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人物專訪範文稿件

人物專訪範文稿件

發布時間: 2021-03-07 22:05:01

A. 人物采訪稿怎麼寫

1 扎實的采訪前准備

我有幸見到過易立競老師准備一個采訪,對方是一個曾經非常有名但已經過氣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關於這個女明星的文字資料,包括1本在淘寶上買來的破破爛爛的關於她的舊書,發行於90年代中期。因為這個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關於她的文字資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師還是認真地讀了所有。這只是她的工作常態。我有時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要采訪A(A是一個我非常了解的人)我會問什麼問題?如果我的問題不夠好,那肯定是因為我對我的采訪對象不如我對A了解的多。

2 充實的采訪

艾未未說困困采訪他,時長一個多月,他疑惑:這個姑娘采訪我的內容都夠寫一本書了,我除了上廁所,去哪她都跟著。困困寫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覺得相當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2小時對話能呈現出的人物采訪豐富度。那篇文章我印象相當相當相當深刻。

3 如果水不夠多,說明井不夠深

我曾經想要報道一個被很多人報道過的名人,但隨後我覺得我再不可能想出來更好的報道角度,於是我放棄了。但後來,我看到了讓我驚喜的關於他的報道,我很後悔。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壁壘。在本刊,我最想學習的人是彭蘇老師,而這句話是她教會我的。

4 一個良好的業務討論氛圍

和蔣老師、楊瀟的每次討論都讓我受益無窮。我覺得,做人物報道時,對這個人做出的判斷常常會囿於經驗、知識和觀點限制,此時,良師益友會幫助你做出判斷和建立邏輯。

5 大量的閱讀與思考

這會讓文章成文時文筆通順、結構圓融。也許我寫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們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稿子拿到80分。

其實歸結起來上面這么多就倆字:勤奮。

其他諸如天賦才華靈光神來之筆的詞兒,都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有幸擁有的。

這些當然重要,但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的,是這些。

B. 人物專訪的新聞稿開頭和結尾怎麼寫

人物專訪的寫作方法,是一個技巧問題。一般說來,人物專訪(或者叫人物通訊),要高度而准確的概括一個人的最主要的亮點。譬如,可以採用這種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講台上書寫著人生的春華秋實;
他,桃李滿天下,被某某部門連續多年命名為先進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領導的親切的譽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級教師某某某......
(然後引出正文。)
人物通訊的開頭,要略微講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在寫作方法上,可以描寫,可以抒情。從寫作角度上,可以寫某一個側面,然後引起讀者興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會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輕人從某某領導手中接過了某某獎章,這位年輕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讓所有的現場的人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單位某某(職務、工種)。
(引出正文)
當然,也可以開門見山,例如,可以這樣寫:
他的履歷,滲透著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暢的軌跡,某某年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黨,某某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某某年擔任某某職務。他創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補了某某空白,某項工作得到了最高獎勵或者榮譽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關於人物通訊的結尾,可以是對某某人物的感嘆類的語言、贊美類語言,或者寄託希望類的語言等等。
例如:他朴實無華的語言,實踐著高尚者的情操,這難道,不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嗎?等等。
根據個人采寫經驗的一點淺見,希望能幫助到您。

C. 人物專訪稿子要怎麼寫

人 物類 專 訪 稿件 ,也 可以 簡 單的理解 為 一種 文字 的 形 式 。 好 的人物專 訪 稿, 必須是 滿足專屬 內 容飽 滿 充 實 ,切中 要害 ,中心突出幾 大 要 點 的 。 如果 是 需要用於 推 廣用途 的 專訪稿 , 可 以 找 戈 壁 傳媒 (文 案策 劃 服 務機 構 )幫 你代 寫。 各 類文 案 形 式 ,均能 為 你 搞 定 。 出稿及時 ,均 為 原 創 。

D. 人物采訪稿怎麼寫不是對話式的,最好有個例子

1 扎實的采訪前准備

我有幸見到過易立競老師准備一個采訪,對方是一個曾經非常有名但已經過氣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關於這個女明星的文字資料,包括1本在淘寶上買來的破破爛爛的關於她的舊書,發行於90年代中期。因為這個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關於她的文字資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師還是認真地讀了所有。這只是她的工作常態。我有時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要采訪A(A是一個我非常了解的人)我會問什麼問題?如果我的問題不夠好,那肯定是因為我對我的采訪對象不如我對A了解的多。

2 充實的采訪

艾未未說困困采訪他,時長一個多月,他疑惑:這個姑娘采訪我的內容都夠寫一本書了,我除了上廁所,去哪她都跟著。困困寫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覺得相當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2小時對話能呈現出的人物采訪豐富度。那篇文章我印象相當相當相當深刻。

3 如果水不夠多,說明井不夠深

我曾經想要報道一個被很多人報道過的名人,但隨後我覺得我再不可能想出來更好的報道角度,於是我放棄了。但後來,我看到了讓我驚喜的關於他的報道,我很後悔。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壁壘。在本刊,我最想學習的人是彭蘇老師,而這句話是她教會我的。

4 一個良好的業務討論氛圍

和蔣老師、楊瀟的每次討論都讓我受益無窮。我覺得,做人物報道時,對這個人做出的判斷常常會囿於經驗、知識和觀點限制,此時,良師益友會幫助你做出判斷和建立邏輯。

5 大量的閱讀與思考

這會讓文章成文時文筆通順、結構圓融。也許我寫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們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稿子拿到80分。

其實歸結起來上面這么多就倆字:勤奮。

其他諸如天賦才華靈光神來之筆的詞兒,都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有幸擁有的。

這些當然重要,但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的,是這些。

E. 人民日報對人物專訪範文

[導讀]9月16日,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全面上映。在經歷了《英雄》創造的大片時代和《三槍拍案驚奇》引發的爭議之後,人們將這部電影看做張藝謀的回歸之作。

張藝謀漫畫(羅雪村繪)
□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我只是做了我分內的事情,歸根到底是國家強大了
□中國主流商業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聯隊都不一定打得過它
□當年拍《英雄》(電影版、美劇版)、《十面埋伏》,我被罵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適應這個環境,我要挑戰
□作為導演,你不能只堅持你的藝術,孤芳自賞,否則好萊塢都打到你的家門口了
□時代偉大,但時代不等你,你還沒醒過味來呢,你還曲高和寡呢,時代過去了,你也就過去了
9月15日下午,張藝謀做客本報「文化講壇」,談及最新作品的同時,回顧了自己過去的創作歷程,並對當下的中國電影產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視產業的興旺必須以文學的興旺為前提
記者:你曾經把莫言、蘇童、余華等作家的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你是如何處理文學和電影這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
張藝謀:首先,我覺得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基礎,所有的藝術,尤其影視,離不開文學的母體。我們第五代導演起步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而那個年代,中國文學非常的多元化。所以我老是說,中國影視產業真正的發展和興旺必須以文學的發展和興旺為前提。
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劇本太少。我覺得文學和影視是兩個范疇,當文學轉化成影視的時候需要進行二度創作。有的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場景,可能並不適合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這樣一來,影視創作的過程中就必然對文學作品有所增加或者刪減,但總的來說,要盡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導演一定要互相欣賞,互相信任。
記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樹之戀》中,你似乎刻意迴避了對形式的追求。
張藝謀:這個故事給我的感受就是朴實無華,我覺得應該用平實的敘事娓娓道來,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讓故事有滲透感。
我們從小接受的美學教育就是內容大於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其實在很多藝術創作中,需要平衡內容和形式的關系。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這決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費很多心思。有時候遇見一個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細配合它,搞不好這個電影就很難看。尤其是商業類型的電影、娛樂類型的電影,某種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養年輕觀眾對國產電影的熱情
記者:2002年的電影《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去年以來,這股大片熱慢慢退潮,你也選擇了回歸中小成本影片路線,你怎麼看待中國電影的大片之路?
張藝謀:電影創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導演可能會像我一樣,選擇是帶有隨意性的,不太自我設計。但是大小也罷,多少也罷,電影創作還是要百花齊放。中國人多,口味也多。拍電影就跟開飯館一樣,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
我們經常算一些硬性的數字,比如現在擁有5000多塊銀幕,如果達到15000塊,我們的電影單片票房紀錄將達到15億或者20億。但這僅僅是硬體的發展。
其實,中國非常需要培養年輕觀眾對國產片的熱情,否則我們就會重蹈韓國、台灣等地區的老路,好萊塢會利用你的這些數字,利用你的這些人群,在10年之內培養起一兩億忠實於它的年輕觀眾群,到那時候國產電影就真的很危險了。
現在有一個好苗頭,年輕觀眾開始對國產片有熱情,在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經常是中國的片子。中國人還是愛說中國的事,還是愛看中國的電影。尤其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喚起情感共鳴的時候,它的市場號召力超過了好萊塢大片。這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責任: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我們都要盡量把它拍好,維持觀眾的這種熱情。
記者:吳宇森曾說過,中國電影幾年前是有藝術沒市場,現在是有市場沒藝術。也有人覺得,電影創作已被資本綁架,很多導演在市場利益面前妥協,電影失去了藝術性和思想性。
張藝謀: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質量的提高有時候需要時間,需要年輕導演的成長。中國現在平均每天增加3塊銀幕,這個速度要遠遠高於一部優秀作品誕生的速度,也就是說影院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多的時候,作品數量還可以對付,但質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這種憂患意識。
在全世界來看,每年達到既有娛樂性,又有思想性、藝術性的作品,其實少之又少。另外,我覺得我們的評論、媒體和輿論也要進行引導,文藝批評不能完全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應該和文藝創作相互促進。
在今天這個商業化的社會環境里,我們在創作的時候怎麼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難免會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實際上,這個矛盾不僅是在中國存在,在其他國家也存在。我預計在未來5到10年,這個矛盾在中國會更加明顯地凸顯出來。年輕導演一定要直面這個時代,只有適應了它之後才能駕馭它,只有在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之後,年輕導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當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罵得不少,但實際上我不在意,我要適應這個環境,我要挑戰。我不能老說自己是藝術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別深刻。到今天為止,我在全世界賣得最好的電影是《英雄》,它也給我信心,裡面至少傳遞了一些中國文化的信息吧。
作為導演,你不能只堅持你的藝術,孤芳自賞,否則好萊塢都打到你的家門口了,年輕人都不愛看你的電影了,那就沒有意義了。時代偉大,但時代不等你,你還沒醒過味來呢,你還曲高和寡呢,時代過去了,你也就過去了。

F. 人物專訪采訪稿件怎麼寫

基本格式:導語+記者與被采訪者的問答。舉個例子:

在企業界知名人士、專家、以及領導陸續抵達後,第三屆全國圖書館企業信息年會於今日開幕。開幕式結束後,××專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或者直接介紹專家,然後加上「今天我們就有幸請到了某某專家來與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成功心得」)

記者:……

某專家:……

記者:……

某專家:……



要寫好這樣的通訊稿關鍵在於記者與被采訪者的問答,其實就是采訪過程。采訪過程很順利的話,寫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那麼如何做好采訪?簡言之就是「採得好,訪得好」。

首先,要做到採得好就要在采訪前做好充足的准備。准備包含兩方面,一是了解信息,包括企業的信息、動態,甚至是這個行業的信息,以及企業家或者是專家的相關信息,務求完整准確;二是問題設計,切忌過大過空,要求緊密圍繞主題,但不能帶有明顯的個人傾向。當然這些事先的問題只是一個提綱,便於采訪過程中心裡有個整體概念和時間把握的度。

其次,要做到訪得好就看你的臨場能力了。什麼不怯場,不害羞那是最基本的要求。采訪過程中,要不卑不亢,說話得體、真誠、客觀。提問簡明扼要,但是內容必須充實,與主題無關的話少說,口氣絕對不能生硬。還有看到自己准備的問題無法激起被采訪者的說話慾望時不妨用點激將法,或者被采訪者在感興趣的問題上一發不可收拾時

G. 人物專訪新聞稿範文

人物專訪的提問抄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一個

H. 人物專訪的新聞稿怎麼寫

人物采訪例文【供參考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記趙梅簡訪

白色襯衫,淺藍色牛仔褲,頭發微卷,看似平凡,卻透露著一股智慧、自信的氣息,這就是趙梅給我的第一印象。在采訪的過程中,趙梅面對我們的提問,回答的十分從容自信,可能沒人會相信,三年前的她極不起眼,連打字都不會,是什麼讓她在三年中完全蛻變?7 m9 T- I, p* A( w, V% I. S4 O2 @

+ |) i( A; v) J F" O+ v- p' b 3 ~3 |2 b1 M5 B" s& k& V7 c
大一加入院新聞中心和系學生會,大二成為文藝部部長,大三系學生會副主席兼系新聞中心主任。在校期間,兼職從未停止,能歌善舞,文采頗佳。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或許就是她的真實寫照。- ?" i+ W7 m B* _

' L/ Y" d. U) e" }
, J/ b7 l& c3 z8 J0 D在與趙梅的交談中,她強調正確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努力一直在陪伴她。在院新聞中心做編輯時,每天都要跑新聞,一周至少寫十篇新聞。除此之外,文藝部的舞蹈都是她自己編排,從網上下載視頻,自己學會了再教給其他同學。她以前從沒接觸過舞蹈,卻跳出了專業舞蹈演員的水平,那麼她付出的努力可向而知。9 w2 u4 w3 ~3 @6 T/ L! R1 k+ x4 |2 r
2 a/ C6 x; ]3 O3 n2 Z' u

, m& Z- G! r) s* e* K7 m4 K暑假期間她做過幼教,在校做過家教,在餐廳打過工。她說,許多事情你嘗試著去做了,也就沒什麼懸念了,當你再去做的時候。也就沒什麼懸念了。
! [+ B! C6 }" [# V$ G) V1 {* b
) g$ x0 M6 @6 b, q- E ' ~# A$ g. g' V
她知道自己想干什麼,有目標,適當定位自己。當其他人還在為找工作東奔西走時,她已經順利簽約皇明並開始工作。作為新人,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每天都很辛苦,可是她很快樂,因為在那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皇明的尖端企業文化感染了她,那是點燃她激情和夢想的地方。因此她選擇留在德州,繼續學習深造。' u- E7 r1 I' ?: k3 J

! ~$ {0 t( ?: P; J/ I ~- W <br/>+ w- g/ b6 } O& g9 y8 S2 L) H4 D$ r嘗試、堅持和自知,是她高調做事的三大法寶,這正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相信趙梅的路會越走越寬!

I. 人物專訪要怎麼寫

下面是一篇範文哈!

我是那個「殘次品」
若請來「童話大王」鄭淵潔,就不用再寫作業——19年前,12歲的鄭正與校長打了這個賭,並獲得兌現。如今,從國外留學歸來的鄭正成了一家著名游戲網站的高級顧問,並准備創業。回憶往事,這個曾經的問題男孩說,幸好,在工業化的教育流水線上——
鄭正31歲了,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接受采訪。
第一次發生在去年6月,采訪單位是《男人裝》,他以蘋果產品的狂熱收藏者形象出現。文章附了一張由他創意的照片:8台他曾使用過的蘋果電腦放在辦公桌上,身後摞著高過頭頂的產品包裝盒,鄭正坐在中間咧嘴笑,腦袋上還頂著一個蘋果——是真的蘋果,富士。
「就一個熱愛生活的IT男唄。」他又咧著嘴笑,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
眼前的鄭正,黑帽衫,藍仔褲,白球鞋,操一口京腔,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北京青年形象。
翻看他的履歷,一種不同才開始顯現:小學,退學;初中,退學;高中,退學。
從小,沒人誇過他是好孩子。
1歲時,他往煮粥的鍋里偷偷撒尿;在幼兒園,他躲到門後面,把門「朝園長臉上推」;上了小學,他在老師的粉筆盒裡放毛毛蟲,拔同學的自行車氣門芯,還用超大倍數的放大鏡燒螞蟻,引起一場火災。
然而,最讓大人們頭疼的,是他敢公然拒絕寫作業。他曾發明過一種由冰棒棍、橡皮筋組成的「作業器」,可以用來夾著6支筆在橫格本上完成抄寫,後來,「作業器」在班裡普及了,他卻不想再用了。
「第一,就是懶,第二,會的東西,為什麼還要重復?」憶起往事,鄭正一臉嚴肅。
「有你沒我!」數學老師曾指著鄭正的鼻子說。
他被禁止參加春遊,因為會影響「集體紀律」。他被罰站,一開始只在他搗亂的時候,後來,老師直接修改了上課的開場白:「起立,鄭正你出去,同學們好,我們開始上課。」
在轉入五一小學之前,鄭正曾在兩所小學讀書,都以被勸退告終。為了隨時「和老師談話」,他的母親甚至從北京四中辭職,調到他上過的第二所小學做英語老師,但鄭正還是失學了,因為,班主任的心臟病復發了。
真正擴大化的沖突發生在1991年,鄭正剛轉入五一小學,還不到兩個月。
一天,校長在班會上演講:「不寫作業就不會有好成績,沒有好成績以後就沒出息。」
「成績差的學生不一定沒出息,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有出息。」鄭正連手都沒舉。
「這話誰說的?」校長問。
「鄭淵潔說的。」鄭正把手按在正在偷看的《童話大王》上。
「鄭淵潔說的?那你把他請來啊。」校長抬高聲調,「你把他請來,他要是真這么說,我就免你作業!」
鄭正沒吱聲,但剛一放學,他就迫不及待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
結果,這個母親先去找了校長。「若能找來鄭淵潔,則執行一個約定。」她說,」鄭正哪門考試能上90分,他就可以不寫哪門作業。」
這聽起來像個奇怪的約定,但在老師們看來,這話從鄭正母親嘴裡說出來,「一點都不怪」。
她從不打罵兒子。鄭正不想上學的時候,她甚至不會發怒,而是帶上小提琴,陪鄭正到公園的大樹下拉琴。然後用輪流撕花瓣的形式決定是否去上學,「誰撕到了最後一瓣聽誰的」,「誰也不許耍賴」。
有一次,她帶鄭正去爬山,途中看到一棵從岩石縫中長出的小樹。
「鄭正,幫媽媽添個詞,樹什麼岩,岩上蔥蔥。」母親問他。
「破?行嗎?」鄭正想了一會,戰戰兢兢地回答。
「樹破岩,岩上蔥蔥。兒子你太棒了!」母親抱起鄭正,轉了好幾圈。
那時,鄭正剛被老師勒令退了學。
為了幫兒子,這位母親托朋友找到當時還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任記者的崔永元,又通過他間接聯繫上鄭淵潔。
深秋的一天,鄭正突然被老師叫到校門口,他一度有點害怕,「以前都是轟到班門口就完了」。
結果,他看見了鄭淵潔。
「不行不行,有點斷片兒,有點短路。」回憶起往事,鄭正使勁捶著腦袋,死活想不出用什麼詞語形容當時的心情。
「同學們,我只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歷,但是……」
崔永元回憶,鄭淵潔剛一張嘴,坐在他旁邊的校長「就有點兒坐不住了」,「臉色越來越白」。
鄭淵潔也還記得,進行到20分鍾的時候,崔永元便拿著小紙條上台和他耳語,「校長說鄭老師工作很辛苦,要不今天就到這兒吧。」
「為什麼啊?」
「他說辛辛苦苦教育了幾十年,都讓鄭老師這20分鍾給毀了。」
崔永元捂著嘴,又壓低聲音補了一句:「不過,你看底下的孩子們這么樂呵,你就撒開了來吧。」
崔永元記得,整場演講中,孩子們不停地笑,不停地鼓掌。
從那以後,直到小學畢業,鄭正果真再沒有寫過作業。
1993年,由於工作原因,母親要移民到美國。在機場,她與剛上初中的鄭正擊掌立約:照顧好自己,6年後來美國讀大學。
鄭正徹底變成了「差學生」。
他從不作弊,遇到考試,只是規規矩矩地在試卷里填上鄭正兩個字,然後交卷,得一個6分的卷面分。他不怕老師要求家長簽字,甚至他的全班同學都不怕,因為鄭正學會了模仿每一個家長的筆跡。
1995年,鄭正上高一,他經常逃學,打工賺錢,然後花自己賺來的錢上網。
而那一年,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同年,他便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個人主頁。
在第一撥兒上網的發燒友里,鄭正曾遇見一個叫鄭華的男孩兒,他的個人主頁全是關於《童話大王》的東西,他倆便成了好友。後來鄭正才知道,鄭華是假名,鄭亞旗是真名,不願用真名的原因是,他是鄭淵潔的兒子。
1999年,鄭正通過了托福考試,赴美國求學。
不過,第一次拿到大學課程表的時候,他就被母親「鄙視」了一把。
「媽,這兒上的課怎麼都是讓我自己選啊?」
「是。」
「那就是說,我想上什麼課就可以隨便選什麼課了?」
「對啊。」
「那我可真的想上什麼課,就選什麼課了啊?」
「你選啊!」
在美國,除了互聯網知識,他還選擇了美術、攝影、演講等多門課程,他甚至和夥伴一起,參與過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製作,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中國,師傅會領著你進門修行。在這里,師傅只負責為你敞開很多扇門。」鄭正說。
畢業回國後,他曾就職於搜狐網,入職不到一年,便被獵頭挖走,現在是一家著名網路游戲公司的高級顧問。
2005年,在鄭亞旗的牽線下,鄭正又見到了崔永元和鄭淵潔。這次見面,留下了一張合影,一邊是崔永元,一邊是鄭淵潔,鄭正站在中間,略顯緊張地看著鏡頭。這一年,他26歲。
近日,鄭淵潔在微博上回憶與鄭正的這段往事,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令很多人好奇的是,這個曾經的問題男孩,如今長成了怎樣的青年?
「他從不打斷別人說話,非常有修養。」鄭淵潔說。
「我見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不少,沒3分鍾就撐不住勁兒了。」崔永元幽默依然,「但這孩子絕對是一謙謙君子啊。」
發小兒曲正對鄭正的評價是「依舊能搞」。30歲生日,鄭正撰文一篇,第一句就是:「青春就是手紙啊,用著用著就沒了。」
好友李林則覺得他「外邪內正」。「911」的時候,鄭正驅車一個多小時,趕到現場獻血。
同事八百稱他為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進這個圈兒早,什麼都懂!」
「他有沖勁兒,正准備創業,相信他能成功。」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蔡文勝在微博上說。
當記者直接把問題拋給鄭正本人的時候,他則直言:「在工業化的教育流水線上,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殘次品,但我慶幸,我是那個殘次品。」
而鄭正的母親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她只是告訴記者,兒子一年級的時候,她曾在書店看到過一本書,叫《窗前的小豆豆》,裡面的主人公因為淘氣而被勒令退學,但最終,巴學園的小林校長收留了她,並願意和她做朋友,後來,小豆豆成了一名善良的作家。
「在現實中,我找不到小林校長,只能自己去做那個小林校長。」這位驕傲的母親說,「我永遠以我的兒子為榮。」
在3個小時的電話采訪中,這位旅居美國的母親用了很長時間回憶童年的鄭正。
鄭正喜歡藍色,喜歡各種賽車玩具,喜歡拉著媽媽一起看皮皮魯和魯西西的故事。
鄭正喜歡「做值日」,他甚至為了搶著掃地而跟別的小朋友「打了起來」。
鄭正還喜歡小動物,看到一隻流浪貓被兩個大孩子「用繩子吊在樹上」,他居然不顧一切地「沖過去」。
鄭正只是不喜歡把手背在後面,不喜歡寫作業。
其實,他同樣不喜歡輟學。被轟回家的時候,他常會杵著腮幫,怔怔地聽著隔壁校園傳出的廣播體操音樂;他還曾偷偷跑回學校,扒著門縫,望著小夥伴們上課的樣子。
電話中,這位母親興奮地回憶「打賭」的故事,她還記得,鄭淵潔演講後,鄭正居然主動寫了一篇回憶作文,樂呵呵地交到自己手中。
「鄭正說他最後悔的事,就是自己沒能進入禮堂聽演講。」記者說,試圖詢問她當時的心情。
「他沒有告訴過我啊,他沒有聽到演講?」電話那頭,這個60歲的母親,突然哭了。
原來她從來都不知道,19年前,當禮堂里的歡呼聲把「屋頂都掀起來」的時候,他的兒子,卻被老師要求站在屋外的寒風中。這個12歲的男孩,一手抹著自己流下的鼻涕,一手緊緊地攥著那本《童話大王》。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