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林業文獻

林業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15 12:31:06

① 西南林業大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怎麼寫

參考文獻中只列作者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全文應統一,不能混用,外文文章應列出原名。

參考文獻一律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在正文後,並將其序號在文中以右上標形式標注。主要格式如下:

期刊類:[序號]作者.文獻題名.刊物名稱,發表時間,卷(期):引用頁

專著類:[序號]作者.專著題名.出版社名稱,出版地,發表時間 :引用頁

http://www.shangxueba.cn/

西南林業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格式撰寫規范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畢業前最後一個重要學習環節,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而且還是對學生的畢業資格及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為提高我校本(專)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規范論文的撰寫、列印及裝訂格式,並便於保存、檢索、利用及交流,特製定本規范。

一、畢業論文(設計)的基本結構

一份完整的畢業論文(設計)應由題目、作者、中文摘要、外文摘要、關鍵詞、目錄、前言、正文、結論、主要參考文獻、指導教師簡介、致謝、附錄等基本部分組成(有設計的須有設計圖紙)。

1、標題

標題應該簡短、明確、有概括性。標題字數要適當,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可以分成主標題和副標題。

2、論文摘要或設計總說明

論文摘要以濃縮的形式概括研究課題的內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個左右實詞為宜。為便於文獻檢索,應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註明本文的關鍵詞。關鍵詞要符合學科分類,一般為2~4個,每個詞均為專業名詞(或片語),一詞在6個字之內。

設計總說明主要介紹設計任務來源、設計標准、設計原則及主要技術資料,中文字數要在1500~2000字以內,外文字數以1000個左右實詞為宜。

3、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即:1……、1.1……、1.1.1……),要求標題層次清晰,其中一級標題頂格排列,二級標題空一格排列,三級標題空兩格排列。目錄中的標題應與正文中的標題一致。

4、正文

畢業論文(設計)正文包括前言、正文主體與結論,其內容分別如下:

前言應說明本課題的意義、目的、研究范圍及要達到的技術要求;簡述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說明本課題的指導思想;闡述本課題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體是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其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設和條件;模型的建立,實驗方案的擬定;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設計計算的主要方法和內容;實驗方法、內容及其分析;理論論證,理論在課題中的應用,課題得出的結果,以及對結果的討論等。學生根據畢業論文(設計)課題的性質,一般僅涉及上述一部分內容。

結論是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出的總結,對所得結果與已有結果的比較和課題尚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見解與建議。結論要寫得概括、簡短。

5、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中只列作者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全文應統一,不能混用,外文文章應列出原名。

6、指導教師簡介

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學歷,職稱,社會職務,學術研究情況,獲獎及發表論文情況,指導學生工作情況等。

7、致謝

致謝應以簡短的文字對在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過程中曾直接給予幫助的人員(例如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及其他人員)表示自己的謝意,這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

8、附錄

附錄是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設計)的附錄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編寫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號較多時,便於讀者查閱,可以編寫一個符號說明,註明符號代表的意義。一般附錄的篇幅不宜過大,若附錄篇幅超過正文,會讓人產生頭輕腳重的感覺。

二、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細則

1、標點符號

畢業論文(設計)中的標點符號應按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使用。

2、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應採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准、部標准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稱術語,可採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弧內註明其含義。外國人名一般採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後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達爾文、馬克思等)可按通常標准譯法寫譯名。

3、量和單位

量和單位必須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台、元/km。

4、數字

畢業論文(設計)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但在敘述不很大的數目時,一般不用阿拉伯數字,如「他發現兩顆小行星」、「三力作用於一點」,不宜寫成「他發現2顆小行星」、「3力作用於1點」。大約的數字可以用中文數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數字,如「約一百五十人」,也可寫成「約150人」。

5、標題層次

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部標題層次應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採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採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

各級標題均單獨占行書寫,序數頂格書寫,後空一格接寫標題,末尾不加標點;第四級以下單獨占行的標題序數可採用⑴、⑵、⑶或①、②、③等形式。

6、注釋

畢業論文(設計)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註說明。注釋採用篇末注,將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

7、公式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弧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和編號之間不加虛線。

8、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後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接寫,續表表題可省略,表頭應重復寫,並在右上方寫"續表××"。

9、插圖

畢業設計的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插圖正下方。

10、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一律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在正文後,並將其序號在文中以右上標形式標注。主要格式如下:

期刊類:[序號]作者.文獻題名.刊物名稱,發表時間,卷(期):引用頁

專著類:[序號]作者.專著題名.出版社名稱,出版地,發表時間 :引用頁

三、畢業論文(設計)要求

1、論文的總字數要求

本科生畢業論文每篇不低於8000字(有設計圖紙的可酌量減少);專科生畢業論文每篇不低於5000字。

2、畢業論文可以用其他語種寫作,但須有相應中文摘要。

3、畢業論文排版要求

①紙 型:A4,縱向。

②頁邊距:上3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2.5厘米。

③正 文:中文:宋體,小4號字;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號字;行距:1.5倍行距。

④標題:A)各章的大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段後空一行;B)正文一級標題用四號宋體字;C)正文二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字;D)正文三級以上標題用小四號宋體字。

⑤頁眉用五號宋體字(頁眉只寫第XX章XXX),距頁邊2.4cm;頁碼用五號字,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從正文第一頁開始編寫,一律居中。

⑥引用了其他文獻的,應在引用句後括弧內標明該引文的作者及該文發表的年代。示例:(上官周平,1999)。

⑦表格、圖的標題,中文用小五號黑體字,英文用小五號加黑。

⑧表格、圖中文字用宋體六號字

⑨參考文獻:五號字。一般列入的主要文獻在10篇以上。

⑩畢業論文的封面格式見「西南林業大學本(專)科畢業論文封面格式」,本科畢業論文的封面為黃色,專科畢業論文的封面為天藍色。

② 林業技師論文範文

這個應該可以去看下網上的期刊文獻吧~現在網上免費下載文獻的網站應該也有很多的~漢斯出版社官網上的期刊,林業世界~你也可以去看下或者下載吧

③ 參考文獻

[1]林健,李煥榮. 基於核心能力的企業戰略網路——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戰略管理模式[J]. 中國軟科學,2003,(12).
[2]史書良. 網路經濟下的企業統計與企業決策[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宋昱雯,高長元. 基於網路經濟的高技術虛擬企業規模經濟分析[J]. 學術交流,2005,(12).
[4]徐穎,王衛平. 網路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縱向並購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7).
[5]羅偉. 網路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改進[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0,(3).
[6]魏明俠,程夢來. 在網路經濟下的企業邊界的研究——基於能力理論的視角[J]. 價值工程,2009,(9).
[7]商建平. 網路經濟下的國有企業[J]. 山西科技,2009,(6).
[8]苑志宏,劉筆利. 企業擴張的網路經濟效應[J].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9]李向陽. 網路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4).
[10]徐水尚. 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組織結構分析[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4).
[11]陳福添,林志揚. 網路經濟時代企業人際關系模式轉型研究[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1).
[12]劉澤亮,李齊. 論網路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J].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2).
[13]張緒乾,劉相鋒. 探析網路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組織創新[J]. 北京林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2).
[14]張敏. 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組織形式:動態聯盟[J]. 情報雜志,2006,(9).
[15]吳艷麗. 網路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成長策略研究[J].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5).
[16]彭淑嬪. 網路經濟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和發展策略研究[J]. 時代經貿,2006,(4).
[17]文麗萍. 網路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發展與變革[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11).
[18]武巧珍. 網路經濟條件下企業技術創新與組織創新互動研究[J]. 經濟管理,2006,(14).
[19]李昌凰. 論網路經濟條件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 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6,(6).
[20]高林. 網路經濟與集團財務集中管理[J]. 商業經濟,2007,(2).
[21]吉宏偉,吳立明,孫武軍. 網路經濟中企業產品兼容性決策分析[J]. 系統管理學報,2007,(S1).
[22]劉陸先. 圖書館界的「創造性毀滅」——由《創造性毀滅——全球網路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生存戰略》一書引出的思考[J]. 圖書館,2007,(3).
[23]方偉. 網路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J]. 商業研究,2007,(10).
[24]鄭明亮. 基於網路經濟下的企業供應鏈管理及其發展[J]. 中國市場,2007,(36).
[25]王軍波. 網路經濟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遇和挑戰[J].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26]王鑫. 網路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模式分析[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33).
[27]國偉,何留柱. 網路經濟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研究[J]. 特區經濟,2008,(5).
[28]張敬坤. 網路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淺析[J]. 經濟視角(下),2008,(7).
[29]田百洲. 網路經濟下企業統計的轉型淺析[J]. 商業經濟,2008,(11).
[30]劉培剛,孫建軍. 論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信息化模型[J]. 情報學報,2003,(6).
[31]王道平. 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物流管理的變革[J].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32]陳光勇,張金隆. 網路經濟時代的組織結構變遷分析[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33]鄭立群. 網路經濟的「馬太效應」與企業對策[J]. 商業經濟,2005,(5).
[34]陳浩. 網路經濟下企業的邊界:交易成本理論分析[J].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35]鄔園園. 網路經濟下電子商務在圖書館文獻采購中的應用研究[J]. 四川圖書館學報,2005,(4).

④ 求中國林業發展的參考文獻

林業部國際合作司.中國林科院 第十一屆世界林業大會文獻選編 1998 張守攻 森林可持續經營導論 2001 蔣有緒 森林可持續經營與林業可持續發展 2001(4) 邵青還 第二次林業革命-"接近自然的林業" 1991(4) 陳鑫峰.王劍波 生態旅遊與森林公園中開展生態旅遊實踐的探討 [期刊論文] -世界林業研究2001(4) 李吉躍 新世紀的城市林業:回顧與晨望 2001(8) 盛煒彤 恆備林及其育林體系 2001(6) 學位論文 中國林業社會化變革與發展制度研究 2006 學位論文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黑龍江省社會林業研究 2005 期刊論文 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對綏化市提升林業戰略地位、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的思考 - 林業經濟2002(9) 學位論文 雲南省林業發展戰略研究 2005 學位論文 內蒙古國有林區發展模式研究 2003 期刊論文 加速發展林業是加快山區經濟發展的一大戰略 - 四川林業科技2000,21(1) 期刊論文 發展立體林業繁榮山區經濟 - 貴州農業科學2001,29(3) 會議論文 農用林業的概念、發展與研究 全國立體農業開發與普及研討會1990 期刊論文 林業標准化促進林業保險發展的機理分析 - 林業經濟問題2006,26(2) 期刊論文 發展林業是山區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 - 中國農學通報2007,23(4)

⑤ 參考文獻及資料

[1]晏智傑.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適用范圍再探討[J].理論經濟學,1999(2)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3-255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馬中.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

[6]J.A.迪克遜著,何雪場譯.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7]於連生.自然資源價值論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8]於連生,趙文晉,等.自然資源價值形態一功能定價模型研究[J].科技快報.1998,7(7):588-890

[9]孫毅.經濟補償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10]李金昌,等.自然資源核算初探,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

[11]陳浮.資源環境價值貨幣化核算的理論分析[J].StatisticalResearch.1999(9):28-54

[12]劉鋼強.油藏資源價值核算研究[J].科技快報.1999,5(1):123-124

[13]楊帆.中國經濟增長率的真正水分在哪裡.http://business.sohu.com/.2002

[14]沈振宇,朱學義.國有礦產資源總價值計算模型[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0(3):68-72

[15]沈振宇,王秀芹.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量化體系初探[J].金屬礦山.2000,283(1):16-20

[16]劉金平,張幼蒂,王明明.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價值的耦合[J].能源環境保護.2005,19(1):5-7

[17]王立傑.煤炭資源資產價值及其估算方法[J].煤炭學報.1996(2)

[18]劉鴻亮.環境費用效益分析方法及實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8

[19]徐篙齡.中國環境破壞的經濟損失計量.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20]夏士均,王慶堂.地下水資源價值估算方法探討[J].1999(17)

[21]彭惠.地下水資源可持續水價模式研究[J].海河水利.2005(1):59-61

[22]傅春,胡振鵬.勞動價值論與水資源價值[J].南昌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28(4):66-71

[23]L.D.James.水資源規劃經濟學[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84:46-49

[24]蒲志仲.水資源價值論[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3

[25]孔祥斌,張鳳榮,李霖.農用地估價方法探討[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2,25(4):57-61

[26]強真,朱道林,畢繼業.農用地轉用生態補償價格評估理論初探[J].技術經濟與管理.2005(2):35-40

[27]霍雅勤,蔡雲龍.耕地資源只的評估與重建[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17(5):81-85

[28]劉玉林,楊國利,張明傑.耕地資源破壞的經濟損失計量及評價[J].農業技術經濟.2000(5):51-53

[29]童春富,陸健健,何文珊,等.濕地功能及生態經濟價值評估研究[J].前沿論壇.200(11):31-35

[30]庄大顯.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經濟地理.2004,24(3):391-394

[31]劉年豐.生態容量及環境價值損失評價.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32]王浩,陳敏建,唐克旺.水生態環境價值和保護對策[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118-122

[33]邢尚軍,張建鋒,宋玉民.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功能及生態修復[J].山東林業科技.2005,157(2):69-70

[34]韓美,張曉惠,劉麗雲.黃河三角洲濕地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2006,15(4):872-875

[35]許健民.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評價與保護利用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1,22(2):45-49

[36]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事處.濕地經濟評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37]郭中偉.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評價一以興山縣為例[J].自然資旅學報.1997,13(3):242-248

[38]田廷山,劉延忠.中國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管理[J].中國地質.1999(11)

[39]楊啟來.CEMP在下遼河盆地深層地熱勘探中的應用[J].吉林水利.2007(8)

[40]強建科等.伽馬能譜測量和米測溫在地熱調查中的應用[J].物探與化探.2003,31(4)

[41]盧予北等.地熱礦泉水資源勘查手冊[M].河南:黃河水利出版社.2007(9):22-25

[42]DZ40—85,地熱資源評價方法[S]

[43]GB8537—1995,飲用天然礦泉水[S]

⑥ 中國林業的投稿須知

1.1專題評述 能夠反映某個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的方向,論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驗室在本領域有相當的研究經歷和科研成果。
1.2研究論文 反映我國植物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領域在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方面的、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刊物上尚未發表過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
1.3研究報告 為爭取時間以簡要的形式發表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論文篇幅要求在5-8個印刷頁面左右。
1.4專題介紹 主要介紹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分子育種領域的文獻綜述性論文。論文篇幅要求在6個印刷頁面以上。
1.5學位論文簡報 主要刊登博士學位論文及優秀碩士論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個印刷頁面。中英文同時刊登。
1.6新基因、新種質、新品種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經過鑒定或品種審定的新材料及品種。篇幅要求在6個印刷頁面左右。
1.7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國學者自主發明的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個印刷頁面左右。

⑦ 主要參考文獻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1997.可持續發展詞語釋義 [M] .北京: 學苑出版社

國家環境保護局自然保護司 .1995.中國生態環境補償費的理論與實踐 [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擺萬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動態趨勢分析 [J] .自然資源學報,15 (2): 112 ~116

擺萬奇,趙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研究模型綜述 [J] .自然資源學報,12 (2): 169 ~175

畢曉麗,洪偉 .2001.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 [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豐,湯潔 .2002.土地鹽鹼荒漠化預警理論及實證研究 [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2 (2): 207 ~209

蔡運龍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 尋求新的綜合途徑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慶瑞,蔣平安,周勇等 .2004.遙感技術導論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暢軍慶,張榮南 .1997.南水北調湖北庫區水環境現狀及問題分析 [J] .環境科學與技術,(2): 1 ~4

陳百明 .1997.試論中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及其人類驅動力研究 [J] .自然資源,(2): 31 ~36

陳國階 .1996.對環境預警的探討 [J] .重慶環境科學,18 (5): 1 ~4

陳國階 .2002.論生態安全 [J] .重慶環境科學,24 (3): 1 ~4

陳國階,何錦峰 .1999.生態環境預警的理論和方法探討 [J] .重慶環境科學,21 (4): 8 ~11

陳美蘭,吳延熊,周國模等 .1999.預測、監測和預警關系的初步探討 [J] .浙江林學院學報,16 (1): 10 ~13

陳佑啟,PeterHVerburg.2000.中國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間分布特徵分析 [J] .地理科學,20 (3): 197 ~65

陳治諫,陳國階 .1992.環境影響評價的預警系統研究 [J] .環境科學,13 (4): 20 ~26

丁一匯,王守榮主編 .2001.中國西北地區氣候與生態環境概論 [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竇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 [J] .鄭州大學學報 (工學版),26 (2): 63~ 66

方創琳,張小雷 .2001.乾旱區生態重建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 [J] .生態學報,21 (7): 1163 ~1170

傅伯傑 .1991.區域生態環境預警的原理與方法 [J] .資源開發與保護,7 (3): 138 ~141

傅伯傑,陳利頂 .1996.景觀多樣性的類型及其生態意義 [J] .地理學報,51 (5): 454 ~461

傅伯傑,陳利頂,劉國華 .1999.中國生態區劃的目的、任務及特點 [J] .生態學報,19 (5): 591 ~595

傅伯傑,陳利頂,馬克明等 .2001.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區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陽市漢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報,(3): 65 ~68

高志強,劉紀遠,庄大方 .1999.基於遙感和 GIS 的中國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的現狀研究 [J] .遙感學報,3 (2): 134~ 139

顧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機制研究 [J] .自然資源學報,14 (4): 307 ~312

關文彬,謝春華,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預警原理與評價方法 [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5 (3): 79 ~83

關文彬,謝春華,孫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預警預景指標體系研究 [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3 (1): 44 ~47

郭中偉 .2001.建設國家生態安全預警系統與維護體系———面對嚴重的生態危機的對策 [J] .科技導報,(1): 54 ~56

胡安焱,郭生練,劉燕等 .2006.乾旱區內陸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模糊綜合評價 [J]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17 (2):69 ~ 73

黃秉維 .1996.論地球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基礎 [J] .地理學,51 (4): 289 ~294

惠映河,蔣曉輝 .2001.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報,21 (1): 30 ~34

蔣國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環境問題探析 [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3(9): 72 ~ 76

金嵐主編 .1992.環境生態學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華,趙東升,楊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態環境敏感性分區研究 [J]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36 (2): 68 ~74

康慕誼,江源,石瑞香 .2000.NECT 樣帶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J] .地理科學,20 (2): 115 ~120

李紅鷹 .2000.層次分析法在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J] .監測與環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區域環境質量預警研究 [J] .山東環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劉學軍 .2001.我國現階段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的宏觀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初步研究 [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趙慶良等 .2006.層次分析法應用於黑龍江省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J] .環境科學,27 (5): 454 ~461

李曉兵 .1999.國際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的環境影響研究 [J] .地球科學進展,14 (4): 395 ~399

李曉秀 .1997.北京山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初探 [J] .自然資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核心領域 [J] .地理學報,51 (6): 553 ~556

李祚泳,鄧興民 .1995.綜合環境質量的 B-P 網路二級評價 [J] .環境科學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紅 .1999.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農業病蟲害預測模型及其效果檢驗 [J] .生態學報,19 (5): 759 ~762

林年豐,湯潔 .2000.GIS 與環境模擬在環境地學研究中的作用和意義 [J] .土壤與環境,9 (4): 259 ~262

劉昌明 .2002.南水北調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J] .海河水利,(1): 1 ~5

劉昌明,沈大軍 .1997.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劉彥隨 .2001.山地土地類型的結構分析與優化利用 [J] .地理學報,56 (4): 426 ~436

陸登櫆 .1997.遙感技術在農業工程中應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羅先香,鄧偉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鹽漬化動態敏感性分析與預測 [J] .水土保持學報,14 (3): 36 ~40

馬乃喜 .1998.區域生態環境評價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J] .西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8 (4): 330 ~334

毛漢英 .1996.山東省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寶玲,陳舜華 .2003.內蒙古生態環境預警指標體系研究 [J]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6 (3): 384 ~393

苗鴻,王效科,歐陽志雲 .2001.中國生態環境脅迫過程區劃研究 [J] .生態學報,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續發展導論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13 ~16

歐陽志雲,王效科,苗鴻 .2000.中國生態環境敏感性及其區域差異規律初步研究 [J] .生態學報,20 (1): 9 ~12

冉聖宏,金建君,薛紀渝 .2002.生態脆弱區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J] .自然資源學報,17 (1): 117 ~122

任志遠,張艷芳 .2003.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安全評價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邵東國,李元紅,王忠靜等 .1996.基於神經網路的乾旱內陸河流域生態環境預警方法研究 [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6): 10 ~ 12

盛連喜,馮江,王娓 .2005.環境生態學導論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國脆弱生態環境的評估與保護 [J] .水土保持學報,16 (1): 6 ~10

史培軍,陳晉,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變化機制分析 [J] .地理學報,55 (2): 151 ~160

史培軍,宮鵬,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研究方法與實踐 [M] .科學出版社

史培軍,江源,王靜愛等 .2004.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生態安全響應機制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蘇維詞,李久林 .1997.烏江流域生態環境預警評價初探 [J] .貴州科學,15 (3): 207 ~214

孫希華 .1999.山東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發展策略 [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14 (2): 161 ~165

湯潔,林年豐,卞建民 .1999.農業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綜合評價———以吉林省乾安縣為例 [J] .世界地質,18 (2):89 ~ 94

湯麗妮,張禮清,王卓 .2003.人工神經網路在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J] .四川環境,22 (3): 69 ~72

唐劍武,葉文虎 .1998.環境承載力的本質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國環境科學,18 (3): 227 ~230

陶駿昌主編 .1994.農業預警概論 [M] .北京: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 ~10

王根緒,錢鞠,程國棟 .2001.區域生態環境評價 (REA)的方法與應用 [J] .蘭州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關於建立我國森林資源預警系統的初步研究 [J] .林業經濟,(5): 16 ~19

王良健,劉偉,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研究 [J] .經濟地理,19 (4): 74 ~79

王龍 .1995.山西煤炭開發與生態環境預警初探 (J).生態經濟,(5):

王橋,楊一鵬,黃家柱等 .2005.環境遙感 [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王讓會,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態脆弱性評價研究 [J] .乾旱環境監測,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環境工程地質評價、預測與對策分析 [J]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8 (1): 27 ~34

王秀蘭 .1999.基於遙感的呼倫貝爾盟農牧業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地區農業持續發展影響 [J] .地理科學進展,18(4): 322 ~ 330

文傳甲 .1997.三峽庫區大農業的自然環境現狀與預警分析 [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6 (4): 340 ~345

文傳甲 .1998.三峽庫區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預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態脆弱區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 [J] .中國土地科學,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遠 .2002.陝西省脆弱生態環境定量評價研究 [J]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16 (2): 10 ~14

夏軍 .1999.區域水環境及生態質量評價 [M] .武漢: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出版社

謝志仁,劉庄 .2001.江蘇省區域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研究 [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環境質量多級模糊綜合評價 [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資源預警系統初步研究 [J] .林業經濟,(1): 58 ~62

許學工 .1996.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的評估和預警研究: (J).生態學報,16 (5): 461 ~468

閻積惠,康慧,陳懷亮 .1995.TM 圖像地質應用原理與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

顏衛忠 .2002.環境預警指標體系研究 [J]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17 (3): 87 ~90

楊桂山 .2001.長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數量變化的過程與驅動機制研究 [J] .自然資源學報,16 (2): 121 ~127

楊天柱 .2005.丹江口庫區生態林現狀與建設對策 [J] .河南林業科學,25 (2): 38 ~40

楊偉光,付怡 .1999.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 [J] .監測與評價,(2): 42 ~43

楊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態敏感性分析 [J] .中國環境科學,22 (4): 360 ~364

姚建 .1998.AHP 法在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J] .重慶環境科學,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態脆弱性的模糊評價 [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葉文虎,欒勝基 .1994.環境質量評價學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葉亞平,劉魯君 .2000.中國省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J] .環境科學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軍 .2002.層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J] .四川環境,21 (4): 38 ~40

張大任 .1991.洞庭湖生態環境預警 [J] .地理學與國土研究,7 (2): 42 ~44

張合平,劉雲國 .2002.環境生態學 [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張明 .1999.區域土地利用結構及其驅動因子的統計分析 [J] .自然資源學報,14 (4): 381 ~384

張天義,張興遼,張克偉等 .2003.遙感 .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M] .北京: 地質出版社

張崢,張建文,李寅年等 .1999.濕地生態評價指標體系 [J] .農業環境保護,18 (6): 283 ~285

趙躍龍 .1999.中國脆弱生態環境類型分布及其綜合治理 [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趙躍龍,劉燕華 .1994.中國脆弱生態環境類型劃分及其范圍確定 [J]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6 (2): 34 ~44

趙躍龍,劉燕華 .1996.中國脆弱生態環境分布及其與貧困的關系 [J] .地球科學進展,11 (3): 245 ~251

趙躍龍,張玲娟 .1998.脆弱生態環境定量評價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學,18 (1): 73 ~79

鄭新奇,王愛萍 .2000.基於 RS 與 GIS 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J] .環境科學學報,20(4): 489 ~ 493

朱東紅,上官鐵梁,蘇志珠等 .2000.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 64 ~67

朱發 .1999.層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現狀評價中的應用 [J] .甘肅水利水電技術,(1): 66 ~68

朱曉華,楊秀春 .2002.層次分析法在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 [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鎖法 .2000.基於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價模型 [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3 (4): 582 ~590

左偉,王橋,王文傑等 .2002.區域生態安全評價指標與標准研究 [J] .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8 (1): 67 ~71

Annemarie.1997.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LW.1992.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S.1997.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3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1999.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Ecoyst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Lovwel.K E1996.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oundaries.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2 (4): 377 ~ 3

Farina A.1988.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etal.1999.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o.48 & IHDP Report No.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l.1995.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o.35 and HDP Report No.7.Stochkholm: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anderson.1995.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o.35

Turner II BL.1990.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⑧ 林業環保方面的論文

灌木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作用

摘要:大規模的交通、水利、礦山等工程建設,給自然界留下了大量裸露的邊坡,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運用生態學理論與方法,探討了邊坡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在分析生態防護現狀的基礎上,論述了灌木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邊坡 生態環境 生態防護 灌木

在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基礎設施的施工過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壞不可避免,棄土、棄石、開挖等會給和諧的自然環境留下大量的裸露邊坡。這些邊坡有的是岩質邊坡,有的是土質邊坡,或陡或平。根據恢復生態學原理,在排除環境干擾的條件下,土質邊坡有自我修復、恢復的能力,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環境的變化有很多不確定性,不能及時達到防護和綠化的效果。岩質邊坡因缺乏植被生長的條件,更難於自我恢復[1]。鑒於此,只有藉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復過程。利用植被穩定邊坡、改善生態環境在生態學上稱為邊坡生態防護。近10多年來,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既能起到良好的邊坡防護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環境、體現自然環境美的邊坡植物防護新技術。它不同於以往的工程防護措施,能與傳統的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共同形成邊坡工程植物防護體系,以坡面長期穩定為目的,以保護當地自然植物群落結構、恢復生態系統、防止水土流失、減輕管理工作量為宗旨,主要靠植物根系與土壤之間的附著力以及根系之間的相互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的目的。邊坡生態防護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還可以有效地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具有生態效益[2]。

邊坡生態防護的主體是植物,目前採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對灌木、喬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較少,實踐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態防護中有自己的優勢。本文通過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邊坡生態防護中的作用,著重研究灌木的應用前景。

1生態防護的理論體系

生態防護的目標之一是使植物存活並正常生長。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僅把不良自然條件下樹或草坪的成活作為研究目的,並在栽培方面獲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條件下的施工工藝或技術,如植生帶、土工網、三維網、草袋、保水劑、生根粉等[4]。現代生態防護工程則不能僅以植物存活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實踐證明,邊坡防護施工後,有的看似達到了生態防護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復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時間一長,由於植物之間的惡性競爭或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生態習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長勢逐漸減弱,群落開始逆行演替,剛剛恢復植被覆蓋的土地又會退化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現象[5]。

為發揮植物持續永久的綜合生態功能,應運用生態學原理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這一點非常重要,其關鍵是護坡植物的選擇。下面研究在不同的邊坡上制定物種配方應遵循的原則。

1.1遵從植物生態習性,因地制宜

植物的生態習性是指植物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包括氣候生態條件、土壤生態條件、生物生態條件等。氣候生態條件(光照、濕度、溫度等)影響植物的生長繁殖,決定植物能否順利越冬、越夏;土

壤生態條件(養分、肥力、結構、pH值、鹽分等)與植物的生長密切相關;生物生態條件關系著植物的生長發育。如果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植物的生態習性,植物生長就要受到阻礙甚至發生退化。因此,在選配植物時應綜合考慮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合理種植。

1.2保持物種多樣性,建立自然群落結構

目前,學術界就物種多樣性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假設,如冗餘種假設[6]、零假設、特異反應假設、鉚釘假設等,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還沒有完全一致的認識。多數生態學家認為,物種多樣性是群落穩定的一個重要尺度,物種多樣性指數高的群落,物種之間往往形成比較復雜的關系,植物鏈或植物網更加趨於復雜,當面對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或群落內部種群的波動時,群落有一個較強的反饋系統,可以緩沖干擾。當某一物種發生病蟲害時,不可能侵染所有的物種,即病蟲害不易傳播。植物的自然群落結構是草、灌、喬三位一體的多層次的復雜結構,物種多樣性指數高,在一般的情況下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強,即使群落中一種或幾種植物受到病蟲害的危害而死亡,其他的植物也會填補其留下的空白。

1.3遵從生態位原則,優化植物配置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