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論文都寫好了,應該不要原文了吧
[1] 歐陽新年. 企業文化認知與塑造[J]. 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2003,(04) .
[2] 魏中龍,張慧. 企業文化建設、教化與功能實現[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 .
[3] 周忠英. 企業文化——未來企業的第一競爭力[J]. 商業研究, 2004,(03) .
[4] 何載福. 企業文化建設實踐與績效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5 .
[5] 張敬文.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探討[D]. 暨南大學, 2003 .
[6] 張藕香. 並購企業文化整合研究[D]. 湖南農業大學, 2003 .
[7] 趙鐵成. 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A]. 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傑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 2007 .
[8] 張奇. 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源動力[J]. 建設科技, 2005,(Z1)
[9] 李睿. 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 中國民用航空, 2007,(06)
[10] 陳中義. 企業發展 文化為基[J]. 四川建築, 2006,(06)
②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展分析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傑弗里•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6年,
袁慶明.新制度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
[澳]克萊門德•蒂斯坦爾.中國的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王桂新.中國人口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一項人中分布經濟學的探索研究.上海:華師大出版社,2003年
費洪平.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徐逢賢.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③ 論文參考文獻
序號 題名 作者 作者單位 文獻來源 發表時間 被引頻次 下載頻次
1 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研究(英文) 郭倩倩 山西財經大學 商品與質量 2010-10-15 141
2 中西方飲食文化中的飲食禮儀差異 張彩霞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期刊】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9-11-15 1 862
3 從飲食文化差異分析奧運菜單的翻譯方法 郁青青 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 【期刊】連雲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06-25 1 230
4 民族文化心理與飲食習俗的跨文化對比分析 滕延江; 王勇 煙台師范學院; 濰坊學院 山東煙台; 山東濰坊 【期刊】濰坊學院學報 2005-10-25 5 864
5 由「佛跳牆」和肯德基炸雞看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李鳳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 【期刊】消費導刊 2009-06-23 314
6 跨文化交際中的飲食文化差異 陳歆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期刊】職業圈 2007-10-15 1 1089
7 試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蔡華 長沙南方職業學院外語系 湖南 長沙 【期刊】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15 3 2339
8 跨文化交際中飲食文化差異研究 陳歆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期刊】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8-08-05 0 973
9 淺談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李曉紅; 馬陶然 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期刊】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0-04-15 414
10 從中西飲食看文化多樣性 任傑慧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 【期刊】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9-30 113
11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與中餐菜單的翻譯 袁曉紅; 唐麗霞 長春師范學院;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 【期刊】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03-15 3 1115
12 淺談中西文化差異 張仰媚 菏澤學院外國語系 【期刊】民營科技 2009-03-20 1 732
13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以及餐桌禮儀的對比 張亞紅 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 【期刊】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9-04-05 1 2750
14 淺談中西方飲食觀念的差別 王長友 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 【期刊】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9-08-20 1 654
15 中式菜單的英譯 邢海芳; 劉洪泉 湖北荊州長江大學 【期刊】商業文化(學術版) 2008-12-25 0 131
16 對中國餐飲業發展情況的分析 雷錟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 【期刊】經濟師 2010-04-05 385
17 中國飲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評《華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 陳天然 【會議】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2007-12-01 0 101
18 中西菜餚命名對比及中式菜餚英譯方法探究 盧巧丹; 盧燕飛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期刊】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9-15 0 247
19 中西餐服務之比較 郭劍英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 【期刊】中國烹飪研究 1998-08-15 0 207
④ 寫經濟方面的論文有哪些參考文獻
到中國知網,搜索幾篇優秀的碩博論文,可以看看他們的參考文獻
如果你是本科,碩士論文就足夠你來參考了,他們的文獻足夠你用了
然後再搜一下期刊文章,但是本人覺得期刊文章很少有能夠對你有用的部分,但是可以做參考文獻的。
⑤ 如何看當前經濟形勢論文參考文獻
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後,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全球經濟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有七個特點。
(一)世界經濟迅速增長,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得以繼續維持較高增速,發展中國家經濟呈相互帶動、梯次發展的態勢。
(二)隨著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業呈「爆炸式增長」。
(三)國際資本市場和勞動市場流動性增強,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全球市場。
(四)新興市場經濟體日益具體,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五)南北國家有關發展模式的交融與交叉增多,經濟領域多邊協調漸成趨勢,新興大國加速崛起,經濟力量加速「多極化」。
(六)各種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安排發展迅速,國際貿易、跨國投資重趨活躍,自貿區談判方興未艾,通過自貿協定等形式,新興力量與傳統大國結成經濟聯盟成為時尚。
(七)國際能源、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國際能源格局調整步伐加快,對能源等戰略資源的爭奪成為影響國際經濟關系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⑥ 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試論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與完善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11-03
15:50:00
]
作者:李勝利
編輯:studa20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和國內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企業必然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嚴峻形勢,分析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部分管理理念,提出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樹立經營戰略、打造核心競爭力、優化企業文化等經營理念。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經營戰略;核心競爭力
1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和國內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企業必然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嚴峻形勢。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勢態下,國內企業應該在強化自身管理上下功夫,發現自身管理理念上的部分不足,樹立現代管理理念並以此指導和貫穿於企業管理活動之中。
2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現狀及相應措施
2.1經營戰略殘缺
誰擁有戰略,誰就擁有未來的市場。在日本企業界的調查中,90%以上的日本企業家認為:「最占時間、最為重要、最為困難的事,就是制定戰略規劃。」
經營戰略又稱「經營單位戰略」。經營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它是企業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經營范圍的科學規定,同時又是制定規劃的基礎。更具體地說,經營戰略是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企業使命的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環境中存在的各種機會和創造新機會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同環境的關系,規定企業從事的事業范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整企業結構和分配企業的全部資源。從其制定要求看,經營戰略就是用機會和威脅評價現在與未來的環境,用優勢和劣勢評價企業現狀,進而選擇和確定企業的總體、長遠目標,制定和抉擇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
企業經營戰略的主要作用是:(1)通過制定經營戰略,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調查分析,明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對於企業增強自身經營實力有了明確的方向;(2)企業有了經營戰略,就有了經營發展的總綱,發揮企業的整體效益,有利於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3)便於國家和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指導,有利於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4)有利於全面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
事實上,任何一個企業戰略目標的確立與實現,都不能離開企業所處的環境背景以及其所承擔的使命。企業戰略目標的確立和實現需要把握兩個關鍵和一個明確:一個關鍵是對環境信息的充分掌握,另一個關鍵是用正確的方法和思路來整合有關信息並得出相應的論斷、決策和行動方法,以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一個明確則是企業戰略目標一定要能很好地回答企業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等問題,並且明確地指出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特別是對於正處於轉型階段的中國企業,提出符合企業自身狀況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是企業統一思想、提高企業凝聚力的有力手段,更是制定中長期戰略規劃的當務之急。
一個科學的戰略規劃必須能夠反應「戰略四步曲」,即我在哪裡、我將往何方、我如何去、如何走好。而目前我國不少企業所制訂的「戰略思路」在這方面常常是內容不足過程殘缺,由於實務的需要他們聚焦精力於「如何去」的問題,對其他方面都不甚清楚,這種偏重於行動的思考而不是偏重於過程的思考不僅使得戰略毫無亮點,而且定向思維會導致其他可能存在的優秀戰略得不到採納。
基於此,我國的現代企業應對企業經營戰略有一個深入的認識,並從以下幾方面樹立並做好企業經營戰略:(1)建立專門機構,進行市場調研和行業分析,確立本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在國內外同行業領域內所處的經濟地位,現有的主要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對企業現有經營項目和主要產品所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做出分析與評價,對企業現實的經營環境及可能的選擇做出分析和判斷。(2)通過對多種不同方案的分析與評價,提出企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主導產品和戰略產品,提出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戰略方針,提出可供選擇的主要投資項目、發展目標和重大經濟指標。(3)提出實現企業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應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體制、人才戰略、分配方式、科技政策等。(4)提出和制訂基本的經濟發展目標和重大經濟指標,包括成長性目標、收益性目標、有效性目標和社會性目標。並將這些目標和指標分解到各所屬企業和集團的各職能部門。
2.2對「核心競爭力」認識模糊
「核心競爭力」這一術語首次出現是在1990年,著名管理專家C.
K.
Prahalad
和Gary
Hamel在他們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書中指出:「核心競爭力是在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於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他們認為,隨著世界的發展變化,競爭加劇,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企業的成功不再歸功於短暫的或偶然的產品開發和靈機一動的市場戰略,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按照他們給出的定義,核心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殊利益的一種獨有技能或技術。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會自動轉化成競爭優勢。如果沒有相應的機制和條件加以支持,核心競爭力將一無是處,毫無價值。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如今人們又把核心競爭力的外延拓展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個職能系統,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主要局限在研究開發和產品生產上。
核心競爭力首先能很好地實現顧客所看重的價值,如能顯著地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增加顧客的效用,從而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它給顧客的核心利益是好攜帶;聯邦快遞的核心能力是極高水準的後勤管理,它給顧客的核心利益是即時運送。
其次,核心競爭力還必須是企業所特有的,並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也就是說它不像材料、機器設備那樣能在市場上購買到,而是難以轉移或復制。這種難以模仿的能力能為企業帶來超過平均水平的利潤。
最後,核心競爭力還具有延展性,能夠同時應用於多個不同的任務,使企業能在較大范圍內滿足顧客的需要。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學鏡片成像技術和微處理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成功地進入了復印機、激光列印機、照相機、掃描儀以及傳真機等二十多個產品領域;本田公司的核心專長是引擎設計和製造,這支撐了小汽車、摩托車、割草機和方程式賽車的製造。
核心競爭力不僅可以表現在技術上,還可以表現在生產經營、營銷和財務上。如蘋果電腦的產品設計創新能力,它首開使用滑鼠操作電腦的先河,它的麥金托電腦可看可感的設計,極大地促進了個人和家庭電腦市場的發展;寶潔、百事可樂優秀的品牌管理及促銷能力;豐田的精益生產能力等。正是由於具有這種獨特的能力,使公司取得了成功。
遺憾的是,我國部分企業在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面表現得非常盲目並在核心競爭力的認識上仍有很多模糊的觀念:(1)競爭力等於核心競爭力。任何企業,相對來講都有競爭力,但絕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必須有獨特性,是在企業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積累形成,深深地印上了企業特殊組成、特殊經歷的烙印,其他競爭對手很難復制。核心競爭力的鍛造對一個試圖做大做強的企業來講,好比它的生命。沒有競爭力的鍛造,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鍛造,一個企業不可能有生命力,不可能有將來,不可能有客觀的市場表現,不可能有豐厚的市場利潤。(2)認為擁有核心業務就有核心競爭力。擁有核心業務並不等於自然有了核心競爭力。公司集中資源從事某一領域的專業化經營,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管理、技術、產品、銷售和服務等多方面與同行的差異。在發展這些差異時,企業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可提高消費者特殊效用的技術、方式和方法。這些「異質性(差異性)」決定了企業之間的效率差異,只是有可能構成今後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之一。(3)沒有核心技術,就認為沒有核心競爭力。戴爾(Dell)公司沒有個人電腦的核心技術,但並不妨礙它成為行業翹楚,因為戴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高效的供應鏈管理。
針對以上情況,我國的現代企業應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概念上要有一個准確的把握,要想真正營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唯一的辦法就是綜合分析、正確判斷企業的各方條件,尋找自己的長處,從生產管理、質量、規模、銷售模式、渠道、售後服務、品牌認知、價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以優勢領域為突破點,對傳統的優勢產業進行改造升級,聘用優秀的管理者和員工,堅持技術創新,走信息化之路,加強營銷知識積累,營造企業文化等等,只有做好其中一項或多項工作,並揚優成勢,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3
企業文化沒有個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講,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體現的總和。它與文教、科研、軍事等組織的文化性質是不同的。我們現在主要是從狹義的層面強調文化。
目前在我國,企業文化漫天喊,但絕大部分企業沒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國的企業界,真正優良、有其個性色彩的企業文化非常少。往往表現在:(1)沒有將文化建設提升到戰略的高度,領導重視不夠;(2)將企業文化工作混同於思想政治工作,認為企業文化工作就是協助所在單位黨組織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3)將企業文化建設混同於精神文明建設,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搞活動、樹典型、唱贊歌;(4)將企業文化混同於員工娛樂文化,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組織員工開展業余文化生活;(5)企業文化建設中大多沒有科學具體的短期目標和中期目標;(6)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往往只注重表層硬文化建設,一味在視覺識別上做文章,而對流程再造、制度建設、育人和領導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層次文化重視較少;(7)企業文化建設往往是大同小異,缺少企業特色、缺乏自身個性,缺乏本單位、本地區的創意,陷入低水平重復怪圈。
所以,中國企業應當逐步樹立企業文化建設理念,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米不夠水來湊」,而應該以非常嚴肅的態度來建設自家的企業文化。從共同價值觀念的培育、企業精神的構塑、經營哲學的確立和企業形象設計等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構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中國企業應立足我國現實國情,放眼全球市場,靜心思考在企業管理理念方面的不足之處,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使企業具有活力和競爭力,長盛不衰。
⑦ 求經濟與文化關系的論文
淺談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摘要] 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文化和經濟總是彼此聯系、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然而,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並不總是這樣,有的時候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甚至成負相關性,即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並不自成邏輯。這就要求我們正確看待文化與經濟的關系,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
[關鍵詞] 文化經濟發展負相關性自成邏輯
長期以來,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將文化與經濟割裂開來,認為文化與經濟就像兩條道上跑的車。事實上,文化與經濟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文化與經濟的辯證關系以促進其更好地發展,便成了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
一、文化為經濟增長與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價值導向和現代人力資源
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三大系統中,文化起著導向作用,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有理性的精神支撐和價值導航。這種理性的精神支撐就是社會先進的文化,這種先進的文化反映現代工業文明精神,滿足人們物質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人們的主體意識和思想文化素質,同時也提升人們的價值觀念。今天,文化已經滲透到現代經濟活動的一切過程和環節。特別是普遍文化認同在減少和克服由於文化差異帶來的貿易沖突和經濟摩擦方面,以及在適應貿易環境和投資環境方面,都具有其他系統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能夠起到其他系統所起不到的獨特作用。
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人力資源,尤其是在當代經濟全球化體系中,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對高水平人力資源的倚重就顯得更為突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被稱之為第三世界經濟的「奇跡」,盡管「奇跡」是多種因素促成的結果,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就確立了「教育立國」、「科技興國」的發展戰略,建立了一個多元文化相輔相成的良性結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文化力」。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國內,也不難發現這一現象,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也是區域生產力水平較高或區域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
文化對經濟的重要性遠不是文化在經濟領域、經濟活動中的現實作用,更重要的是文化對經濟還具有久遠而深刻的意義。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的競爭不僅是經濟優勢的競爭,更是文化優勢的競爭。
二、文化的發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
在文化和經濟彼此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為文化提供賴以生存、發展和進步的物質基礎和保障。
當我們從經濟對文化發展的作用的視角來看,一方面,經濟為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提供物質基礎和豐富的創作源泉。另一方面,經濟為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動力和流通市場。經濟對文化的需求是促進文化發展和進步的動力,恩格斯就曾說過,生產發展的需要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勝過十所大學。在經濟的刺激作用下,文化內部產生強大的驅動力以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同時,由於文化藝術具有多方面的審美價值為人們所需要,而當這種需求量逐漸增大時,必然會使其物化成為產品,從而轉化為商品價值,並由市場的供求關系形成價格,這樣,文化就以商品形式在市場上流通。文化產品正是在這一流通過程中實現其價值,並為其自身的再生產積累資金以實現自我發展。顯然,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文化建設的發展規模」 。
正是因為經濟對文化發展和進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文化發展的根本在於經濟。經濟發達,以此為基礎的文化就會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相反,經濟落後,以此為基礎的文化就會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我們只有發展經濟,增強國力,變更我們的經濟基礎,傳統文化才能夠戰勝強勢的西方文化。因此,現代化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是經濟現代化,只有在經濟現代化的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構建政治現代化,上層建築現代化,從而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強勢文化。
毫無疑問,正是因為經濟對文化的作用是直接的,並且,這種直接作用的存在為人們所普遍接受,所以人們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首先關注的必然是經濟的發展,並且堅定地認為,只有經濟繁榮,才能促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三、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負相關性
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文化和經濟總是彼此聯系、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然而,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並不總是這樣,有的時候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甚至成負相關性,即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並不「自成邏輯」。
我們注意到,文化發達,與之並存的經濟有可能非常落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文化優勢等同於生產力優勢、經濟優勢。因為文化作為一種潛在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變為經濟優勢還需要通過許多中介和環節。
同時,經濟的發展確實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然而,就像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一樣,經濟發展對文化的影響除了正面的效應之外,也有一些負面的效應。例如「快餐」式的文化使人們的文化鑒賞水平逐漸下降。應當看到,經濟發展在促進文化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客觀上也制約其擴大的內容和質量。
經濟發展的自成邏輯並不能證明文化發展的自成邏輯,正如生產力是由低向高漸次發展卻並不意味著文化也是由低向高漸次發展一樣。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非自成邏輯性,也即負相關性,正是說明了兩者關系的復雜性,也就是說,文化繁榮並不意味著經濟繁榮,同樣,經濟發達也並不意味這文化發達。
綜上分析,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我們必須正確地看待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兩大車輪的文化與經濟的關系,這就是,一方面,文化與經濟雖然其發展各具自己的規律和特點,但是它們彼此依存,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密切關系是毋庸置疑的,即經濟對文化具有基礎性作用,文化對經濟具有導向性作用,二者具有互動效應,並在相互作用中發展。另一方面,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非自成邏輯性要求我們在制定社會發展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到文化與經濟關系的復雜性,以促進社會快速、有序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陶一桃:經濟文化論[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
[2]程恩富等:文化經濟學通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陳占彪:試論文化發展的三大外因[J].中華文化論壇,2006,134
⑧ 寫一篇形式與政策的論文,經濟、軍事、文化的都可以,要原創哦,表明參考文獻,非常感謝,,
IYz
635
⑨ 有關經濟的參考文獻
基於經濟學分析通貨膨脹和房產問題.《商》.2013年10期.蘭琳.
基於經濟學分析通貨膨脹和房產問題.《商》.2013年4期.蘭琳.
用故事講透生活經濟學.《中國石油石化》.2014年1期.翟瑞龍.
姜姐的生活經濟學.《走向世界》.2013年44期.王欣.
有經濟學的生活讀《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軟體工程師》.2004年9期.禪影.
金融市場化與生活經濟學.《大眾理財顧問》.2006年5期.郭銳.
生活中的經濟學.《祝您健康》.2013年7期.泡泡等.
地方文化、地方經濟發展與經濟學研究創新.《學術界》.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4年7期.胡必亮.
白領·下流·經濟學.《理財》.2010年1期.單士兵.
超市中如何排隊.《中國統計》.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04年8期.俞肖雲.
(9)經濟與文化論文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經濟學專業學會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於1930年成立,是全球經濟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專業學會之一,聚集了全球范圍內最頂尖的經濟學家。
學會的主要活動包括出版Econometrica等頂尖學術期刊,以及在全球六大地區組織學術會議。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兩岸三地學者與西方學者的學術交流,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決定在中國定期召開年會,簡稱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中國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