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微波爐文獻

微波爐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17 06:18:18

① 微波爐做飯破壞營養嗎

據報道,來自西班牙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測量了用蒸、高壓鍋、煮或微
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含量。通過測試發現,在蒸的過程中,蔬菜中的抗氧化
劑幾乎沒有被破壞,但微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幾乎消失殆盡,其他烹煮方法
對抗氧化劑的破壞程度介於兩者之間。而抗氧化劑是通過破壞活性化學物質來保護
營養細胞的一種混合物。

微波烹飪會引起食物營養成分的丟失是事實,但實際上對食物的任何加工過程
都會導致其營養成分的丟失,而不單單是微波爐加熱。在微波爐加熱的過程中,也許
食品中的某一種成分會丟失得比較多,例如微波爐加熱捲心菜、蕪菁時,其中的胰蛋白
酶抑制劑會丟失。但同樣的成分在微波爐加熱芥蘭、紅薯等食物時,其丟失量就要少
於傳統的烹調方式。「雖然我們沒有做過有目標的嚴格設計下的試驗,但在用微波爐
2 分鍾解凍冷凍食品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有水分的流失,但維生素類的營養物質損失
並不大(3 %~10 %左右) ,而其它礦物質和大量營養素幾乎沒有變化。」楊主任還指出,
因為與傳統烹飪方法相比,微波爐加熱的時間通常很短,雖然微波促進分子運動,但在
短時間內的分解不會太大。相對而言,炒、煮、煎、烤等傳統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物
質的破壞都比微波爐加熱所帶來的營養損失要嚴重。
用微波爐熱牛奶是人們首選的加熱方式,但有說法認為微波爐加熱牛奶的會較大
程度地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並非完全正確。有文獻報道,經巴氏
滅菌法滅菌後的牛奶,用微波加熱(2450 兆赫茲、650 瓦) 2 分半鍾後,其中維生素C、維
生素E 含量稍有所下降,但是其口感和氣味,維生素A、維生素B1 、維生素B2 、β胡蘿卜
素、過氧化物酶活性、脂肪和超氧化物量、非脂乳固體量以及總蛋白量都沒有發生顯著
改變。相反,二次殺菌使牛奶中微生物含量下降了,而且存儲穩定性也有所提高。

② 用微波爐加熱食物的方法

牛奶不用蓋,飯菜最好蓋上,防止脫水。

③ 微波爐熱的飯菜真的就沒有營養了嗎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快捷方便的微波食品無疑成了許多人眼裡的「寵
兒」,但西班牙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用微波爐烹煮是最破壞蔬菜營養的方法,而前
段時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一篇來自美國網站,關於微波食品對人體的有害的報道使
「微波有害論」狼煙再起。那麼微波爐真的是破壞食品營養的「潘多拉魔盒」嗎?
營養成分會大量流失嗎
據報道,來自西班牙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測量了用蒸、高壓鍋、煮或微
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含量。通過測試發現,在蒸的過程中,蔬菜中的抗氧化
劑幾乎沒有被破壞,但微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幾乎消失殆盡,其他烹煮方法
對抗氧化劑的破壞程度介於兩者之間。而抗氧化劑是通過破壞活性化學物質來保護
營養細胞的一種混合物。
使用微波爐,真的是最不可取的烹飪方式嗎? 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中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物營養學評價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楊月欣女士
談到,微波烹飪會引起食物營養成分的丟失是事實,但實際上對食物的任何加工過程
都會導致其營養成分的丟失,而不單單是微波爐加熱。在微波爐加熱的過程中,也許
食品中的某一種成分會丟失得比較多,例如微波爐加熱捲心菜、蕪菁時,其中的胰蛋白
酶抑制劑會丟失。但同樣的成分在微波爐加熱芥蘭、紅薯等食物時,其丟失量就要少
於傳統的烹調方式。「雖然我們沒有做過有目標的嚴格設計下的試驗,但在用微波爐
2 分鍾解凍冷凍食品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有水分的流失,但維生素類的營養物質損失
並不大(3 %~10 %左右) ,而其它礦物質和大量營養素幾乎沒有變化。」楊主任還指出,
因為與傳統烹飪方法相比,微波爐加熱的時間通常很短,雖然微波促進分子運動,但在
短時間內的分解不會太大。相對而言,炒、煮、煎、烤等傳統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物
質的破壞都比微波爐加熱所帶來的營養損失要嚴重。
用微波爐熱牛奶是人們首選的加熱方式,但有說法認為微波爐加熱牛奶的會較大
程度地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並非完全正確。有文獻報道,經巴氏
滅菌法滅菌後的牛奶,用微波加熱(2450 兆赫茲、650 瓦) 2 分半鍾後,其中維生素C、維
生素E 含量稍有所下降,但是其口感和氣味,維生素A、維生素B1 、維生素B2 、β胡蘿卜
素、過氧化物酶活性、脂肪和超氧化物量、非脂乳固體量以及總蛋白量都沒有發生顯著
改變。相反,二次殺菌使牛奶中微生物含量下降了,而且存儲穩定性也有所提高。

④ 長期使用微波爐吃飯有何害處

是不會有害健康的。微波可以穿過玻璃、陶瓷、塑料等絕緣材料,但不會消耗能量,所以用微波爐塑料盒是沒有害的,可以使用。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跟收音機、電報所用的電波,以及可見光本質上是同樣的東西。只是頻率的不同。微波的頻率比電波高,比可見光低。電波和可見光不會致癌,介於它們之間的微波也不會致癌。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會放射出粒子,所以能讓生物體產生癌變。微波不會對人致癌,也不會讓食物產生致癌物質。甚至,它還有助於避免致癌物的產生。

(4)微波爐文獻擴展閱讀

關於微波爐的工作原理

微波爐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場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熱的烹飪器具。在微波爐微波發生器產生的微波在微波爐腔建立起微波電場,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使這一微波電場在爐腔中盡量均勻分布,將食物放入該微波電場中,由控制中心控制其烹飪時間和微波電場強度,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烹飪過程。

通俗地講,微波是一種高頻率的電磁波,其本身並不產生熱,在宇宙、自然界中到處都有微波,但存在自然界的微波,因為分散不集中,故不能加熱食品。微波爐乃是利用其內部的磁控管,將電能轉變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盪頻率穿透食物,當微波被食物吸收時,食物內之極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質、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鍾24億5千萬次的速度快速振盪,這種震盪的宏觀表現就是食物被加熱了。

微波加熱的原理簡單說來是:當微波輻射到食品上時,食品中總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極性分子(分子的正負電荷中心,即使在外電場不存在時也是不重合的)組成的,這種極性分子的取向將隨微波場而變動。由於食品中水的極性分子的這種運動。以及相鄰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類似摩擦的現象,使水溫升高,因此,食品的溫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熱的食品,因其內部也同時被加熱,使整個物體受熱均勻,升溫速度也快。它以每秒24.5億次的頻率,深入食物5cm進行加熱,加速分子運轉。

⑤ 微波爐加熱食物會破壞其營養成分嗎

無可否認,微波爐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如果沒有它,你怎樣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內把殘羹冷炙變成嘶嘶作響的冒著熱氣的佳餚呢?但這種便利的代價到底有多大呢?微波被指控會導致癌症並殺死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那麼微波爐究竟是方便的導熱設備,還是殺死營養物質的殺手呢?讓我們以事實說話。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微波的工作原理。微波實際上只是一種將電能轉換為短波能量的機制。它選擇性地針對食物中的水分子,使它們振動並快速釋放熱量。換句話說,它們只是加熱食物。

重要的是要記住,幾乎所有加熱食物(即烹飪)的方法都會破壞營養,每種方法都以自己的方式改變食物的風味和營養成分。烹飪的三個基本因素是時間、溫度和水分含量。一般來說,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加熱時能保持穩定,除非是泡在水中。大多數蔬菜的天然含水量很高,因此用微波爐加熱蔬菜時通常不需要加水。

那麼,微波爐會殺死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想法來自哪裡呢?其中一項高引用的研究是來自西班牙。當地的研究人員證明,西蘭花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都因微波加熱而丟失。然而,研究人員並不是簡單地在微波爐中加熱西蘭花。他們在微波爐中添加了水,這使得蔬菜的營養成分消耗殆盡。研究人員還譴責說這些蔬菜是潮濕而無味的存在。

最近的一項研究為有關水導致營養素死亡的假說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該研究考察了各種烹飪方法對20種不同蔬菜的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煮沸和壓力烹飪(高壓鍋)是導致營養素最大程度流失的元兇。而微波和烘焙等乾燥烹飪法則反而保留了更多營養元素

2013年的一篇綜述研究了100多項關於烹飪對蔬菜營養素完整性影響的研究數據,發現蒸食可能是加熱蔬菜的最佳策略。當然,這一點的前提是,在蒸汽加熱的過程中,食材不會和水或油等烹飪材料發生接觸。這樣看來,造成微波食品營養水平低的元兇是水,而不是微波。

雖然幾乎沒有數據支持微波能殺死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觀點,但有證據表明微波會對食物的味道造成負面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很難酥脆。

此外,微波爐不總是能均勻地加熱食物。 微波穿透食物的深度為1到1.5英寸(2.54到3.81厘米),而其餘的部分則需要通過熱傳導來加熱。您可以通過攪拌食物或定時翻轉使得微波能更加均勻地加熱食物。請記住,微波加熱中需要的水分較少,這是因為在加熱過程中水的蒸發量更少。

雖然微波爐受到嚴重誹謗,但它也被大量使用,96%的美國家庭報告稱他們有一個微波爐。微波爐的便利性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它們也是許多飯菜變得潮濕的原因。我們會讓別人來取捨。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微波爐比傳統烤箱更難以殺死營養素。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晴空飛燕/編譯

⑥ 微波爐熱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沒什麼營養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快捷方便的微波食品無疑成了許多人眼裡的「寵
兒」,但西班牙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用微波爐烹煮是最破壞蔬菜營養的方法,而前
段時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一篇來自美國網站,關於微波食品對人體的有害的報道使
「微波有害論」狼煙再起。那麼微波爐真的是破壞食品營養的「潘多拉魔盒」嗎?
營養成分會大量流失嗎
據報道,來自西班牙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測量了用蒸、高壓鍋、煮或微
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含量。通過測試發現,在蒸的過程中,蔬菜中的抗氧化
劑幾乎沒有被破壞,但微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幾乎消失殆盡,其他烹煮方法
對抗氧化劑的破壞程度介於兩者之間。而抗氧化劑是通過破壞活性化學物質來保護
營養細胞的一種混合物。
使用微波爐,真的是最不可取的烹飪方式嗎? 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中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物營養學評價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楊月欣女士
談到,微波烹飪會引起食物營養成分的丟失是事實,但實際上對食物的任何加工過程
都會導致其營養成分的丟失,而不單單是微波爐加熱。在微波爐加熱的過程中,也許
食品中的某一種成分會丟失得比較多,例如微波爐加熱捲心菜、蕪菁時,其中的胰蛋白
酶抑制劑會丟失。但同樣的成分在微波爐加熱芥蘭、紅薯等食物時,其丟失量就要少
於傳統的烹調方式。「雖然我們沒有做過有目標的嚴格設計下的試驗,但在用微波爐
2 分鍾解凍冷凍食品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有水分的流失,但維生素類的營養物質損失
並不大(3 %~10 %左右) ,而其它礦物質和大量營養素幾乎沒有變化。」楊主任還指出,
因為與傳統烹飪方法相比,微波爐加熱的時間通常很短,雖然微波促進分子運動,但在
短時間內的分解不會太大。相對而言,炒、煮、煎、烤等傳統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物
質的破壞都比微波爐加熱所帶來的營養損失要嚴重。
用微波爐熱牛奶是人們首選的加熱方式,但有說法認為微波爐加熱牛奶的會較大
程度地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並非完全正確。有文獻報道,經巴氏
滅菌法滅菌後的牛奶,用微波加熱(2450 兆赫茲、650 瓦) 2 分半鍾後,其中維生素C、維
生素E 含量稍有所下降,但是其口感和氣味,維生素A、維生素B1 、維生素B2 、β胡蘿卜
素、過氧化物酶活性、脂肪和超氧化物量、非脂乳固體量以及總蛋白量都沒有發生顯著
改變。相反,二次殺菌使牛奶中微生物含量下降了,而且存儲穩定性也有所提高。
會產生致癌物質嗎
北京醫院營養室的李長平醫師認為,我們一直在研究食物成分在烹調中的變化。
腌制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亞硝胺,燒烤食物中含有苯並蓖,這兩個物質都是致癌物。
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結論是得到大量的科學證據所支持的,是有生理病理學、毒理學等
依據的。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經過微波爐加工後的食物可完全消除這兩種致癌
物,但若要說所有食物經過微波加熱都會產生這些已知的致癌物,是一種極不負責任
的說法。況且利用微波爐加工食品除了方便、快捷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安全、衛生、污染
少,使人們擺脫煤氣、油煙的侵害。
微波爐輻射會傷人嗎
一談到「輻射」人們便會惶恐不安。而專家們的分析可解除我們心中多餘的顧慮。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輻射生物學專家曹恩華認為,首先應明確區別兩點,即微波
輻射的影響和微波爐加工食品對人的影響。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有大量證據證明,
是確定無疑的;但採取適當保護措施,微波可廣泛應用於通信、遙感等領域,造福於人
類;而經微波爐加工的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還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不能妄下斷
言。中國家電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國家商檢局進出
口家用電器認可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張鐵雁指出,微波爐工作中產生的輻射泄漏的國際
標準是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 毫瓦,比一根普通日光燈管還少。我國微波爐泄露「每平
方厘米不超過1 毫瓦」的標准,比「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 毫瓦」的國際標准還要嚴格,所
以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任何危害。

⑦ 用微波爐是不是會破壞營養成分

最近國內某報刊登了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建議拔掉微波爐的插頭》———提出微波爐加工過的食品對人體有百弊無一利,呼籲人們徹底放棄微波爐。究其源頭,是一篇據稱是美國馬薩諸塞大學資深學者的文章。

自從微波爐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已經難以離開它了。據說在美國微波爐的使用率達到90%,上海這方面的統計我們沒有掌握,但記者在自己身邊做了個小調查,發現一般生活條件的家庭每天使用微波爐的次數至少在4次以上,主要用於加熱和解凍。對於一些生活節奏較快的家庭,一天內使用微波爐的次數在10次以上的並不少見。以Babara一家為例,小夫妻倆早上起床後,熱牛奶兩杯,即使用微波爐2次;微波加熱燒烤麵包,使用1次;煮即食燕麥,使用1次。中午,母親一人在家吃飯,加熱剩飯剩菜,使用微波爐2次。下午,燒烤山芋使用了1次。傍晚,燒飯、解凍豬肉、蒸魚各使用1次。發現剛炒的刀豆不熟,又用微波爐加溫1次。晚上消毒抹布,又用1次,總計12次。

正是由於市民使用微波爐的頻次在逐漸增多,出現這樣一篇文章更讓人忐忑不安,使用微波爐是不是對人體有害,使用微波爐要注意點什麼,記者專門咨詢了有關人士。

專家教你科學使用微波爐

1.必須讀懂微波爐的使用說明書。

2.不能違規操作,不宜在加熱過程中放置不應加入的食物佐料。

3.按規定使用微波加熱專用器皿,少用塑料製品,以用瓷、陶材料盛器為好。

4.加熱易發泡、易膨脹、易蒸發的食物時,如牛奶、豆漿、雞蛋等,應嚴格按程序操作。開門前先觀察加熱食物的變化或外觀狀態,開門時防止食物濺出,傷及眼睛、皮膚等部位。

5.經常檢查微波爐門的關閉情況有無異常。懷疑有微波漏能時,可在微波爐工作時使用測電筆或小型日光燈管在門隙周圍測量,如發現電筆或燈管發亮,則表示有微波泄漏存在,盡快送往檢修單位檢查。

6.做好微波爐內的清潔衛生工作,不能留有食物飛濺的殘渣或油污。

7.微波爐運轉時,勸告兒童不要靠近。

8.微波爐安放位置:不宜與人們站、坐位置太近,更應避免人體頭部接近工作中的微波爐。

9.一旦懷疑有微波漏能,發生人體不適症狀,及時就醫檢查。只要規范操作,微波爐運轉正常,微波爐正常加熱不會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微波爐》一文內容摘要

觀點一:微波加熱血液可致死

1991年,Norma去醫院進行髖部更換手術。手術很成功,但Norma卻死了。Norma死於一次輸血之後,血液是經過微波爐加溫的。這是第一次有重大證據表明微波爐對被加熱的物品的化學性質造成了根本的破壞。如果僅用微波爐把血液加熱到體溫,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於死命的毒性。

觀點二:志願者生理發生變化

瑞士皇家科技協會的HansHertel博士和BernardBlanc博士發現,微波加熱破壞了食物的營養成分。他們測量了吃微波食品志願者血液中的病理變化。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減少了,這意味著血液攜帶的氧氣減少,人體組織無法得到所需的氧氣。相反,白細胞和膽固醇增加了。白細胞增加會引起人體的壓力和緊張,通常只有當人體感染急性疾病、細菌感染或細胞受損壞時,白細胞才會上升。此外,淋巴細胞減少了。淋巴細胞是一種特殊的白細胞,對產生抗體有重要作用。

觀點三:微波改變血清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的血清會導致發光細菌發射出更多的冷光,似乎微波中的能量被轉移積蓄在食物的分子鏈中,改變了血清的能量結構,當細菌遇見血清時,就受到刺激發出光線。

觀點四:前蘇聯禁用微波爐

前蘇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輻射和食用微波食品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蘇聯於1976年取締微波爐的使用,並對應用微波輻射制定了非常嚴厲的限制。

觀點五:微波食品有致癌性,營養受損

科學家還發現,微波食品的營養價值減少了60%至90%,包括礦物質和生化酶,維生素B、C和E以及抗脂肪膽物質,甚至連蛋白質的營養成分也減少了。荷爾蒙也會發生異常情況,特別是男性和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現異常。此外,細胞膜的電解性出現不穩定現象。維持正常的細胞膜電解性對細胞的健康和細胞間的連接是至關重要的。長期食用微波食品會導致永久性的腦損傷,造成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波動,智力下降。而每台微波爐都會泄漏輻射。微波烹飪的食物會產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

觀點回應

【來自營養學家的聲音】

今年的《美國食品科學》中記錄了這樣的實驗結果:微波爐烹飪方法比傳統烹飪方法維生素C損耗減少20%,維生素B1損耗減少40%。

我國食品衛生監督部門以前也作過類似的檢測分析,捲心菜經微波爐烹飪,維生素C的損耗率為4.76%,而傳統烹飪方法導致的損耗率卻為19.04%。另外,食品中礦物質、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爐烹飪蹄骨旁,八種必需氨基酸為微波加熱前的98.6%。

對於最近國外文章所提出的微波加熱後的食品有害人體的看法,上海市營養學會理事長柳啟沛和名譽理事長史奎雄都表示我國對微波用於日常飲食加熱、烹調這一細微領域都沒有專門的研究。但有關專家一致認為,得出普遍性的結論一定要有根據,一是資料和理論依據,二是更重要的實驗。

【來自微波專家的聲音】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輻射生物學專家曹恩華認為,首先應明確區別兩點,即微波輻射的影響同微波爐加工食品對人的影響。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有大量證據證明,是確定無疑的;但可採取適當保護措施;而經微波爐加工的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還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難以妄下斷言。其次要看微波爐加工的對象是活體還是靜體。輸血致死的例子舉證不確切,因為它是把用於輸血的活性血液同靜體的普通食物相提並論,這顯然說明不了問題。

曹恩華還指出,要認定微波爐加工食品是否有害,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試驗,特別是分子水平的測試。比如判斷是否致癌,就須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質是否增加、增加多少作定量分析等等,而且要看這種增減是否在標准許可的范圍之內。不僅如此,試驗還必須有大量人群的嚴格比對,得出統計學的科學結論。該文章提及的試驗很不充分,缺乏嚴格的病理學調查,所以雖然原理上沒有錯,但結論卻是輕率的。比如它說血清導致細菌發光,用志願者的血清就繞了一個彎,直接用加工過的食物豈不更好;此外,它用了幾個志願者?是光食用微波食品,還是也食用其他食品?結果是否都一樣?這些都缺乏統計學的結果。曹恩華建議,此類試驗最好用實驗鼠來做,而且要做是否產生活性氧等最基本的實驗。

【來自職業衛生專家的聲音】

原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生院副院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衛生、毒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錫鵬曾就微波對人體的影響做過多年研究。他介紹說,醫學和生物學上,將量子能量大於12ev(電子伏特)的電磁輻射稱電離輻射,小於12ev的則稱為非電離輻射。如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的X射線和γ射線屬於電離輻射,它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水和其他物質發生離解從而殺傷活體細胞和生命物質。因此,醫生只允許病人或可疑患者進行X射線攝片或接受γ射線照射殺死腫瘤細胞。而微波的量子能量,只有0.00124ev,遠遠小於12ev,屬於非電離輻射的范疇。微波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也遠比X射線和γ射線小。

而微波加熱食物的基本原理就是食物中含有的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礦物質等在接受微波的照射後,上述成分中的離子會發生遷移和偶極子形成後的旋轉。這些離子的遷移、旋轉及相互摩擦等快速運動伴有能量損耗,並以熱能的形式釋放。產生能耗的多少與物質的介電常數有關,介電常數的大小主要由物體的含水量來決定。食物被微波加熱程度決定於含水量的多少,含水分多的食物容易被加熱,所耗能量也相對較多。食物在微波加熱過程中,首先是水分的蒸發,只要水分沒有全部蒸發乾枯,那麼食物中的其它成分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結構基本沒有變化。如果加熱過度,水分過度蒸發,食物就會燒焦。食物中的各種成分也會發生相應的不同程度的變化,那就當作別論了。特別是在添加過多的芳香、辛辣、重油或某些色素時,經過高溫加熱,有可能使食物變質或產生某些對人體有害,甚至是具有致癌活性成分的食物。但實際上,就是在我們通常人工烹調食品過程中,也同樣存在這種可能性。

此外,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國際上都有採用γ射線輻照食品的工藝。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也開始使用。歐美國家一直不斷有人反對食用輻照食品。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曾邀請各國專家進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按照操作規范輻照的食品是安全的。既然γ射線加工的食品可以食用,微波加熱的食物無疑也可放心食用了。

至於微波對人體的健康影響,據金教授介紹工業上使用大功率微波加熱爐,工作人員過度接近微波介熱電容、電極板,有可能發生頭暈、頭昏、睡眠不足、多夢、記憶力不好等症狀。長期接觸大功率微波發射天線或經常檢修開機狀態下的微波設備的工人,除有上述神經系統症狀外,也有可能出現心率或快或慢的變化,血壓波動或偶有心電圖檢查異常的發現。一旦脫離接觸也可減輕症狀或日漸恢復。文獻中有報道發生微波白內障的病例,這只在極為個別的情況下發生。幾乎不存在因接觸微波爐而引起眼睛白內障的可能。除了微波引起的白內障以外的其他症狀,都是屬於可恢復性的功能變化。

⑧ 微波爐控制器的有關英文文獻

可以考慮搜索控制器類型的文獻 或者去大型的機械網站論壇找找看

⑨ 用微波爐熱食物,會造成營養流失嗎

微波爐破壞食品營養的「潘多拉魔盒」?
飲食保健
中國消費者報/ 2004 年/ 04 月/ 05 日/ 第B03 版/
本報實習記者楊蕾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快捷方便的微波食品無疑成了許多人眼裡的「寵
兒」,但西班牙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用微波爐烹煮是最破壞蔬菜營養的方法,而前
段時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一篇來自美國網站,關於微波食品對人體的有害的報道使
「微波有害論」狼煙再起。那麼微波爐真的是破壞食品營養的「潘多拉魔盒」嗎?
營養成分會大量流失嗎
據報道,來自西班牙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人員測量了用蒸、高壓鍋、煮或微
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含量。通過測試發現,在蒸的過程中,蔬菜中的抗氧化
劑幾乎沒有被破壞,但微波爐烹煮的椰菜中的抗氧化劑幾乎消失殆盡,其他烹煮方法
對抗氧化劑的破壞程度介於兩者之間。而抗氧化劑是通過破壞活性化學物質來保護
營養細胞的一種混合物。
使用微波爐,真的是最不可取的烹飪方式嗎? 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中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物營養學評價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楊月欣女士
談到,微波烹飪會引起食物營養成分的丟失是事實,但實際上對食物的任何加工過程
都會導致其營養成分的丟失,而不單單是微波爐加熱。在微波爐加熱的過程中,也許
食品中的某一種成分會丟失得比較多,例如微波爐加熱捲心菜、蕪菁時,其中的胰蛋白
酶抑制劑會丟失。但同樣的成分在微波爐加熱芥蘭、紅薯等食物時,其丟失量就要少
於傳統的烹調方式。「雖然我們沒有做過有目標的嚴格設計下的試驗,但在用微波爐
2 分鍾解凍冷凍食品的研究中,發現雖然有水分的流失,但維生素類的營養物質損失
並不大(3 %~10 %左右) ,而其它礦物質和大量營養素幾乎沒有變化。」楊主任還指出,
因為與傳統烹飪方法相比,微波爐加熱的時間通常很短,雖然微波促進分子運動,但在
短時間內的分解不會太大。相對而言,炒、煮、煎、烤等傳統烹飪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物
質的破壞都比微波爐加熱所帶來的營養損失要嚴重。
用微波爐熱牛奶是人們首選的加熱方式,但有說法認為微波爐加熱牛奶的會較大
程度地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並非完全正確。有文獻報道,經巴氏
滅菌法滅菌後的牛奶,用微波加熱(2450 兆赫茲、650 瓦) 2 分半鍾後,其中維生素C、維
生素E 含量稍有所下降,但是其口感和氣味,維生素A、維生素B1 、維生素B2 、β胡蘿卜
素、過氧化物酶活性、脂肪和超氧化物量、非脂乳固體量以及總蛋白量都沒有發生顯著
改變。相反,二次殺菌使牛奶中微生物含量下降了,而且存儲穩定性也有所提高。
會產生致癌物質嗎
北京醫院營養室的李長平醫師認為,我們一直在研究食物成分在烹調中的變化。
腌制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亞硝胺,燒烤食物中含有苯並蓖,這兩個物質都是致癌物。
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結論是得到大量的科學證據所支持的,是有生理病理學、毒理學等
依據的。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經過微波爐加工後的食物可完全消除這兩種致癌
物,但若要說所有食物經過微波加熱都會產生這些已知的致癌物,是一種極不負責任
的說法。況且利用微波爐加工食品除了方便、快捷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安全、衛生、污染
少,使人們擺脫煤氣、油煙的侵害。
微波爐輻射會傷人嗎
一談到「輻射」人們便會惶恐不安。而專家們的分析可解除我們心中多餘的顧慮。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輻射生物學專家曹恩華認為,首先應明確區別兩點,即微波
輻射的影響和微波爐加工食品對人的影響。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有大量證據證明,
是確定無疑的;但採取適當保護措施,微波可廣泛應用於通信、遙感等領域,造福於人
類;而經微波爐加工的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還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不能妄下斷
言。中國家電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國家商檢局進出
口家用電器認可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張鐵雁指出,微波爐工作中產生的輻射泄漏的國際
標準是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 毫瓦,比一根普通日光燈管還少。我國微波爐泄露「每平
方厘米不超過1 毫瓦」的標准,比「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 毫瓦」的國際標准還要嚴格,所
以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任何危害。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