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信用風險文獻綜述

信用風險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 2021-03-10 15:42:11

A. 關於信用卡風險管理問題研究論文最新的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

我國信用卡業務發展歷程1985年中國銀行發行了我國內地的第一張信用卡,自此拉開了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序幕,在信用卡業務23年的發展歷程中,業務的發展模式和運作流程都發生了巨大

的變化,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初期起步階段(1985—1998)小而全的發卡模式,是該階段信用卡業務發展的主要特點。在發卡清算方面,各分行以手工操作為主,通過各分行

之間的內部系統進行賬務往來,實行在全國范圍內,發卡機構之間點對點的清算方式。在發卡組織方面,分行下設信用卡代寫畢業論文網公司和信用卡部兩個業務組織機構,但是此時的信用卡公司僅僅

是以公司名稱自稱而已,並不具備獨立成本核算功能,與銀行內部的信用卡部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信用卡公司的由來只是借鑒國外信用卡經營模式上的名稱選擇,其實際運作與銀行內部的信用卡經營

部門並沒有區別,只是信用卡部的負責人稱為主任,信用卡公司的負責人稱為總經理而已。
透支便利的產生與終結,是這個階段信用卡業務的重要金融特性,也是我國信用卡業務在起步階段後期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利潤回報是業務發展的目標,具體到信用卡業務經營來說,用好信用卡的

循環信貸功能,是其在經營過程中獲取利潤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國各商業銀行在運用信用卡的循環信貸功能方面,卻走了一個大彎路。透支便利就是信用卡的循環信貸功能在國內的扭曲。透支便利是指

銀行根據持卡人的信用情況,為滿足持卡人對臨時資金周轉的需要而發放的短期信貸。然而在國內信用卡經營中的初期階段,透支便利成為了銀行繞開信貸規模發放信用貸款的一個手段,其操作手續比

銀行借款還容易。一時間某些商業銀行發行信用卡的透支規模甚至超出了本行信貸的規模,透支便利的失控,最終給銀行帶來的巨大的資金黑洞,嚴重威脅了銀行的可持續性發展。也間接的引發了業內

對信用卡經營模式、經營內容的思考,信用卡的發展由此步入了調整階段。

B. 誰能幫我找個關於信用證欺詐與風險防範對策(Letter of Credit)的文獻綜述嗎

信用證結算是當前國際貿易領域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建立在銀行信用基礎上的結算方式,對於進出口雙方來講都降低了交易風
險。但這並不是說信用證業務就沒有風險,同樣也存在著諸多風險,會造成當事人的重大損失。如何正確把握結算業務中信用證所存
在的風險,對於減少國際貿易糾紛和風險具有一定的意義。

C. 對國內外個人信用管理制度做1000字左右的文獻綜述,急求~

完善個人信用制度的對策

消費信貸的實施為打開國內經濟的僵局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在政府的竭力支持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照理其發展對於啟動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見效應該顯著,但實際操作中,消費信貸「叫好不叫座」卻是不爭的事實。個人資訊信息的缺乏,信貸手續的繁雜,牢固地束縛了消費信貸的深層發展,為確保其穩健自如地運作,客觀上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需求已愈來愈明顯。
所謂個人信用制度是指為證明、解釋和查驗自然人資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資料和行事規則。具體而言,它包括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評估制度、個人資信檔案登記制度、個人信用風險預警制度、個人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和個人信用風險轉嫁制度。有了較為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實現個人信用活動的動態登記、評估及信用風險的預警和轉嫁,銀行就能根據客戶信用的歷史記錄、自我評估或請專業評估機構評估取得消費者的信用狀況,確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後予以決策,從而有效預防或消除消費信貸風險。
一、個人信用制度的積極作用
1、將會從根本上消除公款私存、小金庫等滋生犯罪「溫床」。一方面利於執法機關調查取證,解除洗錢,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的「偽裝」;另一方面也從源頭上防堵了「貪、賄、挪」案件的發生,推動廉政建設的發展。
2、確保財稅收入。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使銀行對客戶的收入了如指掌,從而保證所得稅的實額徵收,確保財稅收入。具體表現在通過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實行存款實名制,銀行能將客戶的收支信息悉列入賬,當稅務機關依法征稅時,極易准確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應繳數額,有效防止稅源流失。
3、為銀行大膽的進行消費信貸嘗試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通過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實行對客戶的資信評估,一方面杜絕了在一家銀行對信用登記的熟諳,能適當簡化消費信貸的發放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4、為實行金融有效監管和發展消費信貸提供了前提。目前,銀行對實行消費信貸的個人客戶由於資訊信息缺乏,信用等級極不明確,「畏貸」、「惜貸」現象嚴重,常常一味地增加信貸的審批程序,導致消費信貸的「手腳」受到嚴重束縛。為確保消費信貸安全、穩健地發展,客觀上建立我國個人信用制度已愈顯必要。
5、有利於規范信用環境,促進良好信用觀的形成。當前社會個人信用觀念淡薄,「借錢當兒子,還錢充老子」的惡性信用風氣影響惡劣,拖欠、違約、持卡惡意透支等借錢有利,欠債有理的惡性經濟行為比比皆是,當社會的信用膨脹驟然升騰,消費模式從積累到信用的轉變必然成其為「竹籃打水」,只有建立起個人信用制度的約束機制,才能實現消費結構的順利過渡。
二、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現狀及其造成的影響
1、居民個人信用觀念淡薄。
傳統經濟體制下,個人信用是以企業信用為表徵的,而企業信用是以國家信用為後盾的。另外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同為國家所有,它們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同一所有者的不同代理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在這樣的體制下,個人、企業、銀行之間的信用主體產權不明,難以以獨立的信用主體身份進行平等、規范化的信用交易,導致個人信用觀念十分淡薄。由此引發經濟中的無信用行為比比皆是,最為突出的是三角債,且由於三角債的久治不愈,形成「欠債有利」,「欠債有理」的惡性信用關系,「不信用」行為擴散到企業與銀行之間、國有經濟與非公有經濟之間、信用機構與民眾之間,乃到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縱容姑息甚至於參與其間,加上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混水摸魚,以致於集資騙錢、高利貸等活動一時甚囂塵上,再加上法律對此罪惡活動打擊不力,較長一段時間內造成君子(講信用者)受損,小人(不講信用者)得利之顛倒的局面,嚴重阻礙了人們信用觀的建立。
2、缺乏客觀可靠的個人信用資料。

完整的內容您參考這里的介紹:
http://www.3722.cn/listknowhow.asp?articleid=48892

D. 大學生信用卡風險分析畢業論文文獻綜述字數不超過1000字求大俠指條明路

建議你把論文大綱寫好了再回頭寫綜述吧。前提是你真的很努力看文獻了。

E. 關於互聯網金融風險和監管的文獻綜述

金融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金融的特徵: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2)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a. 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b. 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2. 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3. 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F.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風險與防範的文獻綜述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三、對策建議

(一)重塑銀企關系,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融資有兩大主要模式,即以英美為典型代表的證券主導型融資模式(直接融資為主)和以日德為典型代表的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間接融資為主)。在我國,企業融資已經歷了傳統體制下單一的財政主導型融資方式和轉軌體制下畸重銀行主導型融資方式。當前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剛性和國有銀行的資金供給剛性之所以形成一種「高度粘合」的狀態,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融資主體。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的融資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內源融資」,由34國有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相關問題研究於國家與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都是一種「父子」關系,在他們之間也就難以發生真正的融資行為,而只能是銀企之間的資金供給制。正是這種「內源融資」和產權不分,導致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高不良資產與高風險等一系列效應的產生。所以,我們認為,在目前「內源融資」性質和產權安排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必須重塑銀企關系,即在明確企業和銀行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的基礎上,通過密切銀企在管理機制、產權關系等方面的聯系,形成一種更富於活力的組織形式,從而規范銀企兩個法人之間的市場往來關系。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國理論界的一些人士提出了把銀行對企業的一部分債權轉為股權的設想,並在實踐中付諸實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銀行的債權轉為股權,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銀行監控企業的積極性,從根本上遏制企業不良負債的形成。同時,要重塑融資主體的制度基礎。首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建立以「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公司制,也就是說,國有企業要割斷與政府的「父子」關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經濟主體,並通過股份制重構企業的產權組織形式。其次,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對我國專業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造,先要按《公司法》明確商業銀行的法律地位,即商業銀行是獨立經營的金融企業法人,實行企業化管理和經營;同時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使專業銀行轉軌為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按股份制組織形式進行產權改革,最後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商業銀行。這樣,商業銀行才能擺脫政府的行政干預,真正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資金和貨幣經營,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過,即使建立了市場制度下的融資主體關系,銀企之間的高負債和高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二)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

我國在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迅速發展和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企業債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甚至是急劇萎縮或徘徊不前。到1996年底,我國累計發行有價證券9918 74億元,但企業債券只發行了1565 09億元,所佔比例僅為15 8%。這樣,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只有股票融資。其導致的結果是企業融資結構單一、機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而且與國際企業融資結構潮流即股權融資的衰落和債權融資的興起也不相適應。現在美國債市規模大約是股市的5倍。而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債權融資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我國目前條件下,企業對發行債券基本上是不積極的。現行資金供應制度的軟約束,窒息了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企業發行債券與間接融資相比,無論是融資成本還是負債風險以及運作效率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一是發債成本高。二是籌資過程長,運轉和操作過程復雜。三是負債償還期限約束。

目前企業發債規模偏小的基本症結,還在於外部環境因素的限制,信貸資金供給導致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過分依賴,窒息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國家從緊的指標管理,又使部分介入債券市場的企業的發債需要難以得到滿足。

企業的資金需求仍只能而且必須由銀行來滿足,而在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必然直接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性。

因此,我們在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允許企業發行債券,提高企業債券融資比重,以建立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不僅如此,對於我國國有企業「軟約束」的特殊情況,發債融資還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即迫使企業走建立自我約束機制的道路。由於發行債券是有確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企業到期時就必須如數還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紅那樣可以暫不分配;而且購買者大多數為居民,欠老百姓的錢是無法賴帳的。這就給企業增加壓力,促使企業改善經營、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此外,大力發展企業債券還可以起到正效應作用,如拓寬投融資渠道,讓一些資金盈餘單位(國內保險公司每年有1000多億元資金急於尋找運作渠道)投資購買企業債券,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防止了這些資金盈餘單位和大量社會游資由於投資渠道狹窄而只好進入股市炒作的行為。當然,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破產制度,並嚴格執法和管理。

(三)建立競爭、高效、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轉移性風險能否最終得到控制和化解,關鍵在於能否盡快建立一個競爭高效的商業銀行體系。新的商業銀行體系的建設必須有利於盤活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最終將不良資產控制在安全范圍以內,從根本上提高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性。這除了對宏觀經濟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從根本上解除國有商業銀行的財政和政策性職能外,銀行體系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關於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改革發展就一直存在著「改舊衣或制新衣」的討論,即在銀行改革的過程中如何處理設立新商業銀行與改革原國家專業銀行之間的關系,問題的實質即如何處理增量與存量之間的關系。從改革的實質過程看,漸進式改革策略選擇的是「改舊衣同時輔之以制新衣」,銀行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積極推進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方向轉軌。目前這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在轉軌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障礙,致使商業化進程過於緩慢。而商業化進程的遲緩及不確定性則使得這種壟斷性具有更多的負面意義:一是缺乏競爭,不利於整個銀行體系效率的提高。二是銀行系統的風險增大,包括來自外部的信貸風險以及因內控機制功能性缺陷而導致的內部風險。三是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因不能良性循環而無法提高,未來損失繼續產生。資金配置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因此,解決之道在於以增量帶動存量,以競爭促進效率。為此需要在對內、對外開放銀行業務方面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進一步充實現有的銀行體系,盡快從根本上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以促進競爭,提高銀行系統的效率,最終建成一個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總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融資的兩個基本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必須和諧發展,這樣企業的融資成本才會降低,社會資金的配置效率才能提高。

實踐表明,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提高不僅有賴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培育和完善來支持,而且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金融市場功能綜合發揮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政策的中心工作,人們寄希望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功能充分發揮來提高國有企業運作效率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殖。
回答者:小雨靜滴 - 助理 二級 2-7 12:07

--------------------------------------------------------------------------------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

G. 關於信用卡風險管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這個··具體沒有找到過!
信用卡
你學金融的
自己還不知道啊?
內容多·
我不想寫
給你提幾點
自己參考
信用卡提前消費
要有限制額度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