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膳食纖維的文獻

膳食纖維的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43:51

❶ 求一遍關於營養與膳食的論文,不少於800字。。。

健康與長壽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千百年來當我們詢問什麼是健康的時候,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說:「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但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等個方面都處於完滿的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已」。短短的兩句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健康理念。當我們了解了新的健康理念的時候,我們還應該知道我們的壽命和疾病是怎麼樣的關系呢?

那麼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多大歲數呢?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生長期的5-6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來計算,因此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50歲,公認的人的正常壽命是120歲。那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迄今都活不到120歲呢?這是由自己「不能控制主宰」的衰老進程速度和自己「可以控制主宰」的「自律、養生、保健」可以延緩衰老進程速度這兩點來決定的。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提出:每個人的壽命長短,大部分取決於自己如何控制。而取決於遺傳因素僅15%,社會因素僅10%。所以說,人如果懂得善自珍重和保養,就能享受健康和長壽。

那營養含義又是什麼呢? 「營」就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生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謀求養生,具體地說,營養就是生命體不斷地從外界攝取所需物質以維待生命活動的過程。對人來說,營養就是從外界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的物質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這些維持身體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所需的物質,叫做「營養素」。 雪雪我考營師的論文不要照搬目前所知,人體所需營養素有42種,可分成6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近年來,有些學者認為膳食纖維也是一類營養素。
營養素在人體內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 供給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和維持體溫
2. 構成和修補營養的論不要身體組織
3. 作為調節物質,如同機器中的潤滑油一樣,維持身體的各種正常生命活動。
當今世界營養與健康有關的人類疾病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中一個就是營養素攝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營養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營養素(包括微量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目前全世界約有20億人處於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態,約佔世界人口1/3雪雪我考養師的論文不要照搬。其次是與營養素攝入過剩和(或)不平衡有關的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國際權威專家認為,約1/3的癌症的發生與膳食有關。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與膳食營養的關系密切。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所有生物細胞的基本構成物質,它由20種基本氨基酸組成,其中有9種人體內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他們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是由無數細胞組成的,蛋白質是主要部分。它不但是人類機體的主要構成物質,而且還是構成人類體內各種重要生命活性的物質,所以體內的蛋白質的種類數以千計,其中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無數酶類,多種作用於人體代謝活動的激素類,抵禦疾病侵襲的各種免疫物質類,以及各種微量營養素的載體,還包括構成人體神經傳遞介質,調節人體正常滲透壓和多種體液的組成等。

缺乏蛋白質是可以致命的。如果丟失體內蛋白質20%以上,生命活動就會被迫停止,這種情況見於久病的惡液質病人。常見的蛋白質缺乏症狀為代謝率下降,生命變的脆弱易生病,遠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損害是肯定的。蛋白質的缺乏往往又與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見的有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下降、淡漠、易激惹、貧血以及乾瘦或水腫,並因為易感染而繼發疾病。

2、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學物,天然存在與食物中,人體幾乎不能合成,需要量很少,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參與機體組成雪考養的文要搬,也不提供能量。當人們缺少某種維生素時,代謝就不能正常發展,甚至生發疾病。維生素的種類較多,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和生理生化功能個有不同。但所有的維生素雪考養的文要搬都具有共同的特點:維生素不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原料,也不是人體的能源物質,它們大部分是人體各種輔酶輔基,通過酶的作用來調控人體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3、礦物質

約占人體體重的4%-5%。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主要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鈣、磷、鎂、鈉、鉀、氯和硫7種元素,約占人體總灰分的60%-80%。這些常量元素往往成對出現,對機體發揮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骨組織的形成,神精沖動的傳導、肌肉收縮的調節、酶的激活、體液的平衡和滲透壓的維持等。微量元素包括鐵、碘、銅、
猛、鋅、鑽、鉻、硒、紹、氟、硅、錫、釩等14種。它們在酶系統中起特異的活化中心作用、在激素和維生素中起的生理作用,以及輸送元素、影響核酸代謝甚至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評論 | 0 0
2013-07-24 15:36 熱心網友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❷ 膳食纖維 開題報告

首先多查這方面的資料,先看綜述,再看具體方法。
一般開題報告的第一部分都要求寫立題依據和研究背景等內容,具體到你的題目就是要寫膳食纖維的功能,還有就是提取的方法大致有哪幾類,要做一個綜述性的小結。這一部分一般都是參考別人的文獻
第二部分主要是寫你的課題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工藝流程、實驗方法(包括主要試劑和儀器等)、實驗進度安排等。
研究目的主要寫你的實驗期望達到怎樣的效果,可以分列幾個小標題;工藝流程主要是你的實驗的總體思路,可以用流程圖的形式表達;實驗方法不用寫的太具體,常規方法可以只用寫方法的名稱,不太常用的方法可以把操作步驟寫的具體一些;實驗進度主要寫明從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打算完成哪個階段的實驗。
另外,還要寫明你的實驗的創新點,即哪些地方是別人沒做過的,或者方法是別人沒用過的等等。因為別人做過的東西,你再做的話就沒什麼意義了
還有可能要求寫實驗經費的預算,你就大致估計一下,可能需要多少錢,報個數字就行了

❸ 關於膳食與營養健康的論文

健康與長壽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千百年來當我們詢問什麼是健康的時候,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說:「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但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等個方面都處於完滿的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已」。短短的兩句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健康理念。當我們了解了新的健康理念的時候,我們還應該知道我們的壽命和疾病是怎麼樣的關系呢?

那麼人的生理壽命應該是多大歲數呢?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生長期的5-6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來計算,因此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50歲,公認的人的正常壽命是120歲。那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迄今都活不到120歲呢?這是由自己「不能控制主宰」的衰老進程速度和自己「可以控制主宰」的「自律、養生、保健」可以延緩衰老進程速度這兩點來決定的。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提出:每個人的壽命長短,大部分取決於自己如何控制。而取決於遺傳因素僅15%,社會因素僅10%。所以說,人如果懂得善自珍重和保養,就能享受健康和長壽。

那營養含義又是什麼呢? 「營」就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生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謀求養生,具體地說,營養就是生命體不斷地從外界攝取所需物質以維待生命活動的過程。對人來說,營養就是從外界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的物質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這些維持身體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所需的物質,叫做「營養素」。 雪雪我考營師的論文不要照搬目前所知,人體所需營養素有42種,可分成6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近年來,有些學者認為膳食纖維也是一類營養素。
營養素在人體內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 供給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和維持體溫
2. 構成和修補營養的論不要身體組織
3. 作為調節物質,如同機器中的潤滑油一樣,維持身體的各種正常生命活動。
當今世界營養與健康有關的人類疾病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中一個就是營養素攝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營養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營養素(包括微量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目前全世界約有20億人處於微量營養素缺乏狀態,約佔世界人口1/3雪雪我考養師的論文不要照搬。其次是與營養素攝入過剩和(或)不平衡有關的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國際權威專家認為,約1/3的癌症的發生與膳食有關。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與膳食營養的關系密切。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所有生物細胞的基本構成物質,它由20種基本氨基酸組成,其中有9種人體內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他們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是由無數細胞組成的,蛋白質是主要部分。它不但是人類機體的主要構成物質,而且還是構成人類體內各種重要生命活性的物質,所以體內的蛋白質的種類數以千計,其中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無數酶類,多種作用於人體代謝活動的激素類,抵禦疾病侵襲的各種免疫物質類,以及各種微量營養素的載體,還包括構成人體神經傳遞介質,調節人體正常滲透壓和多種體液的組成等。

缺乏蛋白質是可以致命的。如果丟失體內蛋白質20%以上,生命活動就會被迫停止,這種情況見於久病的惡液質病人。常見的蛋白質缺乏症狀為代謝率下降,生命變的脆弱易生病,遠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損害是肯定的。蛋白質的缺乏往往又與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見的有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下降、淡漠、易激惹、貧血以及乾瘦或水腫,並因為易感染而繼發疾病。

2、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學物,天然存在與食物中,人體幾乎不能合成,需要量很少,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參與機體組成雪考養的文要搬,也不提供能量。當人們缺少某種維生素時,代謝就不能正常發展,甚至生發疾病。維生素的種類較多,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和生理生化功能個有不同。但所有的維生素雪考養的文要搬都具有共同的特點:維生素不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原料,也不是人體的能源物質,它們大部分是人體各種輔酶輔基,通過酶的作用來調控人體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3、礦物質

約占人體體重的4%-5%。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主要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鈣、磷、鎂、鈉、鉀、氯和硫7種元素,約占人體總灰分的60%-80%。這些常量元素往往成對出現,對機體發揮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骨組織的形成,神精沖動的傳導、肌肉收縮的調節、酶的激活、體液的平衡和滲透壓的維持等。微量元素包括鐵、碘、銅、
猛、鋅、鑽、鉻、硒、紹、氟、硅、錫、釩等14種。它們在酶系統中起特異的活化中心作用、在激素和維生素中起的生理作用,以及輸送元素、影響核酸代謝甚至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❹ 「食物纖維」的概念最早是由哪個國家的科學家在哪一年提出的

20世紀60年代,英國科學家就推測,膳食中纖維含量不足或缺乏是導致發達國家「現代文明症」(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此,食物纖維(Dietary Fiber,DF)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受到了各國研究者的高度重視,醫學界、營養學界、食品工業界都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元前430年,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經描述了全麥和精製麥在改善便秘作用上的差別。西方最早亦有記載高纖食品通便作用人體試驗的文獻。20世紀的20年代中期,Kellogg提出了麥麩在改善腸道疾病方面的作用。1953年,Hipsley首先提出了粗纖維(crude fiber)的概念——「食物纖維是指食物中一種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質」。1956年,英國的軍醫上蔚Cleave提出了一個假說,即西方的「現代文明病」與攝入過量糖和過低的膳食纖維有關;該假說引起了2位博士Trowell和Burkitt的注意,他們確信食物纖維在:對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憩室病、腸道癌症等疾病的發生起到積極的預防與保健作用。1972~1976年,Trowell&Burkitt等人在測定食品中各種營養成分時,提出並修改了食物纖維的定義——「食物纖維是指不能被人體內源消化道酶消化吸收的所有植物細胞及相關物質的總和」;從1977年美國參議院在「美國的膳食目標」中,開始建議「增加復雜碳水化合物的消費」起,在科學家的多項研究成果支持下,各國的政府部門和學術團體紛紛推出了引導和教育消費者增加食物纖維攝入量的膳食指南。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世界糧農組織和美國穀物化學家學會在統一全世界范圍內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給出了「膳食纖維」(DF)的定義。1979年第93屆AOAC年會上,Prosky和Harland提出希望能統一纖維的定義和分類方法;1981年第95屆AOAC年會上,逾百位學者提出了他們對食物纖維定義的理解和分類方法,其中廣為認同的定義還是由Trowell於1974年提出的。從1994年開始,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強制要求在食品的營養標簽上標示「膳食纖維DF」。

❺ 有關膳食纖維論文研究的多嗎

反正我見過的研究魔芋葡甘聚糖的不少,都是醫生寫的。主要集中在減肥、降血糖內、緩解便秘和排毒容幾個方面,作為功能性輔助食品研究。其中還有一篇專門提到運動員控制體重的研究。
魔芋是水溶性膳食纖維,中國古代就可始食用,尤其在四川和秦巴山區,算是家常菜。日本也很鍾愛這種食品。

❻ 關於的「吃出健康從一日三餐開始」的文獻

一日三餐,對於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和一定的消耗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前面我們以大量的篇幅介紹了早餐的營養攝入之必要,但這里仍有必要提示:有規律的午餐對於人體健康同樣非常重要。
俗話說 「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前面提到,把人體一日內需要的熱能和營養素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早餐一般佔全天熱能的30%,午 餐佔全天熱能的40%,晚餐佔全天熱能的30%。可見,
午餐是補充能量最關鍵的一餐。除了要補充上午工作的消耗,還要滿足下午工作的需要。
據市營養科醫生介紹,一般午餐不宜以單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為主,如吃了富含糖和澱粉多的米飯、面條、麵包和甜點心 等食物,會使人感覺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難以集中。尤其忌用方便食品代替午餐,例如方便麵,西式快餐等,這些食品營養不均衡。上班族的午餐結構也應含有蛋白質和膽鹼含量高的肉類、魚類、禽蛋和大豆製品等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人的血液中酪氨酸增加,進入人腦之後,可轉化為使人頭腦保持敏銳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而膽鹼則是腦神經傳遞乙醯膽鹼的化學介質,乙醯膽鹼對腦的理解和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不敏銳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而膽鹼則是腦神經傳遞乙醯膽鹼的化學介質,乙醯膽鹼對腦的理解和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不久前進行的調查問卷中,我們看到,很少有人會關心午餐熱量的攝入和營養搭配。一位陳姓青年這樣說, 「吃飯就是吃飯,吃飽了就可以了,還考慮什麼營養搭配。」在問卷調查中,只有極少數讀者表示平時比較注意午餐的營養搭配。一位虞姓女士這樣說: 「我只關心晚餐的營養和數量,怕晚上吃得太多消化不了變成脂肪。因此,即使是應酬吃飯,也吃得很少。」

調查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午餐在單位食堂吃,另有三分之一的人或在家裡吃或在快餐店吃。這其中,一些剛剛工作的年輕人在各個小吃店和快餐店 「打游擊」。在單位食堂吃飯的人,幾乎都是三菜一湯外加一碗米飯,雖然食堂菜餚葷素搭配,但絕大多數人還是以自己的口味愛好挑選菜蔬。在中式快餐店記者進行隨機調查,98.8%的人說點菜以自己口味為重,沒想過要營養搭配。

還有個別人生活沒有規律,忙起來乾脆不吃午餐,或用方便食品充飢。對後者,徐醫生特別提醒:忙起來不吃午餐,餓到晚上又暴飲暴食,這樣的飲食方式對健康非常有害。

人吃進去的食物,必須經過胃的加工消化,變成與胃酸混合的食糜,再經過小腸的膽汁、胰液、腸液的化學作用,把不能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可以吸收的氨基酸;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然後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各組織細胞,被身體利用。但上述每個階段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一個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胃液約為1500毫升-2500毫升、胰液700毫升-3000毫升。超過這個限度,就會破壞胃、腸、胰、膽等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暴食使胃脹得很大,就可能抬高膈肌影響心臟活動;同時胃的蠕動也會顯得十分困難,整個正常的消化功能將會受影響。如果經常地飢一頓暴食一餐,少數人會造成急性腸胃炎、急性胃擴張、急性頓暴食一餐,少數人會造成急性腸胃炎、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胃潰瘍,也有人因此誘發心臟病。

午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頓飯,最好能攝入富含多種營養素的食物,像谷類主食、蛋、魚肉類、動物肝臟、豆製品、新鮮水果、蔬菜等。由於午餐熱量應占人體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因此,午餐主食根據三餐量配比,應在100~200克左右。根據不同年齡、勞動強度選擇適宜的量。主食品種可在米飯、面製品 (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

一般午餐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製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

另外,用餐時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注意葷素搭配。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能改善人體對營養的均衡攝取,與服用其他營養補品相比既經濟、又方便,且可以使人體對營養的攝取更均衡。很多蔬菜具有排毒解毒的功效,是幫助人體排毒解毒的佳品。快餐的膳食纖維量實在太少,熱量高,最好不要吃。

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清淡一些,如蔬菜、少許豆製品、部分海產植物作為午餐的搭配。徐醫生提示,一般單位食堂都讓自己挑選菜餚,那麼,在選擇時記住這個原則:一主菜(如清蒸魚)、一半葷半素 (如青椒炒牛肉)、一道素菜,這樣就可以滿足我們營養需要。選擇麵食的人,同樣別忘了搭配素菜,或是加個海帶、豆乾,海帶也有可溶性纖維。如果和同事在餐館用餐,還是用一主菜、一半葷半素、一素菜為原則,依人數比例推估,才能達到平衡膳用一主菜、一半葷半素、一素菜為原則,依人數比例推估,才能達到平衡膳食。

徐醫生提醒道,快餐廳的菜口味偏重而且油膩,對於三高症和肥胖人群極為不利。高油脂低纖維的食物容易加劇脂肪堆積,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嚴重的會引發心梗、腦梗。因此盡量少吃油膩多鹽的菜餚,多吃清淡少鹽的菜餚。

總之,午餐除了有主食,還要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蛋、豆製品、魚禽肉類等;也要有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少吃油炸、太咸、太精細的食物,多吃含鈣、鐵、磷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蝦皮、海帶、瘦肉、豆製品等,防止骨質疏鬆症和貧血。

提示午餐宜搭配著吃的六種食物
西蘭花: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科學研究證明,西蘭花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之一。
魚肉:可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並且消化吸收率高,是補充優質蛋白質的最佳選擇。同時,魚肉的膽固醇含量很低,魚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有研究表明,多吃海魚還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洋蔥:可保護血管,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作用。
豆腐:除了瘦肉和魚蝦類食物外,豆腐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同時,豆類食品含有一種被稱為「異黃酮」的化學物質,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請大家記住,「氧化」意味著「衰老」。
圓白菜: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同時富含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讓消化系統保持年輕活力。
新鮮水果:新鮮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胡蘿卜素是抗衰老的最佳營養素,它能保持人體組織器官的健康,而維生素C和維生素E則可延緩細胞因氧化所產生的老化。

❼ 幫忙找篇:水溶性膳食纖維聚葡萄糖的市場現狀及發展應用的 論文

水溶性膳食纖維聚葡萄糖的市場現狀及發展應用
摘要: 聚葡萄糖(英文名稱Polydextrose,俗名水溶性膳食纖維),為白色或乳黃色顆粒固體,易溶於水,是在檸檬酸,山梨醇的存在下,將葡萄糖高溫低壓反應聚合而成多聚體,其化學式為葡萄糖無規則鍵合的縮聚物,但以1,6-糖苷鍵結合為主。
聚葡萄糖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八十年代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FDA)聯合國糧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均批准聚葡萄糖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並列入美國使用化學品法典(PCC)。,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45國家已批准使用聚葡萄糖。另外,日本的厚生省已確認聚葡萄糖是一種食品,我國將其列入國家食品添加劑。作為水溶性的膳食纖維,由於聚葡萄糖本身具有的特性和對人體的特殊生理效應,廣泛的被人們用於食品的開發生產當中。應用:1、營養性。超高麥芽糖粉中是富含麥芽糖及麥芽糖的多聚體,是酵母進行厭氧發酵的優良基質,在麵包生產中活化酵母時,加入超高麥芽糖粉,有助於酵母的生長繁殖,提高發酵能力,使充氣量增加。但也不宜過多,超過一定限度會影響酵母的發酵力,因為加量越多滲透壓越大,能使酵母失水,萎縮,質壁分離而失去發酵作用,使面團發酵時間延長甚至面團發不起來。主食麵包一般為麵粉量的5%-8%,甜麵包可以達到15-20%。低聚果糖.低聚果糖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健康新糖源,以其優越的生理功能成為近十年來國際食品市場上廣泛流行的功能性食品基料,應用范圍多達500餘種食品。低聚果糖最初由日本研製成功並工業化生產,韓國、台灣也有廠家生產。僅日本年需求量即達到4~5萬噸。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需求量約為20~30萬噸。國內研究、開發、生產才剛剛起步。膳食纖維的發展:在60年代,膳食纖維是完全被忽視的食物成分,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應該去掉的雜質,而不認為它有利用價值。對一些富裕國家常見病的研究,使許多科學家開始對膳食纖維重視起來。在些富裕國家的常見病是冠心病、大腸憩室症、膽結石、痔瘡、腸癌、糖尿病和肥胖症。前三種病在北美發達國家的發病率比非洲鄉村多100倍,而後四種病多10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病在日本還非常少見,就是今天也比美國發病率低,但在美國的日本移民後代卻和美國人發病率一樣多。而中國過去很少有這些疾病,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現代發達國家的疾病在中國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估計中國糖尿病病人有2000萬以上,也有人認為在6000萬以上。這還沒有包括糖耐量低減病人在內。在70年代科學家已發現,不同的飲食習慣是發病的原因,而正是膳食纖維對人體這些疾病起了重要作用,從這時起,膳食纖維不再認為是廢物,而是一種有用的營養性食物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維生素、水等六種營養素之後的又一營養素。這類營養素過去人們常常把它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一種,但今天人們已開始把它單獨作為一種營養素來認識。什麼是膳食纖維?它有哪些功能?膳食纖維定義是食物中不被人體胃腸消化酶所分解的、不可消化成分的總和。過去對膳食纖維僅認為是植物細胞壁成分(纖維素),但今天已不僅局限在這個概念,已擴展到包括許多改良的植物纖維素、膠漿、果膠、藻類多糖等。分類:按溶解度分類可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纖維:樹膠、果膠、藻膠、豆膠等。不溶性纖維:纖維素、木質素等。膳食纖維在天然食品成分中具有獨特功能,這種獨特功能是許多組成膳食纖維的多糖聚合體造成的。水果、蔬菜和豆類中的多糖聚合體以及可用不同方法從這些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如Polydextrose、litesse)、化學合成的聚合體也列入了有功能的多聚糖之列。目前市場上已有一種新型的可溶性食物纖維。功能:概括起來是膨脹作用、持水能力、膠體形成、離子交換、改善胃腸微生物菌落和產熱低的生理功能。這些功能引起如下生理作用:①增加排泄物的體積,縮短食物在腸內的通過時間。如果食物在腸內通過時間太長,則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及分解的酵素長時間與腸粘膜接觸,結果造成有害物質的吸收和粘膜細胞受到傷害。一些便秘者由於糞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各種毒素的吸收是腸道腫瘤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縮短食物及其殘渣在腸內通過時間有預防腸癌的作用。也有人認為,B—葡萄糖昔酸酶被認為是與結腸癌有密切關系,通過攝入膳食纖維可以減少這種酶活性,這表明膳食纖維可以減少人們患結腸癌的危險。纖維素的這一功能早已被人們認識,但過去由於不溶性纖維素口感極差,而不能被人們接受,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問世,將對腸癌的預防起到良好作用。②可降低血膽固醇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可溶性膳食纖維在小腸形成粘性溶液或帶有功能基團粘膜層,粘膜層厚度和完整性是營養物質在小腸吸收速度的一層限制性屏障。專家認為,膳食纖維的多少與血清膽固醇濃度有一定關系。因為膳食纖維可以和膽酸結合,生成膽紅素隨糞便排出。攝入膳食纖維少者,膽汁酸在糞便中排出少,血漿膽固醇升高,增加了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危險。②減少膽石症的發生。屍檢發現,發達國家與發展國家膽石病發病率有很大差別。膽石形成原因是膽固醇合成過多和膽汁酸合成過少,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含量,可使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減少膽石病發生。④減少憩室病的發生。過去認為憩室病要用低渣低纖維膳食,現在正相反。用高纖維膳食,62人中有36%症狀減輕,52%症狀消失。因為,結腸內容物少後,腸腔狹窄,易形成閉合段,從而增加腸內的壓力。同時,硬和粘,需要大的壓力來排便,易得憩室病。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能吸水,降低了糞便硬度和粘度,減少了憩室病發生。⑤治療糖尿病。用不溶性纖維治療糖尿病已有許多報道,科學研究證明,可溶性膳食纖維在降低餐後血糖、胰島素、膽固醇濃度方面比不溶性纖維要好。由於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胃腸通過時間,且吸水後體積增加並有一定粘度,延緩了葡萄糖的吸收,有助於改善糖耐量。過去糖尿病病人保健食品是不溶性纖維多,而現在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應用,必將進一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食品風味和治療效果。副作用:有人服用較多的膳食纖維有腹脹,一般認為一日膳食纖維總攝入量可達40克—50克,但過多的膳食纖維將影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建議每日總攝入量在20克—30克為宜。每日從膳食中大約攝入8克—10克膳食纖維(在攝人一斤菜、半斤水果情況下)。這樣需補充的膳食纖維約為10克—20克為宜。在這個攝入量下,不會影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另外,有些疾病病人不宜多食膳食纖維:各種急性慢性腸炎、傷寒、痢疾、結腸憩室炎、腸道腫瘤、消化道小量出血、腸道手術前後、腸道食道管腔狹窄、某些食道靜脈曲張。功能性飲料市場和膳食纖維的應用:最近幾年,功能性或營養性的飲料市場在日本已經穩步增長。由於葯用飲品的普及和流行,現在日本消費者認為,飲料並不僅僅用來解渴,而且將它看作如維生素一樣的好的營養源,營養飲品在日本就好似「維生素片」對美國消費者那樣重要和受到歡迎。1988年,日本大眾制葯公司向市場推出一種飲料,叫做「Fiber—Mini」,它是聚葡萄糖,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作為食用纖維成分的一種纖維飲料。由於它成功的銷售策略,尤其指出它是一種對健康有好處的飲品,所以一上市就受到普遍歡迎。在「Fiber—Mini」未推出以前,營養飲品被認為是一些對男人有滋補作用的飲品,而「Fiber—Mini」這種含膳食纖維的飲品,卻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日本年輕婦女,形成了一個「女人飲品」風味的市場。在日本,有11種最暢銷的功能性飲品,其中6種含有膳食纖維。事實上,在總的功能性飲品銷售中,超過70%的飲品含有膳食纖維。調查發現一個公司幾乎有一半婦女有便秘傾向或經常性便秘。患有便秘,不僅有不舒服的感覺,並且會引起皮膚問題,這是年輕婦女最關心的問題。因此,美容與通便可能還有一定關系。纖維食品有「生命綠洲」之稱,近年國際食品結構正朝著纖維食品的方向調整。日本、美國的消費需求每年以10%速度增長。在歐美市場,將可溶性膳食纖維加入食品中已經流行了許多年,在日本、台灣、韓國加入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品銷量不斷增加。在中國,已有一些飲品中添加了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將來,膳食纖維飲品或保健食品將在中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膳食纖維良好的食物來源有哪些?谷類(特別是一些粗糧)、豆類及一些蔬菜、薯類、水果等。目前也有一些含膳食纖維高的保健食品上市。特別是一些可溶性膳食纖維,由於食用非常方便,體積小,無異味,是較好的保健食品。功效卓著物超所值:1..雙向調節體內菌群:促進雙歧桿菌的迅速增殖,抑制外源性致病菌和腸內腐敗細菌的繁殖,減少腸內毒素的污染。2..潤腸通便:良好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清除腸道垃圾,防止便秘、腹瀉,改善腸胃功能。減少有毒代謝產物,保護肝臟。3..調節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改善脂質代謝,改善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4..促進人體內維生素B族合成: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水平,增強免疫力和抗病力。5..促進鈣、鎂、鐵等礦物質吸收:促進食物中鈣、鐵、鋅等礦物質及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改善營養不良,促進發育及預防骨質疏鬆症。6..防止肥胖:低熱量,每克低聚果糖中僅含6.3KJ的熱量,為需要減肥人士、肥胖人士、低血糖提供了新的糖源。7..美容作用:預防及改善由於體內毒素而引起的皮膚性疾病,可防止面瘡、黑斑、雀斑、青春痘、老人斑,使皮膚亮麗、老化減緩。8.防齲齒:不被突變鏈球菌等口腔微生物利用,具有防齲齒功效應用廣泛據有關資料介紹由於低聚果糖具有多種優越的生理功能和理化特性,目前在國內外的食品、保健品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應用領域多達500多種食品、保健品、葯品,被譽為「營養、保健、療效」三位一體的二十一世紀健康新糖源.1、作為益生素即雙歧桿菌促生素。不僅可以使產品附加上低聚果糖的功能,而且可以克服原產品的某些缺陷,使產品完美。如在非發酵乳製品(原乳、奶粉等)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解決中老年人和兒童在補充營養時易上火和便秘等問題;在發酵乳製品中增加低聚果糖,可以為產品中的活菌提供營養源,增強活菌作用,延長保質期;在穀物產品等添加低聚果糖,可以得高產品品質並延長產品貨架期。2、作為膳食纖維素,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對因血脂高而引起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如在降血壓和調節血脂的食品、保健品中添加低聚果糖,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功效,而且還可以改善產品的口感,提高產品的檔次。3、作為活化因子即鈣、鎂、鐵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活化因子,可以達到促進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吸收的效果,如在補鈣、鐵、鋅等食品、保健品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提向產品的功效。4、作為營養素,可以促進體內自然合成B類復合維生素,具有支持腦、神經系統、消化及能量生成的作用。如在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滋補食品中添加低聚果糖,不僅可以增強產品的功效,而且可以降低產品的火氣。5、作為獨特的低糖、低熱值、難消化的甜味劑,添加於食品中,不僅可以改善產品的口味,降低食品的熱值,而且可以延長產品的貨架期。如在減肥食品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極大降低產品熱值;在低糖食品中低聚果糖,較難引起血糖升高;在酒類產品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防止酒中內溶物沉澱,改善澄明度,提高酒的風味,使酒的口感更醇厚、更清爽;在果味飲料和茶飲料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使產品口味更細膩柔和、更清爽。6、作為美容因子添加於美容食品、護膚品中,可以增強產品美容、護膚作用。7、其它應用,如在焙燒食品中增加低聚果糖,可以增進產品的色澤,改進脆性,有利於膨化。市場看好.當前,利用低聚果糖開發的各類食品在市場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和青睞。據相關資料介紹目前在市場上應用低聚果糖的企業和產品主要有:廣州合生元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昂立康潤通),山西春城乳業有限公司(春城女士酸奶),荷蘭紐迪希亞公司(國外)(為中國寶寶全階段設計的嬰幼兒奶粉),山西杏花村酒廠(利用低聚果糖生產的竹葉青),珠海麗拓發展公司(開發的通麗爽低聚果糖),河北三鹿集團(雙歧因子牛奶),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無糖型酸奶),上海光明乳業(中老年奶粉),黑龍江龍丹乳業科技股份公司(龍丹祝長嬰幼兒奶粉),美國智恩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國外)(智恩康嬰兒奶粉)低聚果糖具有超強增殖人體雙歧桿菌的作用,是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對於調節機體平衡,恢復胃腸道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各種疾病.維護人體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二十一世紀人類健康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隨著低聚果糖這類新型功能性食品的出現,將會有力地帶動醫葯、食品、保健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前景誘人,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日本近年來將功能食品稱之為21世紀食品,其研究開發十分活躍。以日本為例,低聚果糖的產量已達到30000噸,市場規模超過60多億元。我國的營養保健食品的發展業已形成或一定規模.並呈較快的發展趨勢.預計今年的銷售總額將超過500億元,市場前景非常樂觀。我國是胃腸道疾病菌多發國家,據統計,全國有3.2億人受到胃腸功能不好的困擾。自上世紀末開始,功能食品市場發展迅猛。至今全球功能食品的銷售額已超過100億美元。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全球功能食品的市場份額每年將以10%的速度增長,遠超過其他食品和飲料年均2%的增長速度。--------上期,北京聯合大學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金宗濂教授對影響國際功能食品產業發展的幾大因素進行了深入剖析;本期,金宗濂教授將繼續深層次闡述未來全球功能食品市場的發展趨勢。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保健食品,意味著這一市場容量還很大。那麼,從全球視角來看,未來功能食品的目標功能重點有哪幾方面?未來幾年,消費者關注的「目標功能」大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以公眾健康為目標的功能領域。在美國大約有50%的消費者為了健康目的而購買功能食品,有60%的人在服用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素補充劑。公眾最為關心的健康領域有控制體重、增強免疫、抗氧化及營養素補充劑。以提高機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為目標的功能領域。例如,提供能量的功能食品,其中以運動營養食品和飲料最為熱門。還有提高「腦能量」的也有產品出現。以降低慢性病風險為目標的功能食品。利用功能性食品輔助葯物以減輕症狀,降低患病風險是未來功能性食品開發的一個主渠道。現有49%的歐洲健康食品生產廠商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列為產品研發的首選功能;其次,是癌症、肥胖、骨質疏鬆、腎臟健康及免疫等。美國大約有5500萬消費者自行在市場購買一些健康食品來保持自身的健康。大約有50%的美國消費者相信可以使用一些食品以代替葯品來降低患病的風險。除了使用功能食品降低心血管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風險外,消費者也采購有利於降低、減輕骨質疏鬆,增進胃腸健康,預防齲齒,改善關節疼痛及抗過敏等方面的功能食品和其他健康食品。歐洲現有1.25億人患有高膽固醇血症,在消費者最需要的功能食品調查中,降膽固醇的產品在法國排第2位,美國為第5位。此外,肥胖病在全球迅速增加,全球減肥產品及各項服務的收入達77億美元。幾乎1/3西歐人超重,1/10人肥胖。我國肥胖人群特別是兒童的肥胖率增長也很快,至2000年,約8%的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肥胖。所以降低疾病風險的功能食品有著廣闊的市場。記者:持續性消費是功能食品的一個吸引力,在未來市場開拓方面,還有哪些人群的消費空間值得投資?--------金宗濂:縱觀國內外相關報道,有下列幾個領域的功能食品市場值得關注。首先是兒童市場,這是一個特殊的消費人群。在美國有0.72億兒童,其中27萬19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血脂偏高;200萬16歲以下兒童高血壓,第11~12年級有1/4的兒童超重;有60%的兒童白天上課感到疲乏;15%兒童上課因能量不足而打瞌睡。但也有5%~10%的兒童患有活躍的多動症狀。由此,精明的美國食品廠商推出了一系列適合兒童食用的功能性食品,譬如根據約80%兒童沒有得到推薦數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推出了一系列兒童強化食品如方便早餐及含有6種活菌的有機乳酪。另外,能量強化食品也頗受歡迎。據調查,美國有37%的高中生喜愛能量飲料;36%的學生飲用咖啡飲料;24%的學生飲用茶飲料。除了強調早餐重要性外,有關維生素A,維生素C及β-胡蘿卜素等產品受到青少年及兒童喜愛,具有提高智力的DHA、EPA產品也受到一定的歡迎。除了兒童市場外,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的成人市場也不可忽視。隨著人們期望壽命延長,工作節奏加快及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人日益重視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譬如提供能量的產品,減肥產品,提高視力及增強免疫的功能食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關注。統計資料表明,在美國,75%的成年人關注能量和疲勞,3500萬成年人有能量缺乏症狀;每3個購買者中有1個表示,他們的家庭中有1人正在努力改善和消除能量缺乏和疲勞情況;有5100萬人經常參與運動。2001年,美國運動營養食品銷售額達25億美元,提供能量飲料的銷售額為5億美元。近年,在美國有29%男性和36%女性關心精神應激,腦能量產品也在市場出現。其次是減肥產品,美國有將近1.05億20歲以上成年人超重,4250萬人肥胖,有將近50%的購物者承認他們的家庭有一人在試圖控制體重,全美有6200萬人在控制體重,有580萬的消費人群在試圖減肥。因而減肥功能食品包括低熱量食品在美國極為暢銷。另外,增強免疫功能的食品符合3/4美國人的需要。美國每年有1.08億流感病例,因而提高免疫的功能產品和草葯為人們首選,特別是利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產品受到普遍關注。提高視力是功能食品領域中一個新的健康功能。美國有90%的成人希望保持健康視力,有28%的家庭中有一個成員在積極改善和治療視力。美國超過6000萬人近視,1400萬人黃斑功能減退。由於近年來科學發現葉黃素,花青素和類胡蘿卜素在改善視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以葉黃素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已陸續在歐美上市。記者:國外消費者現有觀念:「不會為了健康而放棄口味」。功能食品在市場開發中,是否也將嘗試將功能食品延伸至一些新領域?--------功能性的休閑食品是未來功能食品發展的一個方向。長期以來,功能食品的生產廠商認為功能食品與休閑食品之間沒有什麼聯系。幾年來,美國的功能食品生產廠商逐漸認識到,美國人並不想為了健康而放棄他們喜愛的休閑食品。一些廠商開始將功能性食品引入到休閑食品的領域。目前,不僅開發出功能性糖果(在糖果中強化VA,VC,VE和鈣),加鈣口香糖也出現在美國糖果市場。全世界功能性糖果的銷售額40億美元占糖果市場的1/6。目前,一些生產廠商還在研製具有增強免疫和清咽潤喉的功能性糖果。其次,功能性茶飲料也已成為歐美主流茶產品之一,不少廠商在開發功能性茶市場取得成功。

❽ 求一篇以平衡膳食為主題不少於800字的小論文 要自己寫的不要網上復制下來的 答完獎勵再追加20

人生無涯。顯然,健康就是人的一切。有人說健康是1,財富、事業、愛情等都是這個1後面的0,沒有了1,再多的0都成就不了人生。因此,科學飲食,健康生活成了我們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我們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年齡階段。從小處來說,科學飲食關繫到我們大家的健康成長與家庭的幸福,我們不能成為職場的「草莓族」——那些只有光鮮的外表,質地卻綿軟無力,體質與心理都沒有抗壓力;從大處來講,我們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科學飲食關繫到今後國民素質總體水平的提高,乃致於體現到綜合國力。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五穀為養」的蒸煮文化;有「醫食同源」的食療保健文化;還有麵食文化、米食文化、豆腐文化、粥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大家都要注重科學飲食,食以善人,食以養人,而不是食以傷人。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春秋冬夏,用餐前後很多同學拿著碳酸飲料在喝。每到就餐時,都可看到許多人在泡方便麵,香氣四溢。 還有一些同學買外面的小販用發泡塑料裝著的外賣。在校門外的大路邊,在滿是塵土的路旁,津津有味地吃著路邊燒烤。到小店用0.5元或1元錢買來一、兩包香氣撲鼻的零食在吃。在早上寢室關門的最後五秒鍾,沖出寢室,不吃早餐,在兩節課後,紛擁到超市以零食充飢。這就是「食以傷人」的行為。
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於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但是,許多人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沒有完全做到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的健康負責,而是沉溺於不良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之中,使自身健康遭受損害。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並向全世界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專家得出了這樣一個公式:健康=(情緒穩定+運動適量+飲食合理)/(懶惰+嗜煙+嗜酒),做好了這幾個要求,健康自然就不會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
讓「科學飲食,健康生活」深入人心,從思想轉變為行為,只有形成共識與輿論,才能使「科學飲食,健康生活」這樣一種溫情而上進的氛圍彌漫在校園中。控制金錢,可以得到財富;控制餐飲,可以得到健康;控制情緒,可以得到幸福,學會控制,可以得到更多!

作為一個單位的餐飲工作者,常常遇上諸如吃什麼才更健康之類的問題,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怎麼吃?這裡面有一個食物配比關系。即在人體的生理需要和膳食營養供給之間建立平衡的關系,就形成平衡膳食。
一、 平衡膳食,科學用餐是基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等所謂「四高」患者近年來呈大幅度攀升趨勢,且日趨年輕化。我國的「四高」還普遍呈現出來的一個症狀,就是體重增加造成肥胖症。目前,對於都市上班族來說,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已經是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1、早餐:給你一天好開始
早餐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數人都清楚,但現代都市人生活工作節奏加快,早餐很容易被一些上班族忽視。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早飯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大多集中在上午,需要消耗大量腦力和體力,所以在生活方式上應把早餐放到較為重要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上班族要依靠早餐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素來完成從早晨到中午之間三四個小時的工作。如果只是短時間內不吃早餐,還看不出來對身體所所造成的影響,如果長時間空腹開始上午的工作和學習,那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了。
那麼早餐應該怎麼吃呢?雖然人們的年齡和各自的體質狀況是不同的,但是對早餐的要求大體是相同的,那就是對早餐都要搭配合理,以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早餐也應包括主食,包括副食。主食最好以蒸、煮的食物為主。副食有肉、菜、蛋以及牛奶或果汁。盡量少吃油炸的食物。論文參考,健康。。
2、午餐:營養搭配要合理
目前,對於大城市中的上班族和中小學生來說,由於家庭住地與工作單位比較遠,午餐很少能回家吃,本來應該佔全天熱能40%的午餐被很多人湊合著解決了。建議人們午餐一定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肉、瘦豬肉、牛肉、羊肉以及水產品和豆製品。因為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頭腦保持敏銳,對增強理解和記憶能有重要作用。
如果午餐吃了富含單糖、雙糖及澱粉多的米飯、面條、麵包、和甜點心等食物,會使人感覺疲倦,上班工作精力難以集中。此外,午餐最好不吃方便食品,例如方便麵、西式快餐等,這些食品太簡單,營養含量低,而且不均衡,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午餐吃得過於簡單,下午3~4點鍾最好再吃1~2個水果,以便增加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他營養素。
3、晚餐:吃多吃少因人而宜
晚餐飲食應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因這些食物不但能影響夜間的睡眠,而且易引起發胖。要以富含維生素C和粗纖維的食物為主,這類食物既能幫助消化,防止便秘,又能供給人體需要的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防止動脈硬化,改善血液循環,有益於人體健康;應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條、麵包、米飯和甜食等,能使血液中不能被肌肉細胞所吸收的色氨酸進入大腦,並轉變為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因色氨酸安眠的作用外,還可減輕身體痛覺和敏感度。
專家指出,上班族在充分注意早餐、午餐的基礎上,對於晚餐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晚餐尤其應以低熱量並且七分飽為主,並增加蔬菜的量。
不過也有其他專家指出,「晚餐要吃少」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不同人的情況而定。在通常情況下,「晚餐吃得少」是以早睡為前提的,因為晚餐吃得過飽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還會干擾大腦皮層的抑制,妨礙入睡。但是,對於學生、教師、醫生等腦力工作者而言,由於晚上大多有開夜車的習慣,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少吃晚餐,相反,還要適當加點夜宵。否則經常熬夜挨餓,不僅影響睡眠質量,還會產生胃腸疾病和低血糖症狀,對健康不利。因此,晚上需要較長時間工作、學習的人,一定要將晚餐吃飽、吃好。
二、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是關鍵
配製合理的飲食就是要選擇多樣化的食物,使所含營養素齊全,比例適當,以滿足人體需要。
1、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風味,有助於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製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餚,不僅富於營養,又能增強食慾,有利於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糧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4、干稀飲食搭配:主食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干稀搭配,這樣,一能增加飽感;二能有助於消化吸收。
三、平衡膳食,飲食禁忌要注意
飲食禁忌是中醫里一個重要的概念,因為任何食物都有寒熱溫涼的屬性,它們之間會發生相生相剋的作用。論文參考,健康。。搭配好了,可以功效倍增;搭配錯了,則會降低食物營養的吸收,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反應。
1、豆漿沖雞蛋:雞蛋中的粘液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從而使食物失去應有的營養價值。
2、茶葉煮雞蛋:茶葉中除生物鹼外,還含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部也會相應地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也不利於消化吸收。茶葉蛋是我國的傳統食物之一,可以做餐點,閑暇時又可當零食,實用和情趣都兼而有之。然而,這卻是不恰當的食用方法,有悖於健康,也談不上營養,茶葉蛋不是健康食品。
3、土豆燒牛肉:由於這兩種食物所需的胃酸濃度不同,勢必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造成胃部消化吸收的時間延長,加重胃腸負擔。
4、高蛋白加濃茶:有些人喜歡在進食許多肉類、海產品、貝類等高蛋白食物後,頻頻飲用濃茶,誤以為飲用濃茶就可以去除高脂肪、清心醒腦助消化。其實,恰恰恰相反,茶葉中的鞣酸與蛋白質相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論文參考,健康。。使人的消化系統、排泄通道不適,大、小腸道蠕動減慢,糞便在腸道的滯留時間延長,這是產生便秘的因素之一,也會增加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危險。
5、牛奶與橘子同食:牛奶與橘子等酸性水果同食,或者是剛剛喝完牛奶就吃橘子,就會將牛奶中的蛋白質無形之中與橘子中的果酸——維生素C相結合而凝固成塊,這樣會影響消化吸收,而且也會引發腹脹、腹痛。
6、飲酒時食用胡蘿卜:β胡蘿卜素與酒精在一段時間內同時進入人體,極其容易在肝臟中產生有害人體健康的致病毒素,是誘發各種類型肝臟疾病的危險因素。
7、長期食用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中混雜著強致癌物質-黃麴黴素。棉籽油中含有極易使人慢性中毒的物質——棉酚;而菜油中所含的芥酸物質,對高血壓、心臟病人的健康也很不利。所以,應改變長期食用植物油的習慣。在烹制食物時,不妨增加動物油脂的使用量。通常情況下,用1份植物油配以0.7份動物油脂為最佳。
綜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尊重科學、合理搭配、平衡飲食,就能減少疾病發生,吃出健康體魄。

❾ 香菇食養食療的參考文獻

瘦身?1、同種類食物,瘦身者應選擇熱量低的食用

猶如是肉類,水產品如魚,海參,蟹肉,海蜇等水生動物熱量低於其它肉類同是禽類,飛禽比家禽熱量低,柴雞比肉雞熱量低同是畜肉,瘦肉比肥肉(如五花)熱量低同是奶製品,脫脂奶比全脂奶熱量低同樣是蔬菜,綠葉菜比塊根類菜熱量低

2、講究烹調方法,減低膳食熱量

統一種原料,烹調方法不同,做出的食品熱量凹凸也不同研究證明採用清蒸,滑溜,糟溜,爆炒,氽,煮,鹵,拌,熗等烹調方法,使用的烹調油少,所以熱量較低油燜,煎炸,干燒,干烤等烹調方法使用烹調油多,熱量也較高 另外,一些口味濃重的菜如:糖醋味型,魚香味型,家常味型或加明油的菜熱量也高

肥胖者宜選用使菜餚熱量低的烹調方法,並採用植物油烹調菜餚猶如樣是裡脊肉,冬筍,冬菇,柿椒,紅椒為原料製成清炒五彩裡脊粒,並用生菜葉包著食用,比烹製成軟炸裡脊肉熱能低多了同樣是韭菜和雞蛋,烹製成水炒雞蛋就比韭菜攤雞蛋熱量低得多煮元宵,煮水餃比炸元宵,鍋貼所含熱量低白蘿卜絲燒花鯽魚比紅燒花鯽魚的熱量低

3、主食品粗細搭配

粗雜糧中含有更豐富的B 族維他命,膳食纖維和礦物質,有利於生理功能的調節和新陳代謝一些雜糧如燕麥,粟米,蕎麥都具備降脂降壓,清熱通便,防治代謝性疾病等食養食療作用 膳食安排中時常食用粗雜糧,如蕎麥面條,粟大米和面發糕,燕麥卷菜,高梁米粥,對瘦身有宜

四、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是礦物質和維他命的寶庫其中維他命D和胡蘿卜素含量突出,對維持康健很重要,可以增能人體抗化能力,提高抗病能力果蔬含水量高,體積大,且熱量低果蔬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有明顯的去脂降糖,助消化,通便功能,能有用瘦身和防治代謝性疾玻

想瘦身者每日應吃500克以上的蔬菜,其中250克應選時令綠色葉菜, 另外注重食用菌藻類和瓜類食物的應用肥胖者一般 「食量」大,瘦身過程當中要把 「食量」逐漸減少至正常量,開始瘦身特殊情況老感覺胃腸空空,吃蔬菜如黃瓜,番茄,醬瓜,蘿卜等,可以緩解瘦身孕育發生的「飢餓感」

五、食用有利於瘦身的食物

研究證明,自然界中有多種食物是具備瘦身降脂功能的肥胖者在膳食安排時,應該注重這類食物的應用如黃瓜、白蘿卜、冬瓜、韭菜、洋蔥頭、菠菜、綠豆芽菜、香菇、茼蒿、黑木耳、海帶、山查、酸牛奶、豆腐、海蜇、兔肉、燕麥、粟米、紅薯、醋、魔芋、茶等

六、慎用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少吃或不吃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是肥胖者配膳的原則

同樣平常生活中忌食純糖、糖果、巧克力、甜飲料、甜點、冰淇淋,少吃松籽、花生、蜂蜜、肥肉、奶油、內臟、魚籽、動物腦、動物脂對飲食瘦身是必要的

❿ 求一篇論文 論膳食平衡與健康

平衡膳食是指同時在四個方面使膳食營養供給與機體生理需要之間建立起平衡關系,即:氨基酸平衡,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酸鹼平衡及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之間平衡,要不缺、不偏、不過、不亂,只有這樣才有利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關系失調,也就是膳食不適應人體生理需要,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某些營養性疾病或慢性病。 (1)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的8種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及比例,只有數量與比例同人體的需要接近時,才能合成人體的組織蛋白質。反之則會影響食物中蛋白質的利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一個人體所需8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與之接近,生理價值越高。生理價值接近100時,即100%被吸收,就稱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達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質,稱之為完全蛋白質。利用這個標准可以對各種食物的蛋白質進行氨基酸評分。雞蛋、人奶的氨基酸比例與人體極為接近,因此可稱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數食品均屬氨基酸構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受到影響。如玉米中亮氨酸過高影響了異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過高,影響了賴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為主的膳食,應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糾正氨基酸構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將谷類與豆類混食,製成黃豆玉米粉、黃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和營養價值。 食物蛋白質氨基酸構成評分 食物 氨基酸構成評分 人奶 100 雞蛋 100 牛奶 95 黃豆 74 大米 67 花生 65 小米 63 小麥 53 芝麻 50 (2)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均能給機體提供熱量,故稱為熱量營養素。平衡膳食的關鍵不僅取決於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入量,也取決於它們之間比例的平衡。一般認為,人體熱能的60-70%來自於碳水化合物,10-15%來自於蛋白質,20-25%來自於脂肪。按照這種組成比例,並考慮到不同營養素產生能量之區別(1克蛋白質或糖可產熱4千卡,1克脂肪可產熱9千卡),食物中三大熱能營養素攝入量的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6∶1∶0.7。 當膳食中脂肪熱量提供過高時,將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臟病。蛋白質熱量提供過高時,則影響蛋白質正常功能發揮,造成蛋白質消耗,影響體內氮平衡。相反,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熱量供給不足時,就會削弱對蛋白質的保護作用。三者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一旦出現不平衡,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此外,要注意一日三餐熱量的合理分配,早餐佔30%,午餐佔40%,晚餐佔30%。 (3)各種營養素攝入量間的平衡 各種營養素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並且不同的生理狀態、不同的活動,營養素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了各種營養素的每日供給量。我們膳食中所攝入的各種營養素在一定的周期內,保持在標准供給量上下誤差不超過10%的范圍。這種相互間的比例,即可稱為營養素間的基本平衡。 根據「平衡膳食寶塔」,我們知道每人每天應吃(以生食計算)穀物300~500克,蔬菜水果為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25克(魚蝦類50克、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食物100克,豆及豆製品50克,油脂類不超過25克。 (4)酸鹼平衡 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液由於自身的緩沖作用,p H值保持在7.3-7.4之間。人們食用適量的酸性食品和鹼性食品,將會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但食品若搭配不當,則會引起生理上的酸鹼失調。 常見的酸性食品有:蛋黃、大米、雞肉、鰻魚、麵粉、鯉魚、豬肉、牛肉、干魷魚、啤酒、花生等。常見的鹼性食品有:海帶、菠菜、西瓜、蘿卜、茶葉、香蕉、蘋果、草莓、南瓜、四季豆、黃瓜、藕等。 當食品搭配不當,酸性食品在膳食中超過所需的數量時,導致血液偏酸性、血液顏色加深、粘度增加,嚴重時還會引起酸中毒。同時還會增加體內鈣、鎂、鉀等離子的消耗,而引起缺鈣。這種現象稱為酸性體質,將會影響身體健康。 2平衡膳食守則 大自然給人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食物,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千差萬別。除母乳之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合,才能滿足健康的需要。怎樣吃才能做到膳食平衡呢?中國營養學會為此提出了以下8條建議: (1)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提出谷類為主是為了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生發達國家膳食搭配中的弊病。粗細搭配,稻米、小麥不要總是選擇碾磨過於精細的,因為大部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都存在於谷類的表層。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些水果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薯類喊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居民近10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人體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乾眼病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者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奶類除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較高,且利用率也較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我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偏低,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我國的嬰幼兒佝僂病的患者也較多,這和膳食中鈣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聯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延緩其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給老年人補鈣也可能減緩其骨質丟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提倡奶類消費。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中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大豆及其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4) 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平均吃動物性食物的量還不夠,應適量增加攝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過多,吃谷類和蔬菜不足,這對健康不利。 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目前豬肉仍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食,豬肉脂肪含量高,要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提倡多吃一些脂肪含量少的動物性食物,如雞、魚、兔、牛肉等。 (5)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因素。食物提供人體基礎代謝能量和體力活動消耗的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會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會由於能量不足而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較少的人應加強鍛煉,開展適宜的活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的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會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慾、強壯骨骼、預防骨質疏鬆。 我們提倡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30%為宜。 (6)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的膳食有利於健康,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用量不宜超過6克。膳食鈉的來源除食鹽外還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及含鈉的加工食品等。應從幼年就養成吃少鹽膳食的習慣。 (7)飲酒應限量 在節假日、喜慶和交際的場合,人們常常飲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並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青少年不應飲酒。 (8)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在選購食物時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泥污、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病從口入關。進餐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衛生健康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