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新聞稿範文
① 人物專訪的新聞稿怎麼寫
人物采訪例文【供參考】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記趙梅簡訪
白色襯衫,淺藍色牛仔褲,頭發微卷,看似平凡,卻透露著一股智慧、自信的氣息,這就是趙梅給我的第一印象。在采訪的過程中,趙梅面對我們的提問,回答的十分從容自信,可能沒人會相信,三年前的她極不起眼,連打字都不會,是什麼讓她在三年中完全蛻變?7 m9 T- I, p* A( w, V% I. S4 O2 @
+ |) i( A; v) J F" O+ v- p' b 3 ~3 |2 b1 M5 B" s& k& V7 c
大一加入院新聞中心和系學生會,大二成為文藝部部長,大三系學生會副主席兼系新聞中心主任。在校期間,兼職從未停止,能歌善舞,文采頗佳。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或許就是她的真實寫照。- ?" i+ W7 m B* _
' L/ Y" d. U) e" }
, J/ b7 l& c3 z8 J0 D在與趙梅的交談中,她強調正確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努力一直在陪伴她。在院新聞中心做編輯時,每天都要跑新聞,一周至少寫十篇新聞。除此之外,文藝部的舞蹈都是她自己編排,從網上下載視頻,自己學會了再教給其他同學。她以前從沒接觸過舞蹈,卻跳出了專業舞蹈演員的水平,那麼她付出的努力可向而知。9 w2 u4 w3 ~3 @6 T/ L! R1 k+ x4 |2 r
2 a/ C6 x; ]3 O3 n2 Z' u
, m& Z- G! r) s* e* K7 m4 K暑假期間她做過幼教,在校做過家教,在餐廳打過工。她說,許多事情你嘗試著去做了,也就沒什麼懸念了,當你再去做的時候。也就沒什麼懸念了。
! [+ B! C6 }" [# V$ G) V1 {* b
) g$ x0 M6 @6 b, q- E ' ~# A$ g. g' V
她知道自己想干什麼,有目標,適當定位自己。當其他人還在為找工作東奔西走時,她已經順利簽約皇明並開始工作。作為新人,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每天都很辛苦,可是她很快樂,因為在那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皇明的尖端企業文化感染了她,那是點燃她激情和夢想的地方。因此她選擇留在德州,繼續學習深造。' u- E7 r1 I' ?: k3 J
! ~$ {0 t( ?: P; J/ I ~- W <br/>+ w- g/ b6 } O& g9 y8 S2 L) H4 D$ r嘗試、堅持和自知,是她高調做事的三大法寶,這正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相信趙梅的路會越走越寬!
② 人物采訪稿怎麼寫
1 扎實的采訪前准備
我有幸見到過易立競老師准備一個采訪,對方是一個曾經非常有名但已經過氣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關於這個女明星的文字資料,包括1本在淘寶上買來的破破爛爛的關於她的舊書,發行於90年代中期。因為這個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關於她的文字資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師還是認真地讀了所有。這只是她的工作常態。我有時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是要采訪A(A是一個我非常了解的人)我會問什麼問題?如果我的問題不夠好,那肯定是因為我對我的采訪對象不如我對A了解的多。
2 充實的采訪
艾未未說困困采訪他,時長一個多月,他疑惑:這個姑娘采訪我的內容都夠寫一本書了,我除了上廁所,去哪她都跟著。困困寫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覺得相當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2小時對話能呈現出的人物采訪豐富度。那篇文章我印象相當相當相當深刻。
3 如果水不夠多,說明井不夠深
我曾經想要報道一個被很多人報道過的名人,但隨後我覺得我再不可能想出來更好的報道角度,於是我放棄了。但後來,我看到了讓我驚喜的關於他的報道,我很後悔。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壁壘。在本刊,我最想學習的人是彭蘇老師,而這句話是她教會我的。
4 一個良好的業務討論氛圍
和蔣老師、楊瀟的每次討論都讓我受益無窮。我覺得,做人物報道時,對這個人做出的判斷常常會囿於經驗、知識和觀點限制,此時,良師益友會幫助你做出判斷和建立邏輯。
5 大量的閱讀與思考
這會讓文章成文時文筆通順、結構圓融。也許我寫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們總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稿子拿到80分。
其實歸結起來上面這么多就倆字:勤奮。
其他諸如天賦才華靈光神來之筆的詞兒,都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有幸擁有的。
這些當然重要,但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的,是這些。
③ 人物專訪的新聞稿開頭和結尾怎麼寫
人物專訪的寫作方法,是一個技巧問題。一般說來,人物專訪(或者叫人物通訊),要高度而准確的概括一個人的最主要的亮點。譬如,可以採用這種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講台上書寫著人生的春華秋實;
他,桃李滿天下,被某某部門連續多年命名為先進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領導的親切的譽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級教師某某某......
(然後引出正文。)
人物通訊的開頭,要略微講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在寫作方法上,可以描寫,可以抒情。從寫作角度上,可以寫某一個側面,然後引起讀者興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會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輕人從某某領導手中接過了某某獎章,這位年輕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讓所有的現場的人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單位某某(職務、工種)。
(引出正文)
當然,也可以開門見山,例如,可以這樣寫:
他的履歷,滲透著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暢的軌跡,某某年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黨,某某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某某年擔任某某職務。他創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補了某某空白,某項工作得到了最高獎勵或者榮譽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關於人物通訊的結尾,可以是對某某人物的感嘆類的語言、贊美類語言,或者寄託希望類的語言等等。
例如:他朴實無華的語言,實踐著高尚者的情操,這難道,不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嗎?等等。
根據個人采寫經驗的一點淺見,希望能幫助到您。
④ 人物采訪新聞稿怎麼寫
先時間地點人物。然後是兩個人的對話(前面有名字)給你一篇範文吧:
時間:1999年8月21 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舞一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冷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馬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
⑤ 人物專訪新聞稿範文
人物專訪的提問抄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一個
⑥ 人民日報對人物專訪範文
[導讀]9月16日,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全面上映。在經歷了《英雄》創造的大片時代和《三槍拍案驚奇》引發的爭議之後,人們將這部電影看做張藝謀的回歸之作。
張藝謀漫畫(羅雪村繪)
□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我只是做了我分內的事情,歸根到底是國家強大了
□中國主流商業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聯隊都不一定打得過它
□當年拍《英雄》(電影版、美劇版)、《十面埋伏》,我被罵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適應這個環境,我要挑戰
□作為導演,你不能只堅持你的藝術,孤芳自賞,否則好萊塢都打到你的家門口了
□時代偉大,但時代不等你,你還沒醒過味來呢,你還曲高和寡呢,時代過去了,你也就過去了
9月15日下午,張藝謀做客本報「文化講壇」,談及最新作品的同時,回顧了自己過去的創作歷程,並對當下的中國電影產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視產業的興旺必須以文學的興旺為前提
記者:你曾經把莫言、蘇童、余華等作家的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你是如何處理文學和電影這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
張藝謀:首先,我覺得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基礎,所有的藝術,尤其影視,離不開文學的母體。我們第五代導演起步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而那個年代,中國文學非常的多元化。所以我老是說,中國影視產業真正的發展和興旺必須以文學的發展和興旺為前提。
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劇本太少。我覺得文學和影視是兩個范疇,當文學轉化成影視的時候需要進行二度創作。有的文學作品中出現的場景,可能並不適合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這樣一來,影視創作的過程中就必然對文學作品有所增加或者刪減,但總的來說,要盡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導演一定要互相欣賞,互相信任。
記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樹之戀》中,你似乎刻意迴避了對形式的追求。
張藝謀:這個故事給我的感受就是朴實無華,我覺得應該用平實的敘事娓娓道來,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讓故事有滲透感。
我們從小接受的美學教育就是內容大於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其實在很多藝術創作中,需要平衡內容和形式的關系。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這決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費很多心思。有時候遇見一個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細配合它,搞不好這個電影就很難看。尤其是商業類型的電影、娛樂類型的電影,某種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養年輕觀眾對國產電影的熱情
記者:2002年的電影《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去年以來,這股大片熱慢慢退潮,你也選擇了回歸中小成本影片路線,你怎麼看待中國電影的大片之路?
張藝謀:電影創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導演可能會像我一樣,選擇是帶有隨意性的,不太自我設計。但是大小也罷,多少也罷,電影創作還是要百花齊放。中國人多,口味也多。拍電影就跟開飯館一樣,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
我們經常算一些硬性的數字,比如現在擁有5000多塊銀幕,如果達到15000塊,我們的電影單片票房紀錄將達到15億或者20億。但這僅僅是硬體的發展。
其實,中國非常需要培養年輕觀眾對國產片的熱情,否則我們就會重蹈韓國、台灣等地區的老路,好萊塢會利用你的這些數字,利用你的這些人群,在10年之內培養起一兩億忠實於它的年輕觀眾群,到那時候國產電影就真的很危險了。
現在有一個好苗頭,年輕觀眾開始對國產片有熱情,在市場上賣得最好的經常是中國的片子。中國人還是愛說中國的事,還是愛看中國的電影。尤其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喚起情感共鳴的時候,它的市場號召力超過了好萊塢大片。這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責任: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我們都要盡量把它拍好,維持觀眾的這種熱情。
記者:吳宇森曾說過,中國電影幾年前是有藝術沒市場,現在是有市場沒藝術。也有人覺得,電影創作已被資本綁架,很多導演在市場利益面前妥協,電影失去了藝術性和思想性。
張藝謀: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質量的提高有時候需要時間,需要年輕導演的成長。中國現在平均每天增加3塊銀幕,這個速度要遠遠高於一部優秀作品誕生的速度,也就是說影院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多的時候,作品數量還可以對付,但質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這種憂患意識。
在全世界來看,每年達到既有娛樂性,又有思想性、藝術性的作品,其實少之又少。另外,我覺得我們的評論、媒體和輿論也要進行引導,文藝批評不能完全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應該和文藝創作相互促進。
在今天這個商業化的社會環境里,我們在創作的時候怎麼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難免會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實際上,這個矛盾不僅是在中國存在,在其他國家也存在。我預計在未來5到10年,這個矛盾在中國會更加明顯地凸顯出來。年輕導演一定要直面這個時代,只有適應了它之後才能駕馭它,只有在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系之後,年輕導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當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罵得不少,但實際上我不在意,我要適應這個環境,我要挑戰。我不能老說自己是藝術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別深刻。到今天為止,我在全世界賣得最好的電影是《英雄》,它也給我信心,裡面至少傳遞了一些中國文化的信息吧。
作為導演,你不能只堅持你的藝術,孤芳自賞,否則好萊塢都打到你的家門口了,年輕人都不愛看你的電影了,那就沒有意義了。時代偉大,但時代不等你,你還沒醒過味來呢,你還曲高和寡呢,時代過去了,你也就過去了。
⑦ 人物采訪新聞稿怎麼寫
先時間地點人物。然後是兩個人的對話(前面有名字)給你一篇範文吧:
時間:1999年8月 日
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羨林:(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羨林: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舞一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苗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苗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冷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馬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
⑧ 人物專訪的新聞稿開頭和結尾怎麼寫
一、人物通訊的開頭,要略微講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在寫版作方法上,可權以描寫,可以抒情。從寫作角度上,可以寫某一個側面,然後引起讀者興趣。當然,也可以開門見山。人物專訪的寫作方法,是一個技巧問題。一般說來,人物專訪(或者叫人物通訊),要高度而准確的概括一個人的最主要的亮點。然後引出正文。
二、關於人物通訊的結尾,可以是對某某人物的感嘆類的語言、贊美類語言,或者寄託希望類的語言等等。
⑨ 現場人物采訪的新聞稿怎麼寫
用敘事的方式描寫,要生動、形象。