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課改的文獻
『壹』 檢索10篇2013年到2015年的與新課程改革有關的期刊或論文,書籍!
原創 幫忙的
『貳』 論文(關於新課改的)
作為一名大學教育技術專業的教師,面對即將實施的新一輪高中課程體系改革,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只是由於多年不直接接觸高中,對當前我國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情況不甚了解,按理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但每年我能接觸到許多剛從高中畢業跨進大學校門作進一步深造的高中學生,從他們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理想憧憬等諸方面,我可以或多或少地感覺到當前高中階段的部分現實狀況,再加上平時從網路、報紙、電視等媒體間接了解到的情況,在我的意識中逐漸對高中教育的實際建立起相對清晰的輪廓,也由此感覺到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
一、 從當前大學生的素養看高中新課改的必要性
每年迎來送往,我們不斷地與來自於祖國各地的大學生交往著,感受著他們的一切。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見習實習和各種可能的途徑與方式,作為大學教師的我們,感受著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精彩,同時也不斷地感受著來自他們的無奈與可悲之處。作為我個人在內心深處時常發出一種感嘆,如今的大學生是一屆不如一屆。這種感嘆也許有些過分,但一年年下來卻越來越在我的心中逐漸清晰起來。究竟是什麼讓我感覺如此的不妙,不是學生們學習成績不如以前,不是學生們的精神面貌不如以前,更不是現在的學生不如以前的學生勤奮好學,而是如今大學生的素養並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同步向上提高,有些學生的某些素養甚至比起若干年前的大學生有明顯的降低。
是什麼造就了當今大學生素養的不能穩步提高,我不敢妄下結論,但至少我感覺到其中有兩個方面的教育不可推卸責任,其一是當今的家庭教育,其二就是當今的學校教育。這兩大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端可能都與當今我們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有關,尤其是每年一度的高考,它指揮幾乎所有的家長要一切圍繞兒女是否能參加高考、是否能被大學錄取、甚至是能否上一個理想的大學而進行,好象除了高考和上大學,這些孩子就沒有其他出路可尋。於是一旦孩子進入高中,什麼興趣愛好、修心養性之類的學習或活動等基本停止,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啃書本死學習,把發條上得緊緊的,惟恐一松發條就不能控制住。於是在家裡這些孩子什麼也不要做了,甚至應該自己做的事情也由家長代辦了,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看書、做題目、強化訓練等等,好是悲慘!由此一系列的問題就出來了,有孩子在自己的城市裡迷路了,有孩子不知道買東西該怎麼買合適了,有孩子出現嚴重心理問題了,高考要家長護送了,上大學要全家人一起上陣了等等。
由於家長和社會的如此重視,導致學校教育也必須跟風而上,不然這個學校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於是學校運行的基調也就定在了一切為了學生的考試與升級之上,似乎除了考試之外,不能再為學生做過多的設想與打算了。於是這些學生把一生最活躍的階段交給了書本知識的反復演練與鞏固上了,而其他一切可以提高修養、素質之類的事情基本就取消或流於形式地過堂一下而已,給學生一生帶來不小的遺憾,這是我們教育的悲哀,更是學生個人的巨大損失。學校的日益重視反過來又為家長們打了一支強心針,於是整個社會都是如此的看法與期望了。
等到這些孩子好不容易上了大學,放鬆下來,本質原形逐漸顯露出來了,而那些沒有上大學的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多些,有一些人逐漸成了社會的負擔。這些大學生們在大學生活和學習中反映出來的可笑可嘆的問題實在太多,諸如不會自己鋪床洗衣服了,不會與人交往了,不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適應新環境新問題了,不知道如何應對突發事件了,只知道一味地花錢而不知掙錢的艱辛了,不知道同情弱者獻愛心了等等不一而舉。學習中的問題也是一大堆,諸如上課遲到不做任何說明了,請假條也寫不規范了,作業抄襲了,實驗、活動有心理負擔了,畢業論文寫得句子不通沒有邏輯條理可言了,與人交流言語不通暢了甚至基本禮貌都不懂了等等。當然這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這樣,但可以說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這些現象在早期的大學生中較少出現。
這不是我們期望的教育結果,然而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不能迴避,我們需要通過理性的思考得出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來逐漸解決這些問題,這關繫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更關繫到我們國家的發展。高考本身不錯,錯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它,如何運用它。如果一味地僅僅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而不考慮其他的問題,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不能被這個高度發展並置身於世界大競爭環境中的社會所認可,更何況如今知識的更新和增長速度是如此的快。好在我們的國家已經開始注重這個問題,拿出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方案並陸續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新一輪的高中課改項目即將在實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我覺得這是一件居功至偉的好事,也是「及時雨」。雖然這次課改是否能取得成功並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至少我們已經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可以在前進的路途中不斷摸索經驗,不斷調整思路和做法,逐漸把我國的基礎教育拖入到比較合理的軌道上來。
這次高中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養,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由此新課改提出具體的教育目標一改以往教育中單一追求知識掌握的純功利色彩目標體系,提出了新的三維教育目標即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人的一生需要面對許多的挑戰與選擇,僅僅具有知識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新課改提出了過程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目標,很好地彌補了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所需的東西,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具有生存能力和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
二、 高中新課改實施過程中比較難以開展的工作
實現這樣的課改目標需要做很多事情,需要改變很多事情,需要新增許多事情,面臨的困難和未知數也是很多的,但我們不能退縮,我們需要拿出足夠的勇氣,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備,踏踏實實按照各級教育部門的部署把課改工作做好做到位。我個人感覺在實現新課改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的工作是比較難做的。
第一個難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灌輸」給一線直接參與新課改的高中教師,並讓他們在內心深處真正理解和把握它。人都有思維定勢和習慣,要徹底打破這種定勢和習慣並形成新的思維方法是很困難的事情。許多高中教師早就習慣了老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而新畢業的教師可能對此還沒有真正把握,新的東西出現了,他們如何面對,僅僅期望通過所謂的新課改培訓進行「洗腦」,把很多東西在短時間內把它扭轉過來,不太現實,更何況即使教師們已經具備這些新的理念和態度,如何反映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如何通過日常的教學把新的理念、態度、方法、情感、價值觀等逐步滲透給每一個學生,也不是靠嘴上說說馬上就能見效的。我們還需要研究還需要實驗還需要探討,為此我們可能還要付出代價,但我認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付出的。
第二個難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具體實施新的課程體系,因為這涉及到學校運行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考慮周全有可能導致較大的混亂,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我們必須在實驗省份取得的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拿出比較妥善的實施方案進行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監控與調整。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及時研究並及時拿出解決的方案,在不斷的問題發現與解決中穩步前進。
第三個比較難做的工作是關於選課的工作。由於新課改方案中提出全新的課程體系,打破了原有的高中課程體系,把整個課程體系劃分為三個層面即領域、科目、模塊,共設計了8個領域,每個領域由一個或多個科目組成,每個科目又由多個模塊組成,模塊又分成必修和選修,選修模塊還要分成兩個層面,於是整個課程體系顯得很復雜,這給學生的選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老的課程體系中不存在選課的問題,學校安排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如今新的課改條件下學生有了較大的選擇餘地,而這種選課的模式又不同於大學里的選課。大學生的選課相對比較簡單,基本是想選什麼就選什麼,而高中生的選課就沒有這么簡單了,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樣的課程對於一個高中生是否有這個能力來決策,選課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選擇這些課程有什麼預期目標等等。而這些需要學生、家長、學校甚至社會等幾個方面共同來作用,於是問題有些復雜了,工作相對來說也就難做了。
第四個難做的工作可能就是評價工作了,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引入了全新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具體實現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可能會遇到一系列實際的問題,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當前沒有經驗可尋,政府決策機構也沒有拿出可行的指導意見。這次提出要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用,過程性評價如何實施,採用何種方式進行,學生如何看待,家長如何看待,教師如何看待,社會如何看待等等都是問題。終結性評價還是採用考試的方式嗎?如何考?考什麼?最後評價的結果是要實行大學里採用的學分制,學分怎麼給合適?由誰給?其中是否可能存在不正當現象等等。當然這其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還是這些評價工作如何與高考制度銜接,這幾乎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又必須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才有可能真正取得這次新課改的最後成功。
問題肯定會有,工作難度也肯定存在,關鍵是參與高中新課改的每一個人如何對待他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態度迎接挑戰,變中求穩地開展新課改工程,為新一代高中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工作。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叄』 要一篇關於新課程改革的論文
1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政治試題分析探究
2 試論政治教師如何面對新課程改革
3 促進「生態江蘇」建設的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研究
4 論新課程改革中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發展
5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與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探析
6 論新課程改革中中學政治教師的素質培養
這里可以找到這幾篇畢業論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檢索與新課程改革有關的期刊,論文,或者書籍10篇以上,撰寫一篇文獻
可以去 open access library 看看。
『伍』 新課改論文
新課程標准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相比,是一大跨躍。以這一新理念為靈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性教學觀念。筆者作為在政治教學第一線的政治教師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改變教學理念,面向素質教育 傳統應試教育培育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學陷入為考試而教書的誤區,而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的陷入了講不雅概念、講概念、講理論的誤區,教員把教材當成教授常識的獨一載體手段,把學生算作記不雅概念、概念、理論的容器,而把育人的目的拋在一邊,使學生失去了進修的樂趣,更使思想政治課失去了活力和 威信。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由學科本位轉向以酬報本,育酬報本,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潛能的開發,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應成為課堂教育教學的根柢使命。 二、加強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和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於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於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等。 三、巧妙設計問題,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學問題設計是否有效決定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如果問題設計得過於簡單或過於深奧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真正能激發學生思維火花的有效問題應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能想到的、通過討論或教師啟發能悟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快樂、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問題的設計要在「趣」「懸」「巧」「精」上下工夫,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索性、靈活性、層次性。適當地引入直觀材料、軼聞趣事、謎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並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體味思路,突破難點,激發學生思維的層次性,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發揮教材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新教材的改革,不同於以往的教材改革,只是內容的增減刪補,而是根據素質教育制定的新課標,內容更加精煉,知識更加鮮活,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在形式上,直觀、多樣、趣味性相融合,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和能力目標,展現了大量的生活範例與「相關連接」的內容,巧妙設疑,隱藏觀點。因此,領會教材,以人為本,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足課本,課前把握課標,精心備案,吃透教材,課中突出重點和難點,與學生一道,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解讀教材範例,揭示觀點,並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觀點。只有在認清「廬山」真面目、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圓滿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會在這種教學中知識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開拓,銳意進取,努力追求和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在愉悅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為培養高素質的新一代而做出新的貢獻。 新課改論文來源: http://www.qikan120.com/qydtInfo.asp?Articleid=75308
『陸』 急!!!關於新課改下學生如何學習的文獻綜述
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研究文獻綜述
[摘要]:在近五年有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的文獻中,涉及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的有如下:關於課堂教學系統的適應問題、關於課堂教學制度的創建問題、關於課堂教學行為的轉化問題、關於社會的支持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課堂教學問題研究 文獻綜述
近期,筆者在學術期刊網上搜索到「新課改」研究類文章近有數百篇,同時也瀏覽了不少關於新課改的系列書籍。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新課改實施中對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研究縱說紛紜。本文擬就近五年來,我國教育理論者和實踐工作者對新課改中課堂教學的問題研究作一梳理,以期使人們對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存在問題有更全面清晰的了解。
一、新課改中的課堂教學問題研究
文獻所反映的新課改中的課堂教學問題,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 關於課堂教學系統的適應問題
課堂教學系統,它包括物質、制度、觀念等多個層面。新課程改革無疑是對原有課堂教學觀念、教學組織結構、教學物質設施的一次沖擊、突破和創新。①目前,新課改中存在著教育實踐者對新課改追求的理想化的課堂教學系統不相適應的問題。究其原因是教師教學理念還沒有完成轉變。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觀念存在偏差,有的片面理解素質教育精神,對傳統教學一概否定;有的缺乏課改功底,為了課改而去改,缺乏對學科主體特性的把握;還有的各持一端,立場不堅等等。於是在操作中,課堂教學便出現了片面強調所謂的活動,而忽視「雙基」培養的現象,使「合作」、「激勵」流於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出極分化。[1]另外,由於課堂評價制度未能及時創新,許多教師還把握不好必要的課堂秩序和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再者,現有的教研製度與教師教育制度還沒有跟上新課改的步伐,致使教師教學方法的呆板和教條化。[2]由此可見,對課堂教學系統的適應問題還是有待我們探討與研究的。在分析綜合現有文獻的觀點後,筆者認為,適應應該是雙向的調節和互動,既包含變革舊有的課堂教學系統,以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又包含新的、理想化的課堂教學系統對原有課堂教學系統慣性的關照。只有合理地處理新舊課堂教學系統,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好地得到貫切實施。[3]因而,合理地處理課堂教學系統的適應問題仍課堂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 關於課堂教學制度的創建問題
教學制度是一種特定的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規范體系和激勵機制,是課堂教學觀念與思想、物質與設施的有機結合。②在收集到的文獻中,筆者發現,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領域,都未把課堂教學上升到「制度」的層面。大多數的《教育學》、《教育原理》、《教學論》書上講「教育制度」、「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而不提課堂教學制度,只是以「教學常規」與「教學現象」論之。但課堂教學制度確實存在,它具體表現為一種教學組織結構,比如班級授課制;一套關於教學程序與教學行為的規范體系,比如教學常規;同時它還是一套激勵機制。[4]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創建課堂教學制度實在是必不可少。
另外,筆者綜合所收集到的資料,把現行課堂教學制度的弊端的表現歸結為一下幾點:(1)教學計劃與執行教條化——剛性服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把預先設計好的教案當作是亦步亦趨的向導。沒有創造,沒有活力,沒有激情,有的只是簡單的重復活動,有的只是知識平鋪直敘,有的只是機械性的勞動。(2)教學結構和行為模式化——制度對物不對人。陷入制度主義,建章立制缺乏對人的關懷,見章不見人,扭曲了教學的本性,把教師學生只當作管理的對象,以僵化的條條框框制約、束縛教師與學生,教學工作程序化、機械化、標准化,嚴重地扼殺了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3)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化——班級授課制,固化了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甚至學習方式,忽視了學生差異的存在。[5]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待我們教育理論者及教育實踐者進一步去探討研究。由此看來,制度層面的反思與創建對於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實現及有效教學物質設施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三) 關於課堂教學行為的轉化問題
在以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為價值追求的前提下,將有效的觀念和制度落到實處還必須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師生課堂行為的轉變。而課堂教學行為轉變包括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的雙向轉變。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較大爭議的是問題是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關系。新課程目標下的課堂教學, 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惟一主宰者, 不再居高臨下地督促學生學習, 而是扮演著組織引導者、共同學習者等角色, 教師與學生是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6]這一新的教育觀念表面上已被每一位教師所接受。但是, 由於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理解得不夠全面, 教學中也隨之出現了一些問題, 甚至走入了「誤區」, 出現了「導之不足、自主有餘」的現象, 有的甚至放任自流。[7]筆者認為,課堂教學行為的轉化關鍵還是在於教師行為的先導性轉變。促進課堂教學行為轉化首先必須促進學校的成長,要建立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製度,使學校成為學習化的組織,使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目前,創新型教研活動缺乏、校本成長有待加強、教師實踐與反思相對薄弱等問題的存在已成為課堂教學行為進一步轉化的障礙。[8]新課程改革實驗區存在的教師用舊的教法上新課程,所謂「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是么有實現轉化的典型案例,這也說明了課堂教學行為轉化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四)關於社會的支持問題
有學者從政府、家庭、社區和傳媒等角度,研究了新課改的社會支持系統問題,並特別強調社區在「完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開展全面教育等方面,引導居民認同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擴大改革的影響力和支持面」方面的功能。[9]目前,就全社會而言,人們對新課改的理解、參與和支持的力度均不夠。特別是家長觀念沒有及時更新,對課改工作不理解,對教師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導致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有一定困難。更甚者,有不少的家長存在「成績萬歲」的教育觀,這樣一種對教育觀念的扭曲,對教師貫切新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也阻礙了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另外,地方博物館、展覽館等校外課程資源,仍未被學校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還仍停留在文本、教室、教學設備等一些狹窄的硬體上,沒有充分把課堂教學生活化。如何將新課改的理念同家長、教師普遍關心的升學率有機結合起來?如何調動社會力量支持、參與新課改?這些仍是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
二、當前新課改課堂教學問題研究中應注意的事項
綜合現有文章,筆者認為,當前對新課改中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研究,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實證研究
從研究手段和方法看,當前的文獻研究仍以思辨性研究為主。而筆者認為,目前的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特別需要加強實證性的研究與分析——用科學的技術工具進行實地研究和實際分析。
(二)突出問題意識
新課改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五花八門的,善於發現問題的教學實踐者若能提高自身的問題意識,對存在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往往會事倍功半。在我所閱讀到的文獻中,大部分的文獻都是對課堂教學的現象進行描述與陳述。因此,我個人覺得研究者一方面要善於發現問題,做課改的有心人;另一方面,要善於將問題歸類、提升,把實際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形成有說服力和針對性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三)注意洋為中用
歐美國家在20世紀後半葉都進行了課程改革。他們在中央與地方如何分權、課程標准建設、考試制度改革等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我們在推進新課改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借鑒先行者的做法,它將有助於我們少走彎路,推進課堂教學制度的創新。
(四)關注發展中的不平衡
新課改推進中,實驗區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差距;地域差距、校際差距、學科差距、師資差距、學生差距等等。[10]對此,有學者專門採用訪談、觀察、文件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分別對全國部分實驗區進行了調查評估。資料顯示,有兩類差異特別值得關註:一是地區差異。明顯的趨勢是:鄉村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識趨向於消極,且對課程和教材的適應性程度低,因而鄉村課改所帶來的變化低於其他地區;二是學段差異。明顯的趨勢是:與小學教師相比,初中教師對課程與教材的適應性,對新課程教學、評價理念與方式的認可程度,相對較低,評價變化的程度小。[11]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如何輻射和帶動村小很好地參與到新課改中來?如何從整體上促進區域內新課改的均衡發展?將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提到日程上來。
以上,是筆者在綜合分析現有文獻而歸納出的關於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及其研究應注意的事項,由於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發展內容豐富、結構龐雜、研究課題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加之本人的水平有限,所以本文所做的歸類也只是一種嘗試,可能存在不足與缺陷,請讀者諒解。同時,筆者也希望本文能帶給讀者對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的一點點啟發。
\
『柒』 什麼是新課改新課改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課改的主要內容是:
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以前的老師授課比較注重照本宣科,所教的內容大都跟書本一模一樣,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其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新課改則更注重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知識,而不是老師告訴你什麼就是什麼。
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新課改除了需要學生掌握課本知識之外,更強調了德智體美等多方位的發展,使學生更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以前的教育當中有很多難度在中上的知識,導致兩極分化,有的學生解難題特別厲害,有的學生卻連基礎都掌握不了。新課改則更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以及全面發展。
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以前都是老師要學生乖乖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新課改之後則更強調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人員應該通過一些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例如在評分機制上更為靈活,學生差一點點及格的情況下,老師可以酌情處理,讓他及格,增強自信,同事也激發對學習的興趣。
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則更強調「因地制宜」,也就是說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改動,使得教材、教學等更適應學生的發展。
(7)關於新課改的文獻擴展閱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各地用的課本是不完全一樣的,老師上課不是「緊扣教科書」了。學生的「問題」多起來了,「中考」改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了。高中錄取不是只看分數了。
高中新課改「最要害」的變化是學生自主選課。也就是說,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基礎上,有很大的「課程選擇權」,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捌』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文獻綜述
《走進新課程》
『玖』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參考文獻有哪些
所謂「教師觀」是指關於教師職業的基本觀念,從廣義上看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認識、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從狹義上看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拾』 新課改論文如題 謝謝了
新課程標准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相比,是一大跨躍。以這一新理念為靈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性教學觀念。筆者作為在政治教學第一線的政治教師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改變教學理念,面向素質教育 傳統應試教育培育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學陷入為考試而教書的誤區,而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的陷入了講不雅概念、講概念、講理論的誤區,教員把教材當成教授常識的獨一載體手段,把學生算作記不雅概念、概念、理論的容器,而把育人的目的拋在一邊,使學生失去了進修的樂趣,更使思想政治課失去了活力和 威信。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由學科本位轉向以酬報本,育酬報本,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潛能的開發,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應成為課堂教育教學的根柢使命。 二、加強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和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於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於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等。 三、巧妙設計問題,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學問題設計是否有效決定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如果問題設計得過於簡單或過於深奧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真正能激發學生思維火花的有效問題應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能想到的、通過討論或教師啟發能悟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快樂、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問題的設計要在「趣」「懸」「巧」「精」上下工夫,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索性、靈活性、層次性。適當地引入直觀材料、軼聞趣事、謎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並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體味思路,突破難點,激發學生思維的層次性,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發揮教材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新教材的改革,不同於以往的教材改革,只是內容的增減刪補,而是根據素質教育制定的新課標,內容更加精煉,知識更加鮮活,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在形式上,直觀、多樣、趣味性相融合,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和能力目標,展現了大量的生活範例與「相關連接」的內容,巧妙設疑,隱藏觀點。因此,領會教材,以人為本,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足課本,課前把握課標,精心備案,吃透教材,課中突出重點和難點,與學生一道,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解讀教材範例,揭示觀點,並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觀點。只有在認清「廬山」真面目、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圓滿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會在這種教學中知識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開拓,銳意進取,努力追求和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在愉悅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為培養高素質的新一代而做出新的貢獻。 新課改論文來源: http://www.qikan120.com/qydtInfo.asp?Articleid=75308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