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的內容特徵是
❶ 想問一下,文獻信息的特點是什麼
文獻外部特徵是一種文獻檢索語言。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是指對文獻的篇名回(即文獻題名答)、作者姓名、出版者、報告號、專利號等內容的檢索。將不同的文獻按照篇名、作者名稱的字序或者按照報告號、專利號的數序進行排列,所形成的用來滿足用戶需求的檢索語言。
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這一定義看似簡單,實際卻很客觀,也很全面、很嚴謹。
從定義的字面意義中不難看出,這里所描述文獻的構成要素基本有三。一是載體本身,二是載體所載內容,三是載體內容的記錄方式或手段。
顯然,按照文獻的定義,文獻這種特殊的載體必須同時滿足這樣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識內容,二要利用一定的記錄手段,三是表現出一定的載體形態。
信息與知識是構成文獻的主體,沒有信息、知識內容的任何形式的載體,只能稱是物質,但不能稱為文獻。任何形式、類型的文獻都必須首先以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識內容為前提。
❷ 文獻的概念、特徵、類別是什麼
什麼是文獻
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種載體,或理解為固化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現在通常理解為圖書、期刊等各種出版物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正因為如此,人們把文獻稱為情報工作的物質基礎。在國內國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獻」與「情報」,「文獻學」與「情報學」等同起來,雖然這種等同未必適宜,但卻反映了文獻在情報活動和科學中的極為重要的地位。
區分文獻類型或形式有多種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其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3)計算機閱讀型:是一種最新形式的載體。它主要通過編碼和程序設計,把文獻變成符號和機器語言,輸入計算機,存儲在磁帶或磁碟上,閱讀時,再由計算機輸出,它能存儲大量情報,可按任何形式組織這些情報,並能以極快的速度從中取出所需的情報。近年來出現的電子圖書即屬於這種類型。(4)聲像型:又稱直感型或視聽型,是以聲音和圖像形式記錄在載體上的文獻,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科技電影、幻燈片等。
文獻在科學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現在:(1)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2)是在空間、時間上傳播情報的最佳手段;(3)是確認研究人員對某一發現或發明的優先權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員創造性勞動效率的重要指標;(5)是研究人員自我表現和確認自己在科學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進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活動的重要激勵因素;(6)是人類知識寶庫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根據文獻內容、性質和加工情況可將文獻區分為: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一次文獻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如期刊論文、研究報告、專利說明書、會議論文等。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後產生的一類方面,如書目、題錄、簡介、文摘等檢索工具。三次文獻是在一、二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人們常把這類文獻稱為「情報研究」的成果,如綜述、專題述評、學科年度總結、進展報告、數據手冊等。與此類似,也有把情報區分成一次情報、二次情報、三次情報的。
構成文獻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知識、載體和記錄
❸ 文獻有哪些特徵
根據文獻媒體形式的不同,文獻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⑴印刷型(printed form):也稱紙介型(paper type), 是一種以紙介質為載體、以書寫或印刷方式為記錄手段而形成的文獻類型。它是一種技術含量低、對個人使用相當方便的一種文獻,人們對它司空見慣,是最常用的一種文獻載體。
優點:易攜帶性(portability) 、易閱讀性(readability)、可做標記(markupability)、個人可支付(affordability)、可存檔(archivability) 、可佔有(ownability) 、可保存(rability)等。
缺點:信息密度低、容量小、體積龐大、佔有大量存儲空間、不易長久保存。
⑵微縮型(micro form):以光學材料和技術生成的文獻形式,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全息照相技術出現之前,一般只是將文字、圖象等信息符號進行一種等比的縮放。
優點:體積小,存儲密度高,易保存和流通、價格低、管理方便。
缺點:需要專門閱讀器,且設備比較貴昂,檢索與閱讀不便。
⑶聲像型(audio-visual form):也稱視聽型,它使用電、磁、聲、光等原理、技術將知識、信息表現為聲音、圖象、動畫、視頻(sound, image, animation,video)等信號,給人以直觀、形象的感受。
它在描述自然現象和實驗現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現力,比如大至天體星雲,小至原子結構。在語言學習方面,這類文獻也有其獨到之處。
⑷電子型:通過計算機對數據的存取與處理,完成文獻信息的數字化 (digitalizing),形成電子型文獻及形形色色的電子出版物,它們包括電子圖書、電子報刊、電子新聞、電子會議錄等等。機讀型的版本也是多樣的,有磁帶版(magnetic tape)、磁碟版(floppy disc)、光碟版(CD-ROM)、聯機版(online)以及最新的網路版(network)。
電子型文獻不僅具有存儲密度高、存取速度快的特點,而且具有電子加工、編輯、出版、傳送等種種功能。
❹ 下面哪一種不屬於從文獻的內容特徵檢索文獻的途徑
針對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途徑有:關鍵詞、主題詞、分類號等。
針對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途徑有:文獻題名、文獻作者、文獻來源、引文信息等。
❺ 3.描述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有 和兩大類.
描述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包括分類語言和主題語言兩大類
❻ 什麼是文獻的內容特徵
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是指對文獻的篇名、作者姓名、出版者、報告號、專利號等內容的檢索。
❼ 檢索語言主要描述文獻的內容特徵是什麼
描述文獻內容特徵
1、體系分類語言—分類索引;
2、主題語言(標題詞—標題詞索引。單元詞—單元詞索引,關鍵詞—關鍵詞索引,敘詞—敘詞索引);
3、代碼語言(分子式等—分子式索引等各種專用索引,結構式—結構式索引)。
檢索語言是根據信息檢索的需要而創制的,能夠唯一地表達各種概括文獻信息內容的概念,能夠顯示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並便於進行系統排列,便於將標引語言和檢索用語進行相符性比較的人工語言。
(7)文獻的內容特徵是擴展閱讀
檢索語言按原理可分為
1、分類語言
將表達文獻信息內容和檢索課題的大量概念,按其所屬的學科性質進行分類和排列,成為基本反映通常科學知識分類體系的邏輯系統,並用號碼(分類號)來表示概念及其在系統中的位置,甚至還表示概念與概念之間關系的檢索語言。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是我國圖書分類法的基礎,中圖法把一切知識門類按"五分法"分為馬列、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這五大部類。在此基礎上建成由22個大類組成的體系系列。
2、主題語言
主題詞需規范,主題詞表是主題詞語言的體現,詞表中的詞作為文獻內容的標識和查找文獻的依據。
3、關鍵詞語言
從文獻內容中抽出來的關鍵的詞,這些詞作為文獻內容的標識和查找目錄索引的依據關鍵詞不需要規范化,也不需要關鍵詞表作為標引和查找圖書資料的工具。
4、自然語言
文獻中出現的任意詞。
❽ 從文獻檢索的內容特徵進行檢索的途徑有哪些
通過反映來文獻資料內容的主題詞來自檢索文獻。由於主題法能集中反映一個主題的各方面文獻資料,因而便於讀者對某一問題、某一事物和對象作全面系統的專題性研究。我們通過主題目錄或索引,即可查到同一主題的各方面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