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與罰高中議論文範文
① 以獎勵也是一種懲罰為話寫一篇800字作文
校園里是有很多事情的。
有大事,也有小事。
而在這個時候,最平凡、最普通的有兩件事:學習和掃雪。
為什麼要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呢?原因很簡單:學生在談到學習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作業和考試,第二個就是老師。而在學校掃雪時,指導學生又帶著幹活的,也是老師。可見,這兩種事之間是有媒介的。
學習嘛,莫過於學一段,考一段,學一段,再考一段。就如同你在烤魚的時候烤烤,抹點油;烤烤,翻個身,再撒點胡椒粉。到最後考好了,咱這邊也期末了。
正好趕上期中考,我這個幾輩子沒進過幾回「宮殿」(東多媒體)的「老農」竟然破天荒的進去了?!心裡那叫一個喜呀!不行,到這來要小心,別叫人家抓著笑柄。於是我考試的時候不敢動,考完了還不敢動,就連上廁所也不敢上。考試的時候左瞅瞅,右瞅瞅;答完卷子再瞅瞅,見沒有哪個外留神的學生或老師看我,便一股腦的把力投在了桌子上。雖然這聲音不大,腦袋不疼,但卻有好幾個人在用他們的眼睛瞪著我。這時我知道:我還是出糗了!
11月了,下雪了。
② 關於獎與罰的作文
親愛的,你現在才來趕作業啊- -
你幾年級?議論文?還是啥?
①議論文
議論文就是議論、分析問題,論述道理、闡述觀點的文章;;有以立論為主的,也有以駁淪為主的。報紙上的社論。評論員文章,關於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問題的專論,關於思想品質修養。社會現象的短評,都屬於議論文的范圍。
我們學生應該寫什麼樣的議論文?寫這樣的議論文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這是我們要講的主要問題。
-.應該寫什麼樣的議論文
看了一場電影,讀了一篇文章,可以談談感想;對於進步、理想、志趣。習慣。發揚革命傳統、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等,可以聯系實際談點認識。我們學牛寫議論文,應該做到:是非清楚,正誤分明,言之有理,有一定說服力。不要只是去照抄報紙,最好多選用一些具體事例,採用夾敘夾議的方法。
二.寫議論文應該注意什麼
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要用正確的觀點去統率材料。
用觀點去統率材料,所用的材料能緊緊圍繞觀點,這是寫議論文必須處理好的一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處理好,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上努力;
第一,論點要正確、合理。鮮明。
比如,老師讓同學們根據下面~段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這材料的大意是:一天,有兩個人去買盾牌。一個人站在賣盾人的左邊,說:「這盾是金盾。」一個人站在賣盾人的右邊,說:「這盾是銀盾。」兩人爭得面紅耳赤。這時賣盾人說:「你們兩人都說得不對。這盾既不是金盾,也不是銀盾,它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銀的,是個金銀盾。」
我們根據這個材料來寫議論文,提出的論點怎樣才算是正確,合理、鮮明的呢?
有同學這樣講:這說明干什麼都要有群眾觀點。
有同學這樣講:做什麼都不要隨便下結論,要深思熟慮,想好了再發表意見。
很明顯,上邊兩種提法都是離開了原材料,提得不著邊際。
有的同學這樣提出論點:這說明看問題不應該看正面,而應該看反面。
試問:我們看問題難道不應該看到正面,只應該看到反面嗎?這說法當然不正確。
有的問學這樣提出論點:這說明看問題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也要看到事情的反面,不要只看到某一個方面,還要看到其他方面,總之,看問題要全面,不要片面。
這樣提出的論點就比較正確、合理、鮮明。
從以上幾種提法可以看出,同學們寫議論文提出論點時應該注意:從具體情況出發,並已要選用恰當的詞句,說難說對。
第二,分析說理要合乎正確的原則。
寫議論文分析說理不能不著邊際,不能主觀臆斷。不能認為不論怎麼講都有理。分析說理正確不正確,有~個客觀的標准,要從正確的立場觀點出發去看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分析」對不對。
有同學這樣「分析」: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人,他們看到別人恭維他就高興。其實,恭維活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只能聽好的恭維話。
恭維話就是不好的。它雖然「好聽」,卻「不好」。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可以去「聽
好的恭維話」
這里順便講一講「聯系自己的具體體會(或者說是「聯系自己的具體事例」)和「聯系實際」的問題。
「聯系自己的具體事例」和「聯系實際」都應該具體、恰當。但它們也有不同:前者側重在自己的體會,後者則可以是更為廣泛的社會上的情況。比方說,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齊宣王好射箭,而且很喜歡別人誇他能拉硬弓。他左右的傳臣聽了,有意地說一些奉承話來討好地。明明他只能拉開「三石」(這里讀dan,古時候一石為一百二十斤),卻有意說他能拉開「九石」。有的還去試著拉弓,拉到中間就故意裝出有氣無力拉不開的樣子,討好說「您這弓太硬,除了您,誰也拉不開。像我們這樣的小人怎麼能拉開呢」這樣一來,齊宣王到死也以為自己能拉『九石」,而不知道只能夠拉「三石」。像這樣的材料,你可以廣泛地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卻不大好聯系自己的「體會」。可是有同學卻偏要「聯系自己」,說「自己也像齊宣王那樣愛聽吹捧自己的話」。有同學「聯系社會實際」,卻又講得似是而非:「今天社會上還有許多齊宣王式的人物,走後門、請客送禮就是其表現之一。」這些「分析」,都是失之偏頗的,把事情的性質弄混了。
我們應該學會分析。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看問題要全面,要防止片面性、絕對化。
第三,要善於從「小事」論起,但是不要以敘述代替議論。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小事」;;比如,在汽車上給別的乘客「讓座」,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找們寫作文應該學會「借題發揮」。「小題大作」。有同學寫這樣的作文卜電影院敞〕*入場的啟示人《發揚一厘錢精神》、《說臟話不文明》該怎樣處理議論文中的「敘事』」和「議論』」的關系呢?不應該僅僅就事論事而不展開議論,也不應該只去敘述事例的詳細過程而不作分析議論。比方說,議論學習必須刻苦時用大部分篇幅去講楊樂、張廣厚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故事就沒有必要了。「就事論事」和「以敘代議」,都是不好的。
要明確你所要「敘」的事.可能是作為「引子」以引出論點,也葉能是作為事實論據以證明論點。「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去「議」。
「敘事」要圍繞中心思想,既要概括,又要有一些具體內容。那些人所共知的事情就不要不點其詳地去講。而那些足以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事則要作為重點寫清楚,以便闡發開去,講清道理。
第四,要以及服人。
議論文就要以理服人。要做到言之有據,不但要說清「是這樣」,更要說清「為什麼是這樣」。因此,做到「以理服人」就應該:
要「少而精」,不要「多而雜」。你所擺的事實,你所講的道理,應該中肯。不能以
為說得越多就一定越充分,不能「以多取勝」,應該防止堆砌詞句,羅列現象。
要有針對性。這就是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發議論。講正面論點,不能「節外生枝,打橫炮」;反駁錯誤論點,更應該針對其謬誤所在去批駁,不能講與之無關的話。「互不相干」,「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是駁不倒對方的。
要講清『為什麼」,不要只是去扣大帽子。特別是指出問題的嚴重性、危害性時更應該注意這一點。比如,寫《隨地吐痰要不得》這篇作文,有同學說:「隨地吐痰對嗎?當然不對!隨地吐痰的行為很不文明,發展下去,就會墮落成為犯罪分子。」這話就說得過分了。
寫議論又要注意用觀點統率材料的問題就講到這里。
第二個要注意的問題是:層次。條理要清楚。 第一,要圍繞中心去逐層論述。
最重要的是要『對清先後主次」;;要弄清哪些該先說,哪些該後說,哪些為主,哪些為次,哪些要多說,說得詳細一些,哪些要少說,說得簡括一些。這里的關鍵是要圍繞中心。比較常用的方法是:論點在完,分析議論隨後,以作出結論收尾。其中分析議論的部分,是先擺事實還是後擺事實,是先講道理還是後講道理,就要看具體情況和作者本人的寫作習慣而定了。
第二,要按照議論文本身的規律去安排內容。
一篇議論文,一般都包括三個部分,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開頭部分,一般都用來提出問題,完成「提出論點」的任務。這一部分要說清這篇作文所說的「是什麼」。
中間部分,一般都占較長的篇幅,分為好幾個段落,是這篇作文的「重心」。這個部分應該用來「分析問題」。提出充分的論據(或者擺事實,或者講道理),去論證論點的任務,主要是在這一部分完成。這一部分要說清這篇作文「為什麼」要這樣講。
結尾部分(或者叫「結束部分」),主要是用來完成「解決問題」的任務。具體的方式有:做出結論;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這一部分是要說清這篇作文要告訴人們「怎麼辦」。
可以這樣說:一篇議論文的安排方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說是:「論點——論據——結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第三個要注意的問題是:議論文的語言要准確、簡潔、具體。
辨別詞義要嚴格,用詞必須沒有歧義,不能詞不達意、模稜兩可。
要簡潔順暢,恰如其分。
要講究辭素文采,把抽象的道理講得具體、形象,生動而有風趣。
可以採用靈活多變的句式。用長句,縝密無漏洞;用短句,干凈利索。肯定的說法,可以改用雙重否定的句式;該直陳其事時用點設問句、反問句。這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情色彩;
此外,議論文也可以適當地採用一些記敘、說明。抒情、描寫的手法。
②普通作文。
真的、這東西- -沒法說清楚- -
八百字、初二、初三?抱歉,真的不是很了解、可以去網路搜搜吧= =
③ 關於獎勵與懲罰的作文
發給提示文給你看看,可以做參考用,這里是全文,你要寫作文就要節選用
教育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獎勵與懲罰是教育者常用的兩種控制被教育者行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學生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它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形成關於個人的行為和結果的關系的信念,進一步形成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負責的模式。
獎懲法是以教育者為主導的廣泛存在於不同領域的教育方法,它屬於外加的激勵作用。當受教育者對於努力學習工作和自我管理約束,沒有自發的內在的動機時,教育者通常採用的便是利用表揚、獎勵或批評、訓斥。
獎勵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贊許、表揚、物質獎勵等,懲罰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評及較嚴重的處分和罰金等。
獎勵作為一種積極強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接受和採用。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說「對別人的贊美是人際交往的潤滑濟,是情感勾通的需要」,它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的天性的至深本質是渴求為人所重視」,可見獎勵的重要性。「獎勵」意味著對學生正確認識與行為的肯定或較高的評價。適當的獎勵可以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增強其學習的動機,改善教育活動的氛圍。在學校教育中,經常看到一些成績一般甚至有某些缺點的學生,因為得到表揚等積極強化的教育方法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學習與探索求知的慾望,因「皮格巴利翁效應」而真正成為優等生的成功範例。
但是獎勵如果要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應該是一門教育的藝術。教育者在實施這個方法時要注意獎勵的藝術性,包括以下幾點要求:1、獎勵的指向不僅是成功的結果,而且是獲得成就的過程,即過程中表現的動機、態度、學習方式、意志力等。2、獎勵的頻率和程度恰當。頻率指當獎則獎。不能無原則地亂用獎勵,使之成為一種效應逐漸降低的手段。程度指獎勵的級別應與成就的高低相當,過高或過低的獎勵都會降低獎勵的功效。3、注意獎勵的靈活運用。應注意獎勵的時效性、針對性,實施獎勵的最佳時間應在正確行為發生後不久,才能加深記憶,增強效力。在獎勵對象上,一些膽小沒有信心的學生特別需要鼓勵,而一些自尊穩定,有驕躁表現的學生,過多的獎勵反而對他們有害。所以獎勵既要有統一和公平的性質,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此外獎勵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從點頭贊許到口頭表揚,到用特定形式(獎狀、獎品、獎金等)進行的獎勵都應當恰當和靈活運用。4、無論何種形式的獎勵,本質上都應是精神上的鼓勵。作為鼓勵的外在象徵可以是獎品和獎金,但在學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質獎勵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導學生將獎勵的象徵意義而不是象徵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5、獎勵應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以形成集體輿論,獲得學生群體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體學生的功效。6、獎勵的標准要適中。獎勵條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會失去爭取的信心,獎勵也就沒有意義;獎勵條件太容易,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興趣也就不高了,獎勵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針對不同的對象,必要時可分層、分級實施,讓每個人都有獲勝的機會。
獎勵也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過分的和不合時宜的獎勵會使目的或目標發生轉移到當前的獎勵上,而把學習目標放在次要地位,產生「有獎才做」,影響將來的「價值觀」。一個集體中,有獎勵便有競爭。競爭的結果,只是少數人獲勝,獲勝的自然感到一時的興奮,而特別努力勤學,可失敗的不免灰心喪氣。再者,來自內心的喜悅產生的學習動力才是真正的。當然不能把獎勵作為唯一的手段濫加使用。
懲罰作為一種消極的或者是一種負強化的方式,是一種比較嚴厲的手段,在教育活動中使人們產生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一方面體罰等懲罰方式被廣泛否定和禁止,因為它不符合現代教育尊重學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許多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也都認識到了懲罰所具有的教育性。例如在中國古代教育中,「當頭棒喝」對人的驚醒教育作用曾經得到過特別強調。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也正確地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能培養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
所以,正如獎勵並不必然就構成教育性的方法一樣,懲罰也並不必然與教育性無緣。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使用懲罰手段。正確使用懲罰手段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懲罰的目的是教育,而不能為懲罰而懲罰。必須讓學生認識問題所在,認識懲罰手段所實際寄寓的教師的愛心、善意與尊重。在學生已經認識錯誤所在並決定不在重犯時應免於懲罰。2、懲罰時一定要弄清事實,應當公平、合情合理、准確,掌握一定的分寸,要避免那種主觀情緒化和武斷的懲罰,更不能偏激。嚴禁體罰,因為不僅傷害肌體,更傷害自尊心。
④ 作文獎勵與懲罰的標准800字
兩個月後,村子裡傳來好消息,張家兒子高中了,圓了大學夢,他也因此成為這大山深處騰飛的第一隻金鳳凰。村裡熱熱鬧鬧的慶祝,張家也沒忘把算命先生請到家裡,張家盤算著給算命先生一點錢作為報酬,先生婉言謝絕了,他知道,孩子讀書還需要很多很多錢,山裡人來錢不易。
算命先生也漸漸聲名遠播,村上人有什麼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都會找他,慢慢的他發現,他樂在這樣的生活中,樂在算命中,想法已不再是賺錢糊口。
於是,他請鄰家兄弟把掛在門口的牌子上添了兩個字「免費算命」。
隨即,找他算命的村名更多了。
⑤ 獎勵與懲罰因人而異高中作文
一匹馬一聲長鳴,樹上的小鳥紛紛飛走了.馬以為自己的叫聲下跑了小鳥,於是決心改變自己的聲音.晚上 世上許多事都不能事事如願,人是一種很復雜的生物,他的喜怒哀樂大多呈現在那一張張不同的臉上.
我是獨生女,沒有可以談心的兄弟姐妹.因而唯一的小表姐成了我的依賴,她很寵我,我常去她的班裡找她.有一天,我在和姐姐聊天,她對我說:「妹妹.我們班有一個女生說你長的有氣質.「我啞言.想起了一個朋友常對我說的話:「你雜怎麼村那?「他們一群人還常一唱一喝的說;「呀!你知道不?人哪~越村越好看,是不?「「呦!就是類啊,夠村的.「語氣中帶一種諷刺和幽默,很無奈.因為如此,我要為了這些而改變自己嗎?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們只不過是在用一些無聊的話來消遣罷了,如果我計較他們所言,去花費精力打扮自己,裝飾自己.到頭來卻呈現自己太做作,到不如展現真正的自己,活出自己的陽光.
姐姐的同學說我有氣質,難道我因此該高傲不可一世嗎?不能夠.被人誇獎是一種幸福,保持真正,他聽見蛉蟲的叫聲,覺得好聽,就問蛉蟲吃什麼,蛉蟲說自己常喝露水.這匹馬便不再吃草,開始喝露水.一段時間後,馬試著叫了一聲,還是難聽,便繼續喝露水,第二次試叫,依然沒變... ...不久,衰弱不堪的馬終於悄無聲息地死了.
小鳥的飛走是它們對聲響的反應,它們並不考慮這聲音美妙與否,馬兒不能正視自己,是一種悲哀.馬兒考慮太多了.
一個人為別人改變是一種給雞蛋上色的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行為方式和特點.正因如此,他才與眾不同,才會在某一方面比別人亮.給雞蛋上色,掩住了它本來的潔白與細致,它就失去了光彩,同樣也失去了自己.
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別人對你的評價不一定站在公正的天平上或許攙雜著個人的喜好.在接受批評前,也該認真審視自己.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要知真正的錯,改應該改的改,切不可失去自己本身的閃光點.
⑥ 以獎賞與懲罰的標准為話題的高中議論文
教育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獎勵與懲罰是教育者常用的兩種控制被教育者行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學生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它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形成關於個人的行為和結果的關系的信念,進一步形成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負責的模式。
獎懲法是以教育者為主導的廣泛存在於不同領域的教育方法,它屬於外加的激勵作用。當受教育者對於努力學習工作和自我管理約束,沒有自發的內在的動機時,教育者通常採用的便是利用表揚、獎勵或批評、訓斥。
獎勵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贊許、表揚、物質獎勵等,懲罰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評及較嚴重的處分和罰金等。
獎勵作為一種積極強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接受和採用。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說「對別人的贊美是人際交往的潤滑濟,是情感勾通的需要」,它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的天性的至深本質是渴求為人所重視」,可見獎勵的重要性。「獎勵」意味著對學生正確認識與行為的肯定或較高的評價。適當的獎勵可以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增強其學習的動機,改善教育活動的氛圍。在學校教育中,經常看到一些成績一般甚至有某些缺點的學生,因為得到表揚等積極強化的教育方法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學習與探索求知的慾望,因「皮格巴利翁效應」而真正成為優等生的成功範例。
但是獎勵如果要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應該是一門教育的藝術。教育者在實施這個方法時要注意獎勵的藝術性,包括以下幾點要求:1、獎勵的指向不僅是成功的結果,而且是獲得成就的過程,即過程中表現的動機、態度、學習方式、意志力等。2、獎勵的頻率和程度恰當。頻率指當獎則獎。不能無原則地亂用獎勵,使之成為一種效應逐漸降低的手段。程度指獎勵的級別應與成就的高低相當,過高或過低的獎勵都會降低獎勵的功效。3、注意獎勵的靈活運用。應注意獎勵的時效性、針對性,實施獎勵的最佳時間應在正確行為發生後不久,才能加深記憶,增強效力。在獎勵對象上,一些膽小沒有信心的學生特別需要鼓勵,而一些自尊穩定,有驕躁表現的學生,過多的獎勵反而對他們有害。所以獎勵既要有統一和公平的性質,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此外獎勵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從點頭贊許到口頭表揚,到用特定形式(獎狀、獎品、獎金等)進行的獎勵都應當恰當和靈活運用。4、無論何種形式的獎勵,本質上都應是精神上的鼓勵。作為鼓勵的外在象徵可以是獎品和獎金,但在學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質獎勵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導學生將獎勵的象徵意義而不是象徵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5、獎勵應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以形成集體輿論,獲得學生群體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體學生的功效。6、獎勵的標准要適中。獎勵條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會失去爭取的信心,獎勵也就沒有意義;獎勵條件太容易,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興趣也就不高了,獎勵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針對不同的對象,必要時可分層、分級實施,讓每個人都有獲勝的機會。
獎勵也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過分的和不合時宜的獎勵會使目的或目標發生轉移到當前的獎勵上,而把學習目標放在次要地位,產生「有獎才做」,影響將來的「價值觀」。一個集體中,有獎勵便有競爭。競爭的結果,只是少數人獲勝,獲勝的自然感到一時的興奮,而特別努力勤學,可失敗的不免灰心喪氣。再者,來自內心的喜悅產生的學習動力才是真正的。當然不能把獎勵作為唯一的手段濫加使用。
懲罰作為一種消極的或者是一種負強化的方式,是一種比較嚴厲的手段,在教育活動中使人們產生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一方面體罰等懲罰方式被廣泛否定和禁止,因為它不符合現代教育尊重學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許多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也都認識到了懲罰所具有的教育性。例如在中國古代教育中,「當頭棒喝」對人的驚醒教育作用曾經得到過特別強調。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也正確地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能培養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
所以,正如獎勵並不必然就構成教育性的方法一樣,懲罰也並不必然與教育性無緣。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使用懲罰手段。正確使用懲罰手段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懲罰的目的是教育,而不能為懲罰而懲罰。必須讓學生認識問題所在,認識懲罰手段所實際寄寓的教師的愛心、善意與尊重。在學生已經認識錯誤所在並決定不在重犯時應免於懲罰。2、懲罰時一定要弄清事實,應當公平、合情合理、准確,掌握一定的分寸,要避免那種主觀情緒化和武斷的懲罰,更不能偏激。嚴禁體罰,因為不僅傷害肌體,更傷害自尊心。
⑦ 以獎與罰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校園里是有很多事情的。
有大事,也有小事。
而在這個時候,最平凡、最普通的有兩件事:學習和掃雪。
為什麼要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呢?原因很簡單:學生在談到學習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作業和考試,第二個就是老師。而在學校掃雪時,指導學生又帶著幹活的,也是老師。可見,這兩種事之間是有媒介的。
學習嘛,莫過於學一段,考一段,學一段,再考一段。就如同你在烤魚的時候烤烤,抹點油;烤烤,翻個身,再撒點胡椒粉。到最後考好了,咱這邊也期末了。
正好趕上期中考,我這個幾輩子沒進過幾回「宮殿」(東多媒體)的「老農」竟然破天荒的進去了?!心裡那叫一個喜呀!不行,到這來要小心,別叫人家抓著笑柄。於是我考試的時候不敢動,考完了還不敢動,就連上廁所也不敢上。考試的時候左瞅瞅,右瞅瞅;答完卷子再瞅瞅,見沒有哪個外留神的學生或老師看我,便一股腦的把力投在了桌子上。雖然這聲音不大,腦袋不疼,但卻有好幾個人在用他們的眼睛瞪著我。這時我知道:我還是出糗了!
11月了,下雪了。
一般下雪,先是來點雨夾雪,再來是下小雪,或是中雪,接著是大雪,再下兩場暴雪這冬天就算過完了。可這次的雪不一樣,掉幾滴眼淚後開始發怒,逮著個盆舀盆雪就狂的往地下潑啊!轉眼間,大地都穿上了冬襖。這時我就尋思:你說這雪看見自己的發泄物被人家當成棉襖穿,不得氣死!好像我尋思的也對,雪下得更厲害了。
這時我的腦中浮現出一場情景:黑天了,我們也到了學校。老師開始指導學生掃雪。學生在下面時不時發出笑聲。本來已經潑雪潑得很累而睡著的雪被這笑聲吵醒。心想:可惡的人!!把我惹火了還笑,給你們的懲罰不夠是不是?!於是又卯足了勁開始潑啊潑,這雪也開始沒完沒了的下啊下……
可見這雪是不好惹的。咱惹她生氣了,她會不會聖誕節不給咱下雪了呢?那樣會很無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