他自始自終都沒做過」大俠「),只能做一個瀟瀟灑灑的」痴兒「,一如他父母對他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