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綜合文獻
Ⅰ 如何撰寫綜合性文獻綜述
一、何謂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根據其涉及的內容範圍不同,綜述可分為綜合性綜述和專題性綜述兩種類型。所謂綜合性綜述是以一個學科或專業為對象,而專題性綜述則是以一個論題為對象的。學生畢業論文主要為專題性綜述。
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二、文獻綜述的特點
綜合性:綜述要"縱橫交錯",既要以某一專題的發展為縱線,反映當前課題的進展;又要從本單位、省內、國內到國外,進行橫的比較。只有如此,文章才會佔有大量素材,經過綜合分析、歸納整理、消化鑒別,使材料更精練、更明確、更有層次和更有邏輯,進而把握本專題發展規律和預測發展趨勢。
評述性:是指比較專門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統地論述某一方面的問題,對所綜述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反映作者的觀點和見解,並與綜述的內容構成整體。一般來說,綜述應有作者的觀點,否則就不成為綜述,而是手冊或講座了。
先進性:綜述不是寫學科發展的歷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資料,獲取最新內容,將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動向及時傳遞給讀者。
綜述不應是材料的羅列,而是對親自閱讀和收集的材料,加以歸納、總結,做出評論和估價。並由提供的文獻資料引出重要結論。一篇好的綜述,應當是既有觀點,又有事實,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於綜述是三次文獻,不同於原始論文(一次文獻),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實驗結果、未發表或待發表的新成果。
綜述的內容和形式靈活多樣,無嚴格的規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幾十萬字甚至上百萬字的專著,參考文獻可數百篇乃至數千篇;小的可僅有千餘字,參考文獻數篇。一般醫學期刊登載的多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過20篇,外文參考文獻不應少於1/3。
三、綜述的內容要求
選題要新:即所綜述的選題必須是近期該刊未曾刊載過的。一片綜述文章,若與已發表的綜述文章"撞車",即選題與內容基本一致,同一種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說理要明:說理必須佔有充分的資料,處處以事實為依據,決不能異想天開地臆造數據和診斷,將自己的推測作為結論寫。
層次要清:這就要求作者在寫作時思路要清,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寫到什麼程度,前後如何呼應,都要有一個統一的構思。
語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學性為生命,但語不達義、晦澀坳口,結果必然阻礙了科技知識的交流。所以,在實際寫作中,應不斷地加強漢語修辭、表達方面的訓練。
文獻要新:由於現在的綜述多為"現狀綜述",所以在引用文獻中,70%的應為3年內的文獻。參考文獻依引用先後次序排列在綜述文末,並將序號置入該論據(引文內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獻必須確實,以便讀者查閱參考。
校者把關:綜述寫成之後,要請有關專家審閱,從專業和文字方面進一步修改提高。這一步是必須的,因為作者往往有顧此失彼之誤,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視了彼一方。有些結論往往是荒謬的,沒有恰到好處地反應某一課題研究的"真面目"。這些問題經過校閱往往可以得到解決。
四、綜述的格式與寫法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體和總結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主體: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點及其理論根據,從而反映作者的見解。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這部分應包括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幾個方面的內容。
歷史發展:要按時間順序,簡要說明這一課題的提出及各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體現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各派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將歸納、整理的科學事實和資料進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對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或假說要詳細介紹,並引出論據;對有爭論的問題要介紹各家觀點或學說,進行比較,指問題的焦點和可能的發展趨勢,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對陳舊的、過時的或已被否定的觀點可從簡。對一般讀者熟知的問題只要提及即可。
趨向預測: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這部分內容要寫得客觀、准確,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徑,為有志於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鋪路。
主體部分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問題發展歷史依年代順序介紹,也有按問題的現狀加以闡述的。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應比較各家學說及論據,闡明有關問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
Ⅱ 如何高效管理文獻
1、PDF文檔通過Dropbox自動在線同步的,這意味為不必在家裡、辦公室、實驗室的各台電腦之間用優盤來傳輸文檔,對Dropbox文件夾的所有新增和刪改操作都會實時同步到網上,圖中的綠色小標是文件已經同步的意思。
一、對PDF文檔添加標注
使用新版的Adobe Reader或者Foxit Reader可以在PDF文檔中添加附註內容,以Adobe Reader為例,點擊工具欄上黃色的「添加附註」及「高亮文本」工具圖標即可實現。下圖中,先高亮一段文本,然後在黃色背底的高亮文本上點擊右鍵,在右鍵菜單上選取「打開彈出式附註」項即可添加註解文本。這一功能有助於在閱讀文獻的時候留下附註痕跡,方便日後的回溯整理工作。下圖的例子中我分別給文獻標題和摘要部分添加了中文釋義。所有的附註工作完成以後,按工具欄上的保存按鈕即可連同所有附註內容一並保存在原始PDF文檔中。
二、用思維導圖組織文獻
1.構建文獻導圖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與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 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現人們的想法,如引題式,可見形象化式,建構系統式和分類式,普遍地用作在研究、組織、解決問題和政策制定中。一個思維導圖有著中心話題並有沿伸開來的子話題的圖標,像一棵樹一樣,其視覺結構使得很多人的學習更加高效。
本文介紹一款專門為研究者設計的思維導圖工具Docear(官方讀音:dog-ear),其前身是SciPlore MindMapping。Docear是開源軟體,可供免費下載,支持Windows、Linux和Mac OS用以圖形化的方式對文獻進行可視化管理,軟體詳細操作指南參見用戶手冊頁。Docear可以監視一個文件夾內的新文件。利用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將所有的PDF 文件在思維導圖中列表。無論何時在網上發現一個新的PDF 並存儲到硬碟上,就會立即顯示到既有的思維導圖中。
安裝完畢以後,選取「文件」菜單的「新建」項開始建立新的思維導圖。點擊畫面中央的「新建思維導圖」,在滑鼠右鍵菜單中選取「Monitoring」—「add monitoring folder」,即彈出「Save Map」窗口,為新建思維導圖設定文件名並保存後,彈出「Choose a directory with PDF Files」對話框,選擇存放文獻的文件夾即可。下圖所示為思維導圖的折疊(Alt + Page Up)到最後一級分支,直接對應我的子文件夾名。
展開(Alt + Page Down)所有節點以後,畫面會表現為一張很大的圖表。從下圖中可以看到,第二級節點對應的是文獻文件名,而第三級節點因PDF文檔的結構不同有所區別,某些PDF文檔的內部結構(標題、作者、段落以及圖注等)也能被展開。注意下圖中的中文部分是我在上文中添加的PDF附註,這意味著我們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在PDF文檔中添加的重要附註能夠全部包含在Docear所生成的思維導圖中。
2.重新組織文獻組織結構
滑鼠點擊導圖中心位置的「新建思維導圖」,按鍵盤上的「Insert」鍵即可插入新的節點,本例中將新節點命名為「早期預警」,然後通過右鍵菜單的剪切、復制、粘貼等功能將原先位於其他節點下的文獻移動到新建的「早期預警」節點下。通過這一操作,研究者可以自如地重新建立文獻的組織結構,同一篇文獻可以出現在兩個不同方式(或主題)組織方式的節點下,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文獻的內容、類型、重要性、已閱未閱等等分類方式組織自己的文獻結構,比起用文件夾方式組織的文獻的方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3.其他功能
如果你在文獻閱讀中添加了新的附註內容,也可以導入到現有的思維導圖之中,在導圖中點擊對應文獻的節點,在右鍵菜單中選取「PDF」—「Import new annotations」即可完成操作。
在文獻節點的右鍵菜單上選取「Edit note in dialog」即可在彈出的小窗口中為該文獻添加註釋,該注釋僅保存在思維導圖中而非PDF文檔中,添加的注釋在思維導圖中具有懸停效果。
三、獲取文獻引用信息
在撰寫論文或者項目申請書的時候,都需要註明引用文獻的來源出處,假如平時工作中沒有做好整理索引那將會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本文介紹的方法是在檢索下載文獻的同時,自動完成文獻引用信息的獲取和整理工作。用到基於Firefox瀏覽器的免費軟體Zotero,Zotero作為Firefox的插件,在進行聯機文獻檢索的時候協助完成文獻相關的作者、摘要、期刊、會議、卷、頁、日期等信息的自動獲取。Zotero支持列表中所有聯機文獻資料庫,另外還可以在Amazon上直接獲取書籍的相關信息,這個頁面以視頻片段的形式羅列了Zotero的操作要點,幫助用戶快速掌握其操作要點。
1.軟體安裝
首先需要下載安裝Firefox,my favorite web browser!完成以後運行Firefox,在Firefox的地址欄輸入Zotero的下載地址,在打開的頁面中點擊「Zotero 3.0.3 for Firefox」,Firefox會自動執行安裝過程。安裝完成以後Firefox的右下角會出現Zotero圖標。
2.軟體使用
用Firefox打開文獻檢索頁面,如下圖所示為IEEE Xplore,檢索工作與一般的操作並無二致,通過關鍵詞篩選感興趣的文章條目,然後打開目標文獻詳細信息頁面准備下載PDF文檔。注意這是瀏覽器地址欄的右側會出現一個白色的類似文檔條目的小圖標,如下圖所示,位於紅色線框中央,綠色小傘圖標的左側,將滑鼠移動到這個白色小圖標上面會出現「保存到Zotero」的提示。
點擊這個白色圖標,稍過片刻瀏覽器右下角會出現「保存條目…」的提示框,這意味著包括摘要在內的本篇文獻的相關信息已經採集到Zotero中了。點擊Firefox瀏覽器右下角的「Zotero」圖標會在瀏覽器下方打開Zotero的窗口,裡面羅列了已經收集好的所有文獻信息條目。
另外也可以選擇下載安裝Zotero Standalone版本,這時Zotero將獨立於Firefox運行。
3.導出文獻引用
這是Zotero最精彩的部分。用Ctrl+滑鼠左鍵在Zotero主窗口列表中多選需要導出的文獻,在右鍵菜單中選取「由所選條目生成文獻目錄…」,這時會彈出一個小窗口,在「引文樣式」中選擇「IEEE」,在輸出格式中選擇「復制到剪貼板」,如何「OK」返回。這時我們將剪貼板上的內容復制到包括記事本、Word在內的任意文本編輯工作中,稍作整理,就能得到符合IEEE發表規范的標准文獻引用信息。
4. 不足
目前Zotero對國內的中文文獻資料庫支持得不好,對「中國知網」的支持不完整,存在缺漏數據的問題。而叫人可氣的是「維普」本身居然不支持Firefox,所有Zotero也就免談了。
四、Zotero與Docear協同工作
將Zotero獲取的文獻信息導入Docear,使文獻的基本信息成為Docear中文獻節點的屬性,以便研究者只需打開文獻思維導圖,就可以獲取包括摘要在內的文獻全面信息。
首先在Zotero主窗口中選定需要導出到Docear中文獻列表,選取「File」—「導出庫…」,即彈出「導出…」窗口。在「格式」下拉框中選擇「BibTeX」,勾選「導出筆記」,「OK」後要求輸入導出的BibTeX文件的保存路徑,此時建議將路徑設為「用戶路徑\docear_workspace\_data\profiles\default」(這個路徑是Docear安裝時由用戶設置的數據目錄),保存的文件名為docear.bib,這一步操作其實是用Zotero導出的文獻引用數據替換了Docear的默認文獻引用數據。這時Docear右側的「Reference」窗口會提示「The file 『docear.bib』 has been modified externally!」,點擊「Review Changes」按鈕,在彈出的窗口中點擊「OK」即完成文獻相關信息的導入操作。
將Docear右側「Reference」窗口的文獻信息拖動到思維導圖中對應的文獻節點上就可以實現關聯(如下圖所)示,文獻相關信息作為文獻節點的屬性而存在,並跟隨文獻所有的剪切、復制、粘貼的操作。
Ⅲ 如何進行文獻分析
文獻的形式非常豐富,如書籍、雜志、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典型經版驗匯報、網上下載等權。文獻分析的基本作法是編錄,即根據特定的概念框架,對信息——無論是口頭的,文字的,還是其他形式的——做分類記錄。如優良作物品種的介紹可能被記錄為宣傳性或非宣傳性的。 由於研究者所掌握的文獻資料是分散的、零碎的,只有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才能獲得能夠反映某種理論框架特徵和內在規律的綜合性資料。 如果對分析數據進行定量的分析,就必須使編錄結果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首先編錄的最後結果必須是數字形式的。如果採用計算某些詞句出現次數的方法,其結果當然是數字形式的,對潛在內容的編錄也應轉化為數字形式。如1=創新者;2=早期採用者;3=前期多數;4=後期多數;5=落後者。 文獻分析法也存在不足。限於記錄下來的信息,其准確性方面也存在問題,這主要取決於,資料來源的可靠性。
Ⅳ 如何收集文獻資料求解答
【編者按】:對大學畢業生來說,論文的寫作相當重要,寫好論文會給大學生活一個完美的句號。精品學習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關於論文的寫作指導,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文摘是文獻內容的摘要,它將大量分散的文獻資料加以搜集、整理、分類、摘錄,以反映文獻的主要內容或外表特徵。文摘粗略的可以分為四類:(1)指示性文摘。其功用是簡要介紹文獻的內容,以便讀者了解文獻的主題,以決定是否需要繼續閱讀文獻,它的篇幅很短,通常在100-150字之內。(2)報道性文摘。其功用是介紹文獻的具體內容,使讀者無需查閱原文,就據此了解文獻的主要見解和基本內容,它的篇幅較長,可達1000多字。(3)綜合性文摘。它綜合報道社會科學文獻內容,如《新華文摘》、《大學文科論文摘要)、《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等都屬於綜合性文摘。(4)專題性文摘。目錄、索引、文摘是廣泛運用的檢索工具。最近幾年,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幾種新的綜合性檢索工具,它將目錄、索引和文摘合而為一,有的甚至還刊登一些重要的論文,如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杜編纂的專題資料匯編,把各種報刊上每個月發表的專業學術論文分類編排,其中既有索引,又有文摘,也有復印的論文全文,有時還間或報道一些重要的學術活動和研究動態,這類綜合性檢索工具,很受讀者歡迎。
Ⅳ 論文寫作中的參考文獻怎麼寫
1、學位論文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
例如:[4]趙天書.諾西肽分階段補料分批發酵過程優化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3.
2、專著、論文集、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
例如:[1]劉國鈞,陳紹業.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可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7]鍾文發.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煒.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
(5)怎麼綜合文獻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類型及文獻類型,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
1、專著M ; 報紙N ;期刊J ;專利文獻P;匯編G ;古籍O;技術標准S ;
2、學位論文D ;科技報告R;參考工具K ;檢索工具W;檔案B ;錄音帶A ;
3、圖表Q;唱片L;產品樣本X;錄相帶V;會議錄C;中譯文T;
4、樂譜I; 電影片Y;手稿H;微縮膠卷U ;幻燈片Z;微縮平片F;其他E。
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會議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雜志[G]。
Ⅵ 兩篇文獻方法的綜合可不可以發表一篇文章啊
liujunhero(站內聯系TA)如果綜合後的方法相對於之前的方法沒有明顯的改進或者有點,那麼論文就很難發了hongafeir(站內聯系TA)可以發的,但在摘要要點出兩篇文章的優缺點,要說明你文章的優點啊,全篇都要和那兩篇文章對比啊。hyw166_0(站內聯系TA)如果通過試驗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也是可以的啊!看著重點了,如果思路還是按照參考文獻來,那確實沒什麼可寫的,因為別人都寫了hongafeir(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hongafeir at 2009-7-28 08:11:
可以發的,但在摘要要點出兩篇文章的優缺點,要說明你文章的優點啊,全篇都要和那兩篇文章對比啊。 另外,我見過這樣的文章啊。要記住一定要對比啊sky_flys(站內聯系TA)灌水,這個絕對的是水車chendy6822(站內聯系TA)可以這樣寫!不過一定要引用這兩個文獻,並綜述這兩個文獻的方法、優點,並指出不足之處,你再寫點你是怎麼改進的。後面就是數據處理了。zhangweibao(站內聯系TA)嚴重的抄襲啊成寶寶1984(站內聯系TA)關鍵是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感覺還是要有新的東西出來才行啊。
不然你寫的不就是這兩篇的綜述了?green1223(站內聯系TA)應該可以吧 就是你的結果要能說明那種好咯 比較兩種方法的優缺點pppp007(站內聯系TA):D提出自己見解啊,當然可以發啊!不算抄襲,你要引用別人的方法,最多是說沒有創新性,除非你做啦改進啊,沒有改進,你發出來,沒有什麼價值啊superwheat(站內聯系TA)如果照你所說,結果和兩篇文獻都差不多,那意義不大阿
感覺還是要有新的東西出來才行啊。
Ⅶ 論文的文獻綜述怎麼寫格式是什麼
為什麼寫綜述
從一篇文獻開始,看幾篇相關文獻整理出大致思路,找出一個切入點就開始實驗。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還要看文獻,針對不同問題有選擇性的看。之後實驗完成,整理成文章發表的時候,為了寫前言部分而看一些文獻。開題 - 實驗 - 發表,每個步驟都要看文獻,這是我的科研過程。
但這些步驟里看文獻是不全面的,從解決一個問題開始,到解決一個問題結束,涉及到的都是具體的文獻。如果要對整個課題方向全面把握,寫一篇綜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過較長時間的相關研究後,寫綜述文章有以下幾個好處:
大的方面,能夠提高對整個課題方向的把握能力。通過詳細的、全面的文獻檢索和閱讀,可以對這個課題方向的發展脈絡、研究進展和最新成果會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
其次,是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升華。經過多年的相關研究,自己心中必定有不少思考和疑問,此時的大量閱讀對自己的固有知識是一個歸納升華的過程。寫完應該有頓悟之感。
再次,對以後的實驗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寫完綜述後,通過對整個課題方向的了解,知道了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地方還存在問題、哪些問題是熱點、哪些是難啃的骨頭,是制約課題發展的關鍵所在。這樣設計以後的實驗時就能有的放矢。
小的方面,綜述也是一篇文章呢。現在國內評估要看個人成果,綜述也是一種發文章的方法。另一個方面,能夠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一般來講,綜述文章的引用次數相對研究文章高,因此也就擴大了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
准備工作之文獻檢索
在開始寫綜述之前,很重要的一個准備工作是文獻檢索。雖然經過 "開題 - 實驗 - 發表" 三個階段的閱讀,可能存儲有足夠的知識點,這對你的實驗有用,這還不夠一個綜述文章。綜述文章要全面,要綜合概況所評述的問題,因此,詳盡的文獻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里說的全面不是說把幾十年的文章全部下載下來讀一遍,這樣工作量太大了,這是其一;其二,早期的文章可能已經被總結過了。因此,找幾篇綜述文章看看就可以了。此處的全面是指多換幾個關鍵詞檢索和多換幾個資料庫檢索。先說關鍵詞,每個作者傾向的關鍵詞不同,而且新興領域還沒有約定俗成的術語時,更需要多換幾個關鍵詞了。
再說資料庫,因為每個資料庫收錄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這里重要的檢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會收錄比較全面的信息,但會比專門資料庫晚(晚多長時間不清楚,Pubmed 會晚幾個月,Scopus 更新快些)。
還有兩個小技巧來獲得相關文獻。一是所讀文章中引用的文獻,這個好理解,文後的參考文獻就是。另一個是看哪篇文章引用了所讀文章,這也是相關文獻。像 Google Scholar 有一個引用次數,點開裡面就可以看到哪篇文章引用了此篇文章。
通過以上幾個方法,才能找全相關的文獻。
准備工作之大量閱讀
找全文獻後,下一步就開始讀了。
首先,沒必要全部通讀,這樣耗時太長,工作量太大。但是,近兩年的文章要通讀。兩年,對比較熱的領域來說是一個合理的綜述文章的時間點。這兩年的文章要通讀,重點讀,也是綜述的重點所在。不通讀不足以知曉解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不通讀就寫綜述有點不負責任。
兩年前的文章沒必要通讀,因為,可以從近兩年的文章中的前言部分讀到對這些文章的評述,也可以從綜述文章中獲得相關信息。這些文章著重讀摘要就可以了,還有就是對某一個問題針對性閱讀。
文獻的閱讀方法
閱讀上百篇文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僅僅是瀏覽一遍,就只能留下一個大概印象,過一段時間或者說隨著閱讀文獻的增多,這個模糊的印象也失去了。對知識點的記憶是寫作和創作的基礎,記不住怎麼組織語言,即使是查,也不知道從幾百篇文獻上千頁中哪裡去查。
我的導師教導我讀書要辯證去讀,在思考中記憶,不要在書上塗畫。不否認這種方法適合聰明的大腦。我資質愚鈍,試行幾年之後,腦子里只有墨盒的味道,卻沒有文字,結果連我賴以憑借考上大學和研究生的寫寫劃劃也丟失了。對於我,更適合「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也適合我的德國同事們。他們把文獻用 A4 紙列印出來,在重要的語句上用高亮筆劃出。
讀完之後抄錄到 A5 紙上,訂到原來的文獻上,作為精選。這個摘錄是對你真正有用的知識點,其他大部分文章都是鋪墊,或者是已經在你記憶中了。「高亮筆劃出 + 讀書筆記」能夠有效的幫助記憶。
這樣讀書雖然剛開始很慢,隨著十幾二十篇文獻做下來,你的積累多了,後面的摘錄就越來越少了。而且,你的閱讀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因為人都是基於舊有的知識去領悟新知識。剛開始的時候,你的知識儲備少,一篇文章的知識點難以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或者大腦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實例去解釋,所以接收起來非常困難。
而隨著積累的增加,理解越來越容易,也理解越來越充分,速度也越來越快。閱讀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這就是知識的馬太效應。
你的讀書筆記需要分類,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與其他知識的管理一樣,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統。這得需要另闢一篇博文討論,此處不再展開討論。僅對文獻的管理進行說明。
文獻的管理
在下載了上百篇文獻之後,文獻的管路就成了一個問題。就像十個八個人的小公司,老闆一個人可以兼職財務、人事、市場等多重角色,而上百上千人的大公司,其中任何一個角色,都足以讓你忙的焦頭爛額。這個時候,專業人士能夠輕松處理讓你手忙腳亂的雜事。
對於文獻管理,Endnote 就是這樣一個專業人士,能夠有效地把龐大的文獻有效地組織起來,給你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題目、卷期頁碼,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時要求提供 DOI,Endnote 也能做到。
Endnote 在文章編排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綜述寫作、論文寫作、書籍寫作的必備(其他文獻管理工具也不錯,ReferenceManager,Biblioscape,NoteExpress 等)。它的使用方法見王超的《ENDNOTE 使用方法,常用!》。
雖然電子版很方便,我還是傾向於閱讀用紙版。一是看電腦屏幕時間長了,眼睛疼,大腦容易木化,陷於僵滯的狀態;二是多動手,有助於記憶。在電腦屏幕上看時,僅僅使用一根手指頭:是指雙擊打開或關閉和滾動滑輪翻頁。除了食指,整個身體的其他部分都一動不動。
眼睛慢慢變成像死魚眼一樣,拉直了視線,呈現出發呆的神態來。這種閱讀方式不適合長時間大量閱讀,偶爾查閱還行。我喜歡把文獻列印出來,統一編號(跟 Endnote 一致,Endnote 中的 Label 可以添加編號)後打孔,放入活頁文件夾。活頁夾和打孔器見圖片。
這里也提一下活頁文件夾。這種簡單、靈活、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我竟然在我整個求學過程中聞所未聞,未見任何同學使用過。大家都是列印出來,訂書機一訂就摞在桌頭上。文件多了經常滑落下來灑一地。更難受的是管理,你不能把它碼整齊,也不能隨手取出想要的文獻。
直到在歌德學院學德語才第一次接觸文件夾。當時報名時,一人發一個活頁文件夾,教室里有打孔器。老師發下的材料自己打孔後放入。而且還可以用隔頁分類存檔不同內容的資料。方方正正的文件夾,往桌子上一放就能站住,文件再多也能排放整齊。在實驗室里,導師應該給每個研究生配發活頁夾供學生使用,方便學生。
而且學生畢業後,可以把文件夾和列印的文件同時收回,留給後續的學生使用。從而,既利於科研又避免浪費。
文章的架構
文獻的閱讀是一個從「無可非議」、「似是而非」、「大是大非」到「無事生非」的過程。
剛開始閱讀,由於自己的知識有限,前幾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結果對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評判其中的觀點。因而,剛開始閱讀時會對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全盤接受,很難產生質疑的觀點出來,對看的任何內容都是「無可非議」。
等看過十篇八篇的文獻之後,所了解的方法和觀點較多了,有些可能觀點相左,這是懷疑會跳出來,對所閱讀的論點進行挑剔,卻又不能憑借一兩篇文章而確定某種方法完全勝過另一種方法。
每種方法都各有千秋,從而達到「似是而非」的境界。只有看過足夠量的文章之後,才能夠做出完整的評價,所獲得的優劣比較結果也有充足的論據。這時候就達到了一種「大是大非」的境界。
綜述文章,一部分是綜合別人的工作,另一部分,還在於論述自己的觀點。大是大非也還只是綜合的一步,應該更進一步,通過對「大是大非」的把握,要能發現新的問題、新的優點或者缺點、提出改進方法,以及對未來工作和發展前景的建議和設想,更有甚者,跳出對原有實驗細枝末節的討論,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從原理上、方法論上和系統性上加以評價。
這當然很難,故而,多數綜述文章綜而不述,讓讀者看完之後,對過去有些了解,對未來仍是茫然。當然,論述的越多,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大。鮮明的例子是,趙立平歷時兩年增刪二十多次才寫出為未來 5-10 年的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的文章,方知「述」之不易。
如果閱讀完成之後,能夠達到「大是大非」的經濟,即可提筆寫作了。寫作,要先搭框架,對所要綜述的內容分門別類,不斷細分。分的越細越好,至少要三級,三級標題下還可能有四級五級標題。這樣做有以下好處:
@框定要綜述的問題,縮小范圍。不要讓自己的寫作「隨興所至」而偏離了方向,失了重點。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這不是寫書,沒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寬全面的討論,所以要限定自己綜述的范圍。
@寫作壓力小。想到寫一篇文章時,會聯想到「寫下至少五千文字和閱讀一百篇文獻」,一霎那壓力倍增,而且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而細分之後,所要想的僅僅是對某個方法的某個參數進行討論,只需一個小段落的文字。這樣簡單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沒有太大壓力。
@有條不紊。所有要討論的問題列在那裡,就像一個 TO-DO LIST,完成一項劃去一項,一件一件來,有條不紊,進度非常直觀。
寫作的小細節
文章細分成一個一個小節之後,就可以動手完成每個小段落了。在這里有幾個小技巧,非常有效。
@注重寫作的連貫性:寫作最好是一氣呵成,不要在寫 A 問題時去思考 B 的問題。這里有兩層意思,寫作 A 問題時發現了對 B 問題有用的材料;另一層意思是,寫作 A 問題時發現了 B 問題存在的錯誤、疏漏或者其他。
這個時候,不要停下來,只需要用便簽備注一下(我習慣使用 ONENOTE 做備注還收集材料),備注完之後,繼續對 A 問題的寫作,直到完成。再回過頭來,整理 B 問題。
@二次文獻:為了論證一個結論,可以需要引用文章主題之外的文獻,或者需要從文獻引用的文獻里去找論據,是謂二次文獻。對文獻中引用他人的數據有必要去查證,避免錯引文獻和錯引數據。
@圖片處理:一是圖片的版權,這個不用擔心。你投到期刊,期刊的編輯會去搞定;二是圖片的質量。從其他文獻中摘取圖片時,不要使用截屏的方法,這樣圖片的解析度不夠。
應該用 PHOTOSHOP 打開 PDF 文件,對所需的圖片進行裁剪,再另存為 TIFF/JPEG 格式。在 PPT 中繪制的圖,千萬不要用 PPT 的「圖片另存為」功能,那個分離度太弱了。應該講 PPT 另存為 PDF,然後用 PHOTOSHOP 處理。
@參考文獻的修改。前期寫作的時候,必須使用 ENDNOTE 對插入 WORD 中的文獻進行索引。如果文章已經成型,ENDNOTE 已經導出參考文獻了,經過其他作者修改後,要增刪參考文獻。
增刪一個文獻,其他文獻的索引號都要變更。這個時候容易出錯。我使用以下方法:對每個要改動的文獻索引後加「*」標注;「*」後加上新的參考文獻索引號;使用查找功能確認每個需要改動的文獻都與「*」相連(應該出現兩次,比如增加一個參考文獻 121,122 應該有兩個,121*122,122*123,即是 121 變為 122,122 變為 123);刪除「*」和前面的索引號。改變完成。
@英語句子,短句比長句好。被理解最重要,短句子容易理解,定語從句太多,能把人給繞暈了。
文章的亮點
一個篇文章,要有一些「干貨」才能被更多地引用。因此在寫作之前,看看你所下載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數。哪個文章被引用次數最高?為什麼?
從個人引用文章的習慣看來,以下文章會被引用:
@第一篇文章:本領域的開山之作,不引用沒天理;
@里程碑式文章:文章達到一個之最,最高、最大、最快等,或者突出的進展,是要引用的;
@討論的是核心問題。
除此之外,我還喜歡引用有總結性結論的句子,比如某個技術的優點是。。。;和量化的句子,比如目前 70% 的文章採用了某方法。
如果你的綜述里能提供這些內容,必定會增加他引次數。前面三個干貨,是研究型文章乾的事,後面這兩個也不容易。第一個要你自己概況總結,第二個要統計大量的數據。
備註:這里把自己的一點經驗拿出來與大家討論,希望有經驗的朋友多加指正,以冀對初次寫綜述的科研人員做個參考。
Ⅷ 如何總結和整理學術文獻
現在的文獻真是浩如煙海,剛入門博士生研究生要想了解自己專業的最新的研究結果,了解同行的科研人員都在做什麼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里我們就探討一下如何有效進行文獻檢索。
首先要制定一個文獻檢索策略。至少在文獻搜索前要確定一個目標,然後跟導師或者圖書館相關人員進行咨詢,這樣可以防止自己在大量的資料庫中轉來轉去浪費時間。在做文獻檢索的時候,檢索的關鍵字要廣到足夠可以覆蓋整個研究領域,同時也應該深入到某個具體的課題上。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該既能體現出你的專業水平,同時也可以證明你的研究方向是有意義的。這樣不管在以後寫文章還是答辯的時候,都可以很清楚地解釋自己選擇這個課題的目的是什麼,課題的意義是什麼。
在做文獻檢索的時候,常常需要對是否重復別人的工作進行判斷。如果你覺得有一個研究方向比較有價值,這個時候就需要很小心地全面搜索文獻,以確保這個方向上沒有人做過同樣的研究。別讓別人有機會在答辯的時候問你:為什麼在你的文獻綜述裡面沒有提及去年做的一個相同方向的研究結果?不管怎麼說,重復別人的近期研究很難產生很大的價值。但是如果想重復一個十幾年前的研究,或者一個結果有悖常理的研究,那可能還是有點意義的,一不小心還挖到金礦了。當然,文獻綜述中的文章都應該比較新,在論文或者文章提交之前,要是能再做一次最近一兩年的文獻檢索那就更好了。
現在也有很多自動工具可以幫忙自動更新最新文獻。比如:
(1)使用關鍵字。大家都知道用關鍵詞進行搜索,但是如果關鍵字太模糊或太廣義,搜索演算法只能給出一個泛泛的結果。如果希望得到一個某個特定的結果,那麼盡量使用專業上的一些特定詞彙進行搜索。
(2)訂閱RSS 及谷歌快訊。根據所選的關鍵字和指定的時間段,這些工具會定期通知你相關更新的內容以及信息的鏈接。
(3)期刊和資料庫提醒。這些網站常常會根據你提供的關鍵字或者研究領域類型,定期或者不定期發送給你期刊最新出版的文章目錄,甚至是全文的鏈接。
最後也需要記住的是自己的時間總是有限的。要盡量專注搜索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獻,否則會浪費掉太多時間。同時,與其花時間做很多次泛泛的檢索,還不如做一次徹底的檢索。文獻檢索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清楚地甄別自己的研究為什麼是有意義的,而這個是要建立在所檢索到的信息的質量都高而且是直接相關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