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精讀文獻綜述

精讀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 2021-03-10 15:25:51

㈠ 怎樣寫簡單的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醫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述」,「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疾病、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特別是實習同學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於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後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文獻綜述範文之一

制度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理論綜述

摘要
關鍵詞:(略)

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與制度的起源、制度變遷與創新、國家制度供給一起被稱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制度的起源、變遷與創新、供給與需求都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相關。從結論上說,有效率的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無效率的制度會抑制甚至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回瞻
1.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中關於制度的論述
馬克思認為,沒有抽象的生產,也沒有離開制度(馬克思的提法是生產關系,實質上就是制度)的生產力及其發展。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組織和運行的。先進的生產關系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後的生產關系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持續一定時間跨度的相對穩定的生產關系(制度框架)為生產力提供了一個相應發展的制度「空間」,這對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制度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2.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流派的論述
(1)模型派
他們認為:社會經濟的增長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疊加和質變的結果。他們將各種增長要素作為自變數,把經濟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為因變數,確定函數關系,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解釋經濟現象。最著名的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爾多、羅賓遜、帕西內蒂等人倡導的劍橋經濟增長模型。這些經濟增長模型實質上只是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力求使得產出決定的總需求的增長要與生產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匹配,逐漸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忽視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結構派
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既是一國經濟量(總量與均量)和能力的增長與擴張過程,也是一國經濟結構的轉換過程。主要有劉易斯等的「二元結構論」;納克斯的「貧困循環論」;由「投資不可分性」而產生的羅丹的「大推進論」;錢納里等人主張的「發展型式」理論;以及「兩缺口理論」,以及「平衡與不平衡增長」的理論等等。在這一流派中,已經隱含著制度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尤為明顯。因此,有人甚至將劉易斯劃為新制。
(3)階段派
代表人物是羅斯托,他將經濟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准備條件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不難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來越明顯。
(4)因素派或起源派
這一流派中,丹尼森將經濟增長的因素劃分成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產率。細分為八個方面,(有人歸納為7個)即:使用的勞動者的數量及結構;工作小時;使用勞動者的教育程度;資本存量的規模;知識的狀態;分配到無效使用中的勞動的比重;市場規模;短期需求壓力的格局和強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為什麼增長率不同:戰後幾個西方的經驗》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習慣稱為丹尼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引發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各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通過模型進行計算,但是,是什麼原因(因素)將這些因素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二個問題:將應該計算的因素計算之後,仍然存在「剩餘」或「余值」,即所謂「剩餘溢出」,那麼,這些「余值」應該歸入到哪個因素?
而庫茲涅茨強調需求結構的高改變率對現代經濟增長中生產結構的高轉換率影響巨大。它會引起創造新產品的技術高新與發明,促進新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促進現代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速度。
(5)新增長理論派
主要有羅默的「收益遞增經濟增長模式」;盧卡斯的「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增長模式」;鮑依德的「動態聯合體資本增長模式」;阿溫楊的「創新與有限度的邊干邊學模式」等等。這些理論不僅將知識和人力資本因素引入經濟增長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長理論確認了制度與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並總結出了一套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質資本的投資;保護知識產權;支持研究與開發工作;實行有利於新思想形成並在世界范圍內傳遞的國際貿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場上的大的扭曲等。
(6)勞動分工演進派
楊小凱為代表的這一學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先天不足,即,將社會的產業結構或分工狀態當作固定不變的因素,然後研究資源在其中的最優配置,然後構建了分工演進模式解釋經濟增長。他們認為,當人們經驗不多時,生產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費用,人們只有選擇自給自足。通過實踐學習,生產率提高,能夠付得起交易費用,因而,人們開始選擇高一級的分工與專業化水平。而這種通過專業化學習會加速學習速度,從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這個正反饋(良性循環)將使勞動分工自發地演進。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產力正是因為專業化造成了某種信息不對稱,賣者對於自己生產的產品知之甚多,而作為買者卻知之甚少。
楊小凱等人的分工演進理論模式給我們有兩點啟示:
啟示一:促進分工與交易以及知識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和發展極為重要。
啟示二:一國的制度創新,應當朝促進分工、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發展。
(7)「反增長」或「零增長」派
以米多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經濟增長和發展付出的代價太大,因此主張反增長或增長價值懷疑論;米多斯將人口增長、糧食供給、資本投資、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連接成為一個「反饋迴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為了避免世界末日來臨,就必須使主要的經濟增長因素實現「零增長」,因此,該理論被稱為「增長極限論」或「零增長論」。
二、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主要論點
1.諾斯的觀點
(1)制度和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關系
新制度經濟學派對制度與經濟發展有創造性貢獻的是諾斯。他關於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的核心論點簡明扼要,即,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是制度因素,一種提供適當的個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財產關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據是,在傳統經濟學中,市場的運作被假定為完備的信息、明確界定的產權條件和零成本的運行過程。人們在市場交易的過程被過濾為單純的價格機制的操作,就連為達成交易而搜尋信息的費用也不存在了。在這一模式分析邏輯下,其它一些協調組織與組織經濟活動的「制度」和「組織」被看成無足輕重。如果用傳統經濟學分析方法無法解釋1600年到1850年海洋運輸業在技術上並無多大進步的情況下,生產率卻有較大幅度提高的現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視。制度的功效在於通過一系列的規則來界定交易主體間的相互關系,減少環境中不確定性和交易費用,進而保護產權,增進生產性活動,使交易活動中的潛在收益成為現實。
諾斯指出:制度環境是一系列用來確定生產、交換與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會、法律規則,制度安排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與競爭方式的規則,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規則,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用以約束個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制度不同於體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訂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制度框架約束著人們的選擇集。既然這些規則不僅造就了引導和確定經濟活動的激勵系統,而且決定了社會福利與收入分配的基礎,那麼,制度結構在靜態上就決定了一個經濟實體及其知識技術出路的增長率。諾斯認為:許多經濟學家將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積累和知識進展等等歸入經濟增長的原因,其實就是經濟增長本身。而引起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變遷。制度變遷是從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過程。在各種因素使潛在的外部利潤在現有的制度安排下無法實現時,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認為,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發生。進而,諾斯對制度的供給與需求進行了分析,當制度的供給與需求相一致時,達到制度均衡。這種制度均衡的實現條件是制度供給者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即MR=MC。據此,諾斯提出了構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標准或原則是使得新機制(制度)下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國家在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國家並非「中立」的,國家決定產權結構,而經濟增長有賴於明確的產權,但在技術和現有的組織制約下,產權的創新、裁定和行使代價都極為昂貴,因此國家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提供產權保護與強制力的制度安排應運而生,以維護經濟增長和發展,並最終對造成經濟的增長、發展、衰退或停滯的產權結構的效率負責。
(3)意識形態理論
意識形態的特徵有三個:
第一,意識形態是節約機制,通過它,人們認識了他們所處環境,減少了「試錯」成本。
第二,意識形態會通常與個人觀察世界時對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倫理評價交織在一起,也就是說有時會在相互對立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中作出選擇。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評價等。
第三,當人們原有的觀念或經驗與意識形態不符時,他們就會改變試圖其意識形態,來發展一套更加適合其觀念或經驗的新的理性選擇。
因此,意識形態是影響制度安排和經濟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2.國際經濟增長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維持經濟增長和提高經濟效率兩大難題,而問題的根源在於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尋租。
(2)制度安排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首先,制度通過影響信息和資源的可獲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會交易的基本規劃而擴展了人類的選擇,即經濟發展的目標。其次,制度「矯正價格」的努力成效,即對經濟發展的基本的和長期貢獻。再次,盡管技術創新會推動經濟發展,但在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依賴於促進創新、界定產權和契約關系或分擔外在風險的各種制度安排。
(3)從制度的供給與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創新需求產生於經濟中無效率的增多、技術變化、市場特徵以及確立個人與集團維護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給依賴於立法秩序、制度設計成本及尋找可選擇目標的知識基礎。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確立以立法秩序為核心的制度環境,塑造市場力量以驅動創新。
(4)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根本問題是缺乏發展市場經濟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穩定的道德、產權的界定、人力資本的供給、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擔風險的法規等。因此,在發展中國家,如何使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制訂一套公開、透明的規則體系,防止尋租、以權謀私和欺詐行為,為市場經濟運作製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環境,才是實現市場經濟順利轉型並高效運作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簡單的評述及問題
1.諾斯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的框架,把制度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應用現代產權理論說明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制度變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對經濟學發展作出了貢獻。
2.新制度經濟學派方法的應用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許多原來對制度不以為然的經濟學家廣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經濟學家們的分析方法,普遍認為,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不僅只關注資本積累、技術引進、資金籌集、產業結構優化、就業的改善等等純經濟方面的因素,而更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對於經濟增長的促進或阻礙作用上。
3.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研究的范圍內,大大擴大了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視野,而研究對象也由以前的以資本主義發展中小國家或地區為主轉向發展中的大國。
4.幾個應當深入研討的問題
(1)在許多人看來,制度仍然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將制度因素進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變遷在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怎樣才能加快制度變遷的步伐,促進經濟的發展。
(3)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獲取已經非常容易,那麼,新制度經濟學派的理論基石之一的交易費用的地位是否會動搖。
新制度經濟學派的許多觀點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接受,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上述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新制度經濟學派及其追隨者,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美]道格拉斯C諾斯,陳郁、羅華平等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2][美]科斯、諾斯等:《財產、產權與制度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3]國際經濟增長中心V奧斯特羅姆和D菲尼,H皮希特編,王誠等譯:《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問題與選擇》,商務印書館,1992
[4]張宇燕:《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對制度的經濟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林業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7]李悅:《產業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羅斯托:《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M],商務印書館,1985

㈡ 如何評論文獻綜述的寫法

文獻綜述的寫法,不是統一的格式。但不外乎以下幾種:
1、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
是科學文獻的一種。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
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
等等。
2、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
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科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
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
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對於畢業設計的課題綜述,則
要結合課題的性質進行書寫。
3、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
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
」、「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
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
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
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
、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4、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
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第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
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
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算
法、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
第二、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
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可以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
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
,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
,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5、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
6、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第二、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第三、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第四、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要對綜述進行評論,首先要熟悉綜述的寫法,其次還要懂得組織語言,第三,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

㈢ 如何查找文獻綜述

。。 我也比較弱。。。 我存在的問題: 1、查找文獻,實質的東西很少能查出來; 希望 大家給分析一下原因,指點一下,謝謝!!!software8768(站內聯系TA)1.找一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review)。 這一步很關鍵,要找一篇有影響的(我主要是看引用次數的高低)綜述有時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請教你的師兄師姐。我是直接在SpingerLink中找到一篇外文的綜述,引用次數高達120。這里要說明下,引用次數可以用google查,也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但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使用後者。根據使用經驗,前者查到的引用次數常常不準確。 2.精讀此文獻綜述。 這一步主要是了解研究領域的框架,熟悉各個問題的關鍵詞和述語,並進行總結歸類。 3.根據綜述的作者、所引用的文獻以及被引用的情況進行展開搜索。 寫此文獻的作者一般都是此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所以他的文獻一般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直接搜索此作者的相關文獻,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 查找引用此綜述的文章(我一般在web of science中查,用google也可以),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這一步找到的文章往往都比較新,能夠代表最新的研究動態。 查找綜述引用的文獻(同樣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在展開的過程中,查文獻作者、文獻的引用和被引用情況是交織在一起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文獻都需要這樣查,這主要是針對那些引用次數高的文獻,因為如果每篇文獻都這樣查,那工作量將會很大,也沒有這個必要。 4.在讀文獻的過程中,要精讀和泛讀相給合,同時作筆記是必要的.我建議大家邊看一篇文獻時,邊打開word文檔,邊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後復制過去,標上文獻的標題和作者等相關信息,把每一類文獻歸為一組。 方法操作簡單,將來要查詢和反復的時候會有很大幫助,尤其在寫文章時,相關文獻及其亮點都一目瞭然。這個方法積累久了,對提升寫作和閱讀都有很大幫助,除了這樣,我還有時把一些很經典的段落或都語句翻譯成中文,專門整理在一個本本上,這樣不但在以後寫文章時直接拿出來看,省事省時間,還能錘煉英漢互譯的能力,很有利於以後你和老外交流時的口語表達。

㈣ 文獻綜述和論文有什麼區別

文獻綜述簡稱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課題搜集大量相關資料,通過閱讀、整理、分析提煉從而揭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原理等等,為後續研究尋找出發點和突破口的學術論文。綜述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既需要在該領域內有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才能知曉各種技術路線的優缺點,還需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在國外,宏觀的或者是比較系統的文獻綜述通常都是由一個領域里的頂級「大牛」來做。

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搜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以及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還有預測研究趨勢提出有待研究的問題等 [1]。

(1)文獻的搜集。從量的方面看,要求豐備;從質的方面看,則要求確實。

(2)文獻的閱讀和分類。對於選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獻要「批判地精讀」。其次,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以便後續研究中使用。常見的有按學科領域分類或是按學術觀點、學術流派分類。

(3)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論。提煉觀點時,要力求做到准確無誤,不片面理解。分析、比較和評論時要保持思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做到客觀公正。

(4)預測研究趨勢。總結該學科領域當前國內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價值,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今後的發展趨勢或前景。從而提出新的研究設想、研究內容等。這是是文獻綜述的點睛之筆。

難點

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既高屋建瓴,又腳踏實地;既探頣索隱,又如醍醐灌頂。文獻綜述顧名思義由「綜」和「述」組成。前半部分的「綜」不算太難,根據所查閱大量的文獻進行綜合的歸類、提煉、概括即可做到的話。後半部分的評「述」與分析則是一篇「綜述」質量高下的分界線,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論水平、專業基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問題進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礎上,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1) 大量羅列堆砌文章誤認為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顯示對其相關研究的了解程度,結果導致很多文獻綜述不是以所研究的問題為中心來展開,而變成了讀書心得清單。

(2)選擇性的探討文獻,有的筆者不是系統化的回顧文獻,而是因為某些原因選擇行的進行文獻探討這樣綜述就變成了筆者主觀願望的反映,失去客觀性和公平性。

(3)文獻開列過多,引文不當。綜述要求著錄的文獻應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原文,但並不是所有讀過的文獻都統統列出,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和最新近的文獻。

㈤ 文獻綜述該怎麼寫

順序:
1、首先確定
題目
,這樣才能知道你自己需要找哪些方面資料!
2、確定了范圍之後去找參考價值高的書或者
論文
進行文獻參考!
3、按照
前言
-提出問題-問題解決的現狀-
結論
的結構將你參考的
書籍
或者論文
論點
組織起來。
4、交給老師審核修改!
專業指導成教、自考、大中專、本科、碩士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成品資料參考\定製定做\修改排版等服務。
如果需要畢業設計指導,可以聯系我(看我網路名),淘寶專業交流,誠信可靠!

㈥ 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 (或研究領域) 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 (或研究領域) 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用 200~300 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6)精讀文獻綜述擴展閱讀

文獻綜述具有客觀性、綜合性、評述性、前瞻性和繼承性的特點。撰寫文獻綜述時,應堅持選文獻的「三最」原則,閱讀文獻的忠實原則,寫作時的綜述結合原則和讀者意識,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高水準的學術論文。

㈦ 文獻綜述和文獻分析一樣嗎

你的文獻綜述具體准備往哪個方向寫,題目老師同意了沒,具體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獻綜述想寫好,先要在圖書館找好相關資料,確定好題目與寫作方向。老師同意後在下筆,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在說說怎麼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准,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你的午間新聞方面方面文獻綜述具體准備往哪個方向寫,題目老師同意了沒,具體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獻綜述想寫好,先要在圖書館找好相關資料,確定好題目與寫作方向。老師同意後在下筆,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三、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麼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麼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於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范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范的方法為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於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於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並具體實施於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一、文獻綜述概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論文的文體。綜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課題的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從其歷史到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都要進行全面的介紹和評論。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預測技術的發展趨勢,為選題和開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對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
三、文獻綜述規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㈧ 文獻綜述,是指閱讀相關的期刊和論文進行總結嗎與之後的畢業論文有什麼區別嗎

文獻綜述基本復是對你的制研究方向或課題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的總結和論述吧,就是了解目前大家做的怎麼樣,有什麼成果或者進展,還有什麼未解決問題或難點啥的。
畢業論文要在研究現狀基礎上,針對某一個方向或存在的問題,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文獻綜述是為了不與別人工作重復,同時為自己開展工作提供參考吧。

㈨ 怎麼找某一領域的外文文獻綜述

1、找一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review)。 這一步很關鍵,要找一篇有影響的(我主要是看引用次數的高低)綜述有時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請教你的師兄師姐。我是直接在SpingerLink中找到一篇外文的綜述,引用次數高達120。

這里要說明下,引用次數可以用google查,也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但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使用後者。根據使用經驗,前者查到的引用次數常常不準確。

2、精讀此文獻綜述。 這一步主要是了解研究領域的框架,熟悉各個問題的關鍵詞和述語,並進行總結歸類。

3、根據綜述的作者、所引用的文獻以及被引用的情況進行展開搜索。 寫此文獻的作者一般都是此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所以文獻一般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直接搜索此作者的相關文獻,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

查找引用此綜述的文章(我一般在web of science中查,用google也可以),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這一步找到的文章往往都比較新,能夠代表最新的研究動態。 查找綜述引用的文獻(同樣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

(9)精讀文獻綜述擴展閱讀:

1、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概括歸納

收集文獻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如文獻索引、文摘雜志檢索,也可利用光碟或網路進行檢索;二是從綜述性文章、專著、教科書等的參考文獻中,摘錄出有關的文獻目錄

2、文獻綜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學科對引用摘要的要求與期望不同。雖然文獻綜述並不僅僅是摘要,但研究結果的概念化與有組織的整合是必要的。

3、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獻綜述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與知識的多少,還要看自己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

㈩ 文獻綜述情況概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
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科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對於畢業設計的課題綜述,則要結合課題的性質進行書寫。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像「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像「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演算法、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可以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