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害死人
A. 引用太多別人的參考文獻,會不會被論文檢測系統查不來,有沒有問題
不會的,只要正常的標注就可以的
如果你不確定,可以到論文抄襲檢測大師那裡測試下,我當時用的word腳注,就沒被查出來
B. 畢業論文怎麼才能通過啊,那麼多的字,想把人逼死嗎
畢業論文需要查重,所以在定大綱的時候要多查一些資料,再就是寫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和原文的語言表達相同,最好換一種說法,這樣查重率會小很多。一個句子中有幾個字是相同的都算是相同的文章。學院最後也會進行查重。論文題目也不要太大了范圍,范圍適中就好。
C. 請問文獻中記載的關於過去戰爭中由於沒有軍糧而將人殺死後製成肉乾以充實糧草,甚至吃人肉以充飢,這些事
有,三國的肉脯,五胡亂華的兩腳羊
D. 你說一個人死了之後在他留下的文獻中有沒有會整人的東西存在如反語、暗義等等
肯定有,假的都有可能,不過可能性不大,古代人並不像現在人那麼多技倆,你問這個做什麼
E. 修秦皇陵的人都被殺死了,司馬遷為何還能詳細描述其內部結構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秦始皇陵的,說是秦始皇從剛登基時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自己統一天下為止。他從全國發配近七十萬人,打穿驪山來實施這一重大工程。
在秦始皇的陵墓裡面,各種奇珍異寶、機關強弩數不勝數,還有用水銀做成的江河大海,用南海才能捕到的人魚做成蠟燭,點很久都不會熄滅。等到秦始皇下葬時,秦二世不僅將後宮嬪妃全部殉葬,他還擔心修陵的工匠知道裡面的機關,很可能泄露出去,所以關閉地宮中門,將工匠全部活埋。
從這段描述來看,司馬遷對秦始皇陵的描述,可以說是非常詳細,以至於很多人會很好奇,既然那些修建陵墓的工匠都被活埋,為何司馬遷還能知道得這么詳細呢?
其實,司馬遷對秦始皇陵得記載,恐怕大多是源於民間故事。因為,首先據司馬遷所言,秦始皇陵早被項羽挖了。但是,現在普遍的科學家,卻都認為秦始皇陵並沒有被人挖掘過。
其次,司馬遷把始皇陵描繪的活靈活現,但問題是,對於那些讓後人目瞪口呆的兵馬俑,他卻一個字也沒有提到。從這層意義上說,馬遷對於秦始皇陵得描寫,就不就是源於流傳下來檔案資料,而是源於一些民間故事的收集。
F. 參考文獻必須是使用了別人的原話嗎只是參考了著者的觀點可以嗎
參考文獻使用別人的原話嗎或者觀點都可以。
不同文獻類型的的起訖頁碼寫法是不同的,比如:論文類(包括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起訖頁碼是指該文章的起訖頁碼。著作類的起訖頁碼,是指引用觀點所在的起訖頁碼。
摘要是獨立於論文的文獻,就是不看論文,摘要就能完整的表述論文的主要目的、觀點、方法、結果、結論等。因此,摘要可以是論文的原話,也可以另外寫的一段話。
G. 為什麼有同學說不要選擇參考文獻的中的一個作者作為審稿人
以後還是繼續這個路線,堅持用自己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啊,至於編輯用不用就兩說了。。。shyh2009(站內聯系TA)這個我倒覺得不是最重要的,還是要追求文章質量吧!handsomeguo(站內聯系TA)很少有用你推薦的審稿人審稿吧。weiswallow(站內聯系TA)可能是很少選用自己推薦的審稿人,我投的一篇文章,是推薦發表過相關領域的專家,可是那審稿人好像對本領域也不是很熟悉bjlumang(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weiswallow at 2009-9-23 20:10:
可能是很少選用自己推薦的審稿人,我投的一篇文章,是推薦發表過相關領域的專家,可是那審稿人好像對本領域也不是很熟悉 對,現在海量的稿件,能找到的審稿人很多都不是對文章內容很熟悉的專家,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會被邀請審稿。:Dweiswallow(站內聯系TA)如果能真正碰到對文章內容領域熟悉的專家那就叫幸運,一般來說比較容易接受,我投了一篇EI中文的,此審稿人是本領域的專家,對本領域很熟悉,創新不創新,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他們一眼就看出來了,我投的文章一些細節小問題都幫我修改了,真是佩服這樣的審稿人。recoba0608(站內聯系TA)這個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論文寫得怎樣YANGZW1985(站內聯系TA)當然可以啊,選了說明他更了解你做的東西qijian2005(站內聯系TA)同感。關鍵還是自己的論文質量。
H. 黑色星期天曾一度殺死100多人、禁播13年
因為這首歌太悲了,對聽者具有極為消極的心理暗示,才被禁播 《憂郁的星期天》(英語:Gloomy Sunday,匈牙利語:Szomorú Vasárnap),也譯作《黑色的星期天》,是匈牙利自學成才的作曲家賴熱·謝賴什(Rezs Seress,1899-1968年)譜寫於1933年的一支歌曲。據說,《憂郁的星期天》是賴熱·謝賴什和他的女友分手後在極度悲慟的心情下創作出來。由於歌曲中流露出懾人心魄的絕望神緒,數以百計的人在聽了它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支歌遂被冠以「匈牙利自殺歌」的稱號,甚至一度遭到了BBC等國際知名電台的禁播。但是,並沒有實質法律文獻、期刊和出版物能證實該自殺數字。這有可能是當時的樂商為了促銷而憑空捏造,而近些年來網路發展使《憂郁的星期天》的自殺傳聞廣泛流傳。 創作及發行的背景 1933年,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賴熱謝賴什與他的女友因愛情破裂而分手,他也因此陷入了絕望的低谷。在兩周後的一天,謝賴什坐在鋼琴前, 突然感嘆了一句:「多麼憂郁的星期天呀!」旋即靈感泉涌,在三十分鍾後寫下了這支《憂郁的星期天》。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幾乎所有的音樂出版商都拒絕為他發行這支樂曲。其中一位出版商說:「並不因為這是一首憂傷的歌曲,而是這曲所流露出來的那種可懾人心魄的絕望神緒,這對任何聽眾都沒有好處。」但幾個星期 後,他終於說服了一位樂商來發行此曲。
I. 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了一半找文獻時發現有人寫過了,一樣的方法,研究一樣的東西,不過我的演算法跟他不一樣,
我現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自己定的幾個論題發現前人都有寫過,該怎麼辦
J. 如果古代就有知網,誰會是發表文獻論文最多的人
如果古代就有知網,我認為發表論文最多的可能是那些沒有資格參加科舉,或者是屢試不中,而偏偏又很有才華的人,比如姜宸英,李白。
在他100歲那年,他讓孫子在前面提著燈籠,他步履蹣跚的一步一停,進去考試,燈籠上面寫著有四個大字,百歲觀場。 在當時也是被傳為佳話,此等愛學習刻苦的精神,多被後世拿來舉例鼓勵自己的兒子。坦白而言,他百歲仍然參加科舉,其實為了已然不是名次,而是那種對學術的執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認為如果古代就有知網,這樣展示才華的地方。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畢竟很少有人能活到100歲,更別提是一位研究學術一直研究堅持到100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