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區長
① 土族歷史及祖先的起源
土族源於蒙古人。
土族自稱「蒙古爾」(蒙古人)或「察罕蒙古爾」(白蒙古),反映了土族族源與蒙古族的密切關系。在互助縣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來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大將格日利特(格熱台)率部留駐索卜灘(今互助縣境內,意為蒙古灘),不久病死。
其部屬留駐下來,以後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這種傳說在清代藏文文獻《佑寧寺志》中有明確記載:13世紀初,「成吉思汗之部將格日利特率領其部屬到此,現今的霍爾人約為這些人的後裔。」
1604年,佑寧寺落成時,格日利特被追封為「尼達」(地方保護神),其銅像被供奉在佑寧寺,所以土族長期以來把他當作本民族的祖先來崇拜。
漢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軍曾來西寧一帶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有「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破洮河、西寧二州」的記載。互助縣時屬西寧州治,距西寧僅四十五公里,這可與傳說相印證。
土族來源於一部分蒙古人,除了民間傳說、史籍記載外,還可以從語言方面得到證明。土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詞彙約有一半以上和蒙古語喀喇沁方言相似。
不但如此,在《蒙古秘史》、《華夷譯語》等著作中記載的許多13、14世紀的古蒙古語詞彙,現在還有一部分保留在土語中。
(1)文獻區長擴展閱讀:
語言
土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基本詞彙和蒙古語相同或相近,和保安語則更為接近一些。土族語分為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區,其間有一定差別。
同時,土族長期同漢、藏人民友好相處,其語言也受到了漢語、藏語的很大影響,在宗教用語上採用藏語借詞較多,在生活用語和新的名詞術語中,漢語借詞較多。
土族沒有文字,使用漢字、藏文。新中國成立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土族人民的意願,國家在1979年為土族人民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以漢語拼音字母為字母形式的土語文字。
文學
土族的民間文學,是以口頭相傳的形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文藝工作者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頭文學。這些作品大多反映了現實生活,熱情地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與惡勢力搏鬥的勇敢精神。
根據已經掌握的資料,土族民間文學按其內容和體裁,可分為「花兒」、敘事詩、家曲、傳說故事、寓言、歌謠等。
② 請問誰能介紹一下棗庄市嶧城區的新任區長張賀澤
相關信息: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越來越多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的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隨附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大。是擺在中國金融部門和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這一挑戰,趨利避害。在本文中,對金融危機的應對策略,分析產生的原因和後果的基礎。
關鍵詞:應對策略,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在國際范圍內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資本流動,國際資本
帳戶反映國際收支,資本流入這兩種情況下,資本流入和資本流出。國際資本流動可以採取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金融,國際負債3。
20世紀70年代,資本的國際流動日益活躍,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許多重大經濟事件背後的關鍵因素是密切相關的。這些情況下,實際上是沒有超過一個非常簡單的供需平衡。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增加,促進養老金規模逐步擴大,價值增值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投資效益,並進入主會場,中產階層人口增長,經濟實力和投資需求,他們理解並願意承擔更高的風險,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在他們的收入儲蓄和更高的收入來源,從傳統的銀行儲蓄,股票的投資,從而推動共同基金的快速發展,此外,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期控制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鬆的目的,推動國際資本市場,尤其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快速發展。
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現狀
不超過兩個方面:資本市場參與者和產品市場。 20年前,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一個主要部分,今天的結算系統的銀行機構用戶和管理人員,但是從資產規模已被遠遠低於在投資類機構,如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
在國際資本市場和產品的參與者,與20年前相比,已大大豐富了國際資本市場在當前模式下從成分上看,顯示關閉模式之間的部分,它是網路。這已經成為在網路的趨勢更加明顯,這種現象引起高度警惕的人,這是一些傳統的風險監控和管理工具是一個挑戰,特別是所謂的銀行8%因為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現在它似乎沒有「完全」,只有8%的資本在底部「不夠,對資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後果:在實際生產部門面臨著一些困難,銀行「漣漪效應」,極大地提高網路的另一個因素是:成熟的電子交易手段的不斷更新,帶來了更復雜的形式的資本流動和市場波動的影響,大大提高了資本流動的速度在全球資本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以短期短期利潤,導致市場波動增加導致的全球債務危機,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全球市場細分鏈反應(鏈式反應)是一個沖擊,那麼,在21世紀,一些全球資本市場體系,市場將導致整個系統的危機,估計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由於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沒有市場,國家的全球金融危機和較長的免疫。
導致加速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資本流動,另一方面,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流行的放鬆管制政策。國家放鬆了直接作用於財務管理,減少交易成本,顯著增加,在全球跨境資金流動的金融資產的價格,
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它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的波動的最直接的後果之一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低,市場規模是非常小的,但直到的感覺的波紋效果,在外部市場的變化非常顯著隨著中國的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和干預深化全球經濟整合,資本流動的障礙,防護牆將逐步減少直至最終消失,這些變化將變得更加和國際資本流動可能引發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從現在開始。
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資本的國際金融危機,其原因市場,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促進各地區之間的合理配置資金和技術得到了巨大的貢獻,隨之而來的波動風險,因此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結果,也越來越多。全球化,網路化和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徵的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國際資本流動,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范圍廣泛的,從未有過的蔓延,這種劇烈的波動和與之配套的外溢效應根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國際金融危機,一般有3種表現形式。貨幣危機是一個國家的貨幣面臨大規模的拋售,導致外匯市場貨幣大幅貶值,或迫使貨幣當局花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利率的急劇增加,以維持目前的匯率,是一個國家不能履行還款國外成熟的債務本金和利息,包括私營部門債務和外債危機政府債務,金融危機是由於在銀行系統的信心,導致AA很多個人的損失,該公司上運行
國際金融危機從銀行提取存款沒有遠離中國。從歷史上看,在上個世紀結束時是在金融危機的多發期:從最早的歐洲金融危機於1992年,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於2000年在南美洲最近的金融危機。有什麼特點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當然,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最具破壞性的和最具全球性的性質
血液作為一個現代化的經濟,安全和效率的國際傳導輸送系統資本市場非常關心的問題。的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動盪一個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其影響將繼續下去,直到今天,這反映了國際資本流動引發的金融危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其原因以及相關國家的經濟,乃至世界的穩定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的反應。BR />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導致了一個簡單的列表,可以概括為如下:過熱經濟導致生產過剩,貿易收支巨額赤字;外國資本的過度流入,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和不當的匯率,金融開放也早,但在實踐中,這些因素往往共同影響,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例如,到指定的分析不難看到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具體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經濟過熱,結構不合理,資源的利用效率,惡劣的經濟起飛的東南亞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迅速增加。累積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在多年的快速增長,這些國家主要是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而忽略了結構問題的解決方案。
房地產泡沫破滅導致嚴重的銀行的壞賬計提壞賬准備。東南亞國家在過去1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的房地產價格通脹,吸引了大量的投資銀行,房地產,銀行壞帳大大增加,影響東南亞的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在危機發生之前,一些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的邊緣。
外,其他的資本市場,日本股市恢復和美元的持續走強,已到原來的外資流入東南亞,亞洲貨幣構成了強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巨大的國際資本流動和高度投機性的,終於挖出了這前所未有的金融動盪。
國際金融危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亞洲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各國在不同程度上,在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的調控和管理得當,亞洲金融危機和有沒有直接的影響,但不管它是什麼,我們的國家仍然覺得,亞洲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
我們的策略,以防止未來的金融危機
6年後的亞洲金融危機,有所減弱,但其餘波仍未完全消除,國際經濟仍在奮力擺脫經濟衰退的繁榮,成功返回,另一方面,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仍然在該地區發展不平衡,該國的金融,經濟甚至政治的缺陷是可能導致下一次金融危機。直接影響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功,分析其原因,我們可以推斷出的許多有益的啟示,甚至超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抓住這一機遇,調整結構,發展戰略,以防止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
在我看來,我們的策略可以總結出,以防止和解決在未來的金融危機如下:
防範金融風險的最佳途徑,是優化經濟結構,並加強他們的經濟,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只有發展中國家的結構優化國內經濟方面,才能真正提高長期平衡的收支狀況確實保護自己免受變幻莫測的國際資本流動
計劃,以開放的資本市場,發展中國家,資本賬戶開放的錯誤護理追求經濟的快速在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外國資本流入,往往不具備的條件,准備充分的情況下,渴望實現資本賬戶的自由兌換,但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允許外國資本流入的時間發展必須被允許自由流出時,國際熱錢的流入,如果使用不當,會使得該國的經濟困難,一有風吹草動,這個國家將面臨一個大的外部資本流出平衡收支困難,因此,我們的未來自由兌換為資本項目,實行緩慢和謹慎,條件是完全重新實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
開放的,開放的國家經濟安全的條件下,必須要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是一個問題,許多國家必須將採取考慮的增加整合的世界經濟,該國的經濟安全是一個大國,一個小國融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他們的位置是不同的,是不一樣的能力抵抗的增長整合的世界經濟影響的風暴,以維護自己的能力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水平。經濟安全的需要,以維護其完整的一套系統,它是需要打開,但自己的企業,政府和銀行的進口和出口的財務管理,資金管理,多層次,商業投資,與發達國家相同的質量控制人員編制可行性人才,在發達國家,系統,該系統。開放的金融市場和試點應採取謹慎的步驟和戰略,即使在今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與發達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的情況是不是一個簡單的比較與發達國家,在發達國家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也經歷了一些,當然,自由的資本流動在發達國家是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成熟和金融監管水平相適應的水平,它也是一個產品的金融創新和技術進步。遠,因為,中國的市場,基於和市場規范的動態游戲是遠遠完善,也需要以逐步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在開放,雙 - 雙 - 一柄劍自由運動的資本,並在利益承擔巨大的風險,因此,在目前,中國是最不發達國家,允許資本的自由流動,但資本的全球化,資本的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這樣的時刻,我們應該積極准備系統,以達到調整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進入全球資本市場的安全性,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促進中國融入到全球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這個過程是如何既享受了許多好處的國際資本市場,並帶來的自由運動的資金來上在同一時間後衛和化解了金融危機造成的風險成為一個主要關注中國金融業和甚至政府需要它,以中國的金融機構,各國央行和政府已經把前進一個系列的政策挑戰,在這方面,的唯一計劃提前早准備的正確的戰略,以應對挑戰,制定了正確的政策措施,我相信中國能是健康,順利實現更大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波克,「新的國際金融第三版,2001年8月
2。胡祖六(胡祖六),刺激經濟增長和結構改革手手手,「亞洲華爾街日報」8月5日,一九九八年
胡祖六(胡祖六),,和中國 - 亞洲天堂「,」布魯姆哈巴狗金融「雜志1998年9月
僅供參考畫
你想幫助
</金融危機導致經濟放緩,歐洲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需求下降,這將減少我們的出口,從而降低經濟增長速度,這是最重要的影響所採取的措施
>
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銀行增加可貸資金,從而使企業降低借貸成本,以支持企業的發展
准備好擴大內需「和」投資,經濟發展,消費和投資的主要出口產品,出口死了,你只能想到一種方法來擴大內需,這是刺激投資和消費。
③ 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玉米種子的獲得
先看看些列文獻,如果你自己找不到可以 法郵件或者qq 聯系120503290
1 農桿菌介導玉米轉基因的影響因素研究 全文快照 白雲鳳 王國英...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年3期
2 農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化影響因子的研究 全文快照 袁鷹 李啟雲... 分子植物育種-2006年2期
3 農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進展 劉麗霞 李德全 生物技術通報-2005年6期
4 影響農桿菌介導玉米愈傷組織遺傳轉化因素的研究 農友業 何勇強... 廣西植物-2005年2期
5 根癌農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化的研究進展 高武軍 盧龍斗... 中國農學通報-2004年6期
6 影響農桿菌介導玉米優良自交系遺傳轉化的因素 黃雪清 衛志明 實驗生物學報-2004年5期
我將文獻的摘要先發這里
農桿菌介導玉米轉基因的影響因素研究白雲鳳 王國英 苟明月 趙晉鋒 董志剛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實驗室,北京100094摘 要:研究了農桿菌介導玉米轉基因過程中涉及的外植體選擇、高滲和農桿菌共培養、選擇培養基篩選轉化體等因素對愈傷組織生長及轉化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玉米自交系中有少數幼穗幼胚誘導出的愈傷組織生長速度快,轉化效率高;高滲和農桿菌共培養以及除草劑篩選抑制愈傷組織的生長,致使部分轉基因愈傷不能分化成苗,並提出其解決途徑。[著者文摘]
關鍵詞:玉米轉基因 農桿菌介導 除草劑 轉化效率
分類號: S511 S513[機標]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欄目信息:
相關文獻:主題相關 全文快照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aize transgene process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BAI Yun-Feng, WANG Guo-Ying, GOU Ming-Yue, ZHAO Jin-Feng, DONG Zhi-G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gro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The effects of explant selection, high osmotic treatment, co-culture with Agrobacterium, screening of transformed plants by selecting medium on the callus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in the process of maize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rate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immature embryos derived from a vigorous ear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ears. High osmotic treatment and co-culture with Agrobacteriurn and herbicide screening impede the callus growth. Th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著者文摘]
ation efficiency (Received Oct.15,2004;revised Dec.30,2004) 轉基因技術使我們能有效利用外源基因進行品種改良、創造突破性種質。農桿菌介導的基因轉化法具有能轉移較大的DNA片段、整合的外源基因重排少且多以單或寡拷貝整合l1l2 J等優點。近年來該方法在禾穀類,諸如高粱[ 、水稻[ 、玉米[ 、小麥[ ]等作物的轉基因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涉及外植體選擇、外植體高滲和農桿菌共培養、愈傷組織在篩選培養基上培養以及篩選轉化體等步驟,其中有關每一步涉及的因素對愈傷組織生長和轉化的影響程度的報道尚不多見。本實驗初步探討了農桿菌介導玉米轉基因過程中的一些影響因素,結果報道如下。1 實驗材料與方法供試材料為玉米自交系「綜31」,農桿菌菌株LBA4404,攜帶質粒pBar(含標記基因bar)或pBarF(不含標記基因bar),均由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實驗室保存。基本培養基為D培養基。
Key words:Maize transgene, Agrobacterium, Herbicid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農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化影響因子的研究袁鷹[1] 李啟雲[1] 郝文媛[1] 譚化[1] 孔祥梅[1] 張光弟[2] 劉德璞[1][1]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公主嶺136100 [2]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平136500摘 要:以東北春玉米自交系7922、340、78599、921及美圍雜交種H99等幼胚愈傷組織為受體,利用農桿菌介導法轉化Bt(CrylA.)基因,研究菌液預處理、愈傷組織狀態、侵染培養基、侵染時間及共培養條件等因素對轉化頻率的影響。根據轉化愈傷組織的除草劑(Basta)抗性篩選結果評估轉化率,表明繼代培養3-5d的愈傷組織適於轉化,其中以繼代5d的7922愈傷組織轉化率最高,為46.6%;不同基因型對農桿菌轉化率存在差異,H99的抗性愈傷組織率為34.57%,7922為26.27%、340為21.36%、78599和921抗性愈傷組織率僅為8.02%和6.78%。基因型間差異顯著;浸染培養基中加入(AS100~200mg/L)抗性愈傷轉化率明顯提高;菌液濃度OD600 0.5~0.6、侵染時間5~10min、萸培養時間3d最佳。[著者文摘]
關鍵詞:農桿菌介導法 轉化頻率 影響因素 抗性愈傷組織
分類號: S511 S513[機標]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欄目信息:研究報告
相關文獻:主題相關 全文快照
Studie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Maize TransformationYuan Ying, Li Qiyun, Hao Wenyuan, Tan Hua, Kong Xiangme, Zhang Guangdi, Liu Depu 1.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ongzhuling, 136100; 2. Agriculture Generalize Station of Lishu County, Siping, 136500Abstract:Maize inbred lines in Northeast (7922,340,78599 etc.) immature embryos calli were transform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rylA Bt.) in this report.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including pre-treatment, callus state, infection medium, infection time and co-cultivation et al.. Results showed that callus subculture for 3-5 days was suitable for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7922 callus reached the highest of 46.6% after 5 days subculture. Dominant difference existed among different maize genotype on infection sensitivity and H99 was the most sensitive genotype with 34.57% resistant callus.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with acetosyringone (AS) (100-200mg/L) appended in medium. In addition, bacterium concentration (OD600 0.5~0.6), 5~10 minutes infection time and co-culture 3 days wer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maize transformation.[著者文摘]
Key words: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fluencing factors,Resistant calli
農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進展劉麗霞 李德全山東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省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泰安271018摘 要: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至今其遺傳轉化仍比較困難,目前報道有多種成功的方法,其中農桿菌(Agrobactierium tumefaciens)介導法是當前玉米遺傳轉化的主要方法。本文綜述了農桿菌介導的玉米遺傳轉化研究的發展歷史、存在問題和影響因素等,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著者文摘]
關鍵詞:玉米 遺傳轉化 農桿菌
分類號: S513 S511[機標]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欄目信息:綜述與專論
相關文獻:主題相關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Maize Mediated by Agrobactierium tumefaciens : A ReviewLiu Lixia ,Li Dequ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 Tanan 271018 Abstract:Maize (Zea mays L. )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crops of the world. Maiz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still somewhat difficult at present. Many successful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of which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is a major approach. In this review, recent progresses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maize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its problems, and influent factors et al. were discussed, and its future advances were also prospected.[著者文摘]
Key words:Maize (Zea mays L. )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grobactierium tumefaciens
根癌農桿菌介導玉米遺傳轉化的研究進展高武軍 盧龍斗 魏開發 孫富叢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河南新鄉453002摘 要:對根癌農桿菌介導的玉米基因轉化中包括外植體、基本培養基及其附加物、共培養溫度、信號分子與vir基因的活化的幾個關鍵因素研究進展作了論述。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大小為1~2mm的幼胚是較為理想的轉化外植體.在外植體培養基本培養基一般多選用MS和N6,在基本培養基上附加有機氮和氨基酸、金屬離子均有利於轉化效率的提高。轉化中的共培養溫度一般在20℃~25℃之間.研究認為根癌農桿菌轉化禾本科植物的困難在於禾本科植物缺乏酚類物質,難以誘導Vir基因活化表達.因此在轉化中多採用加入外源的酚類物質如乙醯丁香酮來提高玉米轉化的成功率。
關鍵詞:根癌農桿菌 玉米 遺傳轉化 外植體 培養基 附加物 共培養溫度
分類號: S513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欄目信息:農業生物技術科學
相關文獻:主題相關
影響農桿菌介導玉米優良自交系遺傳轉化的因素黃雪清 衛志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32摘 要:以我國玉米骨幹自交系9046,齊319,414,Mo17的幼胚為材料,在已經建立的農桿菌介導的玉米幼胚轉化體系的基礎上,研究了影響農桿菌介導玉米優良自交系遺傳轉化的因素,建立了優化的玉米優良自交系的遺傳轉化體系。研究結果表明,1.0—2.0mm的玉米幼胚是最適宜的轉化受體;在感染液和共培養基中都加入乙醯丁香酮(200μmol/L)和抗壞血酸(50mg/L),能顯著提高農桿菌對玉米的侵染能力;而感染前將幼胚高滲透壓預處理未能提高轉化率;延遲篩選有利於提高抗性愈傷組織的存活率。應用優化後的轉化體系,獲得了這4個玉米優良自交系的轉基因植株,PCR陽性植株率為1.71%-4.09%。轉化植株葉片總DNA的PCR和Southern雜交分析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經整合進了玉米基因組,並且在大多數轉基因植株(71.4%)中為單位點插入。這一體系的建立,為進一步將有用基因導入玉米優良自交系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玉米 自交系 幼胚 農桿菌介導 轉化體系 遺傳轉化 轉基因植株 感染 PCR 陽性
④ 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層對比與環境變遷
陳忠大顧明光彭振宇梁河
(浙江省地質調查院,蕭山311203)
摘要:利用古土壤層、河流沖刷面等標志,在岩石地層、磁性地層、生物地層等多重地層劃分基礎上,依據基準面旋迴的等時原理,將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層劃分為9個亞層序、8個氣候旋迴、27個基準面旋迴,進行了不同鑽孔、不同地區間地層的精確對比,並根據不同氣候旋迴期的古地理特徵,進行了杭嘉湖平原的第四紀環境變遷研究,將其劃分為河湖與潮坪2個發展演化階段。同時,對杭嘉湖平原成陸後的錢塘江、杭州灣變遷作了初步分析。
關鍵詞: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層對比;基準面旋迴;環境變遷
第四紀研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層的劃分和對比,「化石層序律」幾乎是地層學唯一實用的全球性基礎。傳統的生物地層學用「標准化石」確定地層年代並進行區域或洲際對比。岩石地層則依據岩石或岩石組合進行劃分,並盡量尋找分布廣泛而連續的「標志層」進行區域對比。但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層所經歷的時間總共只有2.48Ma;所含化石,例如有孔蟲、介形蟲、超微鈣藻等,地質分布時間往往要長出1~2個數量級;本區第四紀地層相變極其頻繁,相距幾百米甚至幾十米的相鄰鑽孔便無法直接對比;沉積物最終進入穩定的地質狀態之前,還會經歷多次剝蝕、搬運的改造,地層缺失和頻繁相變則成為本區第四系的重要特徵;海積平原在很大程度上是側向加積,隨海平面升降向陸或向海退積及進積。因此,筆者利用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的理論,採用「基準面旋迴」概念和岩石地層、氣候地層、年代地層、磁性地層和層序地層等多重地層劃分的研究方法,建立等時地層格架及對比依據,解決標准孔與一般鑽孔的氣候旋迴等時對比問題,並利用「基準面旋迴」等時性的理論,對氣候旋迴內的地層進一步進行對比,製作準瞬時岩相古地理圖[1],分析不同時期的古地理特徵,以探討其環境演化過程。
1 第四紀地層劃分
《中國地質年代表》將第四紀下限定為2.48Ma。根據長1-1孔古地磁資料所標定的年限,杭嘉湖平原大致推定第四紀底界位於該孔258.7m處。杭嘉平原第四紀沉積物以厚度變化大、沉積類型復雜多樣、岩相變化劇烈,岩性組合復雜為其主要特點。現自下而上如下。
1.1 嘉興組(N-Qpj)
該組僅於鑽孔見及,岩性以礫石、砂礫石、中細砂為主,局部有含礫亞粘土或含礫亞砂土,頂部往往見硬塑亞粘土。底部不整合於基岩之上,底板埋藏深度在156~318m,厚度橫向變化較大,為6~148m。長1-1孔厚約148m,可劃分為3個岩性段:
1.1.1 下段(N-Qpj1)
以砂礫石、含礫砂、中粗砂為主,偶夾薄層細砂及粘土,以黃、棕黃色為主。區域上主要分布於王江涇—西塘—線、新豐—平湖一線的構造凹陷部位,其他地段多已缺失,厚約81m。
1.1.2 中段(N-Qpj2)
主要分布於基底構造凹陷區,厚約30m。岩性下部以灰綠~灰黃色粉細砂為主,局部夾粘性土層;上部以亞粘土、亞砂土為主,含較多鐵錳質結核。
1.1.3 上段(N-Qpj3)
下部以具二元結構的褐灰色粉細砂、中粗砂組成,富含鈣質;上部由灰藍、褐黃色粘土、亞粘土組成,富含鈣質結核和炭化植物碎屑。主要發育於杭嘉湖平原東北部,厚約35m。
1.2 前港組(Qpq)
主要分布於杭嘉湖地區,少量分布於蕭山、紹興地區及慈溪北部,為鑽孔所揭露,以粉細砂、亞粘土為主。本組底部以古土壤層與嘉興組分開。底板埋深91~232m,厚度5~102m,具西南薄、東北厚的表現特徵,可分上、下兩段。
1.2.1 下段(Qpq1)
以灰色為主;岩性以中細砂、粉細砂為主,含較多的鈣泥質結核,厚約43m。頂部一般為灰綠、灰黃色的硬塑亞粘土,含鐵錳質結核。
1.2.2 上段(Qpq2)
由亞粘土、亞砂土、中細砂相間構成兩個上細下粗的沉積韻律,厚約20m。上部為灰綠色硬塑亞粘土或粘土,富含鐵錳質結核、鈣質結核;下部為灰色細砂、中細砂,含鈣泥質結核。在近山前坡麓地帶,厚約20m的粘土中發育較為特徵的網紋構造。
本段地層中的海相有孔蟲表明在該時期內曾發生過短暫的海侵事件,時間為中更新世晚期,屬本區最早的一次小規模海侵事件。
1.3 東浦組(Qpd)
廣泛分布於平原區,早期以陸相沉積為主,後期則以海陸交替為主。可分為上、下兩段:
1.3.1 下段(Qpd1)
下部由亞粘土或粘土、亞砂土或粉砂組成數個上細下粗的沉積韻律;上部為粉砂或亞砂土,局部為粉砂與亞粘土互層,單層厚度數毫米至幾十厘米,灰色為主,含鈣質結核。
1.3.2 上段(Qpd2)
上部粘土或亞粘土,灰綠、褐黃色,含鐵錳質結核和有機質,灰、灰綠色為主,可塑~硬塑,含鐵錳質結核、鈣質結核;下部主要由砂礫石、亞砂土組成,灰、灰黃色為主,局部灰褐色。
1.4 寧波組(Qpn)
上部以河湖相亞粘土、粘土為主,灰黃、灰綠色,硬塑,含鐵錳質結核。中部為粉細砂、亞砂土、亞粘土組成,含鈣質及有機質,灰色為主;下部為亞粘土,灰-深灰色,可塑。底板埋深6~85m,厚度0~49m。
1.5 河姆渡組(Qhh)
包括跨湖橋、河姆渡、馬家浜、松澤及良渚等5個文化層及其以下的全新世沉積地層,時限為10000a.B.P.(或12000a.B.P.)至4300a.B.P.。因此,各地出現的河姆渡組其文化層及岩性組合並不一樣,但其文化層則為顯著標志。
1.6 鎮海組(Qhzh)
區內廣泛發育,構成現今之平原表土層。下部以淤泥質亞粘土、粘土為主,流塑~軟塑,灰色,局部夾粉砂透鏡體;上部成因類型復雜,在地勢低窪處一般以瀉湖相、湖沼相的亞粘土、粘土為主,灰褐、灰色,形成湖沼水網平原。
河口地區以亞砂土、粉砂為主,灰色,微層理發育,形成河口沖海積平原。
濱海平原區,以海積、沖海積粉砂、亞砂土為主,薄層理十分發育,灰色為主。底板埋藏深度5~76m。
2 氣候旋迴與基準面旋迴劃分
第四紀時間跨度短,生物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劃分年代地層的作用。作者採用了氣候旋迴和基準面旋迴等時性的理論,利用氣候旋迴、磁性地層學和層序地層學等方法技術對全區地層進行了高精度對比,並以微相作為編圖單位製作不同時間段的古地理圖,揭示其古環境演化。
在寒冷期形成的「硬土層」、鐵錳質結核層等暴露面是氣候旋迴轉換的自然界面,以暴露面為界線進行劃分,由暖至冷為一個周期,亦即一個氣候旋迴。
基準面是分隔沉積作用與侵蝕作用的理論勢能均衡面,在這個面上既無沉積作用,又無侵蝕作用。基準面總是向其幅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單向移動,構成一個升和降旋迴,稱基準面旋迴,在這個時間域中保存的岩層組成一個成因層序,因其邊界為時間面,所以為一個時間地層單位,故亞層序是一個相當短周期基準面旋迴時間間隔的地質體。
依據氣候旋迴劃分標志、基準面旋迴疊加樣式及界面特徵,將杭嘉湖平原第四系劃分為8個氣候旋迴和9個亞層序,亞層序與氣候周期呈明顯的耦合關系表明亞層序受控於氣候周期性變化[1]。其中,更新世包括7個氣候旋迴,全新世1個氣候旋迴,每個氣候旋迴則分別可劃分為3~4個基準面旋迴(表1)。
表1 杭嘉湖平原第四紀氣候旋迴與基準面旋迴劃分表
3 區域對比
第四紀地層區域對比僅限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區的上海、江蘇兩地,而且僅對海積平原的第四紀地層進行了對比研究。長江三角洲平原區第四紀對比是第四紀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作者在區域對比的研究過程中,首先依據古土壤層、風化殼,以及河流沖刷面等寒冷期的標志,再依據基準面旋迴的等時原理,對氣候旋迴中的地層進行更精確對比,使其對比精度大為提高,同時利用磁性地層所確定的年齡、氣候地層標志作為重要標志,並以上海嘉定G414孔、江蘇南通SK10孔及本區長1-1孔為標准進行區域對比[2]。
3.1 晚更新世地層對比
《中國地層典(第四系)》下界年齡為2.48Ma,這條年代界線分別位於浙江嘉興組、上海安亭組、江蘇海門組之中。下更新統的頂界為布容正極性與松山負極性時的界面。在這兩條年代界線之間,為浙江嘉興組、上海安亭組及江蘇海門組,因此,它們是可以相互對比的。
3.2 中更新世地層對比
中更新世時限為0.73~0.13Ma,浙江將其沉積物稱前港組,頂界為一古土壤層,說明為一個由暖變冷的氣候旋迴。上海在0.73Ma之上為嘉定組,頂界面則為一河流沖刷面,是因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河流向海延伸的產物,亦標示溫度下降,雖然表現形式不一樣,但亦反映出一個氣候旋迴。江蘇中更新世稱啟東組,其頂界面為一硬土層,亦反映氣候變冷,與浙江具有相同的氣候變化規律。因此,它們是可以對比的。
3.3 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層對比
晚更新世為13萬年至1萬年。
浙江包括東浦組、寧波組。東浦組位於布容磁性底界(11.4萬年)之下的古土壤層之上,頂界則以布容磁性事件頂界(10.8萬年)之上的古土壤層為界。上部的寧波組頂界是以末次冰川結束為標志,其沉積物表現為一「硬土層」。
上海上更新統亦包括崑山、滆湖兩個組。崑山組底界也為布容磁性事件底界之下的沖刷面,頂界為該磁性事件之上的沖刷面,其上的滆湖組頂界亦為末次冰期為界面。因此,浙江的東浦組、寧波組是可以與上海的崑山組、滆湖組分別相對比的。
江蘇晚更新世崑山組的頂界為一可與東浦組對比的古土壤層,滆湖組頂界亦為末次冰期,因此它們是可以對比的。
全新世無論是浙江還是上海、江蘇,均以末次冰期作為劃分標志,或以哥德堡磁性事件為准,所以本區的河姆渡組和鎮海組可以與上海組、如東組對比(表2)。
4 杭嘉湖平原環境變遷
4.1 杭嘉湖平原第四紀的發展與演化
杭嘉湖平原第四紀的發展以首次海泛波及本區為標志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早期全為陸相的湖泊與河流沉積,被稱為「河湖」發展階段。晚期則以潮坪沉積為主,稱為「潮坪」發展階段。
4.1.1 河湖發展階段
早期的河湖發展階段包括了第一至第四氣候旋迴,相當於嘉興組至前港組下段。杭嘉湖平原現存的南西高、北東低,西南部為丘陵區的地貌格局,在新世紀上新世時業已形成,且一直控制著第四紀的沉積。
初始,湖泊主要發育於北部,南部的慈溪僅見零星小湖,它們均被古陸或剝蝕區圍限,嚴格受地形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總體上湖泊向南、西推進,直逼南、西部的丘陵地帶。表現為小湖逐漸合並為較大湖泊,丘陵地帶的窪地也形成大小不等的湖泊。這一現象反映了氣候總體越來越暖的變化規律。
表2 第四紀地層劃分與區域對比表
河流幾乎每一氣候旋迴均有出現,且越來越發育,源區則逐漸向南推移,規模漸次變大。洪積扇各氣候期均可見到,它們大小不一,或居於丘陵之間,或位於平原之中。河流的發育程度與降雨量密切相關,其逐漸發育的特點也印證了氣候變暖降雨量增加的氣候變化特點。河流源區向丘陵地帶推移,似表明夷平作用的加強。洪積扇不僅見於丘陵地帶,平原區也可見到,表明不僅丘陵地帶的地形相對高差比現今要高,而且平原區中還存在不少的丘陵。
雖然總體反映出氣候變暖,但在這一階段中,有四次次級氣候波動出現,表現出湖泊范圍隨氣候溫度增高而加大,降低則縮小的正相關關系。每一氣候旋迴的早期,湖泊分布限於北東部,至中期則向南擴展,且南、西部丘陵地區也可見到大小不等的湖泊。氣候旋迴的晚期則湖泊向北東萎縮,原連成一體的大湖由於湖平面降低而分離成東、西兩個湖泊。
剝蝕區的分布則與湖泊演化相反,每一氣候旋迴出現早期增大,中期縮小,晚期又增大的變化規律。表現為早期呈片出現,中期僅在西、南丘陵邊緣及原湖區中零星出現,晚期則又呈片出現,有時還伸入湖中將湖泊分成兩部分或組成半島。
從湖泊與剝蝕區消長變化規律分析,它們與氣候旋迴呈耦合關系,也即氣候旋迴控制了湖泊及剝蝕區的發展、演化。當溫度增高時,降雨量隨即增高,河流發育,湖平面抬高,造成剝蝕區縮小,湖泊面積擴大。丘陵地帶也因降雨量增加、地下水位抬高,在低窪處集水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泊。當氣候變冷變干時,則出現相反的情況。
本階段構造活動控制沉積的現象也是明顯的。第一氣候旋迴末期剝蝕區呈北東向分布的現象就有可能是北東向斷裂再次活動造成的差異性沉降造成;第二氣候旋迴晚期,嘉興、乍浦兩條伸向湖區的半島,反而出現湖平面下降、半島縮小的現象,反映可能地殼下降所致;第三氣候旋迴早、晚期出現北東部為淺湖,南東部為深湖的北東高、南西低的湖底地形,只能是由於構造作用加強造成「地塊」掀斜形成。本階段構造活動與氣候變化共同控制著沉積作用及沉積物的分布。
4.1.2 潮坪發展階段
至第五氣候旋迴,潮水侵入本區,相應的潮坪沉積開始出現,揭開了杭嘉湖平原以海相沉積為主的發展階段。海侵初期岸線位於湖州—餘杭—海鹽—慈溪一線。第六氣候旋迴海侵高峰期,岸線已達湖州南—三墩—蕭山—紹興—慈溪一線。而第七氣候旋迴海侵高峰期岸線向南推至杭州—蕭山一帶。因此,從第五氣候旋迴至第七氣候旋迴為海侵高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區內海域不斷擴大,岸線南移,標志著這一時期,溫度總體變暖。每一氣候周期均具有冷—暖—冷的變化規律,表現為海侵初始—海侵高峰—海水退卻三個發展階段,沉積物的響應是潮間帶或潮下帶沉積向南西推移,古陸及剝蝕區縮小、砂壩或砂堤減小或向南西推進。當海水退卻時,岸線向海位移,古陸增加,剝蝕區急劇加大成片出現,往往僅見潮上帶沉積。但是,在第七氣候旋迴末期,即晚更新世末期,則出現大幅度的海退現象,表現為剝蝕區的大范圍出現,岸線向北東推移且出現大量的砂堤,而區內僅見潮上帶沉積,這可能是冰期到來的反映。依據古地理圖分析,本階段潮水是由北東向南西侵入為主,另在慈溪及餘姚兩地分別還有由東向西、由南東向北西的兩個進潮口。
全新世早期,為冰期後的海侵期,主要表現為剝蝕區與古陸將潮坪分割為多個不等的沉積區,且均為潮上帶的沉積,古太湖比現今要大的多。至第二基準面旋迴期,海域急劇擴大,除現在的丘陵區外,幾乎全為海水淹沒;杭州灣出現淺海沉積,周邊依次出現潮下帶、潮間、潮上帶沉積物,代表了高海平面特徵。第三基準面旋迴期的最大特點是剝蝕區急劇擴大,岸線移至湖洲、洛舍、王店、乍浦一帶。1~3個基準面旋迴組成了一個次級的氣候周期。至第四基準面旋迴期,又出現大規模的海侵作用,岸線與第二基準面旋迴相似,直達現存丘陵地帶,標志一個新的次級氣候旋迴開始。
古錢塘江在第五氣候旋迴期已具雛形,雖然其後的各時期時隱時現,但從進潮口分析,尤其是全新世的進潮口基本上均是逆江而上漫浸陸地,所以,從它形成以後,至少是在全新世它一直是存在的。只是由於有時是因海進,迫使它退出本區。
與河湖發展階段一樣,構造活動也起到控制沉積的作用,但本階段的構造作用,尤其是進入全新世後,比河湖發展階段要弱的多。
4.2 2500a.B.P.以來的錢塘江、杭州灣變遷
通過資料分析,杭嘉湖平原全面成陸後,錢塘江、杭州灣自5000a.B.P.開始至2600a.B.P.以前,岸線就向北推移,於4000a.B.P.前後,錢塘江與杭州灣位置雛形基本形成。在2100~2600a.B.P.時,杭州蕭山城廂鎮—慈溪—鎮海一線以南地區業已出水成陸,蕭紹、寧奉平原形成,那時的杭州灣堪稱「大喇叭」,其口寬達100多km,灣頂位於現今杭州,南界於今日蕭山—慈溪—鎮海一線,曹娥江口有一個次級喇叭型河口灣。
2100a.B.P.後,由於海平面下降,古長江口南移,三角洲不斷向測區北東方向的海域延伸和乍浦—金山深槽潮流的沖刷等,漸形成現今之三角灣海岸。河口段由於水動力條件復雜,寬淺的河槽和岸坡由疏鬆的輕亞粘土和粉砂組成,使河槽極不穩定,導致兩岸產生大沖大淤的變化及河床南、北往返擺動現象。
1600a.B.P.後,錢塘江河口及杭州灣漲涌強烈,岸線變化變遷頻繁,河口段由北大門,中小門和南大門記載了錢塘江入海河槽的巨大變化(圖1),岸線擺動幅度達20km。
杭州灣南岸蕭山—慈溪—鎮海以北的大片陸地是最近600年以來杭州灣灣頂東移,南部邊灘漸向北淤漲,造成杭州灣從「大喇叭」變成「中喇叭」的河口地貌過程中形成,從14世紀(明)至今累計,杭州灣灣頂東推了近50km。
圖1 錢塘江及杭州灣演化變遷圖
20世紀50年代以來,杭州灣北岸以沖刷為主的侵蝕海岸,進行系統整流護岸工程,逐步使北岸成為相對穩定岸段,但個別地段仍沖淤更疊。杭州灣南岸一直處於淤漲狀態,局部則表現為相對穩定海岸,屬連續堆積型。
由上可知,最近50年來杭州灣海濱平原淤泥質海岸線一直處於侵蝕和淤漲的變化中,穩定不變僅是相對而言,在前期變化劇烈地段後期有所緩和,然北塌南淤的總趨勢仍存在。
5 結論與討論
(1)利用氣候旋迴與基準面旋迴理論,結合岩石多重地層劃分方法,較好地解決了不同鑽孔間對比問題,進一步提高了杭嘉湖平原的第四紀地層劃分和對比精度。
(2)通過氣候旋迴與基準面旋迴研究,將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層劃分為9個亞層序、8個氣候旋迴、27個基準面旋迴,較系統、全面地分析杭嘉湖平原第四紀的環境發展與演化過程,並進一步劃分為河湖與潮坪兩個階段。
(3)杭州灣北岸以沖刷為主的侵蝕海岸,雖經系統整流護岸使其成為相對穩定岸段,但個別地段仍沖淤更疊,南岸一直處於淤漲狀態,局部則表現為相對穩定海岸,屬連續堆積型。
參考文獻
[1]陳忠大,覃兆松,梁河等.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層高精度對比研究方法研究.中國地質,2002,29(3):275~280
[2]陳忠大,顧明光,彭振宇等.杭嘉湖平原第四紀地質研究.2004,內部版,4~138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Contrast of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in Hang-Jia-Hu plain
Chen Zhongda, Gu Mingguang, Peng Zhenyu, Liang He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oshan 3112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viding of lithostratigraphy, magnetostrai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 and the isochronous theory of cycle of base-level, we divide Q of the Hang-Jia-Hu plain into 9 sub-sequence, 8 cycle of climate, and 27 cycle of base-level according to the mark, such as pelaeopedological and river wash-surface. And we do the high-resolusion contrast of Quernary stratigraphy on the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hole and the different area. Besides these, with the old geographic feather of different cycle of climate, we study the change of Quernary stratigraphy condition in Hang-Jia-Hu plain, and divide Q of the plain into 2 segment of developed and evolvement, which are river-lake and tide-level ground. Meanwhile, we do the frist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Qian-Tang-Jiang river and Huangzhou bay, which happened after Hang-Jia-Hu plain become land.
Key words: Hang-Jia-Hu plain; Quaternary (Q);Contrast of stratigraphy; Cycle of base-level; Environmental change
⑤ 北京市朝陽區的郵編是多少
北京市朝陽區郵政區碼:100020。電話區號:010。
朝陽區位於北京市的東部,西與東城區、豐台區、海淀區相毗鄰,北連昌平區、順義區,東與通州區接壤,南與大興區相鄰,幅員面積47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
2018年,朝陽區下轄24個街道、19個地區,常住人口360.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093.5億元。
(5)文獻區長擴展閱讀
郵政編碼最早是由烏克蘭發明、於1932年12月啟用,但在第三年被放棄使用,後來德國將其再次採用。
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郵政系統都使用郵政編碼,但有少數例外。愛爾蘭、巴拿馬、牙買加和香港都不使用郵政編碼,而紐西蘭只在投寄大量郵件時才使用。一些網站必須輸入郵政編碼,如果居住地根本沒有使用,可以填寫0000。
許多國家或地區的郵政編碼是用數字,但如英國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羅馬字及數字混用編碼。使用數字編號的國家或地區也用不同位數,如美國使用5或9位數字,墨西哥使用5位數字,澳大利亞使用4位數字,印度使用6位數字。編碼格式最為復雜的為英國。
⑥ 李文獻的個人經歷
歷任:北京軍區陸軍第28集團軍84師251團戰士;北京軍區陸軍第28集團軍82師政治部宣傳科專職新聞幹事;四川省軍區司令部辦公室正連職、副營職秘書;四川省軍區教導大隊政治處副營職、正營職黨委秘書;四川省軍區門診部(四川省國防醫院)政治協理員;四川省大英縣政協常委、人武部副部長兼軍事科長;四川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綜合處副調研員、工程建設管理處副調研員、人事處副調研員。現任:資陽市雁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⑦ 歷史研究性學習課題
7
1942年9月18日,邊區政府召集各專員及部分縣、區長舉行座談會,研究專署以下各級行政機關進一步實行精兵簡政,標志著第三次精兵簡政的開始。③會議確定簡政的總原則是:「精幹、統一、效能、節約、反對官僚主義,建立制度,健全機構,
調整幹部,改變作風,加強領導,精通業務,厲行節約,改善各方面的關系。」[34]
12月3日邊區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陝甘寧邊區簡政實施綱要》。④1943年2月24日,邊區政府發出命令,公布了該《綱要》。指出:「簡政是精兵簡政在政權工作方面的貫徹,是為了使政權工作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與反對官僚主義的目的。」即政府方面要通過簡政,減去一些不必要的政務,集中力量抓好「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首要任務。《綱要》規定,區以上精簡機構和精簡人員的共同原則是「少而精」。「精簡機構,就是裁撤不急需的機構;精選稱職的人員,又從各種業務的需要來調整人員,使之各得其所。」[35]並規定堅持民主集中制,統一領導,整飭政紀;改善領導作風;統一幹部管理,調整和提高幹部;擁護軍隊;鞏固「三三制」;厲行節約;從組織上、思想上貫徹精兵簡政等具體要求。以及具體闡明了精兵簡政的意義和目的,劃清了政務和事務,要求緊縮上級政權編制,加強鄉一級政權等。總之,該《綱要》為陝甘寧邊區精兵簡政普遍徹底的貫徹,做了制度上的保障。 1943年3月23日,邊區政府舉行第四十三次政務會議,討論通過各級政府新的整編方案。該《方案》包括兩個部分,即邊區一級和各專署、縣政府的編整具體計劃。根據該《方案》的規定,邊區政府系統裁減部門百餘處,區以上幹部及事務人員由4453人,減為3221人。[36]隨後,各級政府進行了裁撤與合並,也進一步縮編了人員。10月15日,依據《簡政實施綱要》中關於精簡與健全鄉(市)政權的精神,邊區政府公布了《修正陝甘寧邊區鄉(市)政府組織暫行條例草案》。
通過深入實際地調查,廣泛討論研究,制定詳細科學的實施綱要和建立了一些制度,這次整編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基本上達到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反對官僚主義五項目的。1943年12月24日,邊區政府委員會召開第四次會議,參加會議的除政府委員外,邊區參議會常駐議員及政府各廳、處、院、行負責人列席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李鼎銘副主席作了《邊區政府簡政總結的報告》。至此,精兵簡政在陝甘寧邊區共進行了三次,時間達兩年半之久的政權機構改革和節流措施,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勝利結束。
三、精兵簡政的成績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是中共局部執政的試驗場,而精兵簡政是中共對科學執政的實踐和探索。在精兵簡政以前,由於各種原因,當時抗日民主根據地面臨著巨大的財政經濟問題。而政府機構頭重腳輕,政事不分,用人不當,「工作不統一」,「游擊習氣」存在,官僚主義滋生,導致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經過三次精兵簡政,實現了政府機構的精簡,工作的統一,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人力物力和基本上解決了官僚主義的問題。而這五項目標的實現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既有軍事系統的精兵,
又有政權系統(包括黨、政、民、學各種組織)的簡政。」[37]
(一)在精兵方面,精簡了人員,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通過廣泛的動員宣傳,一部分人拋棄了「多兵論」,樹立了「精兵論」。裁減了
③ 張揚認為是9月10日是第三次精兵簡政開始,但筆者依據《陝甘寧邊區政府大事記》(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版)認為應該是9月18日。9月10日是動員總結第二次精兵簡政,而9月18日的座談會明確提出進一步實行精兵簡政。
④《綱要》張揚(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J】.近代史研究.1983(4):134-148.),史料摘編•總論【Z】,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資料選輯)【Z】都認為1943年3月,但是筆者依據《陝甘寧邊區政府大事記》(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版)認為是1942年12月3日召開的會議。
8
部隊番號,充實了連隊建設;淘汰了老弱,確定了槍兵比例,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和獨立作戰能力。還加強了對軍隊的政治教育,使黨指揮槍的原則和軍民一致、官兵一致的思想深入士兵的心,並且通過軍事教育培養了指戰員與士兵的作戰能力。同時又號召發展生產自給,在實踐中教育了軍隊,提高了部隊對節約的認識,對堅
持抗戰具有重大意義。
(二) 政權系統的簡政是陝甘寧邊區精兵簡政的核心,成效顯著,堪稱楷模 首先,精簡人員和裁並機構。在精簡人員上,第一次精簡後縮減人員1598名,占邊區政府原有人數的24%;[38]第二次精簡,除地方武裝及母嬰孩外,邊府所屬吃公糧的人員尚有11500名,其中各級政府及附屬機關8200名,各中等學校及保小3300名。第三次精簡在第二次的基礎上吃公糧減至7500名,減少35%弱。[39]邊區政府原有552人,整編為416人,各廳、處的附屬機關原有1140人,整編為911人。各分區專署公署原有101人,因增設延署、三邊兩個分區,總人數增加到148人,但原有專員公署的人數減少了。各縣原有1186人,整編為791人。邊區共213個區公署,原有1250人,整編為955人。區以上各級政府機關精簡總人數為762人,占原有人數的26.5%.[40]在裁並機構上,第一次精簡側重於減少機構,共裁、減、並機構百餘處。第二次精簡主要是建立政府的工作制度,實行合署辦公,裁、減、並了一些重疊或相同性質的機關。第三次精簡邊區各廳處的內部機構裁減1/4,邊區政府的機關從35個減為22個。 第二,加強政府的統一性,建立黨的一元化領導體制。規定由中共中央代表機關及各級黨的委員會統一領導所有地區的黨、政、軍、民工作,消除黨、政、軍、各自為政的現象。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1943春,邊區政府先後頒布了《專署縣、市、區的政府組織條例》《幹部管理通則》、《政紀總則》、《政務人員公約》、《獎懲條例》、《五一施政綱領》等。進一步加強對幹部的統一管理,並強化民主集中制的紀律教育。
第三,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能。原來許多單位由幾個人做的工作,整編後一個人就承擔了。1942年9月1日邊區政務會議通過《陝甘寧邊區精兵簡政綱領草案》中規定,「必須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提高每個人員戰鬥力與工作力,不致有任何物質的浪費,才能充實力量准備反攻。」[41] 同時也精幹了上層,充實了下層;緊縮了機構,精選了人員;確定了職責,建立了制度;實行合署辦公。在幹部配備上,用其所學,對口配備;調整了一些幹部的職務,使他們能愉快的勝任工作。如邊區第二次整編時對幹部降級使用,將編余的200餘名幹部,派往縣區工作(20%的到縣上,80%的到區上),不僅精幹了上層,而且充實了下層。針對鄉級政權效能低下的狀況,在第三次整編時,給邊區1270個鄉都增設了文書1人,調派了1000多名知識分子參加政府工作。而且,「精兵簡政促進了幹部隊伍的新陳代謝,大大提高了幹部的積極性和責任心與創造力。」[42]政府實現了統一領導,克服了官僚主義作風,工作效率大為提高。陝甘寧邊區文書科的繕寫員,現在3個人就做了過去13個人的工作;邊區通訊站在1943年1月至4月每日平均投遞16661件,5至11月激增到每日平均投遞30078件,提高效率80%以上;難民工廠,過去每台鐵機每月平均織布13匹,現每台織布21匹,提高63%。振華紙廠,8月份出紙115.4令,每令需13.8個工,10月份就增加到216.6令,每令需工8個,提高42%。化學工廠,4月份出肥皂30726條,8月份就增加到58024
條,提高92%,成本則由4月份每箱1.4石小米,減至8月份每箱0.89石。[43]
第四,節約也取得了顯著成績。1942年8月23日,延安《解放日報》社論指出:「精兵簡政實為目前各根據地整個工作的中心一環,必須把這一任務的實現,貫徹導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其他一切工作,「當應當在這一政策之下」。還指出:「精兵簡政的實行又必須與愛惜民力,培養民力,發展生產,自力更生,厲行節約,反對
浪費等具體工作聯系起來。」[44]
因此,精兵簡政中「尤須注意民力物力之發展與節省。」
9
[45]
「陝甘寧邊區1941年公糧徵收量占收獲量的13.85%」, 經過精簡,「到1943年為
10.16%,而1944年僅為8.83%。」[46]
1942年征糧16萬石,征草1600萬斤,「若以現有人員(77000餘)牲口(7300餘)計算,則明年糧草供給收支相抵要不敷糧8200餘石,
草980餘萬斤。精簡後,吃糧人數減到65000人,牲口數不動,亦只余糧11000。」[47]
1942年12月,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後,「各部隊減去約五千餘人,其中部分為空額,一部分編余轉入生產,機關學校減去三千餘人,合計1943年節省糧食一萬三千餘石。」[48]其中,民力的節約尤為顯著。「延安縣1942年動員民力60025個,去年只28493個。減少31532個,即減少52.53%(原文110%)強;綏德前年動員民力75196個,去年只900個,減少74296個,減少85.5%強。」[49]人員的減少,大大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緩解了「魚大水小」的矛盾;民力的節省,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保證了不誤農時,有利於解決了自給問題。
第五,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有了進展,密切了干群關系、軍民關系和軍政關系。官僚主義,就是脫離群眾的漂浮作風、空洞的形式主義、忙碌的事務主義及繁瑣的文牘主義,這些都嚴重的腐蝕著政府的肌體,損害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50]經過精兵簡政後,陝甘寧邊區的許多領導幹部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改善了領導作風,消除了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命令主義。通過對幹部的提拔、同級調用、降級使用、選送學習等方式,不僅在於「緊縮了上級,加強了下級」,更重要的是提高思想認識,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
總之,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精簡了人員,裁並了機構,調整了幹部隊伍,加強了統一領導,建立了積極的干群關系、軍民關系、軍政關系,改進了工作作風,克服了官僚主義,提高了工作效能。並且,許多編餘人員,回到了生產第一線,在一定意義上解放了生產力,為邊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四、精兵簡政的歷史經驗
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由於其成效的明顯性、措施的模範性、地位的特殊性及意義的全局性,在中國共產黨執政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精簡的過程中,成功的完成了對政府系統的改革,探索和確立了黨領導下的政府組織原則、權力分配、運作機制及工作制度,建立起了一個民主、靈活、統一、高效、紀律嚴明、有制度可依的革命政府,贏得了廣大民眾的一致擁護和外國友人的好評,使他們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和希望,同時也表明在革命的實踐中共產黨逐步走向成熟,已經具有了建立和領導全國政權的能力和條件。[51]因此,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精兵簡政是科學執政成功實踐的範例,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是黨的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 「精兵簡政」政策的採納和有序實施,是中共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的具體體現。亦即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中共認識到了「魚大水小」的矛盾和「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不正常現象,並根據經濟規律,對生產關系進行變革。當時,中共中央認識到只有從「開源」和「節流」兩手並進,才能達到生產自給。因此,在精簡過程中,組織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從「開源」上解決財政經濟困難。同時,還在「節流」上下大工夫。在簡政前,陝甘寧邊區政府機關冗員充塞,以陝甘寧邊區伙夫與總人數比例為例。當時「每個工作人員(包括伙夫自己),機關總平均中佔6.9%(最多佔8.5%,最少佔4.6%),學校總平均約為4%(最多的5.5%,最少的2.2%)。」[52]
這樣,政府開支過大,不僅加劇了財政困難,也加重人民負擔,致使人民對政權的不滿。毛澤東曾說「兵民是勝利之本」,為了依靠人民,團結人民,中共在充分考慮經濟規律和執政規律的基礎上,果斷的進行了精兵簡政。
(二)實事求是,執政為民,是「精兵簡政」政策的基本方略
在編余幹部的處理上,尤其可以看出,黨在緊要關頭,臨危不懼,從革命事業
10
的長遠利益出發,進行了人性化的安排。凡有文化、有能力、能工作的幹部,充實基層;凡確須繼續培養、深造的幹部,送延安學習;凡身體強壯的幹部,轉入生產事業;凡老弱及思想落後的分子,幫助他們回家務農;對身體確有疾病,設法給以休養,使其恢復健康繼續工作。對精簡下來的幹部,從其自身條件出發,能為革命工作和不能工作者進行了區別對待,而在能工作者中又進行了細化,做到人人各得其所。有些幹部為黨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是革命功臣,要他們離開工作崗位未免有些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對一些被裁減的幹部做了耐心的思想工作,說明「精兵簡政」政策的重大意義,讓他們明白「精兵簡政」的政策「不是消極的裁減人員,而是積極的為了提高行政效能,以發展邊區的事業,以進一步提高邊區、鞏固邊區。」[53]
對於降級使用的幹部,讓他們認為下層工作是最光榮的事業;凡是轉入生產部門的幹部,也要讓他們認識到「保障供給,發展生產」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業;對於學習的要讓他們明白,這是黨對他們的信任,是為將來對日反攻和革命事業做准備;對休養和回家務農的更是耐心處理,讓「每個人心裡感覺到很愉快,心安理得」。總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將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是中共領導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正確路線。
(三)大力宣傳,統一思想,是精兵簡政取得勝利的寶貴經驗
在「精兵簡政」的過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高度重視,多次發出文件和發表社論,對精簡工作進行宣傳和指導,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報》為促進精兵簡政政策的正確執行,先後發表社論、專論二十餘篇,經驗介紹及情況報道一百餘篇,起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54]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的指示》;1942年12月1日,發出《中央關於加強統一領導與精兵簡政工作的指示》。「精兵簡政」的實施要進行「改革體制、整頓機構、精簡人員、健全制度等,一句話,要在組織上貫徹。」[55]為此,陝甘寧邊區政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制定了科學周密的精簡方案。如《陝甘寧邊區政府訓令》、《陝甘寧邊區政府第二次精兵簡政實施方案綱要》、《陝甘寧邊區精兵簡政綱領(草案)》和《陝甘寧邊區簡政實施綱要》等文件,為「精兵簡政」政策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組織工作沒有思想工作作保證,就失去了靈魂,不能持久。[56]因此,思想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毛澤東、胡喬木、陶鑄等在《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反復宣傳「精兵簡政」政策實施的意義,提高幹部的思想認識,「使政策的實施由被動強制變為自覺執行」。[57]通過廣泛的宣傳,統一了思想,減少了「精兵簡政」政策實行的阻力。
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給我們今天的有益啟示,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將整編與整風的相結合,為了保持精兵簡政成效的長期性,進行的制度建設等,有學者已經進行了研究,在此就不贅述。精兵簡政作為一場深刻的政治體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不僅是為了減少財政支出,更重要的是為了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58]但是,目前我國的政府中仍然存在著機構臃腫、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嚴重等問題,阻礙著改革的繼續深入和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因此,對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進行歷史回顧,借鑒其成功經驗,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25][29][42][49]張揚.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J】.近代史研究,1983,(4);134-148,137,138,142,143.
[2][54]熊宇良.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J】.人文雜志,1981,(6);84-86,85.
[3]葉健君.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3):20-28. [4]馮延巧.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J】.陝西檔案,1997,(4);22-23. [5]李紅梅.陝甘寧邊區簡政之目的【J】.中國行政管理,1994,(2):36-38.
11
[6][30][37]臧運祜.關於「精兵簡政」的再研究【J】.中共黨史研究,1994,(3):40-45,43,43. [7][56][57]周浩集.抗戰時期中共「精兵簡政」政策的歷史經驗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7.1-51,33,33.
[8]張光遠、廖志豪、張愛華.「精兵簡政」與政權建設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49-52. [9][11][12][13][28][35][39][40][41]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編寫組,陝西檔案館編.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總論(第一編)【Z】.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9,8,9,10,198-199,201,204,198,198. [10]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5)【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91-107.
[14][15]抗日戰爭時期的經濟和財政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2,893. [16][43][53]陝甘寧邊區政權建設編寫組編.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資料選輯)【Z】.北京:求實出版社,1982.7-8,155,15.
[17]解放日報【N】.1941-11-27(3). [18]人民日報【N】.1979-04-07(2).
[19][31][32]劉益濤.抗戰時期精兵簡政的決策——歷史轉折關頭的毛澤東(系列之二十三)【J】.黨史文匯,1994(2):12,13,13.
[20][21][22][24][26][34][36]陝西檔案館編.陝甘寧邊區政府大事記【M】.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126,126,131,144,154,168,183.
[23]施善元.抗日民主根據地精兵簡政政策的實行及其經驗【J】.中共沈陽市委黨校學報,2000(1):49. [27]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室,中共陝西省黨史教研室.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陝西大事變記述【Z】.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330.
[33]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1947年9月7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0. [38]劉景范.陝甘寧邊區的政權建設,陝甘寧邊區時期隴東民主政權建設【Z】.1990,9:760.
[44]精兵簡政—當前工作的中心環節(1942年8月23日《解放日報》社論),胡喬木文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89.
[45]林伯渠.邊區高幹會上的報告提綱(1942年11月 4日)【R】. 陝西檔案館編.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總論(第一編)【Z】.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194.
[46]宋金壽. 抗戰時期的陝甘寧邊區【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393.
[47][48][52]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編寫組,陝西檔案館編.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財政(第六編)【Z】.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548,549,541.
[50]盧紅飈.論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J】.理論學習月刊,1992(10):44.
[51]蔣傑,張克非.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精兵簡政與政府改革探析【A】.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C】.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 572. [55]李維漢.回憶與研究 (下)【Z】.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509.
[58]星光.陝甘寧邊區政府的精兵簡政【A】.南開大學歷史系編.中國抗日根據地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