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3-13 15:36:50

Ⅰ 關於學前教育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物流管理專業學前教育感受 通過這幾天的學前教育的學習 ,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我了解到物流管理的發展經歷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3個層次。物流管理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輸送物資裝備所發展出來的儲運模式和技術。其次,我明白了物流管理的目的: (1)、以實現客戶滿意為第一目標; (2)、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 (3)、以信息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再次,我學習到了物流五要素(FiveElementsofLogistics)是指評價物流體系的五個主要要素,它們是:品質、數量、時間、地點和價格。品質是指物流過程中,物料的品質保持不變;數量是指符合經濟性的數量要求和運輸活動中往返運輸載重盡可能滿載等;時間是指以合理費用及時送達為原則做到的快速;地點是指選擇合理的集運地及倉庫,避免兩次無效運輸及多次轉運;價格是指在保證質量及滿足時間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物流費用。 然後,實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盡可能最低的總成本條件下實現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即尋求服務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一種動態平衡,並由此創造企業在競爭中的戰略優勢。根據這個目標,物流管理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把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數量和合適的價格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提供給客戶。 最後,認識到物流管理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現代物流通常被認為是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諸環節構成。各環節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觀念。系統方法就是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和現代技術,使各個環節共享總體信息,把所有環節作為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來進行組織和管理,以使系統能夠在盡可能低的總成本條件下,提供有競爭優勢的客戶服務。系統方法認為,系統的效益並不是它們各個局部環節效益的簡單相加。系統方法意味著,對於出現的某一個方面的問題,要對全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從這一思想出發,物流系統並不簡單地追求在各個環節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為物流各環節的效益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傾向,存在著交替易損的關系。比如過分強調包裝材料的節約,就可能因其易於破損造成運輸和裝卸費用的上升。因此,系統方法強調要進行總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應和成本權衡應用的分析,以達到總成本最低,同時滿足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目的。

Ⅱ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範文

普通學前教育課程與特殊學前教育課程整台的意議及價值

普通學前教育課程與特殊學前教育課程有著不可分割
的內在聯系,有著很大的包容性,一致性,我們將兩類課程進
行有機整合基於:
一、整合背景
我國在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後,正在逐步普及學前
教育.天津2005年普及學前教育,北京2010年普及學前教
育,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已經制定出了普及學前教育的時間
表。一場轟轟烈烈的普及學前教育的工程正在全國各地展
國際特殊教育進入80年代以來,明顯地向著三個一體
化的方向發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一體化:學校教育、家
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一體化;醫療康復、教育訓練和社會就業
的一體化。所謂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一體化是指特殊教育與
普通教育相互支持、相互滲透、相互啟發、優勢互補,進而形
成教育的合力,力求使每一位特殊兒童享受平等教育的機
會,並且能夠使每一位特殊兒童身心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
展。特殊教育的發展,經歷了由分到合的過程。早期人們為了
開。在普及學前教育中,特殊幼兒的教育是難點。而國際上把 保障特殊兒童能夠受到正常兒童同樣的教育,把特殊兒童獨
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情況作為衡量基礎教育普及的重要參
考標准。因此特殊幼兒的普及教育要與正常學前幼兒同步,
是擺在各級政府及相關教育部門面前不容迴避的問題。普及
特殊幼兒學前教育的關鍵是教師,需要那些具有特殊教育專
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師。目前我國培養特殊教育專業的教師大
多是通過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培養,杯水車薪,與巨大的特殊
教育師資的需求不成比例,因此培養大批的懂得特殊教育專
業知識的師資刻不容緩.培養特殊教育師資單靠特殊教育師
范院校根本不能實現,我國特殊教育師范院校數量有限。因
此在普通的師范院校普通的學前專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不
失是解決師資短缺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對普通學前教育專
業和特殊學前教育專業進行有機整合,發揮課程的最大效
能,培養合格的教師。
二、意義及價值
(一)符合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
立成校,獨立編班。後來人們發現這樣並不利於特殊兒童的
成長。∞年代人們反思特殊教育,提出了「最少受限制的教育
環境」。以及「回歸主流」的特殊教育的思想。1994年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
會」,通過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綱{霓},提出了「全納性教育」
和「全納性學校」的教育思想,將特殊教育定格在「全納性教
育」思想的框架之中,它要求:特殊兒童盡可能的回到普通學
校去。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生活,一起活動、交流,讓他們盡
可能地與正常兒童在一個教育環境中接受教育,讓特殊兒童
的學習、生活、交流,由封閉、隔離走向開放、融合,與正常兒
童融合為一體.實現全納性教育的目標,實現特殊兒童與普
通兒童融合教育,需要大批既能夠從事普通教育又能夠承擔
特殊教育的教師。而兩類課程的整合正是順應國際特殊教育
發展的趨勢.
(二)對普學前教育有著重大意義
普及學前教育,已經納入到各級政府的工作日程,也是
各級政府對社會對人民的承諾,為此各級人民政府都在花費
大氣力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普及學前教育教已成為人民關
注的熱點。但是特殊幼兒的教育始終不盡如人意,甚至在某
些地區成為普及學前教育的死角。據資料載,2004年廣州市
0巧歲輕度殘疾兒童2000多名。能進入托幼機構的不到三
成,雖近幾年有較大發展,但是與正常幼兒比還是不盡如人
意。在一些欠發達地區適齡特殊幼兒的入園率很低。並且鞏
固率很低。我們對一個東部中等實力的縣級市進行調查.該
市沒有一所接收特殊幼兒的學校,市區15所幼兒園O所公
立,12所私立)都沒有接收特殊幼兒。即便是經濟發達的地區
特殊幼兒的入園率也大大低於正常幼兒的入園率。我們對35
所幼兒園進行問卷調查僅有一所幼兒園有特殊幼兒入園學
習。在對加位幼兒園園長的調查問卷中,願意接收特殊幼兒
入園學習的僅有lO位,在調查不願接收特殊幼兒入園的原
因時,大部分園長認為缺乏具有特殊教育專業知識的教師是
原因之一.因此特殊幼兒的教育問題已成為普及學前教育的
瓶頸。如果依靠建立特殊學校來解決特殊幼兒的入園問題,
但就教育經費的籌措就會很成問題,也會增加各級政府的經
濟負擔。據我們調查,一個六百萬人口的地市,僅有五所特殊
學校,(都是接受適齡入學特殊兒童)在校人數不到四百多
人,沒有一所接收特殊幼兒的特殊學校.顯然建立特殊學校
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特殊幼兒入園的問題。解決特殊幼兒入園
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特殊幼兒隨園就讀,這樣也利於特
殊幼兒的成長,為他們搭建與正常幼兒交流的平台,以便將
來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奠定心裡基礎.接收特殊幼兒入園學
習,關鍵是要有能接受他們學習的教師。所以培養雙專業的
師資(既具有普通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又具有特殊教育專業
知識)對普及學前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普通學前教育
專業課程與特殊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整合據具有極大的價
值及意義。
(三)解決學前特殊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
從我國特殊幼兒入園的實際情況來看,90%的的特殊幼兒
要在普通的幼兒園接受教育,特別是中小城鎮及農村,建立
大批的特殊幼兒園既不符合我國國情,我國目前的財力也難
以達到,所以這些地方的特殊幼兒大部都要隨園就讀.特殊
幼兒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與正常幼兒存在著較大的差
異,在教育教學中凸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普通幼兒園接納特殊幼兒入園就讀,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特殊教
育專業素質.要有愛心、耐心。同時要具備特殊教育的專業知
識與基本技能。我們曾經對35所幼兒園進行了問卷調查,被
調查的近300名教師中,具有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和具有特殊
教育專業基本技能僅有5人,絕大數教師幾乎沒有接受過特
殊教育專業培訓,具有特殊教育專業技能的教師很少,只有
3%的教師通過自己讀書學習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特殊教育專
業方面的知識,。在問卷中近50%的教師不願接收特殊幼兒
隨班就讀。一個有著6000多萬人口的大省。僅有一所特殊教
育師范學校,而且由於面臨招生困難的困境,最後並入了其
它學校。因此普及學前教育急需既精通普通教育又懂得特殊
教育的教師。而目前解決特殊教育的師資問題.最好的方法
就是在普通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將兩類課程
進行有機整合,所培養的學生,即掌握了普通學前教育的知
識與技能,而又具備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他們
走上工作崗位便能勝任特殊幼兒與正常幼兒共班學習的教
育教學工作。因此將兩類課程整合,進行科學調配,不用增加
教育投入,就能解決學普及前教育中特殊教育師資不足的問
題。即省錢又省力,一舉兩得,利教利民。
(四)為特殊幼兒家庭解決困難,為創建和諧社會做貢
獻。
一個家庭若有一個殘疾幼兒,會給家庭帶來莫大的不
幸,我們曾對20個有殘疾幼兒的家庭做過調查,大部分家庭生活較為困難,盡管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但是找不到能夠
接收孩子的幼兒園,所以母親只好放棄工作在家照顧孩子。
導致大部分家庭生活困難。社會上屢有殘疾幼兒被父母遺棄
的事件發生。在普及學前教育中要關注特殊幼兒的教育,要
讓能夠入園的特殊幼兒入園學習,接受教育。為本來不幸的
家庭帶來黨和政府的關懷,帶來社會的溫暖。如果我們普通
幼兒園都能接收一定數量的特殊幼兒,我們的幼兒教師中有
一定數量的既是普通學前教育的能手,又是特殊教育的行
家,那麼特殊幼兒接受教育就不是問題。這些特殊幼兒家庭
孩子入園教育的問題解決了,父母可以安心地去工作,家庭
就不會再困難,也是從某一個側面保障了社會的和諧。因此
普通學前教育專業與特殊學前教育專業進行整合凸顯出它
的社會價值.

Ⅲ 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在知識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人的整體素質的要求超過任何時代,這種整體素質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發展,而且要具有高度的「主體性品質」: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富有創造精神。可以說,主體性教育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
角色游戲是通過角色扮演,模仿和想像,幼兒再現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和創造自身的生活,其實現了幼兒、教師、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為實現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創造了自己學習的物質條件和形式,是幼兒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具體表現為:
(一)角色游戲能激發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主動去學習
能動性是構成主體性的根本特徵,人的能動性是和動物消極適應環境的被動性相對而言。能動性表現在人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改革客體,人是主觀能動的,幼兒也不例外。能動性強的幼兒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能作出積極的反應,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戲中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會去探索去創造。游戲前讓幼兒自己去探討確定游戲的主題,主動構思主題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的指導,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戲就能在幼兒積極主動的氛圍中開展下去。如:游戲「超市」,就是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情況下產生的,他們本來對現實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媽媽那樣去買東西,像服務吶喊那樣去賣東西。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特高,主動為超市取名、布置環境、制定工作人員職責等等,我在一旁適當地給他們出謀劃策,他們玩得可開心了。那一次的游戲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由此可見,角色游戲能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從而發揮了幼兒的能動性,使幼兒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不斷嘗試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角色游戲能促使幼兒的社會性,讓幼兒主動與人交往
社會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個體不接受社會,不學習和適應他所處的社會和文化所需求的規范、規則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幼兒來到這個社會,就必然要學習這個社會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種規范、規則和方法,學習這個社會的語言、思維和行為方式,包括如何稱呼他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對待事物、如何處理問題等。
角色游戲是最能體現幼兒的社會性,角色間的交往在游戲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員」必須要主動去招呼「顧客」,熱情大方地介紹有什麼吃的,這樣才能吸引「顧客」,開好店子。在游戲過程中,就連班上最不愛說話的幼兒,在這里當「顧客」也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要吃什麼,可見,幼兒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與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主動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讓幼兒主動克服困難
我們把重視因勢利導、啟發想像、引導創造這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稱為「誘導天使的靈感」。一個輕松、活潑,富有啟迪性的氛圍,可引導幼兒的想像,產生創造的慾望。在幼兒園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利用角色游戲是教師營建這種氛圍的關鍵,因為想像、創造是角色游戲的特徵。在游戲中多數是以物代物來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豐富,幼兒選擇餘地越大,想像、創造的空間也就越大。如「餐廳」的「顧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討論中幼兒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塊一塊,塗上顏料來替代牛排,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困難。又如:「菜場」的「顧客」要買「海帶」,可正缺貨,於是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紙條或布條)來替代或製作,由此激發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動性,同時又充分發揮了幼兒想像、創造能力。
二、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原因
考察當前的幼兒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這是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師嚴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系、知心人的關系,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在開展幼兒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包辦代替,超出「主導」范疇,即由教師確定主題,分配好角色,講解各角色的玩法、規則,而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又過多干涉,讓幼兒的思維隨教師走。結果,角色游戲成為了教師「導」幼兒「演」的表演活動,幼兒在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發揮,這樣忽視幼兒主體性的活動,達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為孩子還沒有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為發展的主體。孩子的主體性是一種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歲是孩子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黃金期。但決定其能否發揮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孩子的內因,沒有孩子主體地位的真正回歸與自身自然存在的主體性的釋放,教師再怎麼賣力對教育活動進行「發動」也是沒用的,教師的作用只是外因條件;教師如果取代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主體),視幼兒教育活動是一種「我教-你學」的過程,必將限制孩子主體地位的到位與主體性作用的釋放,其主體性的發展盡管有其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難以真正成為現實。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樹立幼兒是游戲主體的思想,在游戲中更好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一)創設適宜的環境,提供開放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主動參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角色游戲區最重要的就是創造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交往、大膽表現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提供者,觀察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創設環境,投放開放性的材料來影響孩子主動地學習。在環境創設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戲生成後,我就問幼兒:「我們可以在哪個位置開超市,需要怎樣布置?」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建議:「在活動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設一個入口,一個出口。」「還有收銀台,如果人少就一個,如果人多就設兩個。」等等,每次的游戲環境創設時,我總是讓幼兒說一說怎樣布置新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參與收集材料,參與製作游戲材料,參與環境的創設,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是游戲的主人,參與的積極性更強烈。有時我發現孩子們玩了幾次後,對原有的游戲區興趣不大,於是在講評活動中,我及時提出來,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戲材料,幼兒對富有新意的環境總是表現出特別敏感而有興趣,他們對每個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模、碰碰、問問,這時他們的思維活動與探索精神也處於最佳狀態,如果教師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幼兒就能主動地,不斷地創造游戲。
(二)讓幼兒自由選擇,放手開展角色游戲。
我們承認了「孩子是游戲中的主體」,那麼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縱觀幼兒游戲的全過程不難發現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願,真正實現五個自由,即:尊重幼兒選擇主題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情節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角色的自由、同時還要尊重幼兒自由地講評自己的游戲,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這五個「自由」,游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
1、自由選擇主題:幼兒游戲主題的來源往往是幼兒周圍生活中見過的或者體驗過的事和物,從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兒園的生活,逐漸擴大到社會生活人和事,如從「娃娃家」到「照像館」、「圖書館」。教師在主題確定上要給幼兒選擇的餘地,平時多收集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主題,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如:許多孩子喜歡去麥當勞吃漢堡、薯條。利用此機會,我為他們新增設了快餐店的主題,收集了許多有關的游戲材料,許多去過快餐店的幼兒就有了喜歡的新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在角色游戲中每個幼兒都能依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意識。
2、自由選擇情節:主題確定後,教師可組織幼兒討論游戲怎樣玩,以此來發展游戲情節,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不要過多干預,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情節,如:娃娃家裡的媽媽總是在那裡做飯,教師見到後就讓媽媽去買菜,可是媽媽卻不願意,這時,教師就應尊重幼兒的意願,了解原因,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游戲情節。
3、自由選擇角色:在選擇游戲的角色時,要體現按意願選擇角色,年齡小的幼兒可以問一問願意擔任什麼角色,中、大班幼兒則鼓勵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選擇玩具:角色游戲中的玩具就是游戲材料,在選擇時,教師也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醫院的游戲中,突然萌發了 「做手術」的情節,因為沒有口罩,他將理發店的毛巾當口罩,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如果教師沒有觀察清楚而誤認為他亂拿別人的物品,就會抹殺孩子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創造性。
5、自由講評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會有許多開心的事情與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講述的自由與時間,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以讓幼兒分組講一講,特別是大班的小朋友,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針對問題讓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游戲,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三)堅持多樣的指導方式
合理運用游戲的指導方式,是實現幼兒在游戲中主體地位的需要保證,而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現場指導,應以幼兒的主體性為前提。有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常運用游戲外直接指導的方式,即以教師的身份指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方法常使幼兒的游戲出現中斷,影響幼兒在游戲中的活動。教師可採取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指導,更好地融入游戲中,使教師和幼兒處於一種平等的人際氛圍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主體性才能充分體現。如:幼兒在開展「理發店」的游戲中,扮理發師的幼兒常弄錯理發順序,不知理發前該做些什麼。為此,我扮成顧客去理發,提示「理發師」:先幫我洗個頭,這樣剪的時候才不會疼。忘了圍圍布,就對「理發師」 說:「想個辦法別讓頭發丟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兒很好地完成了理發的過程。其效果比教師直接說步驟好得多。
其次,教師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適時給予隨機指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游戲,幫助每位幼兒增強角色意識,突出幼兒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如:班裡的宣宣小朋友膽子小,不愛表現,每次開展角色游戲時只抱布娃娃。於是,我鼓勵她說:「宣宣,你是娃娃的媽媽吧娃娃肚子餓了,你給她喂點吃的。」引導她帶娃娃上超市買,或到飲食店裡吃。這樣,明確了她當媽媽的角色,也調動了她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個體差異的隨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四)創設輕松的游戲氛圍,讓幼兒享受游戲的快樂。
游戲之所以受幼兒的喜愛,取決於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身體和精神上能夠得到放鬆。營造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以及教師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都能激發幼兒在游戲中表現自己的主體地位。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給幼兒說的機會,讓幼兒自己與同伴交流,之後教師應以肯定的態度來看待每位幼兒,並且對幼兒出現的錯誤持接納的態度。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孩子的自主權才能得到發展,才能在角色游戲中充分地體現出主體性。
成功的角色游戲不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以提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規亂的思想,多給幼兒參與的機會,以幼兒為主體,採用引導性的互動方式,積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活動,使游戲過程成為幼兒自由交往、自由創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主動地參與角色游戲,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Ⅳ 求學前教育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應該先搜集資料,再確定題目,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通過後再開始書寫正式的論文。
(一)畢業論文資料的組成
1、畢業論文評語。
2、畢業論文(包括:封面、論文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
(二)畢業論文資料的填寫
畢業論文統一使用學校印製的畢業論文資料袋、畢業論文評語、畢業論文封面(用計算機列印,一律用A4列印紙)。
畢業論文資料按要求認真填寫,字體要工整,版面要整潔,手寫一律用黑或蘭黑墨水。
(三)畢業論文資料的裝訂
畢業論文按統一順序裝訂:封面、論文題目、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謝辭、參考文獻,裝訂成冊後與開題報告等一起放入填寫好的資料袋內上交學院。
二、畢業論文撰寫的內容與要求
一份完整的畢業論文應由以下部分組成:
(一)封面
(二)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畢業論文的內容、專業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三)摘要
摘要又稱內容提要,摘要應反映論文的精華,概括地闡述課題研究的基本觀點、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為宜。撰寫摘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四)關鍵詞
關鍵詞是論文中出現的中心詞,一般3-5個為宜。
(五)正文
正文是作者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其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義、理論依據,基本觀點,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實驗手段,設計、計算的主要方法和內容,必要的數據和圖表,以及研究得出的結果與對結果的討論等。正文字數一般4000以上,但對具有獨特見解的論文不限字數。撰寫正文部分的具體要求如下所述。
(六)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出的,應包括所得結果與已有結果的比較和本課題尚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見解與建議。結論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達作者對所研究的課題的見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價值的體現,結論要寫得概括、簡短。撰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七)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畢業論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畢業設計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參考文獻是向讀者提供的一份有價值的信息資料。

Ⅳ 關於學前教育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學前教育開通問題

Ⅵ 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畢業論文

學前畢業論文寫作方法是:首先把正文分為幾個部分,然後依次寫完,然後根據正文來寫論文的摘要,最後根據正文闡述的研究內容來寫論文的引言和研究背景。這樣寫出來的論文基本上就能夠做到摘要、引言和正文完全一致,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寫,你搜下:普刊學術中心,很多關於畢業論文寫作攻略類文章可以多學習下,希望對你寫畢業論文有幫助

Ⅶ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於什麼是健康,人們的認識並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健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衛生教育方面的內容,這種傾向不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健康觀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健康 全面 身心並重
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繫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迴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干什麼;對於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並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於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採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④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中,一

Ⅷ 求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3000~5000字左右。

如何引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就要了解行為習慣包括的內容:愛祖國、懂禮貌、講衛生、正確的洗手入廁、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要想培養好農村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

一、轉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如今的農村幼兒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特別嬌慣,只要孩子高興要什麼給什麼,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和缺點不給予及時的糾正,以至於帶入到幼兒園,在農村工作的幼兒老師特別難,班上孩子人數的超額工作量大,家長對老師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們關心的是孩子每天學了幾個字,謝了幾個字,算了幾道數學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根本不怎麼重視,他們不明白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長的重視必須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中不是任意進行的,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什麼樣的教育觀塑造出什麼樣的孩子,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任性和無理取鬧時一定要說
不 ,同時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為這是良好習慣的開端,許多家長正是在教育過程中沒有抓住 一
字關,不但沒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反而給以後的教育帶來了後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來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邊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著,當時他年齡較小還不到3歲,長得很結實個頭也很大,第一天入園有些怕生,爺爺奶奶怕孩子嚇著輪流抱著一直到放學,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長不允許陪伴孩子,爺爺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師多抱抱他們的孩子,後來一個月後其他的孩子都已經熟悉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可他還是每天哭鬧著讓一位老師抱著,就是因為他我們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爺爺奶奶對他說
別的孩子都沒有抱,我們煒煒也很能幹不需要抱
多給他一些鼓勵,更不會讓老師抱習慣,他肯定會和別的孩子一樣早點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長只有不輕易的放棄第一次的教育,才會杜絕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的過程中,家長的責任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給予引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耐心的培養,使他的一舉一動逐漸向良好的行為發展,家長良好行為可以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自覺的接受,對於3到5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做個有心人,要仔細觀察對他的良好行為及時表揚贊許形成習慣,對不良的行為要表示不滿幫助他學會識別的能力,而不要指責他,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會重復這種行為,從而變成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而且要從家庭開始。

3.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樣來自於成人,尤其是家長,蒙台梭利說: 在孩子的周圍,成人盡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說話。
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家長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中熏陶,受到啟發,從而形成好的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比如: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習慣、整潔清潔的習慣、喜歡看書的習慣等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俗話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兒時期是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由於他們的認識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正面誘導是很重要的。

這次在武漢 影子教師
跟崗學習中,永紅幼兒園小四班的孩子習慣培養特別棒,從入園到放學一日的生活中每個孩子每個環節都做的特別好,就連家長們也配合的很不錯,在開運動會之前老師要給家長開個會,老師在上面講活動的安排,沒有一位家長和孩子講話,家長很認真的聽孩子們也學著家長很耐心的聽。農村的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忙了一天從農田回來收拾好農具,把手臉洗干凈,臟衣服不到處放,鞋襪擺放整齊,不要當著孩子面吸煙,不隨地丟垃圾,說話不要帶臟字等等,孩子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的跟著學,長期堅持孩子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見榜樣對孩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記簡單粗暴

在農村幼兒園一線工作的老師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位家長和老師交流:
某某老師,我們家孩子特調皮不聽話,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兒園做錯了事情您盡管打他,我們家長不會介意的
。像這樣的家長我們可以理解,他是想通過打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但他不明白對孩子來說,孩子喜歡鼓勵、誇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和打罵,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緒和更多不良行為。如果家長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予鼓勵、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並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農村的家長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重復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貫徹始終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為農村幼兒工作者,除了加強家園溝通還必須有比家庭更為系統的專業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讓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首先幼兒園要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統化教育,3到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的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況,制定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活動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循的一些規則,確定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三輕 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午餐要求做到 三凈
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還要對孩子進行各種節日的教育,
三八 婦女節愛媽媽的教育, 六一 兒童節的好兒童的教育, 七一
愛黨的教育等等。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等等。由於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了解幼兒不同的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養農村孩子良好習慣的步驟

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根據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特點來認識行為的好壞,了解成人的態度,多以正面的形象來使幼兒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范(適合中大班幼兒),要讓孩子自己說 我需要養成什麼好習慣 ,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幼兒自覺地區遵守常規。

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
傑出人物好習慣進行榜樣教育,身邊的成人也是幼兒的榜樣,包括家長、老師、還有身邊的小朋友,老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以身作則,同時要約束周圍的人,以正確的形象展示給幼兒,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個行為的出現一定要堅持訓練,才能保持好習慣的養成。

老師和家長要及時評估表揚,及時的評價是能夠強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兒將行為逐漸地形成習慣。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路,通過家園聯系手冊,以書面的形式每月聯系,有什麼事情隨時與家長溝通,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要通過家長會,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了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的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循序漸進的、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結束語

作為一名農村幼兒老師這次有機會參加 20XX國培計劃 的學習,讓我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武漢永紅幼兒園 影子老師
跟崗實習的一個月里讓我受益匪淺,永紅特別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農村幼兒的教育也應該把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和監督孩子堅持進行行為訓練,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們辛勤付出,在幼兒時期養成了好習慣,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輕松。

Ⅸ 學前教育論文範文

看你能不能用得到了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範文:多元智力理論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自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智力的結構》一書出版以後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多元智力理論得到了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推崇,成為了許多國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論支撐。我國基礎教育正在進行一場重大改革的今天,隨著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實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對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論不僅為我國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諸多助益。本文旨在探討多元智力理論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和作用。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幼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是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不斷進步、專業技能不斷成熟、專業思想不斷完善的過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對幼教質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順利推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教學行為的改進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多元智力理論幫助幼兒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

(一)重構多元的「智力觀」

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傳統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智力是指以思維為核心的幾種能力的組合。加德納教授則認為:智力不再是某一種能力或圍繞某一種能力的幾種能力的整合,而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八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這是一種全新的智力觀,讓我們曾經單一、平面的智力觀多元化、立體化了。由此可見,我們曾經對幼兒智力開發的理解僅僅限於開發幼兒的觀察、記憶、思維等幾種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兒教師應創設多彩的環境和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從多維度啟迪和開發幼兒的多種智能。開發幼兒智能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而非一個簡單的工作。

(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正因為人的智能是由8種,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機組合起來的,而這些智力在幼兒期已經顯現出來,並處在迅速發展階段。加德納稱幼兒期為「覺醒體驗」期,認為「他們至少對於人類經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號系統,如語言、數目、音樂、二度空間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斷能力」。同時,每位兒童所擁有的智力數量以及智能強項和弱項各不相同,並以高度個性化的方式組合和運用著各種能力,他們的智能、風格、潛能像多彩光譜一樣表現出廣泛的多樣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理由」一樣,每一位幼兒都具有獨特的、較完整的、待開發的智能組合。因此,幼兒教師要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三)樹立靈活多樣的「能力評價觀」

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對於兒童智力和潛能的評價,多採用「智力測驗」的方式

多元智力理論的研究者則將兒童放在真實的活動情景中,採用觀察、錄像、錄音和文件夾等綜合性的手段,從7個領域的多項活動中,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兒童的多種智能進行不同層次和多維度的評價,目的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每個兒童獨特的智力潛能。因此,幼兒教師要擯棄以單一標准片面評價幼兒能力,尤其是僅僅以「IQ」為標准,簡單評價幼兒智力的傳統觀念。教師應在尊重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從多維度多層次評價幼兒的智能,從而樹立靈活多樣的「能力評價觀」。

觀念的更新較之知識的更新更為困難,也更為重要。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重建關繫到教師教育行為的改進和對教育實踐的反思,進而也直接影響新大綱的實施,素質教育方針的貫徹,以及每一個幼兒智能的健康、全面發展。

二、多元智力理論引導幼兒教師真正成為教育實踐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兒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依據的教育理論、選擇的教學內容、實施的教育方案、採取的教學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波斯納

(一)幼兒教師應具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作為多元智力理論的締造者,該理論提出伊始,加德納就開展了對該理論的反思,並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訂。幼兒教師應該以加德納教授為榜樣,具備探究的熱情和質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觀意識,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並把它作為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不僅要反思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理論、樹立的觀念和實施的策略,還要反思教學活動中每一個環節的組織、每一個問題的提出和每一次與幼兒的互動等。在反思中,教師可以及時地調整、修訂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只有這樣,幼兒教師才能真正成為教育實踐的反思者,也才會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曾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在反思過程中,幼兒教師能通過對教學經驗,特別是問題性經驗做出客觀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討各種與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觀念,並積極尋找新的教學策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反思對於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實施有效的教學行為,促進其專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納自身的反思行為和他所提出的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rj.5ykj.com/HTML/8200.htm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